- 年份
- 2024(4029)
- 2023(5880)
- 2022(4934)
- 2021(5052)
- 2020(4046)
- 2019(9978)
- 2018(10027)
- 2017(17970)
- 2016(10831)
- 2015(12572)
- 2014(12858)
- 2013(11676)
- 2012(10462)
- 2011(9613)
- 2010(10255)
- 2009(9022)
- 2008(8533)
- 2007(7568)
- 2006(6675)
- 2005(6036)
- 学科
- 济(36543)
- 经济(36517)
- 管理(21937)
- 方法(20597)
- 业(19658)
- 教育(19554)
- 数学(18576)
- 数学方法(18026)
- 企(16664)
- 企业(16664)
- 中国(14623)
- 理论(11518)
- 教学(8856)
- 学(8645)
- 农(8493)
- 贸(7346)
- 贸易(7343)
- 易(7182)
- 财(6883)
- 业经(6783)
- 发(6399)
- 技术(6314)
- 地方(5842)
- 融(5824)
- 金融(5824)
- 和(5742)
- 农业(5313)
- 发展(5274)
- 展(5151)
- 制(5045)
- 机构
- 大学(143560)
- 学院(139487)
- 管理(49963)
- 研究(48777)
- 济(48440)
- 经济(47129)
- 理学(43128)
- 理学院(42597)
- 管理学(41364)
- 管理学院(41099)
- 京(32266)
- 中国(30922)
- 教育(30361)
- 科学(28910)
- 范(28889)
- 师范(28763)
- 所(23801)
- 师范大学(23745)
- 研究所(21816)
- 北京(21424)
- 财(21334)
- 江(21313)
- 中心(21028)
- 技术(19651)
- 业大(18105)
- 院(17964)
- 职业(17835)
- 农(17296)
- 州(17098)
- 财经(16940)
- 基金
- 项目(90764)
- 研究(73247)
- 科学(72633)
- 基金(61319)
- 家(52245)
- 国家(51709)
- 科学基金(44018)
- 教育(43115)
- 社会(42668)
- 社会科(40275)
- 社会科学(40263)
- 省(37361)
- 划(33660)
- 编号(33021)
- 基金项目(30478)
- 成果(29042)
- 自然(27188)
- 资助(26637)
- 自然科(26587)
- 自然科学(26582)
- 课题(26434)
- 自然科学基金(26041)
- 重点(22180)
- 年(21858)
- 部(21638)
- 规划(20176)
- 发(20160)
- 项目编号(19853)
- 教育部(19237)
- 创(18837)
共检索到213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磊明
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价是当前教育领域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教育评价形态,它在评估对象、施测范围、测评内容、测评学段、实务操作等方面呈现出其特征。方法论上,它悬置、排除和放弃抽象物,使用数据和符号作为描述教育的语言,涉及"关系"的推论,注重量化变项的评比。论述国际大规模评价的价值效应,存在科学化和非科学化两种取向分庭抗礼。但是,罔顾教育中不可测量的部分而论"好"教育是危险的。人的教育与受教育状况成为数字统计的客体、科学评价的对象,也意味着削弱人(部分人)的主体性。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教育能够成为其他国家的样板。务必警惕教育测评设计者的费边策略。透过对已有现象的概述、理证和反思,有助于理性看待国际大规模评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骥 张晋
随着国际大规模学生测评项目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视为具有教育评价功能的国际工具。针对经合组织(OECD)将PISA成绩归因于教育政策的逻辑倾向,本研究运用PISA 2015—2018的样本,依托反事实比较分析框架,构建涵盖84048名海外华裔学生、中国四省市学生、目的地国学生数据的准实验研究设计,以似真值回归分析和OB分解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的华裔学生与中国四省市学生成绩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的本土学生与本国华裔学生、中国四省市学生之间却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据此揭示OECD主导下PISA逻辑误区,认为非政策因素对PISA成绩的影响远远大于政策因素影响,并相应提出四点研究启示:一是认识PISA逻辑的重大局限;二是加强全球教育治理的再情景化;三是加强全球教育治理中教育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四是重视家庭教育文化对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价值。
关键词:
PISA 教育评价 政策因素 教育治理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吕冰洋
我国大规模减税存在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结合的特点,本文重点研究其政治经济学逻辑。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税负存在三次长周期变动,这三次变动均匹配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增长动力结构性转换的变动,大规模减税即是这个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减税是一个广泛的利益协调过程,包括部门收入分配格局协调、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协调、上下游产业间利益协调、地区之间利益协调。中国大规模减税的经验总结为: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改革;超越短期治理,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目标;超越经济治理,推动全局治理。同时,大规模减税后应关注持续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政策评估,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完善税制结构,健全地方税体系,以及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更深层税制改革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
大规模减税 政治经济学 正义 利益协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鹏云
农业规模经营包括农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两种类型,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实践逻辑:农地流转规模经营之所以能实现,源于乡村组织对土地规模流转的大力推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商资本式农场,但由于资本式农场的经营失利,最终又演化为替代性的家庭农场;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之所以能实现,在于生产组织化的实现,根源于地方政府行政力量的介入和村级组织的主导作用。在两种类型的实践中,由于治理理念、治理技术和治理效应等方面的动机和需求,地方政府对农业规模经营起到了关键性的形塑作用,但也因此产生了分割弱势小农利益、增加政府治理风险、不具可持续性乃至倒退等诸多隐忧。为了顺利实现农业治理转型,形塑农业规模经营的良性逻辑,应在"国家的视角"基础上增加"农民的视角"和"社区的视角",不仅要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权利,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合作,而且要坚持"社区"本位,培育内生型的农业联合治理单元,最终通过内生的方式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彭韬 底特利希·本纳
本文分三个部分来讨论教育思想和行动的基本结构及自身逻辑。第一部分对教育在人类共同生活和总体实践中的地位进行问题史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对教育问题进行问题史研究的方法论特征。第二部分选取教育学史上的一些经典观点进行解读,试图在其中重构教育学史上对教育自身逻辑问题的回答。第三部分将从五个三维关系来反思现代教育行动的自身逻辑及其意义。
关键词:
问题史 现代教育 自身逻辑 教育 教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阎亚军
人们在教育改革中常会以"列表逻辑"来思考问题,这种逻辑易导致改革的片面化、单向化等。分析教育改革的"列表逻辑",揭示其产生的根源和实质,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弊端和局限性,为打破、改造这种逻辑提供一种可能。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列表逻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怡建 周静虹
2022年是我国自2018年以来第5年提出实施万亿规模减税降费政策。2018年提出、2019—2021年继续推进的这一轮大规模、实质性减税降费政策调整和制度变革,有其独特的国际国内背景、政策特点和政策效应。2022年将实施更大规模和更有力度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系列政策的出台也具有深刻的现实逻辑。当前,有必要在总结减税降费历史动因和现实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减税降费的未来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阮成武
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其资源配置逻辑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多个方面政策有着复杂的相关性。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经由“本地逻辑”和“当地逻辑”向“属地逻辑”跃迁。教育资源配置的“属地逻辑”是实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重要突破,体现常住人口规模作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依据的分配正义,流动儿童在常住地平等参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正义及获得平等对待和尊严的承认正义。这三者以分配正义为核心,空间正义为突破口,承认正义为内涵延伸,生成各具价值规定性又相互交会的复合性教育正义。其教育正义的复合性意蕴是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在教育领域的必然反映。为此,需要通过教育主体责任和利益结构从微观、中观到宏观的系统性调整,形成更加具体有效的政策路径:依据县域常住人口规模及特点,加强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依据省域流动人口规模及特点,加强义务教育资源跨县区配置及省级统筹;依据跨省人口流动规模及空间分布,建立和完善基于常住人口规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跨省调整机制。
关键词:
常住人口 义务教育 资源配置 教育正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玲 吴南中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语境下,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对高职专业评价的引导也受到关注。对高职专业评价的引导,需抓住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核心标识,从调配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率、促进专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呼应法治精神的价值意蕴中,找准专业与社会、专业与学校以及专业与人才成长的关系,从时间、空间、价值三个维度提炼观测点和评价标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要关注维度的综合性、系统的变化性和信息的反馈性,促使专业评价的引导机制在专业发展和服务学校发展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评价 专业引导 逻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尚旭东 朱守银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形势下,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大规模农地的"非家庭经营"应运而生。这既是农业经营主体追求总收益最大化的逻辑行为,也有政府保粮稳产、培育中坚农民的政策缩影。现实中,因经营成效较难实现预期的投入要素节约和经营规模收益,大规模农地"非家庭经营"所追求的农机规模耕种收、大量雇工操作、农资采购低价等无力弥补"大规模农地流转价格溢价"和"刘易斯拐点下雇工工资棘轮效应"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而一些经营中的相关问题,例如雇工效率低下、监督成本上升增加等,又加重了这一不利,成为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大规模农地"非家庭经营"行为的"墨菲定律+马太效应"。同时,土地产出率下降促使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邱昆树
速度构成了现代性的核心,它承载着个人梦想、规划和美好生活的实现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现代性条件下的教育也在以其特有的方式追求着速度,速度逻辑影响着现代性教育的基本运行。现代教育对速度的追求表现为绩效导向的考评机制、理性进步的知识偏好、时间焦虑的内心体验。速度逻辑作用下的现代性教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却也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速度技术空间抑制原初本真空间、技术合理性遮蔽价值合理性、社会时间对生命时间的宰制,这将窒息教育的精神性和灵魂而导致“新异化的诞生”。现代教育需要超越工程—技术导向,摆脱速度逻辑的束缚,对教育的过程属性保持自觉,坚守教育的人文精神化育功能,促进学生之生命时间的解放,在速度解放的时代更好地促进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速度 异化 现代性教育 人的解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振朋
职业教育集团化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化路径及其实践的隐忧性反思是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借鉴企业集团化经营成功的运作模式和理念,将之迁移到职业教育集团化运营的办学模式探讨中,以概念的逻辑建构为基点对职业教育集团化的运营进行产权和契约不同组合的模式解构,并就制度化的路径生存进行了体制与机制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实践背景,并对现时历程中诸多方面亟待改革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性观照,以期能为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化运营路向提供新的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龙
高等教育治理是我国近些年来的热议话题,但就目前来看,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逻辑与针对性,治理的成效并不明显,治理语言被极度泛化,造成的结果是高等教育的"治理失灵"。由此,高等教育的治理逻辑需要治理。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的治理需要以构建想象的共同体为基础,从身份到契约为路径,最后寻找并维护治理参与者共同的利益为底线。核心在于塑造不同的价值主体的统一信念,以平等的身份实现效率,并防止走向无理性的边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治理 治理逻辑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周乐 冯江南
近几年由于高校规模扩大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办学条件的发展速度,各高校纷纷大规模举债进行新校区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教学科研用房及实验室建设。但银行贷款作为一种债务,不能无偿使用,必须按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目前高校收入主要有财政补助、事业收入、科研收入、校办产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补助用于学校的日常支出或专项支出,科研收入专款专用,大多数校办产业上缴的利润占学校收入的比例极低,其他收入也极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彭彩霞
从国外对于大规模教育改革的反思来看,都凸显出教育改革身处困境之中。改革的循环与钟摆现象、形式化与表浅化、短暂性等是其表征。究其原因,涉及学校的保守性、教育体系本身及与外部关系的复杂性、决策者与实施者的隔阂、持续支持的缺乏等多个方面。要超越困境,需要重新理解"抵制"、促进决策者与实施者之间的相互调整、关注持续性与本地化等。
关键词:
大规模教育改革 改革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