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
2023(453)
2022(399)
2021(375)
2020(335)
2019(781)
2018(799)
2017(1194)
2016(821)
2015(845)
2014(818)
2013(699)
2012(644)
2011(479)
2010(532)
2009(510)
2008(408)
2007(324)
2006(285)
2005(226)
作者
(1519)
(1263)
(1262)
(1233)
(809)
(679)
(600)
(504)
(486)
(451)
(450)
(412)
(405)
(395)
(390)
(386)
(383)
(376)
(374)
(365)
(331)
(325)
(316)
(307)
(305)
(296)
(295)
(268)
(263)
(257)
学科
(1674)
经济(1672)
管理(1526)
(1290)
(1074)
企业(1074)
教学(797)
教育(712)
(658)
中国(626)
理论(624)
方法(585)
(518)
数学(516)
学法(505)
教学法(505)
数学方法(480)
(463)
业经(458)
农业(414)
学理(382)
学理论(382)
地方(359)
(350)
贸易(350)
(348)
(325)
学校(322)
(312)
财务(311)
机构
大学(8264)
学院(8138)
管理(2831)
(2772)
经济(2693)
研究(2615)
理学(2463)
理学院(2426)
管理学(2354)
管理学院(2335)
中国(1747)
(1729)
(1622)
师范(1608)
教育(1587)
(1453)
科学(1357)
中心(1353)
师范大学(1347)
(1342)
财经(1147)
职业(1120)
技术(1099)
(1082)
北京(1056)
(1048)
(1044)
(1021)
研究所(995)
业大(974)
基金
项目(5754)
研究(5252)
科学(4619)
基金(3823)
(3115)
社会(3091)
国家(3060)
教育(3041)
社会科(2897)
社会科学(2897)
科学基金(2661)
编号(2390)
(2368)
成果(2247)
(2054)
课题(1946)
基金项目(1818)
(1747)
大学(1516)
资助(1489)
规划(1446)
项目编号(1437)
自然(1388)
(1365)
自然科(1363)
自然科学(1363)
重点(1349)
(1336)
(1331)
自然科学基金(1321)
期刊
教育(3123)
(2880)
经济(2880)
研究(2722)
中国(2143)
(1191)
(1024)
学报(978)
大学(947)
科学(922)
管理(909)
技术(896)
职业(831)
学学(794)
农业(688)
(628)
金融(628)
财经(536)
技术教育(527)
职业技术(527)
职业技术教育(527)
(522)
图书(503)
成人(485)
成人教育(485)
(475)
(473)
(465)
论坛(465)
社会(426)
共检索到12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骥  张晋  
随着国际大规模学生测评项目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视为具有教育评价功能的国际工具。针对经合组织(OECD)将PISA成绩归因于教育政策的逻辑倾向,本研究运用PISA 2015—2018的样本,依托反事实比较分析框架,构建涵盖84048名海外华裔学生、中国四省市学生、目的地国学生数据的准实验研究设计,以似真值回归分析和OB分解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的华裔学生与中国四省市学生成绩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的本土学生与本国华裔学生、中国四省市学生之间却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据此揭示OECD主导下PISA逻辑误区,认为非政策因素对PISA成绩的影响远远大于政策因素影响,并相应提出四点研究启示:一是认识PISA逻辑的重大局限;二是加强全球教育治理的再情景化;三是加强全球教育治理中教育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四是重视家庭教育文化对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价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姚昊  胡耀宗  马立超  
缩小班级规模和提高教师学历是当前世界各国提升学生成绩的两种重要举措。本研究基于PISA 2018中国京、沪、苏、粤四省市与OECD国家数据,对班级规模和教师学历的分布特征进行国际比较,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班级规模、教师学历及其交互项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四省市中学班级规模平均比OECD国家高出13人/班,中学教师硕士学历比例比OECD国家平均低25.8%;从教师学历对应的班级规模来看,我国四省市硕士学历师资集中于班级规模为21-30人、36-40人两个班额区间的学校,OECD国家则表现出"大班额低学历、小班额高学历"的特点,硕士学历师资集中在16-20人的小班化学校;从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来看,以50人以上班额为基准,我国四省市班级规模缩小至41-45人、46-50人时,学生成绩提升明显,而OECD国家缩小至16-20人、26-30人、31-35人时,学生成绩提升更明显;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来看,硕士学历教师比例对学生成绩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教师队伍中硕士学历比例每提升10%,我国四省市学生数学学科成绩平均提升10.2分,OECD国家学生成绩平均提升5.6分。对OECD国家班级规模进行二次项检验发现,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提升呈非线性关系,测算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影响的边际效益最佳范围是21-30人/班。此外,对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的交互项进行检验,发现我国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是"相互独立"的影响效应,而OECD国家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则是"相互替代"的作用关系,两者均有特定的作用阈限。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郑琦  杨钋  
近年来我国中学阶段的班级规模整体缩小,部分省市还开展了"小班化教育"试点,但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利用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大陆地区科学测评数据,通过泛精确匹配基础上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估计了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人和家庭特征与学生的班级选择显著相关,优势家庭更排斥"大班",但是"小班"的成绩优势并不明显。初中阶段的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呈现非线性关系,"大班"的学生显著更低。高中阶段的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显著正相关,"大班"成绩更好。分样本回归发现,上述关系在城市和乡镇中具有异质性,乡镇的"小班"成绩更差。"小班"优势不明显可能与教师教学行为有关,初步分析表明只有城市中学中的"小班"教师采用了与班级规模相应的教学方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洋  肖远平  
文旅融合要求树立打通边界与推动资源转变的发展理念,避免获利极端化,确保产业永续化。天龙屯堡是屯堡群中的核心代表,极具地域特色。本文考察1998-2018年天龙屯堡文化旅游的发展轨迹,发现其摆脱了一般旅游地文化资源过度消费的陷阱。目前天龙屯堡文化产品面临创意设计与文化传承的矛盾、旅游产品个性定制与快进慢游的矛盾、文化旅游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并进的矛盾、文化旅游产业链深度融合与融而不合的矛盾。最后,提出资源整合与点轴效应、准确定位与因地制宜、立体交通与资源互补、赋能创意与全域旅游等建议,旨在为我国文旅融合提供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曾平飞  罗星凯  赵光平  辛涛  
本研究利用大规模学业水平测试数据,分析8年级学生科学学习困难的基本特点。研究发现:女生的科学学习困难发生率高于男生;学习困难的女生的科学成绩略高于男生;多数学生的科学学习困难会在生物、物理、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同时发生;科学学习困难学生内容和认知各个维度上的成绩是与正常学生的差距大致相同,他们对科学问题的回答倾向于基于经验和直觉,并表现出科学能力低下的特点。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田亚惠  姚继军  王威  周世科  
学校资源是影响教育均衡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和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还较为缺乏。针对于此,利用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和教育事业发展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省域内学校资源与学生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教育阶段学校资源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不同,学校无形资源对小学生成绩的影响更大;学校生源背景显著影响中小学生成绩。因此,要结合中小学特点调整学校资源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区域间的重点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学校无形资源建设,尤其要重视不同阶层差异对教育结果的影响,避免发生“马太效应”。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罗亚泓  
[目的 /意义]了解华裔留学生的信息素养、偏好与倾向、对图书馆的认知及个性化需求,提出华裔留学生延伸服务的策略。[方法 /过程]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两所"侨校"的华裔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376份有效问卷,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结论]华裔留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不高,对图书馆移动终端服务的关注程度较低,使用图书馆的频率总体偏低;华裔留学生偏好人际直接交流的方式、倾向于"实地"学习;华裔留学生对图书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高,其需求呈多样化特点。提出识别华裔留学生群体的需求和倾向,发掘后备人力资源,关注文化差异等高校图书馆对华裔留学生延伸服务的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宁东  蓝洁  
加拿大社区学院对少数族裔进行的职业教育具有依托社区、办学灵活、课程多样、文化多元等实践特征。相比较而言,加拿大社区学院对少数族裔的职业教育与中国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在发展模式、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可从理念平衡、载体功能拓展、多元策略加推等方面促进少数民族的职业教育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瑞林  钮梅玲  满鑫  
为了探索寄宿制对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015年和2016年新疆双语教育质量监测的大规模测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以下结果: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汉语与数学平均分均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南疆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平均成绩明显好于非寄宿制学校;乡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两门学科平均成绩均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在汉语成绩的提升上尤其明显;而2015年城区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学校的成绩差异并不显著。可见,在南疆的乡村地区兴办一批管理规范的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南疆双语教育质量的提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慧生  王连照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的目光被引向并聚焦在现有的中小学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制度上。本研究通过对TIMSS、PISA两项国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项目的比较研究,指出:在评价标准问题上,应重视从生活能力角度来确定评价范畴,且根据时代特点及时改进评价;在评价价值取向上,应关注全局性、全球性、全人类性;在评价内容问题上,应考虑根基性、时代性、主体性;在评价方法的选取上,应注重质性评价与情境中的量化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主体问题上,评价主体的资格或专业归属问题将影响评价的实施。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金辰  卢春天  
依托教育分流体系,将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本优势是世界各国构建“公平而有效率”教育机制的普遍举措。采用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数据,探究教育分流程度与学业成就及其不平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国的比较分析中,中国教育体系的分流化程度偏高,技术选择与政策选择是形塑中国高分流水平的首要因素。教育分流程度正向预测了学业成就,倍增效益在综合制中高于分轨制,随学生学业水平的上升而先降后增。扩大教育分流程度有助于弥合学业成就不平等,削减效益在分轨制内高于综合制,随学生学业水平的升高呈U型分布。因此,要通过坚持以分轨制为主、兼容综合制之长、关注弱势群体在分流中的不利地位、合理布局教育资源等措施达到构建公平而有效率教育分流目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晓华  
近年来,地方治理创新不断出现,社会参与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主要方向,地方政府在公共事务治理中赋权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执行以及监督评估等。文章从赋权给谁、赋权方式、赋权工具以及赋权后的治理效果等几个维度考察了四种新型治理模式的运作,阐述了政府赋权的经济逻辑由政府全权埋单到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行政逻辑由行政服务到整合社会力量促进行政变革、责任逻辑由单一负责主体到多方承担公共责任以及政治逻辑由实现民主的输出到塑造社区的新社会资本,揭示了在中国政治社会背景下赋权参与是实施参与式民主的首要环节和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文文  闫广芬  
梳理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发现,职业教育从其产生与发展之初就注定了它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促使职业教育在很长时期被异化为"职业训练",进而遮蔽了其应然发展逻辑。因此,一方面,需反思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异化的实然路向及历史根源,另一方面,必须把"职业教育"置于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和职业生活中进行淬炼,厘清教育与训练的不同指向,明确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涵育自觉的"个体人",其核心价值是基于个体职业志趣对人的技术潜能的释放和职业智慧的启沃,其终极关怀是教给学生审美的智慧和境界,并基于这种对于职业的美好体验进而创造美好生活,使人在职业劳动与美好生活中不断调和,最终获得作为人的完整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勇  
面对激增的任务与职责,基层干部并非被动承压或是一味逃避,而是在有限资源约束下选择性地分配精力资源、应对负担。借鉴组织平衡理论,从“行为可见性”和“行动效能”维度建立基层干部负担差异性认知与应对的分类框架,可分出忠诚——自主加码、准退出——弱化参与、呼吁——避责加压和混合——自我调适四种理想类型。基于T镇的田野研究表明,行动效能和行为可见性越高,贡献越容易获得组织认可,基层干部越愿意提升努力水平以适配更高任务要求(忠诚);行动效能不变而行为可见性越低,贡献难以被组织识别和认可,干部可能会维持既有努力不变、消极应对(准退出)。行为可见性并非越高越好,当行动效能较低时,基层干部更容易暴露在问责风险中而采取自我加压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谦  姚曼  
促进家长参与是当今教育实践的共识。美国费城贫困社区一所公立学校中华裔劳工阶层移民家长参与的实践,揭示了亚文化在形塑家长参与中的重要角色。当地华裔社区的大家庭网络、对学业的重视等亚文化,可以较好地满足教师要求家长支持学生课业学习的需求,而华裔对"社区"概念的缺乏,使其无法满足学校行政人员对家长参与的需求。时间格局和话语体系对于亚文化而言具有表征性,对于文化资本而言具有操作性,可以解释社区亚文化塑造当地华裔家庭家长参与的机制,并具有在更广泛意义上理解其他形态下的家长参与实践的理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