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21)
2023(17661)
2022(14368)
2021(13168)
2020(10822)
2019(24349)
2018(23805)
2017(44837)
2016(24043)
2015(27165)
2014(26728)
2013(26220)
2012(24240)
2011(21971)
2010(21943)
2009(20488)
2008(19194)
2007(16925)
2006(15358)
2005(14166)
作者
(69495)
(58017)
(57684)
(54794)
(36845)
(27774)
(26035)
(22611)
(22312)
(20395)
(19935)
(19314)
(18662)
(18346)
(17967)
(17943)
(17085)
(16699)
(16692)
(16560)
(14549)
(14231)
(14032)
(13386)
(13295)
(12859)
(12668)
(12472)
(11576)
(11511)
学科
(113394)
经济(113277)
管理(63776)
(59522)
(45668)
企业(45668)
方法(39963)
中国(36936)
数学(35296)
数学方法(35077)
(29401)
(29057)
金融(29049)
地方(27636)
(27006)
银行(26959)
(26385)
(26113)
(25106)
贸易(25088)
(24479)
业经(23932)
(22931)
(21819)
农业(19965)
(16978)
环境(16567)
地方经济(14876)
(14709)
(14630)
机构
大学(340194)
学院(338890)
(155237)
经济(152413)
研究(126192)
管理(122456)
理学(104319)
理学院(103092)
中国(101889)
管理学(101521)
管理学院(100908)
科学(73419)
(72853)
(69627)
(63620)
(60857)
中心(58032)
研究所(57732)
财经(55071)
经济学(50594)
(50540)
(50179)
业大(49860)
农业(47780)
北京(46279)
经济学院(45607)
(45354)
(43552)
师范(43035)
财经大学(40887)
基金
项目(223997)
科学(176018)
基金(164208)
研究(162418)
(144986)
国家(143807)
科学基金(121555)
社会(107488)
社会科(102036)
社会科学(102013)
基金项目(86130)
(85583)
自然(75692)
自然科(73980)
自然科学(73954)
教育(72660)
自然科学基金(72651)
(72425)
资助(66270)
编号(63023)
成果(51280)
重点(51157)
(50468)
(49828)
(46801)
国家社会(46528)
课题(44669)
创新(44030)
教育部(42774)
科研(42478)
期刊
(174836)
经济(174836)
研究(107792)
中国(71856)
(56064)
学报(55899)
(52669)
科学(50512)
管理(45836)
(45332)
金融(45332)
大学(42305)
学学(40010)
农业(37153)
教育(31891)
经济研究(30242)
财经(28442)
技术(27362)
业经(25840)
(24756)
问题(23751)
(23037)
国际(21904)
(20893)
世界(19111)
技术经济(17033)
(15822)
统计(15398)
现代(14713)
商业(14583)
共检索到532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璐  张帮正  
以工业产出为例,采用VAR和大型近似因子模型,在全样本和滚动样本框架下,就国际大宗商品金融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传导渠道和作用机制进行了递进式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国际大宗商品金融化中国工业产出波动存在放大效应,且该放大效应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及2014年以来显著增强;(2)渠道检验显示,金融化主要通过信息渠道影响工业产出,成本渠道传导受阻。进一步将金融化经由信息渠道影响工业产出的作用机理分解为信息显示机制和信号扭曲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信号扭曲机制起主导作用,金融化引入信息噪音、扭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信号,干扰国内市场主体的行为决策,从而加剧产出波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史晨昱  
自期货市场诞生后,相应的商品市场便成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石油、铜等大宗商品期货也就逐渐脱离商品属性的桎梏,而散发浓重的金融气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翔  刘璐  李伦一  
本文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1998年至2015年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其驱动作用虽弱于投资专有技术冲击和中性技术冲击,但却明显强于货币政策冲击和财政政策冲击。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产生平抑效应;危机后,金融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放大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导致金融化产生放大效应的主要因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翔  刘璐  李伦一  
本文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1998年至2015年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其驱动作用虽弱于投资专有技术冲击和中性技术冲击,但却明显强于货币政策冲击和财政政策冲击。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产生平抑效应;危机后,金融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放大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导致金融化产生放大效应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勇  
金融化已成研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其国际贸易定价问题的重要分析语境。文章利用2008年1月到2014年12月的数据,运用DCC-MGARCH方法测算大宗商品与其它指数的动态相关系数,验证大宗商品的金融化趋势,并利用计量方法在金融化背景下分析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价格的公平性,从而为增强我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提供理论基础。并根据研究所得金融化趋势及影响国际贸易交易势力的因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沛然  李奇霖  宋佳馨  
本文选取1991年1月至2017年6月能源、金属与农产品三个板块的23种大宗商品月度价格数据,采用DCC-MGARCH模型,计算两两商品对价格间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以度量大宗商品间的价格协同性。研究发现:(1)经济不确定性可通过影响商品市场投机交易者的投资决策,从金融渠道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冲击,从而促进大宗商品价格的协同运动;(2)经济不确定性对于大宗商品价格协同性的作用效果受大宗商品金融化程度的影响,伴随商品市场金融化程度的上升,经济不确定性对于大宗商品间的价格协同具有更加显著的正向冲击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学红  谌金宇  彭韬  
文章通过构建DCC-MVGARCH模型,选取2002—2013年铜、铝、大豆、天然橡胶4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商品期货数据,从商品期货与股票资产的动态相关性这一层面对我国大宗商品金融化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我国大宗商品出现了金融化分层,从2003年开始,有色金属与能源化工产品出现了明显的金融化趋势,而农产品的金融化程度则相对较低;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大宗商品金融化是以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化,是缺少期货定价权的金融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映琳  鞠卓  刘永辉  
本文选取2005年1月4日至2016年9月30日农产品类、金属类和工业品类等中国和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交易品种,以及国内外主要股票市场指数的日收益率,基于DCC--GARCH模型分析了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溢出关系和动态相依性。结果发现,股票市场对中国商品期货有波动率溢出效应,但是不同类型的大宗商品其波动率溢出效应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存在金融化现象,但是不同类型的大宗商品金融化的程度不同,和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金融化程度总体偏低。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映琳  鞠卓  刘永辉  
本文选取2005年1月4日至2016年9月30日农产品类、金属类和工业品类等中国和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交易品种,以及国内外主要股票市场指数的日收益率,基于DCC--GARCH模型分析了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溢出关系和动态相依性。结果发现,股票市场对中国商品期货有波动率溢出效应,但是不同类型的大宗商品其波动率溢出效应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存在金融化现象,但是不同类型的大宗商品金融化的程度不同,和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金融化程度总体偏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飞  
通过实证检验融资融券制度对上市公司金融化行为的影响,发现与没有进入试点的上市公司相比,融资融券试点公司的金融化水平显著上升,且融资融券对企业金融化的效应在非国有和区域市场化进程较低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是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约束和被收购的威胁等因素促使企业更多地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因此,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反思融资融券制度的缺陷,保障股票卖空机制发挥治理效应,激励企业专注于实体经济。同时,合理规范我国金融体系,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出台反恶意收购的监管政策,有效化解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书彦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金融化特征十分明显。本文在分析2005—2012年我国月度农产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动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证明:2008年前,我国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与CRB(美国商品调查局,下同)食品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两者显著负相关,并且CRB食品价格指数上涨是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恶化的Granger原因;2008年后,我国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虽然波动频繁,但总体却趋于优化,贸易条件与CRB食品价格指数不存在线性相关。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得出结论:大宗商品金融化尽管带来了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和市场风险,但是其价格发现功能使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因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金燕  滕建州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偏离实体、资源配置低效和融资风险增强等问题凸显。这对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发展"脱实向虚"产生影响,已引起政府管理部门高度重视。TVP-VAR模型用于确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因素对金融化影响的权重,测度金融化发展水平并分析其传导机制和成因,重点探讨推进金融开放和改善金融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利用Lasso回归分析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金融化能预测实体经济发展,且正向与负向冲击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债券发行量、利率以及股票市场的发展等因素均可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化的影响自2012年起,由抑制转变为促进作用,表明我国实施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取得成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璐  闵楠  
本文采用詹森指数和均值-方差张成检验方法,考察不同金融化程度下,商品期货对传统资产组合的绩效改善能力。结果表明,大宗商品金融化程度与投资组合绩效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该关系主要体现在收益,而非风险方面;总体上,金融化背景下,商品期货仍具有良好的风险分散功能;在股票债券组合中引入高、中、低金融化程度的商品期货,均有助于降低组合风险,而只有引入中等金融化程度的商品期货才能同时达到提升收益和降低风险的效果。适度金融化有利于商品期货发挥组合优化功能,而过度金融化却会损耗其潜在投资价值。因此,交易所既应鼓励金融资本的良性参与,又需加强对过度投机的监管,着力培养理性投资氛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崔明  
文章从界定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定义开始,论述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因素,以及现在学术界对于大众商品金融化存在的主要争议:大宗商品金融化是否弱化了期货市场的传统功能;大宗商品金融化是否是引起商品价格波动的推动因素。随后分析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影响,最后分析美国监管机构应对大宗商品金融化的措施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世兴   刘旭原   万琳  
以2011—2022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过度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财务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过度金融化与实体经济财务业绩呈负相关性,即过度金融化行为会严重降低实体经济财务业绩,产生“挤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以及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样本企业,过度金融化对财务业绩的“挤占”效应更加明显。文章为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危害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并且为政府引导我国市场经济“脱虚返实”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