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4)
- 2023(10055)
- 2022(8587)
- 2021(8081)
- 2020(6860)
- 2019(16317)
- 2018(15752)
- 2017(30353)
- 2016(16198)
- 2015(18743)
- 2014(18698)
- 2013(18820)
- 2012(17705)
- 2011(16116)
- 2010(15995)
- 2009(15167)
- 2008(14978)
- 2007(13106)
- 2006(11136)
- 2005(10182)
- 学科
- 济(73147)
- 经济(73079)
- 管理(42484)
- 业(41344)
- 方法(34299)
- 企(32224)
- 企业(32224)
- 数学(30231)
- 数学方法(30028)
- 中国(21571)
- 贸(18941)
- 贸易(18934)
- 农(18890)
- 易(18519)
- 财(17783)
- 业经(13841)
- 制(13435)
- 学(13409)
- 融(13117)
- 金融(13115)
- 银(12401)
- 银行(12381)
- 农业(12207)
- 行(11925)
- 地方(11650)
- 和(10997)
- 环境(10351)
- 务(10144)
- 财务(10129)
- 财务管理(10101)
- 机构
- 大学(241676)
- 学院(237479)
- 济(110522)
- 经济(108666)
- 管理(89674)
- 研究(86833)
- 理学(77151)
- 理学院(76263)
- 管理学(75268)
- 管理学院(74796)
- 中国(67514)
- 京(51220)
- 科学(49175)
- 财(48979)
- 所(43651)
- 研究所(39763)
- 财经(39655)
- 中心(39205)
- 农(37929)
- 经济学(36305)
- 经(36302)
- 经济学院(32999)
- 北京(32951)
- 江(32818)
- 业大(32144)
- 范(30960)
- 师范(30724)
- 院(30616)
- 农业(30048)
- 财经大学(29683)
- 基金
- 项目(155500)
- 科学(123157)
- 基金(115769)
- 研究(115662)
- 家(100721)
- 国家(99964)
- 科学基金(84701)
- 社会(75979)
- 社会科(72208)
- 社会科学(72187)
- 基金项目(60526)
- 省(56188)
- 教育(52521)
- 自然(52061)
- 自然科(50874)
- 自然科学(50856)
- 自然科学基金(49986)
- 划(49237)
- 资助(47419)
- 编号(45609)
- 成果(38064)
- 部(37031)
- 重点(35512)
- 发(34108)
- 国家社会(33019)
- 创(32259)
- 教育部(32109)
- 中国(31686)
- 课题(31065)
- 人文(30464)
- 期刊
- 济(116625)
- 经济(116625)
- 研究(73696)
- 中国(43611)
- 财(37070)
- 学报(35012)
- 农(33904)
- 科学(33058)
- 管理(30573)
- 大学(26614)
- 学学(24861)
- 融(23375)
- 金融(23375)
- 农业(23216)
- 教育(22205)
- 经济研究(20649)
- 财经(19882)
- 技术(18464)
- 贸(17791)
- 国际(17284)
- 经(17272)
- 业经(16927)
- 问题(16407)
- 世界(14549)
- 业(13732)
- 技术经济(12212)
- 统计(11015)
- 理论(10927)
- 商业(10606)
- 版(10506)
共检索到353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云璐 崔晓敏 肖立晟 史建平
新冠肺炎疫情及“碳中和”目标对国际大宗商品供需格局产生突出的影响。本文梳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三类大宗商品的全球供需分析框架以及金融市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理论机制,讨论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机制和波动因素,并深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碳中和”目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宏观政策及地缘政治关系对后疫情时代大宗商品供需结构的影响。基于上述事实,研判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的角色,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大宗商品定价遵循供需逻辑,但不同产品的供需结构存在差别;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宗商品供需格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三是“碳中和”目标对相关大宗商品供需格局产生持续的影响,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而供给受限,其中传统能源产能下降、新能源生产技术受限、供需错配导致涨价压力持续;四是后疫情时期,货币政策收紧、财政政策结构分化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乏力但细分产品呈现结构化分化走势,经贸环境和地缘政治风险不确定性上升将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加剧。
关键词:
大宗商品 供需分析 后疫情时代 碳中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适
进入21世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加剧并全面传导至国内。本研究运用结构性权力分析框架,分析阐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本源及其作用机制。欧美发达国家及国际巨头企业通过掌握金融结构、生产结构、贸易结构和制度结构四个方面的结构性权力,控制了全球价格形成主导权。我国在上述四方面存在的结构性权力短板正是我国未能掌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主导权的根源。对此,建议从我国四个结构性权力的来源入手,逐步建立多主体协作机制,以提升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中的影响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显戈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联动性问题。研究表明:布伦特原油-西德克萨斯原油、大豆油-棕榈油、棉花-大豆、金属相互之间的价格关联性相对较强;整个商品网络形成了粮食、食用油、金属、原油四个聚类,聚类内部商品价格具有比较明显的联动关系;铜处于整个商品网络的中心,其次是锌、布伦特原油、镍、铅、铝和锡,金属和原油对商品网络的关联具有很强的影响;豆粕、玉米和棉花在网络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铝、大麦和锌对其它商品的价格影响力较弱。因此,在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波动的情形下要特别关注金属和原油产品,稳定这两类商品价格对于稳定整体商品价格波动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对降低商品投资组合风险也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立岩 尹力博
本文建立因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体系,选择涵盖美国与中国实体经济、国际投机因素、商品期货市场供需与库存状态的532个经济指标,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多视角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实体经济因素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在短期,国际投机因素导致了大宗商品期货的金融化;中国因素的作用是间接的,不是主要的。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监控大宗商品期货指数化投资中的短期投机势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白明
进入21世纪以来,受供求变化、金融环境、产业垄断、贸易管制、政局动荡、科技创新等诸多因素单独或叠加影响,国际市场上主要类别大宗商品价格尽管多次出现短暂下跌,但总体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涨趋势,反映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总水平的各种价格指数自然也水涨船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表明,以2005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滕泰 羿伟强 赵虹 杨东华
近两年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巨大波动。以石油、铜、铁矿石为代表的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连续上涨,另一类大宗产品,如钢铁、水泥、汽车、房地产等却在不同阶段出现了周期性的价格大幅波动。通过对于上述商品供求价格弹性的研究,我们发现第一类产品的供求价格弹性都比较小,但需求弹性要大于供给弹性;钢铁、水泥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但供给价格弹性比较大,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而汽车、房地产的需求、供给价格弹性都比较大,同时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正是由于各类产品弹性特征,导致了上述商品的价格会因为供求关系的较小幅度的变化而产生大幅度波动。并且,钢铁、水泥、汽车、房地产等商品由于自身弹性特征,往往会引起生产...
关键词:
全球大宗商品 供求弹性 价格 应对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谭小芬 熊玲誉 宋佳馨
本文分别从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两个层面测度全球流动性,结合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和具有时变参数的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对2000—2017年全球流动性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00年以来全球流动性的冲击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显著,其中以数量指标衡量的全球流动性对商品价格冲击为正,以价格指标衡量的全球流动性对商品价格冲击为负;自2004年开始,数量型流动性冲击对国际商品价格的影响不断增强,在金融危机前后有效推动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2010年以来数量型流动性的驱动作用有所减弱,而价格型流动性的负向作用在危机时更明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荩磊 王环
2016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回升,部分有色金属月均成交价格在较低区域震荡,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表现出回暖迹象,但价格总体上仍处于低位徘徊状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我国部分行业影响巨大,应准确研判未来价格走势,适时、适度、适当地调整我国进出口产品的品种、规模,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结合国家收储行为完善我国储备规模和品种,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向好发展。
关键词:
国际大宗商品 商品价格 国家储备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耀一
大宗商品是指进入流通领域,用于工农业生产、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物质商品。可分为三类:基础原材料,农副产品和能源商品。其中具有表代性的有橡胶、食糖、大豆、玉米、钢铁、矿产品、有色金属、石油等。近年来,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量持续上升,加上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导致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逐渐增长。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苏明 陆军
本文基于LA-VAR方法和CCF方法,对大宗商品价格与中国银行信贷市场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因果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是存贷比、短期贷款利差、中长期贷款利差、总贷款余额、短期贷款余额变动的单方向原因。作者利用协整检验、VEC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影响。本文针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监管提出了两条政策建议:一是密切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并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区间,二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应纳入大宗商品价格。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帆 尚宇红 雷平
本文以微观产业经济学中的市场结构理论为基础,以市场集中度指标为主线,从市场供给、市场需求、市场流通、计价货币以及交易场所诸方面,论证了结构性市场垄断地位对于获取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影响与作用。相应的,为改变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的不利局面,本文提出应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结构集中度,培育和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垄断地位为政策导向。最后,针对不同大宗商品品种情况,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克新
2012年8月1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8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大宗商品价格形势与影响"。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首席经济师陈克新认为,2012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先扬后抑的原因:一是欧债危机引发外需急剧萎缩;二是此前宏观调控对欧债危机的负面冲击估计不足,紧缩力度过大。从中长期看,大宗商品价格还将呈现向上趋势,只是暂时因欧债危机和经济减速被抑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付亦重
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现象就是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且难以预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变动反映出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趋势。实体经济供求状况是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长期因素。主要供应国、消费国战略及政策调整也影响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尤其是全球金融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关联度日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吕云龙
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国和消费国,但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影响力。本文基于结构性权力的视角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进行了分析,发现发达国家掌握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原因在于:首先,国际大宗商品供给本身极易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寡头垄断企业议价能力较强,而发达国家背后的国际资本控制了寡头垄断企业;其次,发达国家借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获得金融权力,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权力;同时,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理论以及定价信息被发达国家掌控;此外,发达国家还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控制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主要运输通道。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给中国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带来负面影响。未来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度仍处于高位,因此有必要着力提升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关键词:
定价权 国际大宗商品 金融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陈玉财
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决定了其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有重要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成本上升型"通货膨胀。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在国内传导主要通过直接消费渠道、生产渠道和间接渠道,间接渠道又可细化为预期渠道、联动渠道和扩散渠道。在比较国内外商品价格指数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缩写为ICPI)。并以CPI、ICPI、产出缺口和货币供应量构建计量模型,得出:货币供应量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产出缺口次之,ICPI再次之;但如果考虑到ICPI的波动
关键词:
大宗商品价格 通货膨胀 费雪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