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80)
2023(17301)
2022(14850)
2021(14164)
2020(12221)
2019(28619)
2018(28332)
2017(52698)
2016(28876)
2015(33410)
2014(33400)
2013(32812)
2012(30534)
2011(27607)
2010(27785)
2009(26024)
2008(25902)
2007(22907)
2006(19978)
2005(18115)
作者
(85311)
(71240)
(70940)
(67762)
(45203)
(34231)
(32469)
(27955)
(27129)
(25549)
(24358)
(24335)
(22791)
(22758)
(22481)
(22209)
(21426)
(21253)
(20745)
(20577)
(17848)
(17559)
(17549)
(16410)
(16032)
(15963)
(15916)
(15804)
(14613)
(14271)
学科
(118577)
经济(118423)
管理(79689)
(74620)
(61468)
企业(61468)
方法(57363)
数学(50558)
数学方法(49725)
中国(33685)
(30989)
(29721)
(25963)
(25261)
贸易(25247)
(24610)
业经(24051)
(23316)
理论(19830)
农业(19636)
地方(19636)
(19107)
金融(19104)
(18977)
银行(18914)
(18096)
(17941)
(17767)
财务(17695)
财务管理(17643)
机构
大学(419300)
学院(414364)
(170654)
经济(167178)
管理(155454)
研究(145837)
理学(133674)
理学院(132094)
管理学(129292)
管理学院(128538)
中国(111936)
科学(90553)
(90314)
(77770)
(75331)
(73944)
研究所(68518)
中心(66981)
业大(64008)
(61974)
财经(61664)
农业(58634)
北京(57421)
(56199)
(54201)
师范(53533)
经济学(52835)
(52205)
(48663)
经济学院(47527)
基金
项目(275822)
科学(215753)
基金(201328)
研究(195462)
(178296)
国家(176878)
科学基金(149817)
社会(122764)
社会科(116277)
社会科学(116239)
(105223)
基金项目(104763)
自然(99155)
自然科(96924)
自然科学(96890)
自然科学基金(95167)
教育(91660)
(90934)
资助(85241)
编号(78253)
成果(64822)
重点(62983)
(61539)
(57838)
(56620)
课题(54567)
科研(53844)
创新(53075)
教育部(52347)
大学(51976)
期刊
(182998)
经济(182998)
研究(120481)
中国(86190)
学报(71635)
(65664)
科学(64008)
(60909)
管理(57664)
大学(54111)
学学(50610)
教育(46744)
农业(44789)
技术(37552)
(37424)
金融(37424)
财经(30880)
经济研究(30367)
业经(27221)
(26676)
(25683)
问题(23992)
(23169)
统计(22705)
国际(21628)
图书(21541)
(21014)
技术经济(20403)
理论(20077)
世界(19946)
共检索到626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谭小芬  任洁  
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月度数据和递归(Recursive)VAR模型,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及中国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发现:实体经济需求和流动性水平相对供给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更为显著。中国因素对于不同种类大宗商品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国需求对铜、铝、锌的影响程度高于发达国家,而且影响的时间相对发达国家更为持久;但是,中国的流动性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普遍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影响时间更为短暂。金融危机期间大宗商品市场受发达国家需求的影响显著增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升了大宗商品价格,表明金融危机及相关刺激政策影响了大宗商品市场的运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谭小芬  王欣康  张碧琼  
本文运用Hamilton滤波与小波分解技术,识别出2000年以来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周期。在此基础上,构建小波平滑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全球经济周期和全球金融周期对大宗商品价格周期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周期因子能够较好地反映2000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共同变动趋势;全球经济周期和全球金融周期对大宗商品价格周期的驱动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全球经济周期的驱动作用时滞较长且相对持久,而全球金融周期的驱动作用则时滞较短且迅速衰减;全球经济周期和全球金融周期对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周期”的贡献度分别为25.82%和13.85%,而全球供应瓶颈和能源转型的贡献度则达到24.46%和6.95%。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付莲莲  邓群钊  
笔者基于2000年1月~2013年6月的数据,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识别出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显著影响因素,然后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国际农产品价格、通货膨胀等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是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导因子,它们不仅直接影响大,且其他因素也主要是通过它们来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国际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次之;国际石油价格的直接作用很小,但它通过通货膨胀和农业生产成本的间接影响很大;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刘阳  张明  
本文基于1997-2012年的季度数据和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Recursive VECM)模型,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驱动因素及中国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发现,总需求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因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呈增大趋势,但是作用不如发达国家显著,而且其影响机制主要是总需求而非流动性。金融危机影响了大宗商品市场的运行机制,总需求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危机时期比危机前更显著,而流动性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危机前比危机中更显著。为减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的主导权,同时密切关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峻晓  谭小芬  
本文从实体经济需求、货币因素和投机因素三个层面,选取全球工业生产总值、短期利率、美元实际汇率以及商品期货市场投机四个解释变量,运用全样本向量自回归(VAR)和滚动VAR方法,对2003~2014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实体经济需求和美元汇率是2003~2014年驱动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长期性因素;投机因素的作用在2005年之后日益凸显并成为2006~2008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2009~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源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宽松的货币政策;2012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寇明婷  卢新生  
基于标准VAR模型,通过构建更加符合经济理论的SVAR模型框架,实证探索了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冲击反应显著,而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在当期表现也很明显,但随着期数的增加,前者增幅依然明显,而后者呈现衰减态势,即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调控能力有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谭小芬  刘杰  
本文研究1995-2015年实际利率和存货调整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在引入套利模型的基础上,对包含供给、需求、利率、存货和油价的TVP-VAR模型进行估计,得到各因素关于油价的时变回归系数和脉冲响应函数值。主要结论有:第一,存货对油价的影响为负,存货具有减缓油价波动的作用;第二,需求在2000-2009年对油价的影响较大,而供给在1996-1999年较为重要;第三,利率影响油价的机制主要通过实体经济需求;第四,2014年下半年油价骤降主要是供给增加和存货积累所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谭小芬  熊玲誉  宋佳馨  
本文分别从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两个层面测度全球流动性,结合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和具有时变参数的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对2000—2017年全球流动性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00年以来全球流动性的冲击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显著,其中以数量指标衡量的全球流动性对商品价格冲击为正,以价格指标衡量的全球流动性对商品价格冲击为负;自2004年开始,数量型流动性冲击对国际商品价格的影响不断增强,在金融危机前后有效推动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2010年以来数量型流动性的驱动作用有所减弱,而价格型流动性的负向作用在危机时更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纯  
本文在分析1973年以来石油期货价格和石油供给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主要对影响石油期货价格的金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石油价格影响变量(石油期货价格、石油供给、套利基金合约、美元基础货币、美元汇率)的VAR模型,分析这些变量对石油价格波动的动态影响。针对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同时提出了应对石油价格金融影响因素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皓  朱明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加剧了全球通货膨胀压力,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地位提升,中国因素被认为是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借鉴国外学者的FAVAR模型,采用多变量建立较为完整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需求的增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具有显著作用;第二,中国利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上升会在短期内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第三,人民币汇率和利率虽然都会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显著影响,但利率的作用效果要弱于汇率。因此,应尽快促进利率市场化,鼓励企业走出去,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庄赟  曾五一  
为研究中国经济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文章利用1992年1月至2016年5月的月度中国经济数据与9种国际大宗商品的现货价格作为样本,基于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于各大宗商品特别是金属、化工类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相对显著,消费增速对于农副类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明显,M2增速也有着一定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国华  魏坤  李磊  
研究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影响国内CPI走势。据此,本文基于68个时间序列数据,运用FA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影响比较显著,CRB指数的影响程度最大。此外,相对于农林类和金属类大宗商品,能源类商品价格波动的当期影响较小,但持续时间较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国华 魏 坤  
研究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影响国内CPI走势。据此,本文基于68个时间序列数据,运用FA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影响比较显著,CRB指数的影响程度最大。此外,相对于农林类和金属类大宗商品,能源类商品价格波动的当期影响较小,但持续时间较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龙少波  胡国良  王继源  
2012年2月以来,我国PPI处于负增长区间运行的态势已经长达40多个月,说明我国生产领域已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通缩的状况。为了对比和分析造成此轮我国PPI持续低迷的原因,我们使用TVP-VAR-SV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是2012年以来PPI低迷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并已经影响到了生产企业的盈利状况;在我国长期产能过剩背景下,投资需求下降对PPI的下跌有重要影响;货币供给收缩也对PPI的走软有一定的影响。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需要适当地加大结构性投资的力度,扩大需求以应对PPI的持续下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芳  李秋娟  
汇率和房地产价格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两大热点问题。理论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作为汇率与房地产价格之间互相作用的桥梁。通过构建包含人民币汇率、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及房地产价格的MS-VAR模型并选取中国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经济状态下,三个变量间的动态关系不同。两区制下,人民币升值会带来房地产价格上升,房地产价格上涨也会导致人民币升值且持续时间较长,但区制1下的响应幅度要明显小于区制2。为保持经济体系的稳定,应多管齐下稳房价、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