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6)
- 2023(14384)
- 2022(12556)
- 2021(11849)
- 2020(10298)
- 2019(24297)
- 2018(23967)
- 2017(44857)
- 2016(24631)
- 2015(28391)
- 2014(28371)
- 2013(27826)
- 2012(25789)
- 2011(23247)
- 2010(23426)
- 2009(21714)
- 2008(21335)
- 2007(18703)
- 2006(16097)
- 2005(14355)
- 学科
- 济(100837)
- 经济(100728)
- 管理(67507)
- 业(64573)
- 企(53289)
- 企业(53289)
- 方法(51437)
- 数学(45667)
- 数学方法(44913)
- 农(26441)
- 中国(25995)
- 财(25443)
- 学(21584)
- 贸(20895)
- 贸易(20884)
- 易(20326)
- 业经(20146)
- 地方(17614)
- 理论(17496)
- 制(17467)
- 农业(16901)
- 务(15633)
- 财务(15571)
- 财务管理(15523)
- 和(15220)
- 融(15213)
- 金融(15210)
- 银(14655)
- 企业财务(14637)
- 银行(14596)
- 机构
- 大学(350984)
- 学院(348975)
- 济(141599)
- 经济(138687)
- 管理(133846)
- 研究(119536)
- 理学(115879)
- 理学院(114551)
- 管理学(112062)
- 管理学院(111430)
- 中国(90173)
- 科学(75590)
- 京(74558)
- 农(64244)
- 财(63535)
- 所(61436)
- 业大(56264)
- 研究所(56121)
- 中心(55559)
- 江(52494)
- 农业(51072)
- 财经(50593)
- 北京(46695)
- 经(46135)
- 范(44904)
- 师范(44307)
- 经济学(43083)
- 院(43001)
- 州(40806)
- 经济学院(38937)
- 基金
- 项目(237904)
- 科学(186280)
- 基金(172883)
- 研究(167117)
- 家(153346)
- 国家(152129)
- 科学基金(129558)
- 社会(103929)
- 社会科(98557)
- 社会科学(98524)
- 省(93057)
- 基金项目(90657)
- 自然(87476)
- 自然科(85513)
- 自然科学(85485)
- 自然科学基金(83947)
- 划(79714)
- 教育(79451)
- 资助(73000)
- 编号(67375)
- 成果(54406)
- 重点(54404)
- 部(52659)
- 发(50074)
- 创(49501)
- 课题(46943)
- 科研(46839)
- 创新(46300)
- 计划(45483)
- 教育部(44728)
共检索到517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峻晓 谭小芬
本文从实体经济需求、货币因素和投机因素三个层面,选取全球工业生产总值、短期利率、美元实际汇率以及商品期货市场投机四个解释变量,运用全样本向量自回归(VAR)和滚动VAR方法,对2003~2014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实体经济需求和美元汇率是2003~2014年驱动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长期性因素;投机因素的作用在2005年之后日益凸显并成为2006~2008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2009~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源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宽松的货币政策;2012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谭小芬 任洁
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月度数据和递归(Recursive)VAR模型,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及中国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发现:实体经济需求和流动性水平相对供给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更为显著。中国因素对于不同种类大宗商品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国需求对铜、铝、锌的影响程度高于发达国家,而且影响的时间相对发达国家更为持久;但是,中国的流动性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普遍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影响时间更为短暂。金融危机期间大宗商品市场受发达国家需求的影响显著增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升了大宗商品价格,表明金融危机及相关刺激政策影响了大宗商品市场的运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龙少波 胡国良 王继源
2012年2月以来,我国PPI处于负增长区间运行的态势已经长达40多个月,说明我国生产领域已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通缩的状况。为了对比和分析造成此轮我国PPI持续低迷的原因,我们使用TVP-VAR-SV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是2012年以来PPI低迷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并已经影响到了生产企业的盈利状况;在我国长期产能过剩背景下,投资需求下降对PPI的下跌有重要影响;货币供给收缩也对PPI的走软有一定的影响。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需要适当地加大结构性投资的力度,扩大需求以应对PPI的持续下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刘阳 张明
本文基于1997-2012年的季度数据和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Recursive VECM)模型,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驱动因素及中国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发现,总需求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因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呈增大趋势,但是作用不如发达国家显著,而且其影响机制主要是总需求而非流动性。金融危机影响了大宗商品市场的运行机制,总需求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危机时期比危机前更显著,而流动性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危机前比危机中更显著。为减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的主导权,同时密切关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国华 魏坤 李磊
研究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影响国内CPI走势。据此,本文基于68个时间序列数据,运用FA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影响比较显著,CRB指数的影响程度最大。此外,相对于农林类和金属类大宗商品,能源类商品价格波动的当期影响较小,但持续时间较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国华 魏 坤
研究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影响国内CPI走势。据此,本文基于68个时间序列数据,运用FA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影响比较显著,CRB指数的影响程度最大。此外,相对于农林类和金属类大宗商品,能源类商品价格波动的当期影响较小,但持续时间较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皓 朱明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加剧了全球通货膨胀压力,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地位提升,中国因素被认为是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借鉴国外学者的FAVAR模型,采用多变量建立较为完整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需求的增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具有显著作用;第二,中国利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上升会在短期内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第三,人民币汇率和利率虽然都会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显著影响,但利率的作用效果要弱于汇率。因此,应尽快促进利率市场化,鼓励企业走出去,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庄赟 曾五一
为研究中国经济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文章利用1992年1月至2016年5月的月度中国经济数据与9种国际大宗商品的现货价格作为样本,基于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于各大宗商品特别是金属、化工类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相对显著,消费增速对于农副类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明显,M2增速也有着一定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吕云龙
考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成本传导能力模型和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分析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研究发现:上中游行业成本传导能力较强,下游制造业成本传导能力较弱。同时,农产品、煤炭、原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价格上涨10%,推动CPI上涨1.33%、0.06%、0.16%、0.04%、0.09%,推动PPI上涨0.36%、0.47%、0.50%、0.86%、0.80%。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减小。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仅会带动上中游行业价格上涨,对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价格影响较小。本文建议增强大宗商品供给保障能力,完善大宗商品价格调控机制,提高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
关键词:
大宗商品 价格 传导效应 CPI PPI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建
笔者采用SVAR模型对2003年~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原油期货市场中投机力量已经成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市场需求因素,且影响的持续期较长;国际市场需求仍然是国际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原油储备及美元汇率的变动也显著影响着国际油价波动,但原油供给和市场利率的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丽 毛泽盛
居高不下的进口依存度使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通过各种途径传导到国内,造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利用相关月度数据,借助协整方法和状态空间模型,通过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比较,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中国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可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可变系数变化体现出非对称性特征。
关键词:
价格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协整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立岩 尹力博
本文建立因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体系,选择涵盖美国与中国实体经济、国际投机因素、商品期货市场供需与库存状态的532个经济指标,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多视角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实体经济因素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在短期,国际投机因素导致了大宗商品期货的金融化;中国因素的作用是间接的,不是主要的。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监控大宗商品期货指数化投资中的短期投机势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慧
本文基于双循环视角,考察了不同类别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冲击效应及其非线性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而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均会产生显著的冲击效应,但不同类别大宗商品价格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冲击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和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负向冲击效应更强。进一步的非线性检验发现,对于城镇居民消费而言,不同类别大宗商品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同时城镇居民消费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具有一定的容忍度。相比较而言,城镇居民对基础原材料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的容忍度更大,而对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容忍度相对最低。对于农村居民而言,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农村居民消费冲击的门槛效应不存在,但基础原材料类大宗商品价格和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基础原材料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超过门槛值之后,会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更为明显的负向冲击作用。而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在门槛值前后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在门槛值之前表现为负向冲击效应,而跨越门槛值之后则会促进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翔 张小宇
为了进一步探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选取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的国际市场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利用非线性ST-SVAR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与我国PPI、CPI价格指数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我国PPI与CPI产生较为显著地正向影响;我国PPI对CPI不仅存在成本推动型影响,而且还存在从CPI到PPI的反向倒逼机制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贾瑞 乔家君
笔者基于MS-VAR模型研究了领先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实体经济因素和货币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环境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时,实体经济因素和货币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更加显著。领先经济体的货币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有显著影响,纳入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因素后影响增强的幅度有限;领先经济体的实体经济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不显著,纳入新兴经济体的实体经济因素后影响显著增强。在不同的经济时期需要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和目标价格采取区别化的政策手段;同时应关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