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94)
2023(19772)
2022(16741)
2021(15658)
2020(13355)
2019(30408)
2018(29890)
2017(56816)
2016(30708)
2015(34587)
2014(33625)
2013(33149)
2012(30498)
2011(27267)
2010(27071)
2009(25067)
2008(24501)
2007(21435)
2006(18673)
2005(16757)
作者
(85416)
(71154)
(70593)
(67368)
(45457)
(33835)
(32154)
(27781)
(27040)
(25242)
(24100)
(24062)
(22661)
(22450)
(21833)
(21795)
(21246)
(20686)
(20416)
(20395)
(17531)
(17359)
(17046)
(16284)
(15819)
(15796)
(15741)
(15555)
(14195)
(14098)
学科
(128598)
经济(128459)
(106189)
管理(99530)
(94422)
企业(94422)
方法(58708)
数学(48083)
数学方法(47476)
(36646)
(36315)
业经(36076)
中国(34848)
技术(25630)
(25411)
财务(25336)
财务管理(25300)
农业(25065)
(24862)
贸易(24846)
(24300)
(24239)
企业财务(23962)
(23744)
理论(23376)
(22000)
地方(21922)
(20136)
(19649)
(19639)
机构
学院(430709)
大学(430071)
(181039)
经济(177561)
管理(174860)
理学(150801)
理学院(149276)
管理学(146867)
管理学院(146080)
研究(142540)
中国(111179)
(91792)
科学(84940)
(81828)
(69918)
(67009)
财经(65624)
中心(64895)
研究所(63482)
(62094)
业大(61472)
(60012)
北京(58185)
经济学(54537)
(53932)
师范(53431)
农业(52314)
(51998)
(50170)
经济学院(49208)
基金
项目(290827)
科学(231007)
研究(215363)
基金(213297)
(184917)
国家(183356)
科学基金(159387)
社会(137814)
社会科(130762)
社会科学(130728)
基金项目(112199)
(111696)
自然(102491)
自然科(100236)
自然科学(100211)
自然科学基金(98463)
教育(98392)
(93700)
资助(87738)
编号(87177)
成果(69653)
(64645)
重点(64490)
(63485)
(61769)
课题(59194)
创新(58728)
国家社会(57538)
教育部(56030)
科研(55052)
期刊
(196806)
经济(196806)
研究(127944)
中国(82408)
管理(69178)
(64823)
学报(62638)
(60734)
科学(60574)
大学(48960)
教育(46484)
学学(45984)
农业(42631)
技术(41476)
(38044)
金融(38044)
财经(32427)
业经(32282)
经济研究(32042)
(28006)
问题(25368)
(25366)
技术经济(23748)
(21818)
图书(21345)
科技(21211)
现代(20133)
世界(20096)
国际(20001)
理论(19753)
共检索到639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侯欣裕  陈璐瑶  
本文在国际外部需求给我国企业出口造成影响的背景下,从企业层面研究国际外部需求对我国创新的影响,并揭示企业技术追赶水平在其中产生的异质性作用。首先,本文厘清了国际外部需求通过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企业创新及其影响程度随技术追赶能力变化而变化的作用机制。其次,本文将2011—2013年专利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结合全球200个目的地和3800种产品的进口贸易数据,构建出企业层面的国际外部需求影响及创新指标。本文的实证研究印证了理论假说:国际外部需求对企业创新有显著影响,技术追赶接近于国际前沿的企业创新更多地受到国际外部需求的正向影响。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国际外部需求作用只发挥在专利垄断程度低和产品替代性低的行业企业内,并且外资企业和非发明创新对国际外部需求表现出的反应更大。本文的研究表明,应准确把握国际外部需求对自主创新的微观影响,同时加快我国产业技术追赶,促进创新专利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专利垄断程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际外部需求的正面创新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孔令文  徐长生  易鸣  
基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5—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本文研究了市场竞争程度和需求规模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本文发现,市场竞争程度、市场需求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呈倒U型。本文使用企业(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和5公司行业集中度衡量市场竞争程度,发现只有在多个大企业主导的竞争型市场(5公司行业集中度达到60%左右、企业毛利率水平稳定于34%左右)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强度最高,竞争过于激烈或缺乏竞争均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本文使用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衡量市场需求规模,发现企业所面临的需求规模很小或很大时,技术创新均不活跃;只有在市场需求规模稳定在某一较高临界值附近时,企业技术创新最活跃。同时,大企业的创新有明显的需求驱动和竞争驱动双重特征,小企业则更受竞争驱动。广告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正相关关系。本文提出推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政策建议为:一是充分重视和挖掘中国特有的巨大市场规模,在各行业中营造多个大企业主导的竞争型市场,让大企业既展开充分竞争,又获得较为可观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二是继续坚持和优化鼓励技术创新活动的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三是注重优化和提高企业的市场推广能力,尤其要改善较小规模企业的广告和营销环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运用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边际处理效应(MTE)的参数估计方法,估计了企业反事实专利数量,在考虑了异质性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大、研发费用高、人力资本投入高以及所得税率低的企业,专利数量相对较高;越倾向于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提升其专利数量的边际处理效应越高;而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如果对外投资,反而可能会降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运用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边际处理效应(MTE)的参数估计方法,估计了企业反事实专利数量,在考虑了异质性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大、研发费用高、人力资本投入高以及所得税率低的企业,专利数量相对较高;越倾向于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提升其专利数量的边际处理效应越高;而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如果对外投资,反而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专利数量;国有企业、综合型对外投资企业以及投资到发达国家(地区)的企业如果选择对外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为  陈轩瑾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趋向于将企业内的非核心工序外包给国内或者国外企业进行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外包对其研发创新行为是否有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命题。本文利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对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就外包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外包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外包工序的企业相比未外包工序的企业更加倾向于进行研发创新并具有更大的研发投资额;其次,外包不仅提高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倾向与研发投资,同样促使了企业增强产品创新与生产流程工艺的改进;最后,具有更强契约安全感、更低融资约束的企业,外包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将更加明显。总体上看,外包活跃了中国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为  
文章利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中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就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的扩展与集约边际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面临更强环境规制的企业更加倾向于进行研发创新并具有更大的研发投资额;其次,位于更强的产权保护的城市、更高污染强度行业的企业,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将更加明显;最后,环境规制不仅促使中国制造业企业增加了研发倾向与研发投资,同样促使企业增强了产品创新与生产工艺流程的改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鹏  张宇  
以我国经济中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融资成本系统性差异为切入点,分析了这种融资歧视对不同类型企业研发创新动机产生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构建了基于面板的二元选择模型,验证了企业融资成本及融资歧视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企业的融资成本约束,公平的融资制度环境是激发企业研发活动更为重要的因素;而通过放松对民营企业的体制性束缚来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是缓解经济中的融资歧视现象,激发企业研发动机的关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彭程  江慧  
利用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微观视角切入,探究技术创新对企业跨国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技术创新会促进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偏好;从行业、产权性质和发展阶段的异质性角度来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与跨国投资的风险偏好正相关,而非制造业企业则为负相关;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其风险偏好不显著相关,而非国有企业则为正相关;与2010—2013年相比,2014—2019年这一阶段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技术创新更显著地促进了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偏好。文章旨在探究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风险偏好选择规律与发展路径,使企业在跨国投资决策时能够有效减少东道国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依托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提供可靠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晓云  
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了进口中间产品多样性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进口中间产品多样性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不同方式构造多样性指标、加入时变控制变量和缓解内生性问题均不影响结论的稳健性。"学习效应"和"互补效应"两种渠道的相互交织同时提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进口中间产品的可替代性越低,作用效果越明显。而企业自身研发强度的提高对以上促进机制起到了强化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海涛  张振刚  
本文从企业创新决策基本模型出发,构建了政府科技经费影响企业自主研发意愿、产学研合作意愿及创新投入意愿的模型,利用1610家企业连续4年的追踪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比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政府科技经费能增强企业自主研发意愿,但引致效应系数较小;能有效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但存在滞后性;能有效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当期表现为"杠杆效应",滞后两期均表现为"挤出效应";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引导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引导效果最好,初创期和衰退期企业次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斌  许治  陈朝月  吴辉凡  
民营企业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保守的企业组织形式。但一些民营企业也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企业。本文考察了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从民营企业的基本特征出发,利用一个大规模的微观数据集,本文得到了以下结果:与其他所有制企业比较起来,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更少。同时,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也更低;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年龄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没有明显影响。但政府补贴和加强产学研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而且能够推动民营企业创新效率的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对民营企业的创新具有正外部性。它不仅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杠杆效应,并且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峰  林淑佳  李宏兵  
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孕育兴起,“互联网+”构筑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劲引擎。文章在构建局部均衡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腾讯研究院大数据测算的“互联网+”指数与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微观数据,以31580家企业专利申请数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代理指标,以企业所在城市的地形起伏度作为工具变量,实证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文化、数字生活和数字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互联网+”对私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考虑调节效应的扩展分析进一步发现,城市智能化与“互联网+”的协同创新作用已经彰显。本研究为深化“互联网+”发展战略、建立数字化导向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雅蓓  张为付  
文章在全面理解现代企业全要素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企业规模、竞争程度和国际化三个维度研究了开放条件下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方式选择的影响。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多变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以减少生产成本为目的的流程创新和通过对员工技术培训实现的组织创新是目前中国企业参与度最高的创新方式;(2)企业规模对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以占领市场为目的的创新活动;(3)适度竞争市场最有利于企业各类创新方式的开展,产品创新受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最大;(4)企业国际化模式对创新方式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技术许可对各类创新产生的正向影响尤为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永友  叶倩雯  
为实现创新驱动,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政府对创新型企业投入大量财政补贴。那么,政府科技创新补贴政策会带来企业创新行为吗?本文基于国家科技部公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微观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政府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及其实现机制进行研究。结论证实,政府对科技型企业的直接财政补贴并没有激励企业更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产出。研究发现,获得科技补贴的创新型企业实际上有两种类型行为反应,一种类型反应是,获得补贴的企业没有实施任何创新活动,这部分所谓科技型创新企业更多是通过虚假"创新信号"骗取科技型创新企业认定和财政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黄永春  
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发现,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通过逐渐增加的经验、知识融合与知识编码,能够提高其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能力。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长三角地区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对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与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与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之间存在关联,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到越高的阶段,获取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对于升级到较高阶段的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政府部门应为其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充分发挥企业主体性作用,推动其进行突破性创新,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