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2)
- 2023(8981)
- 2022(7576)
- 2021(6932)
- 2020(5794)
- 2019(13080)
- 2018(12783)
- 2017(24646)
- 2016(13492)
- 2015(14873)
- 2014(14188)
- 2013(14289)
- 2012(13249)
- 2011(11654)
- 2010(11360)
- 2009(10111)
- 2008(9605)
- 2007(8089)
- 2006(7105)
- 2005(6048)
- 学科
- 济(53862)
- 经济(53803)
- 业(34815)
- 管理(33584)
- 方法(24251)
- 企(23649)
- 企业(23649)
- 数学(22043)
- 数学方法(21899)
- 农(18243)
- 中国(14249)
- 地方(14047)
- 农业(13063)
- 贸(12938)
- 贸易(12933)
- 易(12605)
- 财(11913)
- 业经(11879)
- 学(9391)
- 融(9365)
- 金融(9363)
- 制(9216)
- 环境(9209)
- 银(8672)
- 银行(8635)
- 技术(8191)
- 行(8187)
- 划(6742)
- 劳(6719)
- 劳动(6701)
- 机构
- 学院(181623)
- 大学(181511)
- 济(79302)
- 经济(77903)
- 管理(69405)
- 研究(63690)
- 理学(60871)
- 理学院(60161)
- 管理学(59238)
- 管理学院(58918)
- 中国(48339)
- 科学(40092)
- 农(39175)
- 京(37494)
- 业大(32817)
- 财(32320)
- 所(32267)
- 农业(31263)
- 中心(29812)
- 研究所(29796)
- 江(26638)
- 财经(26558)
- 经济学(24882)
- 经(24392)
- 院(22870)
- 范(22843)
- 经济学院(22825)
- 北京(22605)
- 师范(22504)
- 省(21440)
- 基金
- 项目(131898)
- 科学(103440)
- 基金(96488)
- 研究(91346)
- 家(86318)
- 国家(85614)
- 科学基金(72849)
- 社会(60223)
- 社会科(57184)
- 社会科学(57169)
- 省(53407)
- 基金项目(52238)
- 自然(48381)
- 自然科(47279)
- 自然科学(47263)
- 自然科学基金(46413)
- 划(44057)
- 教育(40726)
- 资助(38443)
- 编号(35055)
- 重点(29677)
- 发(29229)
- 部(28769)
- 创(27757)
- 创新(26071)
- 成果(25964)
- 科研(25708)
- 计划(25450)
- 国家社会(25384)
- 教育部(24335)
共检索到263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魏悦 王敏
利用广东省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得出广东省21个工业行业的物质投入外包率和服务外包率,并以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不同形式的外包对广东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物质投入外包和服务外包对广东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均有正向作用,其中服务外包的促进作用尤其明显;服务外包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物质投入外包的行业差异则相对不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丁元
文章用协整方法研究广东省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的长期关系,并建立了VAR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广东省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波动主要归因于其自身的冲击,并且这种冲击对不同所有制单位平均工资的波动影响强度大且持久,远大于平均工资相互间的冲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丁元 周树高
本文认为,广东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且劳动生产率变动往往先于GDP的变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既可推动经济总量增长,又能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虽不能由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性地解释,但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已逐步减弱,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已明显增强;广东省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以促进就业,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经济增长 广东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宏波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完全消耗系数和基本流量表,突破FH指数的相同比例假定,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DJ指数衡量的中国33个工业行业材料外包、服务外包和狭义材料外包水平,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外包对劳动生产率整体及行业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材料外包和服务外包总体上提升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其中服务外包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庆双 林艾澄 盛伟
在数智经济转型背景下,智能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不断凸显。本文考察了工业智能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及空间外部性特征。研究表明,智能化在促进本地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同时也产生了空间正外部性,推动着临近地区劳动生产率提升。模拟区域间市场壁垒减弱过程发现,智能化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空间外部效应逐渐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智能化有利于缩小性别、户籍以及行业收入差距,但扩大了以学历为主要特征的高、低人力资本群体或区域的收入差距。通过时空效应分析发现,智能化对本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著,对临近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应逐渐减缓。因此,政策制定者应积极调整和引导诸如“空间壁垒”和收入分配相关政策来吸纳全域性智能化投资,进一步提升整体劳动力市场效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陶爱萍 江鑫
基于中国26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规模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生产率具有空间相关性;城市规模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在城市规模到达拐点之前,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正效应;城市规模的扩大在越过拐点之后,随着城市规模的继续扩大,劳动生产率会呈现下降趋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陶爱萍 江鑫
基于中国26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规模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生产率具有空间相关性;城市规模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在城市规模到达拐点之前,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正效应;城市规模的扩大在越过拐点之后,随着城市规模的继续扩大,劳动生产率会呈现下降趋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亚云 杨文举
运用基于DEA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解成由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所引致的三大部分,并运用反事实劳动生产率差异分析法分析2003—2007年我国39个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演变及原因。结果表明:(1)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整体上有所提高,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对此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较为显著;(2)工业行业间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的作用,而技术效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差距的扩大。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协调发展,应不断加大落后行业的资本投资,并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丹丹 张倩肖
在测算和分析中国工业1999-2014年间整体、分区域和分行业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率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工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呈绝对收敛特征;分区域看,中国四大区域均呈绝对收敛特征,东北地区收敛速度最快,中部和西部地区次之,沿海地区收敛速度最慢;分行业看,绝大多数工业行业都表现出收敛特征,且技术密集型行业比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收敛速度快。
关键词:
中国工业 劳动生产率 β收敛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卫红 陆晓明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生产率在短期也许不是一切,但在长期它就是一切。生产率是影响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也是一国参与全球长期竞争的最关键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一是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就业人均产出和就业人均小时产出,是劳动及资本投入的结果;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的是新技术、劳动技能和精神动力的提高及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增加。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商建初 ,范方志 ,周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建新
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将我国1978-2007年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变化的贡献四个部分,并用方差分解方法估算了各部分对地区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的贡献,然后采用核密度分布方法分析了上述四个部分对工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及三次产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物质资本积累是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人力资本积累的贡献较小;(2)效率虽然对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小,但却是工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3)技术是要素非中性的,且技术进步主要发生在有效劳均资本较高的地区。(4)1978-1992年期间,地区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农业劳动...
关键词:
工业劳动生产率 技术进步 效率 资本积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富华 李国平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份额变化分析方法,把工业作为整体细分地区,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各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原因。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总体来说,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通过结构细分,各地区之间的增长又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增长 区域 工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