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26)
- 2023(17718)
- 2022(15642)
- 2021(14718)
- 2020(12689)
- 2019(29626)
- 2018(29709)
- 2017(57993)
- 2016(31768)
- 2015(36241)
- 2014(36468)
- 2013(36065)
- 2012(33235)
- 2011(30125)
- 2010(30423)
- 2009(28240)
- 2008(27832)
- 2007(24877)
- 2006(21722)
- 2005(19264)
- 学科
- 济(128199)
- 经济(128050)
- 管理(90630)
- 业(88082)
- 企(71557)
- 企业(71557)
- 方法(63293)
- 数学(55469)
- 数学方法(54621)
- 农(35260)
- 中国(34371)
- 财(33109)
- 学(27510)
- 业经(27144)
- 贸(25554)
- 贸易(25542)
- 易(24822)
- 地方(24142)
- 制(23994)
- 农业(23535)
- 理论(22187)
- 务(20777)
- 财务(20684)
- 财务管理(20632)
- 银(20381)
- 银行(20318)
- 和(20125)
- 融(19699)
- 金融(19695)
- 企业财务(19470)
- 机构
- 大学(460231)
- 学院(459283)
- 济(182879)
- 管理(179413)
- 经济(178835)
- 理学(155490)
- 理学院(153747)
- 研究(151386)
- 管理学(150618)
- 管理学院(149813)
- 中国(113519)
- 京(98246)
- 科学(95442)
- 财(84504)
- 所(77427)
- 农(76330)
- 研究所(70565)
- 业大(70157)
- 中心(68748)
- 财经(68002)
- 江(66809)
- 北京(62331)
- 经(61551)
- 农业(60123)
- 范(59858)
- 师范(59266)
- 经济学(55024)
- 院(54660)
- 州(54372)
- 财经大学(50438)
- 基金
- 项目(308122)
- 科学(240532)
- 研究(222238)
- 基金(221925)
- 家(193999)
- 国家(192419)
- 科学基金(164337)
- 社会(137230)
- 社会科(129972)
- 社会科学(129936)
- 省(120715)
- 基金项目(117087)
- 自然(108898)
- 自然科(106360)
- 自然科学(106330)
- 自然科学基金(104389)
- 教育(103920)
- 划(101931)
- 资助(93926)
- 编号(91768)
- 成果(74453)
- 重点(69047)
- 部(67929)
- 发(64883)
- 课题(63237)
- 创(63190)
- 科研(59371)
- 创新(58925)
- 教育部(57873)
- 大学(57356)
- 期刊
- 济(195825)
- 经济(195825)
- 研究(131310)
- 中国(84163)
- 学报(74241)
- 农(68319)
- 科学(67069)
- 管理(64741)
- 财(64268)
- 大学(55864)
- 学学(52586)
- 教育(50539)
- 农业(47025)
- 技术(41881)
- 融(38499)
- 金融(38499)
- 财经(32635)
- 业经(32409)
- 经济研究(31696)
- 经(27832)
- 问题(26201)
- 业(24795)
- 统计(23547)
- 技术经济(23016)
- 图书(22930)
- 理论(21747)
- 贸(21747)
- 版(21575)
- 科技(21065)
- 商业(21039)
共检索到665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清萍 刘晴
笔者利用投入产出表和贸易数据,测算1992年~2010年间我国15个行业的国际外包水平,对国际外包与人均实际产出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国际外包水平经历先增后降的发展过程,从1992年的0.20上升到2002年的0.22,之后逐年下降,2007年为0.16;在短期和长期上,外包对行业的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具有负向影响,短期弹性大约在-0.1到-0.2之间,长期弹性大约在-0.3到-0.5之间。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光明 李莹
近十多年来,我国实际工资增长率持续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这种现象不仅和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历史情况不符,也和经典的新古典理论相悖,值得深入研究。为此,本文首先纳入相对生产率、劳动力供给、劳动力转移、投资规模占比与投资结构三类五大结构因素,搭建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非一致性变动分析框架,然后采集1998—2014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构建省份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定量揭示工资超劳动生产率增长背后的结构诱因及其驱动机理。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看,五大结构因素引入模型后,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弹性下降40%
关键词:
工资 劳动生产率 结构诱因 省份面板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毛琦梁 王菲 李俊
笔者针对在经济集聚对地区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研究中内生性问题的处理难度和对空间自相关性的忽视,建立了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System GMM估计方法,利用2000年~2009年地级市数据探讨了中国地区集聚经济,发现劳动生产率对就业密度的弹性系数达到3.44%左右,低于先前的研究结果。这表明对于内生性问题处理的改进以及空间滞后变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估计结果的偏差,同时也更加有效地说明了中国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经济活动更为密集的地区劳动生产率更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昌龙
在中国30个省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基础上,通过建立技术差距与技术进步的双门限模型,利用拔靴法测算了技术差距和年份的门限临界值。结果表明,技术差距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动态联系,随着技术差距的持续收敛,技术外溢效果递减,技术进步将逐渐由依赖外资的技术外溢转向依靠自主创新。
关键词:
技术差距 劳动生产率 面板双门限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昊
笔者在产出函数中以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引入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为自变量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选取全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面板为样本,使用FE、RE、Tw-FE、LSDV、FGLS等方法研究发现:从时间上看,人均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但提升效果趋于稳定;人力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处于增长的趋势中且人力资本投入的提升最具潜力;劳动力要素投入则显出规模不经济。从空间上看,人力资本投入、人均资本存量在中西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东部高于中西部;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昊
笔者在产出函数中以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引入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为自变量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选取全国286个地级市的数据面板为样本,使用FE、RE、Tw-FE、LSDV、FGLS等方法研究发现:从时间上看,人均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但提升效果趋于稳定;人力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处于增长的趋势中且人力资本投入的提升最具潜力;劳动力要素投入则显出规模不经济。从空间上看,人力资本投入、人均资本存量在中西部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东部高于中西部;工业化程度在东部显出消极影响,中西部则呈现积极影响;而劳动力要素投入在东部和中部呈现规模不经济,西部则相反。综合来看,近阶段人力资本投入对于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我国要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应注重人力资本的增值与纵深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虎 朱礼才
农业专业化集聚是我国农业区域发展的未来趋势。基于我国农业区域规划的宏观视角,运用2009—2016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讨了农业专业化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使用基尼系数构建了农业集聚的专业化指数,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发现我国农业专业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Moran’s I散点图反映出我国农业专业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均表现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集聚态势,且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集聚态势逐渐显著;选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偏微分方法,就农业专业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农业专业化促进本省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且对相邻省份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赵勇 杨冬民
灰色模型CM(1,3)很好体现了资本使用量和劳动投入量对下期工业产出值增加率的影响。通过对2003-2005年劳动生产力和灰色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能源类工业部门产出的增加更多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化纤和石油等工业生产率提高呈现出较高趋势,其劳动力对产出值增加的影响度在下降。
关键词:
工业结构 灰色模型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浩然
本文采用2003-200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理距离、集聚外部性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等影响因素后,一个城市的劳均资本存量、经济密度和相对专业化水平对劳动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邻近城市的经济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城市间的溢出效应在170公里范围内表现得最为显著,此后明显减弱,至280公里以外几乎消失。
关键词:
集聚外部性 劳动生产率 地理距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绅峰 潘爽 吴文洋
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推手,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2011—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经济集聚水平、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加剧银行业竞争以及推动市场化进程等渠道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这种作用具有异质性,表现在失信环境越好、教育水平越高及城市规模越小的地区作用越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的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中数字经济的应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生产率 赋能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欧阳博强 孙学涛 王振华
利用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城市化的门槛效应,并据此分析了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与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呈倒"U"形关系;产业结构的"工业化"倾向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城市化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特征,中等城市化水平下的"工业化红利"最为显著;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协同影响,但存在地区差异;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在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下降,不能完全归因于产业结构的服务化倾向。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 门槛模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路英 吴玉鸣
利用2003—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就业密度及集聚空间外部性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GMM估计表明工业劳动生产率对就业密度的弹性系数为负;邻近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纳入空间异质性,建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一步计算集聚效应为正的城市比例发现,城市间集聚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全国范围就业密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发现空间集聚是导致劳动生产率呈现非线性变化的重要原因。最后简要提出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通屏 马骏 丁舒熳
本文从促进"消费-生产"经济循环更加顺畅的角度出发,使用中国1992-2017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研究中国消费升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消费升级对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且稳健的促进效应;农村的消费升级对劳动生产率的带动作用暂时要弱于城市,但未来会强于城市。由此提出建议:持续推动消费升级,以消费升级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刺激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关键词:
消费升级 劳动生产率 VAR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瑾 傅德印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作用路径上,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是显著的;在2015年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后,其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强;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下,数字经济均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力度更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成宇 史桂芬
伴随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未来走势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选取中国1986-2012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具有两区制门限的ADL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的变动会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且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从短期来看,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是非线性的。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实际汇率 相对劳动生产率 ADL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提高真实工资将如何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FDI对劳动生产率的空间非线性效应研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工资上涨对就业、物价及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集聚经济与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环境污染对中国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政府支出与实际汇率的关系研究——基于亚洲国家的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
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Esteban模型及其在劳动生产率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部门分析与劳动生产率研究
创意阶层空间集聚与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