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4)
- 2023(11545)
- 2022(9554)
- 2021(8840)
- 2020(7079)
- 2019(16824)
- 2018(16628)
- 2017(32193)
- 2016(17185)
- 2015(19468)
- 2014(19115)
- 2013(18883)
- 2012(17742)
- 2011(16328)
- 2010(16679)
- 2009(15141)
- 2008(14518)
- 2007(12675)
- 2006(11480)
- 2005(10606)
- 学科
- 济(78923)
- 经济(78843)
- 管理(39410)
- 业(37292)
- 方法(29340)
- 企(27495)
- 企业(27495)
- 中国(25981)
- 数学(25803)
- 数学方法(25240)
- 地方(24086)
- 农(20705)
- 业经(16966)
- 学(14977)
- 贸(14335)
- 贸易(14319)
- 农业(14178)
- 易(13740)
- 融(13520)
- 金融(13517)
- 环境(12442)
- 银(12427)
- 银行(12402)
- 发(12289)
- 财(12289)
- 理论(12282)
- 地方经济(12240)
- 制(12169)
- 行(12044)
- 和(10970)
- 机构
- 学院(240338)
- 大学(238988)
- 济(97527)
- 经济(95186)
- 研究(89699)
- 管理(87012)
- 理学(73714)
- 理学院(72665)
- 管理学(70980)
- 管理学院(70541)
- 中国(67940)
- 京(56136)
- 科学(56073)
- 所(45521)
- 财(42227)
- 研究所(41297)
- 农(40935)
- 中心(40380)
- 江(37141)
- 北京(36558)
- 业大(35891)
- 范(35307)
- 师范(34950)
- 院(33445)
- 财经(32673)
- 农业(32105)
- 州(30414)
- 经(29511)
- 经济学(29465)
- 师范大学(28441)
- 基金
- 项目(159378)
- 科学(125143)
- 研究(115612)
- 基金(113199)
- 家(99597)
- 国家(98777)
- 科学基金(84252)
- 社会(72236)
- 社会科(68469)
- 社会科学(68451)
- 省(63225)
- 基金项目(59670)
- 自然(54760)
- 划(54182)
- 自然科(53508)
- 自然科学(53494)
- 教育(52833)
- 自然科学基金(52435)
- 资助(46922)
- 编号(46897)
- 发(39057)
- 成果(37977)
- 重点(36581)
- 课题(34623)
- 部(33512)
- 创(32745)
- 发展(31675)
- 展(31206)
- 创新(30696)
- 科研(29983)
- 期刊
- 济(115424)
- 经济(115424)
- 研究(76463)
- 中国(53841)
- 农(37636)
- 学报(36382)
- 科学(35479)
- 管理(33314)
- 教育(30829)
- 财(29675)
- 大学(27961)
- 农业(26154)
- 学学(25830)
- 融(23967)
- 金融(23967)
- 技术(22616)
- 业经(19420)
- 经济研究(18821)
- 问题(16430)
- 财经(15063)
- 业(14590)
- 经(13080)
- 国际(12726)
- 发(12570)
- 资源(12519)
- 贸(12483)
- 统计(12365)
- 图书(12311)
- 技术经济(11565)
- 现代(11497)
共检索到377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雪明
我们设想上海到2020年建成世界城市,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世界城市的能级和水平。据此选取伦敦、巴黎、纽约和东京的数据,进行城市空间分布结构、人口布局结构和就业布局结构比较研究,进而对上海城市空间和人口的理想结构进行模拟预测。主要的模拟结果是:按上海市辖6340平方公里,上海居住人口的理想规模最高值为1370万,就业人口的理想规模最高值为1090万。根据世界城市服务能级的要求,未来上海的CBD就业人口还需进一步集聚,CBD乃至整个城区的居住人口则需要导出。上海城区与郊区600:6000的空间结构基本合理,理想居住人口比例为55:45。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人口结构 模拟计算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钰
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对城市河流的开发、改造、运营和管理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考察巴黎塞纳河规划、开发和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及天津海河及其两岸综合开发改造的运作实例,探讨河流开发改造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比较研究,总结巴黎塞纳河的经验,提出完善天津海河及其两岸开发改造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规划 开发 改造 对策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兴璀
2014年,日本东京大学启动"全球校园"模式,作为其申报文部科学省推出的"全球顶尖大学项目",开启了东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全球校园"按照"3+4+3"模式分三步走完成10年发展部署,目前,该模式已进入第二发展阶段。纵观四年来"全球校园"的发展成果,东京大学以搭建全球合作关系、构建全球话语体系、重组全球校园管理机构为主线形成"全球校园"的基本架构。为实现这一目标模式,东京大学采取了开设全球课程、开展全球学术与研究项目、加速全球学术人员流动以及深化校园文化多元化等行动策略,使该模式成为日本乃至世界高等教育体系国际化改革的模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芳 周曦
城市建筑与城市开放空间之间,自古以来存在正负共构、互相促进的现象,共同促进城市有机发展。然而城市的发展往往由"正形"的城市建筑为主导,"负形"处于辅助地位,现代城市体现为实体的城市,而引发各种问题。本文从图底关系中正负共构、反转相生的关系出发,指出在城市建设中,可以通过城市开放空间的置入,以"负"为"正",充分利用其跨界耦合能力,平衡城市不同片段的异质关系、新旧关系,实现城市的平衡有序生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焦利民 龚晨 许刚 董婷 张博恩 李泽慧
大都市区化是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研究大都市区域城市扩张进程对理解其未来增长趋势、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都市区土地扩张及区域间的对比分析,以及都市区发育过程中城市扩张的一般化空间模式还未被深入理解。论文选取东京、纽约和上海3个大都市区,获取1990—2015年间3期Landsat影像数据,使用梯度和格网分析法,采用城市土地密度函数和城市扩张指数,从建设用地数量变化及其时空分布、城市形态变化等方面,多角度对比分析各城市不同阶段建设用地增长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大都市区边界仍在不断扩展,建设用地在研究期内持续增长;20多年间东京、纽约和上海的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长了63%、53%和233%;上海一直处于高强度扩张状态,而纽约的城市扩张在后期几近停滞。②大都市区建设用地密度从中心向外呈圈层递减式分布,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半径的增长最明显;城市形态均趋向于紧凑。③新增建设用地时空异质性明显。东京的远郊新城不断建设,纽约一些尚有发展潜力的区域次中心仍在扩张但速率逐渐放缓,上海的核心区外围增长剧烈并逐渐向远城区推进。④大都市区域扩张先后经历高速期—缓慢期—停滞期,扩张进程表现为核心区膨胀—次中心及新城建设—逐步形成稳定的多中心结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姚晓东 孙钰
本文在比较两城市服务业相关指标基础上,借鉴国际城市巴黎的成功经验,就服务业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规划模式和管理方法特点等提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 巴黎 天津 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玉婷
日本高校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世界上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范式。对日本高校艺术类应用型人培养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评价方式、教学管理模式、隐性课程等要素进行研究和思考,以期为我国高校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视角和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巍 黄翠萍 赵晓杰 胡细英 王楠
城镇用地扩展是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的经典领域。以赣州中心城区为例,利用景观扩张指数将其城镇用地扩展划分为飞地式、边缘式、填充式三类,同时结合用地功能探讨研究区2003~2016年城市扩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不同用地扩展模式的差异化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研究区三类用地扩展模式并存,其中飞地式扩展以工业、居住用地为主,由新区组团式集中分布转向沿交通轴带放射状扩展;边缘式扩展由居住用地主导逐渐转向以工业用地为主,表现为城镇斑块的繁殖作用,随城市空间增长不断外延;填充式扩展相对不明显,以居住用地为主且集中分布于老城区。(2)交通引导开发及"自上而下"的开发模式是城区用地扩展的主要特征,不同用地扩展模式的作用机理具有差异性,通达性、政策性因子对飞地式扩展起主导作用;聚集性因子是决定边缘式扩展的重要因素;聚集性和通达性因子则对填充式扩展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
城镇用地 扩展模式 特征 机理 赣州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肖琳 田光进
首先引入定量识别城市扩展模式的城市扩展面积指数,结合象限方位法和缓冲带法分析空间扩展特征;其次在栅格尺度构建空间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不同时间序列城市增长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1990-1995年天津城市扩展以主城区填充式、环城四区外延式为主,填充式和外延式主要分布在Ⅲ、Ⅶ、Ⅷ象限与16、56、104km缓冲带,距公路较近易发生扩展,道路沿线的城市扩展空间辐射范围广;②1995-2000年天津环城四区、塘沽、大港少量填充式扩展,集中在Ⅶ、Ⅷ象限与96~112km缓冲带,城市扩展与到城市用地距离显著负相关,主城区高密度建设用地抑制环城四区城市扩展;③2000-2005年天津城市扩展活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盛和
本文通过系统地评析国外不同学术派系对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模式、动力机制及管理政策的研究进展 ,指出其研究重点已从归纳空间演替模式深化到探究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决策过程与动力机制 ,从崇尚土地市场的自由运作转向对其进行精明管理。并提出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开发 :一方面应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基础性地位 ,并建立一种透明、公正、高效的城市土地市场监管机制 ;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协调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扩展 土地市场 增长管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荣南 张雪莲
从经济发展、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建设、政策与规划控制、居民生活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分析了城市建设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并根据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结果,导出了城市空间扩展的四种不同模式以及基于这四种模式之上的多模式组合在一起的城市空间扩展的基本方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少英 黎夏 刘小平 陈逸敏
针对工业城市依托交通道路发展的特点,以东莞市这个典型工业城市的发展为案例,探讨了城市轴向扩展的时空过程模型。根据景观指数,利用遥感和GIS构建了能够测度轴线扩展的城市景观扩散和聚合特征的空间格局指标体系,对城市轴向扩展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由此揭示了东莞市的城市扩展过程具有沿着交通道路呈波浪式波动的特征。发现该城市发展包含了三个主要过程:"扩散占主导地位→聚合占主导地位"和"轴向扩展→轴间填充",反映了城市景观"有序→无序→有序"的变化机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何彬
在全球变暖问题所引致的国际利益冲突中,美国因为其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受到举世瞩目。正因如此,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才会在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引发巨大反响,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热议,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运用修正的利益基础解释模型,纳入了三个重要的分析因素,包括生态脆弱性、减污的经济成本以及国内政治因素,分析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背后考量,并重点分析了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影响可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巴黎协定》的成效大打折扣;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凯 刘涛 曹广忠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动态识别三大典型城市群空间范围,探讨中国城市群空间扩展的驱动机制,建立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一般过程模型。研究发现: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不仅扩展到苏北和浙南地区,而且沿长江扩展到安徽的沿江区县,江淮城市群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组成部分,区域性、网络化的城市群正在形成;在行政分割的制约下,成渝城市群实际上是由相互分割的成都城市群和重庆都市区组成;武汉城市群受到更多的政策性引导,正以武汉、宜昌、襄阳为支点形成初具规模的城市群。尽管经济力量是城市群空间扩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制度因素、自然条件等对于中国城市群空间扩展的影响同样极其重要,在城市群发育的不同阶段,城市群空间扩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