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8)
- 2023(11153)
- 2022(9720)
- 2021(9179)
- 2020(7803)
- 2019(18249)
- 2018(17873)
- 2017(34013)
- 2016(18394)
- 2015(21439)
- 2014(21060)
- 2013(20871)
- 2012(19375)
- 2011(17718)
- 2010(17703)
- 2009(16649)
- 2008(16431)
- 2007(14501)
- 2006(12412)
- 2005(11264)
- 学科
- 济(78350)
- 经济(78270)
- 管理(45794)
- 业(44070)
- 方法(36834)
- 企(34282)
- 企业(34282)
- 数学(32415)
- 数学方法(32160)
- 贸(25521)
- 贸易(25511)
- 易(24823)
- 中国(23082)
- 农(21126)
- 财(18713)
- 业经(14863)
- 学(14526)
- 制(14326)
- 地方(13558)
- 农业(13456)
- 融(13087)
- 金融(13085)
- 银(12751)
- 银行(12727)
- 理论(12325)
- 行(12253)
- 和(11538)
- 出(11477)
- 关系(11206)
- 环境(11030)
- 机构
- 学院(264502)
- 大学(263583)
- 济(118472)
- 经济(116354)
- 管理(96009)
- 研究(93881)
- 理学(82015)
- 理学院(81089)
- 管理学(79782)
- 管理学院(79281)
- 中国(72308)
- 京(55573)
- 科学(54154)
- 财(52070)
- 所(47712)
- 研究所(43280)
- 农(43235)
- 中心(41913)
- 财经(41763)
- 经济学(38256)
- 经(38038)
- 江(38030)
- 业大(36576)
- 北京(35560)
- 经济学院(34696)
- 范(34515)
- 师范(34225)
- 农业(34199)
- 院(33394)
- 财经大学(30864)
- 基金
- 项目(169935)
- 科学(132521)
- 研究(127336)
- 基金(122771)
- 家(106524)
- 国家(105705)
- 科学基金(89058)
- 社会(80549)
- 社会科(76386)
- 社会科学(76365)
- 省(64566)
- 基金项目(63773)
- 教育(59931)
- 自然(55097)
- 划(55020)
- 自然科(53817)
- 自然科学(53798)
- 自然科学基金(52868)
- 编号(52552)
- 资助(51616)
- 成果(43015)
- 部(39272)
- 重点(39007)
- 发(37662)
- 课题(36694)
- 创(35208)
- 教育部(34002)
- 国家社会(33995)
- 大学(33103)
- 中国(33100)
- 期刊
- 济(128144)
- 经济(128144)
- 研究(81018)
- 中国(50385)
- 财(39824)
- 农(39783)
- 学报(39262)
- 科学(35933)
- 管理(33033)
- 教育(30018)
- 大学(29617)
- 学学(27730)
- 农业(27319)
- 融(24865)
- 金融(24865)
- 技术(23250)
- 经济研究(23069)
- 贸(22123)
- 国际(20789)
- 财经(20725)
- 业经(20336)
- 问题(18214)
- 经(17959)
- 业(15710)
- 世界(15358)
- 技术经济(13169)
- 商业(12686)
- 统计(12418)
- 版(12024)
- 理论(11443)
共检索到397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凯
尽管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动态两方面贸易利益,且中国参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所处层次较低,中国在分工进程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相当有限。若想提升贸易所得,必须在继续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与贸易的同时,加大研发投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促使生产环节或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演进。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 贸易利益 附加值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国际垂直专业化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参与国的国民福利与收入分配以及世界贸易的性质、规模等都因此受到重要影响。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间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并且,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相关概念被引入贸易模型,形成了新的分析框架。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动因、程度度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柳剑平 孙云华
在对欧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在概述中国对东亚经济体贸易逆差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对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中美之间在产品价值链上没有直接的前向联系,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源于产业间分工不同,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在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处于产品制造环节的末端,从东亚其他经济体进口大量上游环节的中间品导致了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文章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风涛
当前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日益发展,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一体化与生产过程分散化的统一。本文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内涵、衡量指标以及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阐明了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战略性利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东波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重新界定了"产业升级"的涵义,并在HIY方法的基础上特别考虑了加工贸易的出口品价值构成,进而准确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VSS)。研究发现,2000~2008年中国出口的VSS均值为47.93%,出口品的国外附加值率整体较高且主要缘于加工贸易。细分行业的结果进一步显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值中的国外附加值率显著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科技含量集中的电子设备制品行业的VSS更是在80%以上,说明中国出口的巨额增长带有某种"假象",出口品所含技能水平的提升并未反映为国内附加值的同步增长,产业升级步伐缓慢。最后,我们基于出口贸易价值构成的分析,对中国产业升级的未来道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启运
对产品生产垂直化分工过程中生产与贸易的组织形式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完全合同的条件下,针对于异质性企业而言,影响企业最优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包括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生产率水平、不同行业之间的要素密集度、不同国家之间的工资率水平等。在不同生产率水平、不同要素密集度水平下,存在相应的最优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多种组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在标准贸易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垂直专业化和片段化生产,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的拓展及对国民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使一国比较优势由产品间深入到产品内部,进而使得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更为复杂,一国贸易模式可能会与该国原有的传统比较优势相悖;垂直专业化增进了世界福利,但在特定分工模式下可能会损害一国的福利,并且对于不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贸易分工模式 福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小蒂 孙景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影响做了经验分析,揭示了该影响在不同产业中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形成的机理做了理论探索。从长期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本文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最后,本文指出了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 中国工业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王雅琳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动机与收益。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促进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与生产率的提升;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和外向度是影响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出口密集度高的行业中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更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玉华 朱思敏
垂直专业化是当代经济全球化在国际分工领域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通过研究四种不同市场结构下中间产品价格的决定,对垂直专业化贸易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在明确我国分工地位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垂直专业化水平和获取更高利益分配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利益分配机制 市场势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志 李敏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对相关指标的计算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发展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出现了新的特征,即产业间升级与产业内升级的背离。这意味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存在着"虚高"现象。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这种产业结构的"虚高"现象与中国深度介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促进中国产业间升级具有积极作用,而对产业内升级具有阻碍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小平
国际贸易通过隐含的CO2能够影响到一国CO2的排放。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一国出口中隐含的CO2由国内和国外排放所组成。本文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就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的CO2进行了测算。分析发现,第一,在单位出口产品隐含的CO2中,国内投入隐含的CO2比重逐步减少,进口中间品中隐含的CO2比重逐步增加;第二,在研究期间,环境贸易条件有略微恶化的趋势,但是总的来看,出口含CO2强度平均来说都要小于进口中含CO2强度,说明贸易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第三,国际贸易对CO2排放的影响显著增强。因此,构建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是中国低碳经济运行的需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峰
近20年来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速度超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由于东亚至今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一体化组织,所以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理论不能够解释其内部贸易的扩张。垂直专业化分工理论为解释东亚非制度性的区域内贸易扩张提供了依据,而外部需求的增加是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最终动力。本文以1995—2006年中国从东亚各国/地区的进口贸易为考察对象,将生产非一体化指数(VDI)代替垂直专业化指数,用美国来自东亚各国/地区进口份额的变化代表外部需求,采用联合国统计司的BEC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的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东亚区域内贸易的扩张来自于垂直专业化分...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外部需求 区域内贸易扩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