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7)
- 2023(10105)
- 2022(9189)
- 2021(8674)
- 2020(7278)
- 2019(17182)
- 2018(17221)
- 2017(33378)
- 2016(18085)
- 2015(20738)
- 2014(20910)
- 2013(20676)
- 2012(18891)
- 2011(17113)
- 2010(16965)
- 2009(15172)
- 2008(14604)
- 2007(12386)
- 2006(10761)
- 2005(9382)
- 学科
- 济(70765)
- 经济(70687)
- 管理(48292)
- 业(45522)
- 企(38336)
- 企业(38336)
- 方法(34509)
- 数学(29272)
- 数学方法(28937)
- 贸(22639)
- 贸易(22628)
- 易(21952)
- 农(17279)
- 中国(17117)
- 财(16023)
- 学(15324)
- 业经(15082)
- 地方(14820)
- 理论(14313)
- 和(11950)
- 农业(11283)
- 技术(11056)
- 制(10922)
- 环境(10913)
- 融(10796)
- 金融(10795)
- 务(10206)
- 财务(10147)
- 财务管理(10131)
- 教育(10125)
- 机构
- 大学(254616)
- 学院(253380)
- 管理(102001)
- 济(101042)
- 经济(98845)
- 理学(88925)
- 理学院(87967)
- 管理学(86492)
- 管理学院(86054)
- 研究(84001)
- 中国(60387)
- 京(54216)
- 科学(51619)
- 财(43341)
- 所(41739)
- 研究所(38228)
- 农(37568)
- 业大(37205)
- 中心(37032)
- 财经(35469)
- 江(34895)
- 北京(34365)
- 范(34238)
- 师范(33970)
- 经(32274)
- 院(30870)
- 农业(29470)
- 经济学(29229)
- 州(28989)
- 师范大学(27643)
- 基金
- 项目(175651)
- 科学(136523)
- 研究(131177)
- 基金(125470)
- 家(108440)
- 国家(107539)
- 科学基金(92012)
- 社会(79349)
- 社会科(75188)
- 社会科学(75168)
- 省(68579)
- 基金项目(67418)
- 教育(60799)
- 自然(60243)
- 自然科(58798)
- 自然科学(58786)
- 自然科学基金(57690)
- 划(57611)
- 编号(55150)
- 资助(52241)
- 成果(44543)
- 重点(38972)
- 部(38953)
- 课题(37584)
- 发(37327)
- 创(36462)
- 项目编号(33941)
- 创新(33898)
- 教育部(33532)
- 科研(33520)
- 期刊
- 济(106598)
- 经济(106598)
- 研究(75615)
- 中国(43799)
- 学报(38163)
- 管理(36003)
- 科学(34833)
- 农(33313)
- 教育(32254)
- 财(30079)
- 大学(28904)
- 学学(26846)
- 农业(24051)
- 技术(23022)
- 融(19191)
- 金融(19191)
- 经济研究(17577)
- 业经(17444)
- 贸(16603)
- 财经(15750)
- 国际(15637)
- 图书(15029)
- 问题(15024)
- 经(13315)
- 理论(13056)
- 业(12382)
- 科技(12148)
- 实践(12094)
- 践(12094)
- 技术经济(11669)
共检索到364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国际垂直专业化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参与国的国民福利与收入分配以及世界贸易的性质、规模等都因此受到重要影响。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间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并且,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相关概念被引入贸易模型,形成了新的分析框架。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动因、程度度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风涛
当前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日益发展,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一体化与生产过程分散化的统一。本文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内涵、衡量指标以及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阐明了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战略性利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凯
尽管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动态两方面贸易利益,且中国参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所处层次较低,中国在分工进程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相当有限。若想提升贸易所得,必须在继续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与贸易的同时,加大研发投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促使生产环节或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演进。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 贸易利益 附加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东波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重新界定了"产业升级"的涵义,并在HIY方法的基础上特别考虑了加工贸易的出口品价值构成,进而准确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VSS)。研究发现,2000~2008年中国出口的VSS均值为47.93%,出口品的国外附加值率整体较高且主要缘于加工贸易。细分行业的结果进一步显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值中的国外附加值率显著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科技含量集中的电子设备制品行业的VSS更是在80%以上,说明中国出口的巨额增长带有某种"假象",出口品所含技能水平的提升并未反映为国内附加值的同步增长,产业升级步伐缓慢。最后,我们基于出口贸易价值构成的分析,对中国产业升级的未来道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启运
对产品生产垂直化分工过程中生产与贸易的组织形式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完全合同的条件下,针对于异质性企业而言,影响企业最优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包括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生产率水平、不同行业之间的要素密集度、不同国家之间的工资率水平等。在不同生产率水平、不同要素密集度水平下,存在相应的最优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多种组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在标准贸易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垂直专业化和片段化生产,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的拓展及对国民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使一国比较优势由产品间深入到产品内部,进而使得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更为复杂,一国贸易模式可能会与该国原有的传统比较优势相悖;垂直专业化增进了世界福利,但在特定分工模式下可能会损害一国的福利,并且对于不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贸易分工模式 福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钟惠芸 黄建忠
考虑到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中日美三角贸易中日本的特殊地位,本文以日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中日美第七类商品中第75、76和77章商品贸易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量化了美国从中国进口波动会引起的日本出口波动的幅度,从而阐释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日本遭受的"超调"式贸易波动。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钟惠芸 黄建忠
本文计算了中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各个部门出口波动情况,同时借助垂直专业化比率(VSS)这一指标衡量了各个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测算结果表明:以其他商业服务(OCS)为典型代表的服务贸易相比于货物贸易尤其是高端货物贸易较少地参与了垂直专业化生产,服务贸易尤其是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以及传统货物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敏 冯宗宪 袁晓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垂直专业化分工和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现有文献对垂直专业化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基于贸易理论建立垂直专业化贸易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垂直专业化贸易产生的动因;二、使用投入——产出数据度量垂直专业化贸易的深度和规模;三、分析垂直专业化贸易的贸易福利效应。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梳理并评述垂直专业化贸易研究文献,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未无 蔡敏
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其劳动力市场不可避免地深受影响,垂直专业化对就业的影响正成为研究前沿和热点。本文从三个方面归纳和评述已有研究成果:①一些学者依托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侧重探讨中间品贸易、要素禀赋变化和要素再分配等对就业的影响;②部分学者在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理论的分析框架下进行研究;③近年来,许多学者从技术进步、劳动市场特征、交易费用和搜寻成本等不同视角展开深入分析。本文最后还指出了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就业 发展中国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明亮 臧旭恒
国内外学者基于研究问题侧重点的差异,构建了相应的指标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行了度量,并对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工资、就业、技术溢出和生产率等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及实证分析,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及经济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垂直专业化分工问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度量 经济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炳南 刘霁雯 陈春林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的显著特征,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一般贸易模式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并通过VAR模型,证明垂直专业化与一般贸易模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经济增长 一般贸易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占国 符磊 江心英
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如何评判产业升级对发展战略制定和产业政策选择的影响是一个关键。产业升级的本质内涵是国内附加值率的提高还是以"高大上"产业占比不断提高为表征的所谓产业结构优化?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需要厘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中国产业升级具体形态的历史演变。从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产业升级"进行重新定义,采用KWW法测算中国2007年、2012年物质生产部门小类行业的国内附加值率,重点研究中国国内附加值的纵向比较及其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物质生产部门2007-2012年间国内附加值率整体提高,由2007年的60.61%提高到2012年的62.14%,实现了产业升级。进一步比较不同贸易方式、不同产业、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不同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国内附加值率变化的结果表明,加工贸易的国内附加值率提升较快;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国内附加值率提高约2%;低技术、中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的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程度依次递减。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高出口额与低国内附加值率表明,中国的产业升级过程仍然遵从动态比较优势原则。最后,从集聚高端要素、深化对外开放、攀升价值链、调整产业政策等角度对中国未来产业升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产业升级 KWW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季红 孟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以及其主要的来源国情况,并对中美贸易顺差和垂直专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垂直专业化程度增加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对中美贸易顺差的贡献度约为50%,其中来自日本、韩国、东盟的部分分别约为20%、5%和10%。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国际分工 贸易顺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昭玲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盛行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明显特征,带来了世界贸易性质的改变与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大量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方法与结论等得到拓展。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由产品间分工深入到产品内分工,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与贸易理论相结合的新的分析框架。从经济影响看,国际垂直专业化使贸易利益的范围扩大,而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之标准贸易模型的结论更为不确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