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1)
- 2023(17656)
- 2022(14874)
- 2021(13635)
- 2020(11689)
- 2019(26568)
- 2018(26028)
- 2017(50254)
- 2016(27339)
- 2015(31042)
- 2014(30761)
- 2013(30612)
- 2012(28305)
- 2011(25556)
- 2010(25741)
- 2009(24593)
- 2008(24494)
- 2007(22069)
- 2006(19328)
- 2005(17818)
- 学科
- 济(122717)
- 经济(122558)
- 业(99858)
- 管理(91538)
- 企(87657)
- 企业(87657)
- 方法(54682)
- 数学(44626)
- 数学方法(44305)
- 财(37975)
- 农(36100)
- 业经(34497)
- 中国(32223)
- 制(27566)
- 务(25501)
- 财务(25466)
- 财务管理(25416)
- 贸(25083)
- 贸易(25071)
- 农业(24621)
- 易(24419)
- 企业财务(24077)
- 技术(21644)
- 地方(21267)
- 理论(20611)
- 和(20352)
- 体(20078)
- 银(19684)
- 银行(19656)
- 融(19644)
- 机构
- 学院(399000)
- 大学(394013)
- 济(176114)
- 经济(172856)
- 管理(155570)
- 理学(133012)
- 研究(131776)
- 理学院(131682)
- 管理学(129936)
- 管理学院(129174)
- 中国(104829)
- 财(84157)
- 京(82001)
- 科学(74469)
- 财经(66181)
- 所(65796)
- 农(63420)
- 江(60453)
- 中心(60153)
- 经(60016)
- 研究所(58760)
- 经济学(54937)
- 业大(53405)
- 北京(51965)
- 经济学院(49695)
- 农业(49679)
- 财经大学(48764)
- 范(48274)
- 师范(47851)
- 州(47667)
- 基金
- 项目(252919)
- 科学(201165)
- 研究(190576)
- 基金(185004)
- 家(158319)
- 国家(156945)
- 科学基金(136246)
- 社会(123813)
- 社会科(117541)
- 社会科学(117514)
- 省(98585)
- 基金项目(96953)
- 教育(87866)
- 自然(84634)
- 自然科(82671)
- 自然科学(82648)
- 划(81658)
- 自然科学基金(81270)
- 编号(77296)
- 资助(75905)
- 成果(62818)
- 部(57601)
- 重点(56732)
- 发(55370)
- 创(55317)
- 课题(53355)
- 国家社会(51787)
- 制(51194)
- 创新(51055)
- 教育部(50330)
- 期刊
- 济(200109)
- 经济(200109)
- 研究(121891)
- 中国(78669)
- 财(69014)
- 管理(61147)
- 农(59576)
- 学报(53448)
- 科学(52665)
- 大学(41752)
- 融(40802)
- 金融(40802)
- 农业(40428)
- 教育(39907)
- 学学(39413)
- 技术(36257)
- 财经(34052)
- 业经(33465)
- 经济研究(32585)
- 经(29398)
- 问题(26467)
- 贸(24307)
- 业(24071)
- 技术经济(22045)
- 国际(21929)
- 世界(20857)
- 商业(19228)
- 统计(18759)
- 现代(18623)
- 财会(18336)
共检索到606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志 李敏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对相关指标的计算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发展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出现了新的特征,即产业间升级与产业内升级的背离。这意味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存在着"虚高"现象。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这种产业结构的"虚高"现象与中国深度介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促进中国产业间升级具有积极作用,而对产业内升级具有阻碍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本叶 李泽润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运用1992-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了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磊
笔者借鉴Hummel(2001)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行业净附加值比重,并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都逐渐上升,说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在考察年份中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通过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升级,但却导致了细分行业净附加值比重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作用不明显,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净附加值 产业升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殷宝庆
在全球生产网络化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广泛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劳动收入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外向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为例,测算了浙江26个制造业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并就垂直化专业分工对浙江制造业工资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浙江制造业部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总体上提升了行业工资收入水平;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工资收入的促进作用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大。本文最后就如何提升浙江制造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工资差距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工资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瑞琴 张晓涛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出现对我国产业的区位选择带来了诸多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背景下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八个理论假说,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的结论是:地区要素禀赋仍是决定我国产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模式下,产业的区位选择对该地区交通的便利性、地区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以及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程度非常敏感;同时,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将可能使得本地市场效应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不显著,但这种国际分工会强化地区技术外部性对产业区位选择的作用。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 制造业 区位选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文章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彬 桑百川
入世之后,中国面临的市场规模、市场准入、经贸规则等发生新变化,作为中国外贸主力的制造业,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影响其升级进程。本文对2002、2005、2007和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垂直专业化1水平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参与国际分工程度提高,但趋势在弱化,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更高。随后结合相关指标和对制造业的细分,分析入世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和产业内升级状况,结果显示产业间升级有所改善,而产业内升级经历了进展、逆转和再进展的波折变化,这有别于以往的研究。通过计量模型实证验证国际分工对制造业两种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了产业间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昭玲 张咏华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细分中间投入产品进口来源和最终产品出口方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进行了度量,并通过分析前后方向的分工联系勾勒出中国加入的国际垂直专业化链条。研究表明,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在加深,但主要角色仍是加工制造的中转枢纽。"NIEs/日本—中国—欧美"和"NIEs/日本—中国—NIEs/日本"是中国制造业加入的两条主要垂直分工链条,从而印证了"三角模式"和东亚生产网络的存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宏 刘珅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在D-S框架下建立两国三产业的NEG模型,将劳动力要素细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引入3种要素,改进中间品完全专业化生产的假设,加入垂直关联因素分析了FDI对一国垂直专业化地位的决定因素。根据理论模型,结合中国数据进行经验分析表明,随着跨国公司对我国FDI的增加,我国参与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的程度加深,在国际生产网络中所处的分工地位提升。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FDI 技术复杂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本文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最后,本文指出了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 中国工业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磊 张猛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出口基地和制造业生产基地,工业制成品出口极大地拉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利用中美数据分别计算了中美两国间贸易成本、垂直专业化指数和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并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成本不断下降,中国对美贸易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逐渐提高。贸易成本的下降和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的扩大,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加剧了中国制造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关键词:
贸易成本 垂直专业化 制造业产业集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宏 徐婧 李清杨
在利用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对Hausmann(2005)出口复杂度指数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针对跨国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大多数国家出口技术结构的升级,但影响的程度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政府应积极参与东亚经济的制度安排,并提供分工地位提升所需的外部条件,才能更好的利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机遇实现出口技术结构的升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霍经纬 田成诗
利用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在增加值率和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测算基础上,对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否影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进行检验,并对抑制中国增加值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增加值率具有负向作用,但并不稳定;在引入外资影响和研发水平因素后,垂直专业化对增加值率的负向影响减弱甚至消失。此外,垂直专业化水平并不是抑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的主要因素;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与优惠条件,垄断并限制高端产品技术与专利权,挤出中国研发部门人力资本水平,使中国垂直专业化技术进步迟滞,才是抑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占国 符磊 江心英
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如何评判产业升级对发展战略制定和产业政策选择的影响是一个关键。产业升级的本质内涵是国内附加值率的提高还是以"高大上"产业占比不断提高为表征的所谓产业结构优化?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需要厘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中国产业升级具体形态的历史演变。从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产业升级"进行重新定义,采用KWW法测算中国2007年、2012年物质生产部门小类行业的国内附加值率,重点研究中国国内附加值的纵向比较及其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物质生产部门2007-2012年间国内附加值率整体提高,由2007年的60.61%提高到2012年的62.14%,实现了产业升级。进一步比较不同贸易方式、不同产业、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不同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国内附加值率变化的结果表明,加工贸易的国内附加值率提升较快;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国内附加值率提高约2%;低技术、中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的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程度依次递减。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高出口额与低国内附加值率表明,中国的产业升级过程仍然遵从动态比较优势原则。最后,从集聚高端要素、深化对外开放、攀升价值链、调整产业政策等角度对中国未来产业升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产业升级 KWW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绪兵 钟叶姣
地区产业规模是影响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数据,以产业规模、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等三个指标表示产业集聚,对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大,而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垂直专业化分工 纺织服装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