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88)
2023(16069)
2022(13632)
2021(12726)
2020(10740)
2019(25103)
2018(25228)
2017(49186)
2016(27191)
2015(31129)
2014(31713)
2013(31244)
2012(28703)
2011(25894)
2010(26046)
2009(23935)
2008(23565)
2007(20996)
2006(18084)
2005(16245)
作者
(79355)
(66125)
(65793)
(62869)
(42160)
(31696)
(30076)
(26086)
(24945)
(23572)
(22456)
(22023)
(20856)
(20842)
(20489)
(20369)
(20339)
(19625)
(19008)
(18883)
(16447)
(16331)
(16085)
(15090)
(14880)
(14859)
(14675)
(14629)
(13440)
(13155)
学科
(112621)
经济(112492)
管理(76448)
(73975)
(60904)
企业(60904)
方法(53458)
数学(45933)
数学方法(45463)
(30785)
中国(29209)
(29049)
业经(24951)
(24909)
地方(22236)
(21006)
贸易(20999)
农业(20592)
理论(20447)
(20357)
(19671)
(17990)
财务(17914)
(17891)
财务管理(17872)
(17008)
金融(17005)
企业财务(16950)
(16799)
银行(16742)
机构
大学(394275)
学院(392373)
(156324)
管理(153555)
经济(152850)
理学(133156)
理学院(131670)
研究(130250)
管理学(129375)
管理学院(128668)
中国(95945)
(83941)
科学(81722)
(71257)
(66338)
(65481)
研究所(60688)
业大(59529)
中心(58702)
财经(57556)
(56956)
北京(53055)
(52894)
师范(52411)
(52271)
农业(51553)
经济学(47232)
(46773)
(46406)
财经大学(42790)
基金
项目(264741)
科学(206333)
研究(194376)
基金(189770)
(164965)
国家(163557)
科学基金(139565)
社会(119916)
社会科(113421)
社会科学(113387)
(103950)
基金项目(101319)
自然(90702)
教育(90252)
自然科(88507)
自然科学(88483)
(87413)
自然科学基金(86879)
编号(80999)
资助(78564)
成果(66394)
重点(59403)
(58694)
(56415)
课题(55684)
(54377)
创新(50709)
科研(50657)
教育部(50143)
大学(49637)
期刊
(169106)
经济(169106)
研究(114383)
中国(70572)
学报(63165)
(59860)
科学(56787)
(54125)
管理(53230)
大学(47275)
教育(46320)
学学(44233)
农业(41275)
技术(34572)
(31999)
金融(31999)
财经(27891)
业经(27644)
经济研究(26822)
(23742)
问题(23099)
(21828)
图书(21051)
技术经济(19170)
理论(18945)
(18446)
科技(17992)
(17746)
商业(17573)
现代(17387)
共检索到564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亚斌  艾洪山  
垂直分工的深化和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对各国福利分配和收入差距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理论层面,现有研究从中间产品贸易出发,慢慢渗透到技术进步、交易费用等微观层面,研究的思路和视角越来越细化,垂直专业化对就业关系的影响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新方向;在实证层面,更多倾向于从影响途径对垂直专业化与工薪差距变动的关系进行检验,同时在估计方法上也进行了创新。本文在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中华  王雅琳  赵曙东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不同参与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工资收入差距效应。结果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是影响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会扩大我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行业技术进步同样会扩大工资收入差距,但前者的工资收入差距扩大效应显著高于后者;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无论是国际垂直专业化还是行业技术进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都要比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收入差距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中华  代中强  
国际垂直专业化使得国际贸易与分工的对象深入到了产品内工序层面,并且其对参与各国的福利产生了显著影响。国外学者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经济效应的研究文献层出不穷,相比较而言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却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收入分配效应方面研究甚少。本文对有关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工资收入差距效应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证分析方法两个角度分别进行评述,并进行归纳和提炼,并指明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了统一结论: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于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具有较大显著的正作用。对此的解释是中国承接发达国家垂直专业化生产环节所带来的技术密集度的提高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提升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扩大收入差距。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程盈莹  
根据Hummels et al.Hummels al.(2001)的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采用中国的投入产出表,从承接国(或地区)视角,测量中国27个工业行业1997-20111997 2011年的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并借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6)的方法,测算中国与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后,中国的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上升较快,分行业来看,资本密集型行业(包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得到较快提升,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低;分伙伴国(或地区)来看,中国与OECD国家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更高,主要是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昭玲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盛行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明显特征,带来了世界贸易性质的改变与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大量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方法与结论等得到拓展。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由产品间分工深入到产品内分工,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与贸易理论相结合的新的分析框架。从经济影响看,国际垂直专业化使贸易利益的范围扩大,而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之标准贸易模型的结论更为不确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戴魁早  
本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探讨了垂直专业化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并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三位数行业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及协整检验、面板FMOLS与DOLS估计方法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有利于行业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对工资收入的贡献具有显著的行业差异性;行业总收入对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且具有行业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考察影响垂直专业化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外向度、资本密集度、劳动效率、交易费用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的影响因素,而行业竞争不是影响垂直专业化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昭玲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工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经验事实与计量分析的结果都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工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正向影响的程度不同,前者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水平更高,从中获益的程度也更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盈莹  逯建  
企业内部的离岸外移和企业间的离岸外包是国际垂直专业化的两种主要组织模式,本文从承接国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工业行业国际垂直专业化组织模式选择的现状,并基于产权理论实证检验了国际垂直专业化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当前承接企业内部的离岸外移比重大的主要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承接企业间的离岸外包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的资本密集度越高,承接国家行业市场厚度越低时,相对于企业间离岸外包的模式,最终产品生产商更偏向于采用企业内部离岸外移进行国际垂直专业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杰  
本文通过垂直专业化系数评价了我国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继而借助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与环境效率散点图,分析得出我国更倾向于以清洁工序生产嵌入全球生产网络。通过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控制变量与环境效率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从我国整体来看,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环境效率影响不显著,但对东部地区而言,垂直专业化可加速环境效率的提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文章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越  
垂直专业化分工得到了较快发展。由于中国对加工贸易实行政策上的优惠措施,传统的度量垂直专业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不适合中国。文章回顾和分析了适合中国特点的垂直专业化指标的构建,并进行了扩展,最后对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以加工贸易进口为形式的垂直专业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以非加工贸易形式进口为形式的垂直专业化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代谦  何祚宇  
在全球价值链中,垂直专业化(VS)在使各国享受国际分工各种好处的同时,也增加了各国受到外部冲击的风险。本文在VS传统计算方法基础上,剔除了和国际分工网络无关的各种因素,重新计算了全球44个主要国家1996—2010年的VS波动,并最终在集约边际与扩展边际层面上进行分解。进一步地,本文研究了VS波动对国际风险传导的影响。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分析都表明:国际分工网络领导者的VS强化了其内部波动的向外扩散,而减缓了外部波动对其内部的影响;国际分工网络的跟随者,则在其中分担了外部波动,却无法将自己的内部波动通过国际分工网络扩散出去。此外,领导者控制着国际分工网络,通过提前调整自己VS中的扩展边际,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丘兆逸  
文章从工序的视角,以我国为例来研究国际垂直专业化中的污染工序转移问题。国际垂直专业化中研发和营销的污染强度比较低,生产的污染强度比较高,从而形成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有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工序的动力:劳动力不足和环境管制严格;而发展中国家存在承接污染工序转移的条件:劳动力丰富和环境管制相对松弛。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和行业面板数据,验证了国际垂直专业化中污染工序向我国转移的存在。因此,我国一应积极推行技术创新,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承接、发展清洁工序;二应适当强化环境管制力度;三是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对我国的环境援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咏华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考察垂直专业化出口对中国产业附加值的贡献,从增加值的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中的地位。通过对不同技术类别制造业的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中,低技术、中低技术制造业占有主导地位,中高技术制造业经历了从缺乏地位到占据主导地位的转变,高技术制造业仍处于附属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