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0)
- 2023(12226)
- 2022(9987)
- 2021(9284)
- 2020(7995)
- 2019(17695)
- 2018(17623)
- 2017(34084)
- 2016(18529)
- 2015(20720)
- 2014(20708)
- 2013(20900)
- 2012(19149)
- 2011(16768)
- 2010(17317)
- 2009(16380)
- 2008(16700)
- 2007(15486)
- 2006(13665)
- 2005(12570)
- 学科
- 业(92171)
- 济(76038)
- 经济(75938)
- 企(75504)
- 企业(75504)
- 管理(71126)
- 农(45457)
- 方法(32016)
- 农业(30196)
- 业经(29164)
- 财(27837)
- 数学(23229)
- 数学方法(23015)
- 务(21015)
- 财务(20986)
- 财务管理(20953)
- 企业财务(19900)
- 制(19173)
- 中国(18482)
- 技术(18162)
- 策(16850)
- 划(14876)
- 贸(14808)
- 贸易(14802)
- 理论(14704)
- 体(14448)
- 易(14437)
- 和(14072)
- 银(13000)
- 银行(12984)
- 机构
- 学院(267809)
- 大学(258702)
- 济(112923)
- 管理(110824)
- 经济(110639)
- 理学(93151)
- 理学院(92274)
- 管理学(91215)
- 管理学院(90680)
- 研究(83864)
- 中国(70568)
- 农(59006)
- 财(54433)
- 京(53707)
- 科学(48762)
- 农业(44952)
- 江(43299)
- 业大(42791)
- 所(42501)
- 财经(41683)
- 中心(40312)
- 研究所(37849)
- 经(37808)
- 州(34333)
- 北京(33194)
- 经济学(32135)
- 经济管理(31083)
- 范(30323)
- 财经大学(30320)
- 商学(30077)
- 基金
- 项目(169664)
- 科学(134600)
- 研究(127033)
- 基金(123474)
- 家(106214)
- 国家(105083)
- 科学基金(91691)
- 社会(82183)
- 社会科(77652)
- 社会科学(77631)
- 省(68577)
- 基金项目(65568)
- 自然(58358)
- 自然科(57001)
- 自然科学(56986)
- 教育(56489)
- 自然科学基金(56020)
- 划(54890)
- 编号(52183)
- 资助(49660)
- 成果(41272)
- 业(39341)
- 创(38040)
- 部(37911)
- 重点(36948)
- 发(36736)
- 课题(34875)
- 性(34655)
- 创新(34612)
- 制(33804)
共检索到418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的支持下,联合其他10多个国际组织,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并于2008年批准在2009-2013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随着人口和消费的增长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许多地方耕地资源大量流转,水资源过量使用,化石燃料过度开采,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超额施用,由此引发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世界各地世代居住的农牧民,以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发展、管理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和景观。这些在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巧夺天工,充分反映了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和与自然环境之间深刻关系的演进历程。这些系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Parviz Koohafkan
在世界各地,世代居住的农牧民以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发展、管理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和景观。这些在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农业文化遗产巧夺天工,充分反映了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和与自然环境之间深刻关系的演进历程。这些系统不仅产生了独特的农业文化景观,维持并适应了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本土知识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为人类持续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了食物安全和生计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许多这样的农业生产系统正面临着包括全球化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的威胁。为了保护这些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军燕
一直以来,富有智慧的中国人,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下,就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开农业生产活动,从农业器具的制造到农作物的选择,从农耕技术的更新到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再到对土地及自然的尊崇,无不渗透着农业文化的理念,体现出农耕社会的特点。这些极具农业特色又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农业文化,时至今日,依然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尤其是传统模式中对土地等资源的物尽其用,以及在农业发展中所遵循的自然理念,也在引导我们反思,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张丹 何露 孙业红
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农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一直在寻求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遗产。发端于20世纪初,以农业考古、农业历史、传统农业哲学及农业民俗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遗产研究,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奠定了基础。2005年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FAO列为首批GIAHS保护试点为标志的新时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探索,正体现出多学科合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重、保护与发展协调的特征。本文从古籍整理与考古研究、概念与内涵研究、系统结构与作用机制研究、多功能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等角度介绍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性研究进展,从动态保护途径研究、法律与政策保障研究和保护与发展实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雯 王晨仰 刘军民
陕西自古就是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因受历史、文化、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保存了众多具有多样性、典型性、稀缺性、延续性特点的农业文化遗产和悠久的农业历史文化。在现代化背景下,传统农业正逐渐被现代农业取代,许多珍贵的技艺、经验面临逐渐失传、消失的困境,传统农业智慧的保护传承岌岌可危。农业文化遗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目前,陕西已有四处农业文化遗产入选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一项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通过对陕西四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资源特性、保护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构建陕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发掘遗产地资源、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大社区参与及科技投入等几方面对陕西农业文化遗产未来的保护和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陕西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活化及区域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伦 闵庆文 刘某承 焦雯珺
中韩两国地域接近,有着相似的农业发展历史。由于韩国各级政府、农户社区、科研机构等对传统农业文化的高度重视,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卓有成效。因此,总结韩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实地考察和农户访谈的一手资料为基础,从韩国农业文化遗产现状、遴选标准和认定程序及保护与发展措施方面总结韩国农业文化遗产经验,指出了其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借鉴价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文华
农业是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人类的祖先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一批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土地利用系统,体现了独特的动态保护思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自2002年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来,亚洲在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走在了世界前列。本文在总结亚洲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展的基础上,将亚洲农业文化遗产分为物种资源、耕作制度、复合系统、农业工程、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等6种类型,最后从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两个角度对亚洲农业文化遗产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孙业红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目前存在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对其英文名称进行翻译以及内涵边界。大部分学术论文中使用"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说法。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的农业遗产,它更强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系统、农业技术、农业物种、农业景观与农业文化。也就是说,除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和技术知识以外,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另外,农业文化遗产也不同于世界遗产的其他类型。从概念上来看接近于文化景观遗产,不过文化景观强调遗产的地域性,而农业文化遗产则更强调对某种传统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的保护,对这些知识和技术的地域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农业文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伦 闵庆文 刘某承 焦雯珺
中韩两国地域接近,有着相似的农业发展历史。由于韩国各级政府、农户社区、科研机构等对传统农业文化的高度重视,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卓有成效。因此,总结韩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实地考察和农户访谈的一手资料为基础,从韩国农业文化遗产现状、遴选标准和认定程序及保护与发展措施方面总结韩国农业文化遗产经验,指出了其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借鉴价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童玉娥 熊哲 洪志杰 郭丽楠
中日是世界上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数目最多的两个国家,比较分析两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保护措施可以为相关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况和中日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从国际、中央和地方政府3个层面分析比较两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措施。中日两国农业文化遗产在遗产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背景与前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也存在一些根本性差异;两国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也较为相似,日本在产品开发、旅游发展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结合方面所做工作更为细致。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完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熊哲 郭丽楠 王潇潇 徐明 罗鸣
设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公约对推动GIAHS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没有关于这一工作的深入分析。本文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3项较为成功的国际公约(条约)为例,通过系统分析发起历程、组织结构、经费来源等,总结该类国际公约从发起到批准的国际经验,认为大部分国际公约从概念提出到公约批准皆历时较长、初期参与国家少、大国发挥重要作用等特点;并对设立GIAHS国际公约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虽然面临一定挑战,但当前推动设立GIAHS国际公约也面临一些优势和机遇。作为GIAHS第一大国,建议中国继续加强对该领域工作的支持与引领,早日推动GIAHS国际公约设立。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国际公约 经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思源 李禾尧 闵庆文
社区视角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决策逐渐成为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的关注点。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活态性特征的农业生产系统,也是一类特殊的保护地。农民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对遗产价值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遗产系统的持续性。同时,农户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判断还是衡量其文化自觉和遗产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以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为手段、通过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反映农户视角下的遗产价值判断这一思路和方法,研究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农民文化自觉与遗产保护成效,并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核心区域进行可行性验证。案例研究显示,农户家庭保护支付意愿率仅为43.2%,家庭人口经济特征与对遗产的认知对是否有支付意愿及支付数额大小具有显著影响;无支付意愿家庭中61.6%认为遗产保护主体应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农户的遗产认知得分较低,文化自觉性有限,保护成效尚未显著惠民。这些结果表明,遗产地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农户认知度与参与度低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思考并科学界定"保护主体"及其保护途径,让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更好地为农户所认知,使其真正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性与活态性保护的重要力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可以支持社区视角的保护认知和成效研究。此外,考虑到中国许多保护地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多有当地居民长期生活生产的现实,本文的思路与方法对于其他类型保护地和社区共管机制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