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7)
2023(12783)
2022(10350)
2021(9504)
2020(7539)
2019(17203)
2018(16953)
2017(31891)
2016(17359)
2015(19782)
2014(19725)
2013(19348)
2012(18616)
2011(17336)
2010(17556)
2009(16166)
2008(16055)
2007(14185)
2006(13044)
2005(12280)
作者
(51240)
(42747)
(42605)
(40459)
(27711)
(20443)
(19214)
(16580)
(16577)
(15259)
(14904)
(14492)
(13987)
(13969)
(13560)
(13148)
(12620)
(12486)
(12418)
(12028)
(11039)
(10537)
(10367)
(9884)
(9731)
(9620)
(9537)
(9458)
(8704)
(8614)
学科
(82520)
经济(82425)
管理(41843)
(41364)
中国(29510)
(29424)
企业(29424)
方法(26973)
(24432)
数学(23024)
数学方法(22833)
地方(22111)
业经(18979)
(18476)
贸易(18460)
(17964)
农业(16631)
(16351)
金融(16350)
(15975)
(15695)
(15400)
银行(15376)
(15234)
(15104)
(15087)
环境(13519)
地方经济(11766)
发展(11507)
(11472)
机构
大学(255888)
学院(253823)
(114194)
经济(112113)
研究(102378)
管理(88448)
中国(79993)
理学(73941)
理学院(72922)
管理学(71798)
管理学院(71310)
科学(59546)
(57508)
(53034)
(51793)
研究所(48014)
(45033)
中心(44483)
财经(40217)
(38952)
北京(37738)
(37178)
经济学(37002)
师范(36841)
(36756)
(36691)
农业(35037)
业大(34803)
经济学院(33300)
科学院(31162)
基金
项目(161881)
科学(128034)
研究(120698)
基金(118245)
(104090)
国家(103254)
科学基金(86444)
社会(79076)
社会科(74995)
社会科学(74975)
基金项目(60852)
(59953)
教育(54066)
自然(52246)
(52079)
自然科(50978)
自然科学(50960)
自然科学基金(50086)
资助(48285)
编号(47376)
(41253)
成果(40723)
重点(37668)
(37174)
课题(34457)
国家社会(34359)
发展(33785)
(33237)
中国(32846)
(32826)
期刊
(135257)
经济(135257)
研究(85859)
中国(59637)
(43737)
学报(39824)
科学(38663)
(36445)
管理(34548)
教育(30715)
大学(30416)
农业(30366)
(30214)
金融(30214)
学学(28254)
经济研究(22741)
业经(21108)
财经(20323)
技术(20149)
问题(18640)
国际(18446)
(18239)
(17752)
(17284)
世界(16913)
资源(12596)
图书(12521)
技术经济(11978)
(11858)
论坛(11858)
共检索到412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文龙  吕晓  辛宗斐  牛善栋  
研究目的:厘清可持续集约化概念内涵和研究态势,梳理国际经验并研判对中国耕地保护的启示。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和例证法。研究结果:(1)可持续集约化是协调粮食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矛盾、因地制宜优化耕地利用、提升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途径;(2)可持续集约化符合SDGs,与中国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耕地保护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契合;(3)国际可持续集约化研究丰富,实践广泛,可为中国耕地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可持续集约化理念内涵及其国际经验为中国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格局提供了重要启示,在保证数量充足和质量优良的基础上,构建"用养结合"的动态平衡体系,创新耕地利用与农业经营模式,加强耕地养护和生态养育,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温丽  邱涛  
以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印度、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集约化程度为例.比较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集约化程度,强调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实质上是在土地经营规模的集中或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基础上,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也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集约化和农业劳动的集约化,以探究世界农业的发展规律,并从中得出对于中国有益的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晓   孙晓雯   彭文龙  
基于曲阜、莒县526份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碳足迹、能值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估农户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SICLU),在对耕地转入影响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耕地经营规模、细碎化水平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耕地转入户SICLU水平较高,耕地利用可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而生态效率有待提高。转入户、未转入户、全样本农户户均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分别为0.115、0.067、0.081,0.623、0.630、0.628,0.045、0.043、0.044,0.261、0.247、0.251。(2)基准回归表明耕地转入对SICLU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家庭平均受教育年限、家庭抚养比是影响SICLU的重要因素。(3)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耕地转入对经营规模、平均地块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经营规模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019;平均地块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3.021%;以上中介效应均通过稳健性检验。(4)农户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耕地转入对“高家庭抚养比”“参加农业保险”组农户SICLU水平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对“低家庭抚养比”“未参加农业保险”组农户SICLU水平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耕地转入对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推动耕地利用转型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成日  
研究目的:分析美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的经验,探索以经济手段改变经济利益动机影响相关人的行为,为中国土地管理和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研究方法:制度经济学分析和文献分析法。研究成果:基于经济激励机制TDRs比刚性政策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耕地,同时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TDRs更有可能成为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TDRs能够区别对待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能够消除或减少统一的土地政策带来的效率损失,是制定和实施"因地制宜"土地政策和管理的发展方向之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大全  郑伟元  
研究目的:研究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及其耕地面积的变化,以期为快速城市化时期中国的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法,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城市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台湾、日本以及北美西欧的经验表明,城市扩展和耕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并不矛盾,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城市发展道路及其土地利用方式,并有相关政策作保障。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启示:(1)选择合理的城市化道路,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是中国应对耕地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2)“开源节流”是保持耕地面积稳定的重要保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小青  欧阳竹  
近年来,耕地多功能管理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针对耕地需求无序竞争、耕地边际化与耕地生态系统退化三大现实问题,建立了以土地单功能利用为症结的综合分析框架,认为中国耕地保护须向耕地多功能管理转型。然而,目前尚缺乏耕地多功能的内涵解释框架。本文通过梳理耕地多功能的相关研究,从实证与规范、供给与需求及其相互关系角度,建立了耕地多功能内涵的综合解释框架。最后,本文提出耕地保护转型可同时注重构建以主体功能差异化为前提的耕地多功能空间融合模式、拓展耕地价值的提升途径并建立耕地多功能统筹利用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美球  魏晓华  刘桃菊  
由于耕地为公众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强烈外部性的非生产性功能,很多国家都把耕地保护作为一个公共目标,并通过社会化扶持手段来得到实施。中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低的国家,耕地保护任务更加突出,虽然"切实保护耕地"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提出要执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并制定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用途管制等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但耕地保护整体效果却不容乐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耕地的氛围。本文对当今世界耕地保护社会化扶持的政策依据及实践手段进行综合与分析,并结合我国耕地保护的形势,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社会化扶持的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加快耕地产权制度建设,明确耕地保护的责...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志扬  
美国的耕地资源总量排全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更是非常可观。但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中,他们仍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对耕地实施严格保护,因而取得显著成效。在可预见的今后几十年中,将是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比较快的时期,而节约和保护耕地国策又必须坚持。如何平衡和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美国对耕地实施保护的政策和经验,非常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钱文荣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对耕地保护的态度千差万别,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城市化过程中,非农建设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在所难免,耕地数量能否保持“动态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耕地后备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工业化、城市化对本国农业有较大的依赖性,耕地保护十分必要;耕地保护必须实行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相结合;实行耕地保护,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建炜  
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农地数量出现下降,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在论述土地市场的外部性和收入分配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一定程度的农地保护是必要的,不能对农地数量的减少听之任之。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农地保护政策分为管制性政策、激励性政策、直接参与性政策与混合性政策,以市场模式实现农地保护目标是未来的政策方向。针对中国的土地政策改革,建议:改革完善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进一步弱化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之间的区别;继续实施农用地问题控制;建立"农地保护权"的交易市场;对于公益性建设和特定的农业保护区域,由地方政府财政参考土地市场价格,有限制地向集体土地原拥有者进行征用;通过优惠性税收政策实现农地保护职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思明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与此相适应,水土资源尤其是耕地在我国十分重要,由于人多耕地少,耕地资源也就愈显宝贵。因此,江泽民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护耕地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大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但是在和城市发展、工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丽群  邓群钊  林永钦  毛燕玲  刘建生  
[目的]研究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以期为中部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2004—2017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而分析中部地区各省协调发展演变的时空特征。[结果](1) 2004—2017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由0.542上升至0.797,增长47.05%,协调发展水平从中度协调提升到高度协调。(2)经过14年的发展,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有很大提升,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3) 2004年只有山西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处于高度协调状态,其他5省都处于中度协调状态;2017年山西仍然处于高度协调状态,江西、安徽步入高度协调阶段,而河南、湖北、湖南提升到优度协调状态。[结论]研究期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协调发展度水平不高;城镇化发展速度比较快,耕地保护承受巨大压力;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不均衡性,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书民  
通过研究中国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化规律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从耕地保护的角度提出了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各级城市城镇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战略;主张推行一系列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最低容积率控制,严格限制土地密集型开发项目的审批,发展山区的交通和农业机械化,放宽对流动人口入籍的限制条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书民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位序—规模规律的演化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同城市规模关系的变化,预测未来城镇化发展占用耕地情况,提出基于耕地保护的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回归分析法和函数模型预测法。研究结果:中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随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正在快速下降,中国城镇化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结论:为更加有效地保护耕地,中国应加快制定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各级城市城镇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推行高人口密度的城镇化发展政策措施,走紧凑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新举  张志国  李玉环  徐春达  王绍楠  
本文从分析目前城镇建设中存在问题入手 ,提出城镇发展必须以耕地保护为前提 ,实现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的统一。同时提出实现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统一的六大具体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