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37)
- 2023(18211)
- 2022(15939)
- 2021(14973)
- 2020(12937)
- 2019(30106)
- 2018(29972)
- 2017(58043)
- 2016(31901)
- 2015(36335)
- 2014(36572)
- 2013(36109)
- 2012(33330)
- 2011(30101)
- 2010(30360)
- 2009(28184)
- 2008(27794)
- 2007(24656)
- 2006(21214)
- 2005(18670)
- 学科
- 济(125957)
- 经济(125814)
- 管理(89499)
- 业(87441)
- 企(71567)
- 企业(71567)
- 方法(63402)
- 数学(55384)
- 数学方法(54521)
- 财(33735)
- 农(33149)
- 中国(33000)
- 学(28174)
- 贸(27718)
- 贸易(27708)
- 易(27002)
- 业经(26708)
- 地方(24049)
- 制(23256)
- 理论(23213)
- 农业(21941)
- 务(21395)
- 财务(21302)
- 财务管理(21248)
- 银(20846)
- 银行(20785)
- 融(20324)
- 金融(20319)
- 企业财务(20043)
- 和(19924)
- 机构
- 大学(458090)
- 学院(456034)
- 济(179171)
- 管理(178125)
- 经济(175184)
- 理学(154079)
- 理学院(152346)
- 研究(149770)
- 管理学(149149)
- 管理学院(148351)
- 中国(115045)
- 京(97419)
- 科学(94957)
- 财(83814)
- 所(76608)
- 农(76263)
- 研究所(70011)
- 业大(69830)
- 中心(69070)
- 财经(67244)
- 江(66934)
- 北京(61473)
- 经(61043)
- 农业(60174)
- 范(60162)
- 师范(59544)
- 州(54353)
- 经济学(54317)
- 院(53874)
- 财经大学(50097)
- 基金
- 项目(309504)
- 科学(241695)
- 基金(223543)
- 研究(222261)
- 家(195495)
- 国家(193936)
- 科学基金(165819)
- 社会(137298)
- 社会科(130044)
- 社会科学(130007)
- 省(121034)
- 基金项目(118206)
- 自然(110383)
- 自然科(107848)
- 自然科学(107814)
- 自然科学基金(105849)
- 教育(104057)
- 划(102547)
- 资助(94584)
- 编号(91156)
- 成果(74186)
- 重点(69395)
- 部(68259)
- 发(64585)
- 创(63482)
- 课题(63015)
- 科研(59914)
- 创新(59263)
- 教育部(58170)
- 大学(57871)
- 期刊
- 济(189378)
- 经济(189378)
- 研究(130935)
- 中国(83810)
- 学报(75163)
- 农(67928)
- 科学(67308)
- 财(64372)
- 管理(62640)
- 大学(56445)
- 学学(53136)
- 教育(50088)
- 农业(46794)
- 融(42779)
- 金融(42779)
- 技术(40969)
- 财经(32159)
- 业经(30514)
- 经济研究(30432)
- 经(27374)
- 问题(25104)
- 业(25015)
- 图书(23161)
- 统计(22727)
- 技术经济(22304)
- 版(22246)
- 贸(21916)
- 理论(21720)
- 科技(21010)
- 策(20433)
共检索到661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强 何妃婷 董耀武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全球原油市场受到地缘政治、大国博弈、新冠疫情等多维影响。研究国际原油市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对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国际原油市场出现了极端特殊事件(WTI的5月期货合约结算价为负),给观测原油期货风险溢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对此,本文将研究样本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运用DCC-TGARCH模型刻画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指数与我国汇率、期货及股市间的动态条件相关关系,进而度量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波动对三大市场的CoVaR。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波动与我国股市、期市、汇市指数间在两样本阶段均存在显著的动态条件相关性;对比CoVaR和△CoVaR值发现:国际原油价格短期冲击对三大市场的风险溢出程度存在异质性。特别是在后阶段,原油期货价格异常波动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贡献最大,其次为股市和汇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仁方 靳明 沈丹薇
本文以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PTA期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oPulA-Co VAR模型测算金融危机前后布伦特原油期货和PTA期货之间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后,原油期货会对PTA期货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同时,PTA期货会对原油期货产生反向溢出效应;原油期货对PTA期货的溢出效应程度明显大于PTA期货对原油期货的溢出效应程度;金融危机前的溢出效应程度明显大于金融危机后的溢出效应程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海峰 施展
近年来,随着石油能源不断变得稀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成为新兴能源产品,从而加大了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原油市场之间的联系;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信息传递效果不断提升,导致期货市场之间也形成明显的联动效应。本文通过动态条件相关的多元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DCC-MGARCH)模型对国际原油期货与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际原油期货与中国大豆期货之间的动态相关性高于其他农产品期货,棉花期货市场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不明显,当期的动态相关系数受上一期的动态相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海峰 施展
近年来,随着石油能源不断变得稀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成为新兴能源产品,从而加大了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原油市场之间的联系;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信息传递效果不断提升,导致期货市场之间也形成明显的联动效应。本文通过动态条件相关的多元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DCC-MGARCH)模型对国际原油期货与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际原油期货与中国大豆期货之间的动态相关性高于其他农产品期货,棉花期货市场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不明显,当期的动态相关系数受上一期的动态相关系数影响较大,来自于上一期随机波动的影响较小。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玉晶 宋林 王锋
随着金融市场关联度的加深,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与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在加强。本文作者通过离散小波变换技术对期货数据进行去噪与重构,采用VAR(6)-GARCH(1,1)-BEKK模型分析了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与我国主要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小麦期货、大豆期货、玉米期货、棉花期货)的波动溢出关系。研究发现,原油期货市场与农产品期货市场均存在自相关性,且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其中,原油期货与玉米期货、大豆期货均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原油期货与小麦期货仅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原油期货与棉花期货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据此,本文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监管框架,降低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累积程度,防止农产品...
关键词:
原油期货 农产品期货 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俞越 钱启嘉
研究人民币汇率与原油期货价格波动对金融市场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混合Copula模型,以中国原油期货价格与CNY、CNH、NDF三组人民币汇率作为研究对象,刻画两者间的非对称溢出效应与尾部关联结构。结果表明:第一,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呈负相关关系;第二,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具有相对较强的尾部相关性,且主要表现于上尾部相关性;第三,离岸人民币汇率相比于在岸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具有更强的尾部相依关系;第四,人民币汇率在远期市场与中国原油期货价格的相关性要比即期市场更为强烈。基于此,本文提出强化中国期货市场建设、建立原油期货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协调监管机制、积极稳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进一步完善原油储备体系等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史嘉俊 叶李伟
将广义CoVaR模型和溢出指数方法相结合,分别从极端上涨和极端下跌两个视角测度国际股市间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方法构建下行风险和上行风险溢出网络,对全球14个股市在下行风险和上行风险溢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下行风险还是上行风险,欧洲和美洲成熟股市始终是主要的风险溢出净输出者,日本和韩国等亚洲股市是主要的风险溢出净输入者,风险类型的变化不会显著影响某一股市在全球股市中的地位;上行风险溢出和下行风险溢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性、周期性和非对称性;上行风险溢出与下行风险溢出之间具有较高的跨期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引导作用。因此,可以构建合理的上行风险指标以实现对下行风险的有效预警。
关键词:
国际股市 上行风险 下行风险 风险溢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蓉蓉 叶圣伟
当前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以及日本地震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冲击较大,其中反应最为强烈的是原油价格。本文通过对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间的WTI国际原油价格进行分析,发现ARIMA(1,1,3)模型可以提供较理想的拟合效果,同时结合美元汇率、地缘政治以及供需状况等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得出WTI将在未来短期内继续保持震荡上行趋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鹏 吕永健
采用可以捕捉收益分布尾部极端风险的ES(Excepted Shortfall)指标,同时基于时变高阶矩波动模型和常规GARCH族模型建立风险测度模型,并在多、空头寸共20个分位数水平下,综合对比了不同模型在国际原油市场风险测度中表现出的精确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时变高阶矩波动模型可以刻画原油市场收益分布中的时变偏度和时变峰度特征,更好地测度原油市场的极端风险,同时GARCHSK-M模型表现出了相对最高的风险测度精确性,可以作为测度原油市场极端风险相对合理的模型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洁 雷良海 叶文
文章从尾部风险溢出视角出发,基于原油期货市场的特点将传统下行CoES拓展至上行CoES,并推导出其在Copula函数下的计算公式,从而测度中国原油期货与国际三大基准原油期货在新冠疫情暴发与俄乌冲突爆发前后的动态尾部风险溢出效应,以此研判中国原油期货是否只是国际原油期货的影子市场。实证研究显示:中国原油期货与国际原油期货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下行风险溢出和上行风险溢出,且后者的溢出强度普遍高于前者;中国原油期货与国际原油期货之间的尾部风险溢出受到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的影响明显,且前者的影响程度更深而后者的影响周期更长;中国原油期货对国际原油的尾部风险溢出强度并不总是低于风险接受强度,中国原油期货并非一直扮演风险接受方的角色;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强化了中国原油期货与国际原油期货之间的独立性,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已基本脱离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影子市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淳伟德 朱航聪
准确测度金融市场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仅以高频微观数据开展的研究会忽略宏观经济背景的影响,可能导致对风险溢出效应测量的不准确。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文章充分运用高频微观和低频宏观数据信息,结合混频时变Copula模型和Co Va R模型对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极端风险溢出效应,且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更为剧烈。研究结论有助于监管层对金融市场风险采取更加有效的防范举措。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薇 王培辉
本文选取2007年1月9日2015年6月30日每日股价指数数据,运用扩展的Co Va R模型测度我国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保险公司间、保险公司和保险业间及保险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间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并呈现出非对称性,不同保险机构的风险溢出存在较大差异。20072009年、2014年年底2015年6月期间风险溢出效应明显强于样本期其他时间段。监管部门应该通过强化微观审慎监管、健全宏观审慎监管等措施降低保险业系统性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薇 王培辉
本文选取2007年1月9日~2015年6月30日每日股价指数数据,运用扩展的Co Va R模型测度我国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保险公司间、保险公司和保险业间及保险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间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并呈现出非对称性,不同保险机构的风险溢出存在较大差异。2007~2009年、2014年年底~2015年6月期间风险溢出效应明显强于样本期其他时间段。监管部门应该通过强化微观审慎监管、健全宏观审慎监管等措施降低保险业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谢福座
本文根据GARCH-Copula-CoVaR模型,对亚洲三大股票市场指数间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HSI和N225存在显著的双向即时风险溢出效应,而在滞后1期,只存在显著的从HSI到N225的单向风险溢出效应;HSI和SHZ亦存在显著的双向即时风险溢出效应,但在滞后1期以上不存在风险溢出效应;N225和SHZ在所有滞后期均不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以代表的平均风险溢出强度为4.4%,SHZ和HSI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N225与HSI间的风险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星 段斌 谢福座
本文通过融合EVT-Copula模型和CoVaR模型的分析特点,构建了EVT-Copula-CoVaR模型,研究了美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发现美国股票市场对英国、法国、日本、中国香港及中国股票市场均存在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平均风险溢出强度为56%,对中国上证指数的风险溢出强度最弱,但也高达33%。模型诊断和后验测试表明,该模型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单个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进行衡量,有利于金融监管当局及时跟踪系统性风险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