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3)
- 2023(11712)
- 2022(10331)
- 2021(9824)
- 2020(8261)
- 2019(19299)
- 2018(19070)
- 2017(37791)
- 2016(20299)
- 2015(22879)
- 2014(22894)
- 2013(22753)
- 2012(20789)
- 2011(18608)
- 2010(18558)
- 2009(17157)
- 2008(16629)
- 2007(14576)
- 2006(12683)
- 2005(11383)
- 学科
- 济(80356)
- 经济(80262)
- 业(59624)
- 管理(59012)
- 企(49607)
- 企业(49607)
- 方法(40813)
- 数学(35601)
- 数学方法(35281)
- 财(23779)
- 中国(21538)
- 贸(21110)
- 贸易(21101)
- 易(20649)
- 农(19374)
- 业经(16823)
- 制(16663)
- 务(15585)
- 财务(15526)
- 学(15511)
- 财务管理(15496)
- 融(15246)
- 金融(15245)
- 银(15079)
- 银行(15047)
- 企业财务(14759)
- 地方(14379)
- 行(14306)
- 理论(13671)
- 出(13404)
- 机构
- 大学(288912)
- 学院(284965)
- 管理(118719)
- 济(117893)
- 经济(115432)
- 理学(102277)
- 理学院(101264)
- 管理学(99749)
- 管理学院(99241)
- 研究(91553)
- 中国(73776)
- 京(61233)
- 财(57266)
- 科学(53641)
- 财经(46003)
- 所(44865)
- 中心(42013)
- 经(41966)
- 研究所(40444)
- 农(40191)
- 江(39863)
- 业大(39661)
- 北京(39158)
- 经济学(35663)
- 范(34711)
- 财经大学(34689)
- 师范(34442)
- 院(33124)
- 州(32933)
- 经济学院(32417)
- 基金
- 项目(192647)
- 科学(151823)
- 研究(142237)
- 基金(141927)
- 家(121898)
- 国家(120937)
- 科学基金(105125)
- 社会(89805)
- 社会科(85230)
- 社会科学(85208)
- 基金项目(75739)
- 省(72565)
- 自然(68822)
- 自然科(67256)
- 自然科学(67241)
- 自然科学基金(66057)
- 教育(64529)
- 划(61470)
- 资助(59659)
- 编号(58110)
- 成果(46674)
- 部(43577)
- 重点(41863)
- 创(39785)
- 发(39290)
- 课题(38493)
- 教育部(37978)
- 人文(37258)
- 创新(37064)
- 科研(36924)
- 期刊
- 济(125088)
- 经济(125088)
- 研究(89168)
- 中国(50431)
- 财(43522)
- 管理(42817)
- 学报(41334)
- 科学(38372)
- 农(35422)
- 融(33181)
- 金融(33181)
- 大学(31837)
- 学学(29896)
- 教育(27206)
- 农业(24696)
- 技术(22989)
- 财经(22647)
- 经济研究(19895)
- 业经(19066)
- 经(19032)
- 问题(16720)
- 理论(16350)
- 贸(16212)
- 实践(15014)
- 践(15014)
- 国际(14910)
- 图书(14572)
- 技术经济(13894)
- 现代(12991)
- 业(12791)
共检索到421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超 韩菲
本文采用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测度了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美国、日本等14个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股票市场和国际原油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所考察的股市和原油市场间存在双向风险溢出效应。总体来讲,2018年至今各经济体股市与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水平明显攀升;分区域来看,美洲股市与原油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水平最高。本文的研究对国际投资者、风险管理者及监管机构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柏满迎 吴琪 吴天都
一、引言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是两个主要的金融子市场,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两个市场往往受共同的宏观经济因素影响,表现出协同变化趋势,即一个市场的价格变动能够容易且迅速扩散到另一个市场,一个市场的风险波动不仅受过去几期波动程度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另外一个市场波动程度的制约,这种市场之间的扩散传导即为风险溢出效应。风险溢出效应能较好地反映两个市场之间的信息流动过程和相互作用机理,从而为投资者和政府的决策行为提供借鉴。当一个市场受到风险冲击而发生价格波动时,投资者可以根据溢出效应推测另一个市场的价格波动趋势和幅度,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曹洁 雷良海
为了精确测度多重金融风险溢出效应,本文在多维CoVaR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能够度量整个尾部预期损失的广义多维CoES方法,并基于分层阿基米德Copula(HAC)给出了广义多维CoES的计算公式。基于HAC–广义多维CoES模型对中国、美国、中国香港股票市场间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与中国香港的股票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存在显著的叠加效应,失败率检验结果显示广义多维CoES相对于多维CoVaR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广义多维CoES的动态走势显示中国股票市场受到美国股市与中国香港股市的多重风险溢出效应,呈现顺周期性;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基于HAC模型度量广义多维CoES的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HAC–广义多维CoES模型为监管者和投资者识别多个金融市场之间可能存在的风险溢出叠加效应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应用工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年华 黄佳耿 徐浩宇
基于网络分析法原理,本文构建国际原油市场对股市的风险溢出强度指数,并在突发事件冲击下,系统考察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对股市的风险溢出规律及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突发新冠病毒感染会显著强化国际原油市场对股市的风险溢出,所在国感染风险上升会增强本土股市的脆弱性并加剧国际原油市场风险溢入。从风险溢出源头看,WTI和Brent原油期货市场是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中心,这表明海外成熟度高、影响力大的原油市场波动更容易加剧系统性风险传染。从各股市受到的风险冲击强度看,尽管中国股市在病毒感染期间受到来自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冲击强度低于美股和英国股市,但中国股市仍持续面临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冲击。根据影响机理分析,在面对突发事件冲击时,优化金融市场环境、维持汇率稳定、降低股市投机氛围等均是有效应对手段。基于此,本文为有效监测国际原油市场风险输入,以及维持中国股市稳定和防范股市系统性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梁琪 李政 郝项超
在全球股市的框架内,本文采用有向无环图和溢出指数方法,基于多维信息溢出的视角,对1994—2013年间全球17个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市场的联动以及中国股市的国际一体化及其风险传导进行了研究,测度了中国股市信息溢出的方向、水平和动态趋势。研究发现:一方面,无论是样本股市间的总体溢出还是中国股市的方向性溢出,收益率和波动率溢出的动态特征都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在样本期内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后者更多地受到金融危机等极端事件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股市的国际化在2005年后得到逐步提升,且具有显著的唯一性、阶段性、不对称性和区域性等特征。研究结论对政府政策制定以及跨国投资者决策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周东海 陈滨霞 蒋远营
从已实现波动溢出的角度考察金融市场风险传染机制,可追溯高频、高阶矩金融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传染途径与溢出方向。本文先从“传统经济基础理论”、“金融风险传染猜想”两个层面分析股市波动风险的溢出效应。接着引入时变参数(TVP)因子和随机波动(SV)因子,从时差效应和信息冲击效应等角度对美国、日本、香港、沪市的日内已实现波动率(RV)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通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发现,证券市场之间的波动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和金融传染效应,且存在时变性与结构突变特征。在全球风险传递链中,美国市场在波动传递中占据主导地位,冲击会迅速外溢到其他市场,其中波动风险会最大程度影响到日本。中国内地股市不仅对外围市场波动信息反应迅速而强烈,而且能够显著影响外围市场。中国香港是亚洲股票市场波动外溢的中心地区之一,与内地股市之间的短期双向溢出效应最为显著。本文新提出的时变脉冲函数体系,对市场风险传染有很强的全局刻画能力,特别是在港股跃居全球股市前三甲的预判中取得了很满意结论。时变脉冲体系可以推广应用到金融市场和宏观计量经济等的多个领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罗辉 张朝晖
本文通过对内地两大股票市场综合指数以及香港股票市场综合指数在2000年至2012年之间的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内地股票市场对香港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强度随着分位数q的不断增大(0.01—0.05)而降低;反之,香港股票市场对内地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强度随着分位数q的不断增大(0.015—0.05)而升高,但相比前者来说平稳。除此之外,内地A股市场与香港股票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比内地B股市场与香港股票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更明显,在极端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内地A股市场受香港股票市场影响也比内地B股市场受香港股票市场影响更明显。
关键词:
风险溢出效应 条件风险价值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碧芳 郭驰
本文利用股改前后我国股票市场的有关数据,实证考察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股改前后原油价格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显著不同,股改后油价上涨对股市有负向冲击作用。政策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和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等。
关键词:
原油价格 股票市场 成品油定价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段钰 苏民
探究碳市场与股票市场间尾部风险的溢出效应和溢出动因,对防范碳市场风险及推进“双碳”目标顺利达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2年碳市场和股票市场数据,采用?CoVaR模型测度碳市场和股票市场间尾部风险溢出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和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碳市场和股票市场间尾部风险溢出动因。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对碳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程度大于碳市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程度。从风险溢出动因的检验结果来看,信息不对称性、投资者流动性约束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均会影响碳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其中,信息不对称性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在不同分位点处具有异质性,高分位点处的影响效果显著高于低分位点处。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监管部门、企业和投资者三个角度为有效防范碳市场风险提出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超 张薇
本文系统研究中国碳市场与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碳市场与股票市场具有双向风险溢出效应,中长期频域尺度下风险溢出水平较高,时域尺度下具有四个明显的波动时段;碳市场与金融地产行业、公用事业行业的风险净成对溢出水平较强,主要消费行业等相对于碳市场的风险净成对溢出效应较强。(2)气候变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国际碳市场波动因素对市场间风险溢出的冲击效应在不同时间段内动态变化。(3)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时期,冲击效应随滞后期延长而动态变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学彬 曾裕峰
本文以中美股票指数和债券指数(包括总债券、国债和企业债)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多元多分位数CAViAR(即MVMQ-CAViAR)模型研究了中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在不同市态下(包括牛市、熊市和震荡)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并使用分位数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市场冲击对不同市场尾部风险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和债券在早期的牛市和熊市中不存在显著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分割的债券市场隔离了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但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股票和债券的极端风险传导效应在近年来得到加强;而美国股票和债券的互联互通程度相对较高,二者的尾部风险溢出关系随着债券的信用等级不同呈现出明显分化,其中企业债与股票始终保持...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颉 张茂军 郭梦菲
为了分析信息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的传导路径,选取沪深300指数和中证国债指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VAR-GARCH-BEKK模型,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与国债市场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股票市场与国债市场均具有波动聚集性,两市场之间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且只存在着股票市场对国债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科艳
本文采用最新发展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非参Tn统计量,对国际石油价格冲击与中美股票市场间的信息溢出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石油价格和中美股票市场指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动态变化特征,传统的线性Granger检验存在明显偏误,国际石油价格与中国股票市场虽然不具有线性溢出关系,但是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而且中国股票市场对国际石油价格也具有微弱的非线性先导作用。与此相对,国际石油价格与美国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和非线性双向溢出关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海云 吕龙
本文利用因子多元随机波动模型(MSV),计算全球40个股票市场间的溢出风险价值(ΔCoVaR),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方法构建系统性风险溢出网络,分析国际股票市场风险溢出的整体特征。研究发现:全球金融风险溢出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开放的发达国家对外风险溢出程度最高,开放的发展中国家主要遭受来自外部的风险溢出;全球风险溢出网络存在明显的无标度性和小世界性,少数市场在风险溢出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后危机时代依然潜藏巨大风险;中国在全球风险溢出网络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中国香港既是内地市场的直接外部风险来源,也是内地市场与外部冲击的重要中介。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风险溢出 随机波动 社会网络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新民 陈仁全
基于2005—2021年的申万一级行业指数,采用GED-GJR-GARCH-DCC模型考察行业波动的同步性,并借助VAR模型的广义方差分解方法构建波动风险溢出层次网络,系统性分析风险的跨行业传染问题。研究发现,行业波动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事件驱动”特征,极端事件不仅加剧了行业间波动的同步性、非对称性和溢出效应,而且破坏了行业波动关联网络的原有结构。从行业波动的方向性溢出来看,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制造类行业具有较强的风险溢出能力,上游资源类行业和金融类支撑性行业容易受到其他行业的冲击,具有风险净吸收效应。行业波动溢出层次网络揭示出风险的跨行业传染沿循“风险输出型行业—风险中介型行业—风险吸收型行业”的传导渠道。鉴于此,监管部门应当根据行业风险传染机制进行分类监管,平抑行业波动同步性,切断风险传染渠道,提高风险监控和处理能力。
关键词:
同步性 风险溢出 层次网络 风险传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