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65)
- 2023(15243)
- 2022(12612)
- 2021(11440)
- 2020(9598)
- 2019(21116)
- 2018(21046)
- 2017(40937)
- 2016(21977)
- 2015(24649)
- 2014(24175)
- 2013(23991)
- 2012(21715)
- 2011(19447)
- 2010(19773)
- 2009(19386)
- 2008(19033)
- 2007(17505)
- 2006(15694)
- 2005(14470)
- 学科
- 济(94889)
- 经济(94746)
- 业(94615)
- 企(84415)
- 企业(84415)
- 管理(83633)
- 方法(37561)
- 业经(32748)
- 财(32647)
- 农(31919)
- 数学(28151)
- 数学方法(27931)
- 中国(25940)
- 制(25067)
- 务(22412)
- 财务(22380)
- 财务管理(22347)
- 农业(21937)
- 企业财务(21120)
- 技术(20273)
- 贸(19609)
- 贸易(19599)
- 易(19117)
- 体(17867)
- 和(17356)
- 银(17175)
- 银行(17158)
- 理论(17147)
- 划(16669)
- 策(16550)
- 机构
- 学院(321038)
- 大学(312833)
- 济(140813)
- 经济(138189)
- 管理(128267)
- 理学(109181)
- 理学院(108221)
- 管理学(106978)
- 管理学院(106380)
- 研究(100912)
- 中国(81581)
- 财(70489)
- 京(64870)
- 财经(54516)
- 科学(54087)
- 江(49235)
- 经(49123)
- 所(49114)
- 中心(46070)
- 农(45720)
- 研究所(43175)
- 经济学(42564)
- 北京(41123)
- 业大(40267)
- 财经大学(39932)
- 州(39112)
- 经济学院(38410)
- 范(37548)
- 师范(37269)
- 商学(36549)
- 基金
- 项目(197876)
- 科学(158614)
- 研究(154293)
- 基金(143797)
- 家(120893)
- 国家(119757)
- 科学基金(105398)
- 社会(100927)
- 社会科(95792)
- 社会科学(95773)
- 省(78658)
- 基金项目(75218)
- 教育(69810)
- 编号(63891)
- 划(63772)
- 自然(63602)
- 自然科(62077)
- 自然科学(62064)
- 自然科学基金(61012)
- 资助(57553)
- 成果(51998)
- 创(44978)
- 部(44329)
- 发(44181)
- 制(43818)
- 重点(43765)
- 课题(43720)
- 国家社会(41355)
- 创新(41099)
- 业(40596)
- 期刊
- 济(167778)
- 经济(167778)
- 研究(100088)
- 中国(62324)
- 财(57732)
- 管理(54613)
- 农(44808)
- 科学(38393)
- 学报(36548)
- 融(34709)
- 金融(34709)
- 教育(31780)
- 业经(30969)
- 农业(30646)
- 大学(30029)
- 技术(29743)
- 学学(28446)
- 财经(27673)
- 经济研究(26889)
- 经(24002)
- 问题(22148)
- 贸(19800)
- 国际(18196)
- 业(17829)
- 技术经济(17829)
- 商业(17653)
- 现代(16866)
- 世界(16002)
- 财会(15657)
- 理论(14893)
共检索到495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雪琴
金融危机后,制造业全球布局发生重大调整。一方面,由于区域制造业综合成本的变化,推动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我国经济正处在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迈进的关键时期,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已逐步改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低端转移,呈现产业结构和转移方式双调整的特点。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制造业既要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GVC)中的位次并主导构建优势产业链条,同时也要构建我国国家产业价值链(NVC),推动产业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桂军 何武
本文利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中间品相对出口单价,对我国整体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趋势和地位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数据是UN Comtrade2002-2011年HS六位编码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大约一半金额的产品正处于升级,尤其是电信和船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引人瞩目,出现降级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量较少,占装备制造业总出口金额的比例不到7%,总体表现远超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装备制造业强国。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看,由于中国企业仍然趋向出口相对低价的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口相对高价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总体上偏低。出口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蓉蓉 高翔 徐然 杨翠红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引导国内产业在不同区域间合理布局、分工协作,是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大通道和初加工基地,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门户、中转和枢纽三重作用。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框架下的产业转移价值量模型,对2012—2017年国内省份间产业转移价值量进行核算,对其中新疆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纺织品”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代表“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的转移路径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新疆以高就业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当继续扩大中间投入驱动型和最终产品驱动型的产业转移价值量,形成扩大产业份额和延伸产业链双轮驱动的产业升级模式;以高能源资源为载荷特征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应当在稳定中间投入驱动型产业转移价值量的基础上,引导最终产品驱动型产业转移的增长,围绕资本密集型的核心产品、重点产品做好延链补链。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米锦欣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参与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制造业的转移是有梯度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进入缓慢通道,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仍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优势;除技术创新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制造和服务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加强调环保节能,注重"绿色制造"。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趋利避害,借助"世界制造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育本地优势产业和新型技术型产业是进一步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玉 乔敏健 张彦红
考察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一般规律对于发展中国家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OECD-Ti VA(2021)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1995—2018年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转移规模,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和东盟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呈倒“U”型关系,目前大部分制造业未跨越拐点,处于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适度区间”,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倒“U”形关系依然成立;(2)技术创新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会弱化两者间的倒“U”型关系,促使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倒“U”型曲线较基准回归结果更平缓;(3)扩展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会弱化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倒“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则会强化这种“低端锁定”效应;(4)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GVC地位倒“U”型曲线较中间产品国际产业转移更陡峭。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雯 郭文豪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开放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跃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业已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结合我国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趋势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石莉萍 戴翔 孙大伟
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表现出新趋势,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等转型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此,应通过打造综合竞争优势等方式,顺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在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深入拓展和重构中,逐渐从"被动参与"向主动融入乃至主导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转变,以助推我国制造业从主要依靠中低端产业的规模扩张逐渐向产业链中高端挺进。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新趋势 制造业 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艳华 陈萍
世界航空制造产业国际转移的新趋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世界航空制造产业的现状特点和国际转移出现的新趋势,结合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承接国际航空产业转移的关键性对策。
关键词:
航空制造产业 国际转移 新趋势 关键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简晓彬 周敏
国际产业转移和区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不同的影响。以江苏为例,分别运用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不同影响和作用。研究表明,从地区和行业整体看,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看,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的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区际产业转移则在地区和行业层面均表现出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从业人员、技术及管理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作用大小及方向不尽一致,在地区层面上,二者对地区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而在行业整体层面,二者则表现出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明显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了科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区际产业转移,加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推动制造业攀升价值链高端等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袁中华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打破了国际原有的生产分工格局,割裂了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链攀升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促使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价值链中占据有利地位,需构建"三重嵌套型"价值链体系:近期夯实好基础,重构国家价值链(NVC);中期延伸价值链,构建区域价值链(RVC);远期高位势嵌入,构建新型全球价值链(GVC)。同时,为保障中国制造业价值链重构与攀升,应从"企业、平台、政府"三个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措施:企业层面,实施"技术研发、品牌提升、渠道拓展"三大核心战略,以合作共享模式构建产业标准体系;平台层面,着力打造国家创新系统,重点培育境外经贸合作区、专业化市场两个合作平台,积极搭建多样化中介平台;政府层面,以互联互通为先导,以制度质量改善为软实力,加大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
逆全球化 价值链重构 制造业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祝合良 石娜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商品贸易大国。然而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VC)体系下,中国的制造业处于极其不利的位置,目前已经诱发出很多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因此加快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迫在眉睫。流通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具有整合价值链的功能,应该充分发挥流通业在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中的作用。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流通产业的发展,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加大流通技术投入,改善流通基础设施,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发展流通品牌,推动流通企业"走出去"。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分工 制造业 流通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祝合良 石娜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商品贸易大国。然而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VC)体系下,中国的制造业处于极其不利的位置,目前已经诱发出很多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因此加快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迫在眉睫。流通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具有整合价值链的功能,应该充分发挥流通业在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中的作用。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流通产业的发展,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加大流通技术投入,改善流通基础设施,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发展流通品牌,推动流通企业"走出去"。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分工 制造业 流通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晓君
制造业国际转移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将某一制造行业、制造产品、制造部件、制造区段转移到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并在移入国或地区形成集聚。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三次制造业国际转移浪潮方兴未艾,给发展中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带来了战略机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