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09)
2023(11970)
2022(9715)
2021(8371)
2020(7039)
2019(15637)
2018(15334)
2017(29650)
2016(15908)
2015(17592)
2014(17417)
2013(17388)
2012(15800)
2011(14127)
2010(14279)
2009(13399)
2008(13362)
2007(12226)
2006(10921)
2005(10278)
作者
(44880)
(37739)
(37615)
(35624)
(23986)
(17795)
(16790)
(14448)
(14135)
(13428)
(12953)
(12624)
(12439)
(12015)
(11817)
(11310)
(11208)
(10952)
(10943)
(10767)
(9361)
(9245)
(9044)
(8781)
(8467)
(8456)
(8429)
(8365)
(7478)
(7414)
学科
(80256)
(73483)
企业(73483)
(72033)
经济(71910)
管理(69943)
方法(29207)
(28244)
业经(27316)
(24905)
数学(20978)
数学方法(20794)
(20353)
财务(20328)
财务管理(20308)
(19554)
企业财务(19244)
农业(18350)
技术(16623)
中国(16406)
(15987)
环境(15792)
(14824)
(14732)
(13746)
理论(13391)
(13312)
贸易(13306)
体制(13042)
(12993)
机构
学院(237094)
大学(231704)
(105810)
经济(103961)
管理(97179)
理学(83356)
理学院(82595)
管理学(81704)
管理学院(81256)
研究(73841)
中国(60095)
(53186)
(47036)
财经(41396)
科学(40777)
(37544)
(37389)
(36482)
(35746)
中心(34003)
经济学(32456)
研究所(31656)
业大(31619)
财经大学(30486)
经济学院(29431)
农业(29088)
北京(29071)
商学(28521)
商学院(28258)
(28249)
基金
项目(152578)
科学(123733)
研究(114562)
基金(114358)
(97689)
国家(96843)
科学基金(86249)
社会(76845)
社会科(73174)
社会科学(73158)
基金项目(60745)
(60110)
自然(54157)
自然科(52960)
自然科学(52948)
自然科学基金(52077)
教育(50810)
(48757)
资助(45010)
编号(44338)
(35557)
(35452)
(35081)
成果(34803)
(34412)
重点(33973)
(33046)
国家社会(32722)
创新(32382)
课题(30328)
期刊
(122717)
经济(122717)
研究(71276)
中国(45418)
(45172)
管理(41757)
(36023)
科学(30684)
学报(29115)
农业(24737)
(24545)
金融(24545)
大学(23844)
学学(22954)
业经(21795)
技术(21294)
财经(21138)
经济研究(18727)
(18275)
教育(17605)
问题(15955)
(15415)
(13953)
技术经济(13743)
国际(13429)
财会(13112)
世界(12612)
现代(12516)
商业(11725)
会计(11382)
共检索到359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丽  张琳  
针对不同国家碳排放责任的争论,从发展的角度研究不同国家由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驱动本国产业变化从而影响碳排放非常有必要。本文以制造业碳排放为对象,分别选取了9个老牌发达工业化国家和9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分析制造业规模、制造业高碳负荷行业以及制造业碳排放格局的特征及其时空演化。研究发现全球制造业呈现了由欧美向日本转移、欧美日向亚洲四小龙转移、欧美日亚洲四小龙等向中国大陆转移的三个阶段。同时,以化工、焦炭、基本金属制造业、非金属矿产品、碱性金属以及纺织业为主的高碳负荷行业也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晶  
:当前,国际制造业转移对于天津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天津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必须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发展面向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天津经济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相伴随而建立的这种生产基地能否进一步整合出新的竞争优势。为此,天津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天津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产业链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有为  张向阳  
近十多年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转移过程中的关联性日益增强。从协同关系视角看,国际制造业与服务业转移正从非协同阶段向协同阶段演进。本文着重研究了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向中国转移过程中的协同关系及表现形态,并分析了协同关系出现的主要原因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江淮  高春亮  
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通常会带来较本土更高的产业技术水平,如果本土企业能够与国际制造业资本形成产业配套,将有助于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自主产业创新能力。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阶段最优产业配套模型,揭示了在产业配套初期,本土企业为国际制造业资本进行产业配套和本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呈U型,在产业配套后期,上述关系又呈倒U型。从长期看,政府应当以在产业配套中积极培养本土企业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为政策目标,否则,本土企业在一轮轮的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中将陷入产业配套的“陷阱”中。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莹  穆之  
三百年来,国际制造业的中心经历了几次转移,几乎每一次转移都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明浪潮有关。知识产权是现代经济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愈加重要,一国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也愈加影响其国内制造业的兴衰。本文通过国际制造业中心转移的几次经历分析相关国家所采取的知识产权战略,重点分析美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态度的转变情况,从而为我国目前所采取的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本文从结构传导机制的角度,运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就全样本而言,中国OFDI对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细分各类动机OFDI的结构传导机制构成了中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受益于效率、市场和技术搜寻型OFDI,中国通过分工地位优化、过剩产能输出和反向技术溢出,显著增强了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等高端制造业的承接力度。分地区看,东部地区资源、效率和技术搜寻型OFDI的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效应较为明显;中部地区技术搜寻型OFDI的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效应则较为明显。此外,我们以金融危机作为阶段性节点进行稳健性检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燕云  曹容宁  
文章从国际制造业转移对民营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和要求着手,分析了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与产业集群的影响,最后提出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要以产业集群的形式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思路与具体设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雪琴  
金融危机后,制造业全球布局发生重大调整。一方面,由于区域制造业综合成本的变化,推动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我国经济正处在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迈进的关键时期,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已逐步改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低端转移,呈现产业结构和转移方式双调整的特点。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制造业既要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GVC)中的位次并主导构建优势产业链条,同时也要构建我国国家产业价值链(NVC),推动产业升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唐运舒  冯南平  高登榜  杨善林  
以泛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为研究样本,探寻产业转移类型与承接地环境之间的内在耦合规律。研究发现,不同产业转移类型与承接地环境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承接地的市场化水平对成本推动型产业转移呈现出显著的负影响,承接地的市场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产业的承接;区域梯度差异不是所有类型产业转移的必要条件,在资源推动型产业转移中转移地和承接地间的产业梯度差异表现并不显著;此外,市场推动型产业转移的关联程度要显著高于成本推动型和资源推动型的产业转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江淮  高春亮  张宗庆  刘健  
近年来,国际制造业资本不断地向中国东部地区转移,为这些地区企业与国际制造业资本进行产业配套,提高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从实证分析来看,目前国际制造业资本在沿江开发区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是投资成本低和看中国内市场的潜力,而且这些国际制造业资本一旦开始在本土正常生产经营,一方面获取投资回报,就会考虑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现实的选择就是发展与其产业的配套。但是,理论分析表明,若遇到本土投资成本上升或国内市场饱和,投资回收困难,国际制造业资本就可能衰退或再转移。原有的本土配套企业专用性投资将遭受沉没损失,而且没有积累起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以至于该地区面临“产业空洞...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雪梅  
过去十余年间全球制造业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假设1995~2009年制造业重心未从发达国家转移至中国,在满足同等量最终需求的前提下,全球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幅将显著下降。其中,CO2排放量增幅将从67亿吨降至41亿吨;CH4排放量增幅将从3.4亿吨降至2.7亿吨;N2O排放量增幅将从1557万吨降至1156万吨。通过模拟测算制造业从中国进一步转移至南亚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可知,该转移将使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年度增排CO2约8.8亿吨,CH4约450万吨,N2O约21万吨。这是由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普遍有较低的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使用比率。而在现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的生产者责任制度下,这部分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均需由发展中国家承担。鉴于制造业重心的转移多由跨国公司主导,且相关经济利益均由发达国家获取,因此发达国家应该更多承担这部分额外排放的减排责任,通过技术转移、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投资等手段,使得从事制造业生产特别是低端制造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应用更高能效、更低碳的生产技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速,控制气候变暖效应,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雪梅  
过去十余年间全球制造业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假设19952009年制造业重心未从发达国家转移至中国,在满足同等量最终需求的前提下,全球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幅将显著下降。其中,CO2排放量增幅将从67亿吨降至41亿吨;CH4排放量增幅将从3.4亿吨降至2.7亿吨;N2O排放量增幅将从1557万吨降至1156万吨。通过模拟测算制造业从中国进一步转移至南亚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可知,该转移将使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年度增排CO2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晓君  
制造业国际转移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将某一制造行业、制造产品、制造部件、制造区段转移到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并在移入国或地区形成集聚。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三次制造业国际转移浪潮方兴未艾,给发展中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带来了战略机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蓉芳  
文章介绍了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纺织制造业发展及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中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国家纺织制造业,对我国纺织制造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