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0)
- 2023(11143)
- 2022(9406)
- 2021(8493)
- 2020(6945)
- 2019(15669)
- 2018(15288)
- 2017(29305)
- 2016(15596)
- 2015(17553)
- 2014(17257)
- 2013(16907)
- 2012(16105)
- 2011(14792)
- 2010(14992)
- 2009(14318)
- 2008(13766)
- 2007(12092)
- 2006(10993)
- 2005(10242)
- 学科
- 济(82745)
- 经济(82645)
- 管理(49494)
- 业(41344)
- 企(34694)
- 企业(34694)
- 方法(25187)
- 数学(21453)
- 数学方法(21275)
- 地方(21262)
- 财(19240)
- 中国(18213)
- 制(18048)
- 农(17381)
- 业经(16905)
- 学(14348)
- 体(14027)
- 地方经济(13433)
- 融(13325)
- 金融(13321)
- 环境(12678)
- 贸(12186)
- 贸易(12179)
- 易(11757)
- 银(11629)
- 银行(11622)
- 农业(11437)
- 行(11171)
- 务(11041)
- 财务(11018)
- 机构
- 大学(227080)
- 学院(225889)
- 济(105347)
- 经济(103322)
- 管理(83483)
- 研究(81631)
- 理学(70789)
- 理学院(69914)
- 管理学(69030)
- 管理学院(68576)
- 中国(63256)
- 财(50503)
- 京(47679)
- 科学(44103)
- 所(39566)
- 财经(39054)
- 中心(36736)
- 经(35170)
- 研究所(35135)
- 江(34520)
- 经济学(33952)
- 北京(30195)
- 经济学院(30099)
- 范(29937)
- 院(29824)
- 师范(29759)
- 农(29675)
- 财经大学(28695)
- 业大(27120)
- 州(27098)
- 基金
- 项目(143602)
- 科学(114506)
- 研究(109441)
- 基金(105891)
- 家(90568)
- 国家(89828)
- 科学基金(77527)
- 社会(73750)
- 社会科(69967)
- 社会科学(69946)
- 基金项目(55729)
- 省(54292)
- 教育(49076)
- 自然(46215)
- 划(45400)
- 自然科(45035)
- 自然科学(45026)
- 自然科学基金(44212)
- 编号(43152)
- 资助(41665)
- 成果(36536)
- 制(32724)
- 重点(32684)
- 部(32639)
- 发(31880)
- 国家社会(31492)
- 课题(30598)
- 创(29424)
- 教育部(28921)
- 性(28436)
- 期刊
- 济(128978)
- 经济(128978)
- 研究(75980)
- 中国(46681)
- 财(40703)
- 管理(32829)
- 科学(29253)
- 学报(28705)
- 农(28078)
- 融(24393)
- 金融(24393)
- 大学(23434)
- 学学(22007)
- 经济研究(20901)
- 教育(20783)
- 财经(20532)
- 技术(18706)
- 农业(18477)
- 经(17856)
- 业经(17732)
- 问题(17018)
- 贸(14365)
- 国际(14280)
- 世界(12706)
- 技术经济(11566)
- 现代(10770)
- 经济问题(10171)
- 资源(9931)
- 版(9759)
- 理论(9718)
共检索到359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岳圣淞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局势总体稳定、区域性冲突频发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在致力于提升自身物质性权力水平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非物质性权力,特别是制度性权力的获取和提升。通过借鉴话语制度主义理论,以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制度变迁为例进行分析,可以为国际制度话语权格局演变的动因及趋势提供一以贯之的解释逻辑。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制度演进遵循着系统性的话语逻辑,在制度创设、制度运行和制度竞争的不同阶段,国家行为体凭借对话语资源的掌控与调试,将自身参与特定领域制度互动的意图通过相应话语策略的实施导入制度框架中,使之成为维护制度运作的原则遵循。通过上述机制的实践,不同行为体得以在参与制度互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利益、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对制度话语权理论的再探索有助于弥补现有理论认知的不足,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深刻洞悉国际话语权理论进展,准确把握国际话语权,特别是制度话语权的演进规律,可为中国探索构建全面系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以营造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伟光 王燕
全球经济治理语境下制度之争已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范式。当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垄断地位因不断崛起的新兴经济体而受到冲击,出现了新的权力分配格局。在新兴经济体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并创新治理机制的情势下,传统霸权国家亦通过WTO内部的"俱乐部"合作及外部的FTA缔约而试图重塑国际经贸规则。中国未来需理性设定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提升的目标,向国际社会提供代表中国"共同发展观"的制度公共产品,并通过对既有多边制度的维系及创新话语机制的方式逐步取得全球经济治理下制度性权力的突破。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制度性话语权 中国与全球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伟光 王燕
全球经济治理是基于制度的治理,围绕制度的纷争及其话语权的大国博弈是当下全球经济治理的特征。二战之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体系因权力格局的变化和博弈,由美国主导的西方话语垄断体系发展为G7/8的话语补充体系以及G20多极话语合作体系。随着美国实力相对的持续下降,美国背弃多边制度体系,引发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话语权博弈。中国需根据自身的国际定位、发展阶段和外部制约,审慎地选择话语对象,避免话语对抗、维护多边制度,并选择适当的策略路径提升制度性话语权,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制度体系的合理变革。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制度 博弈 制度性话语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伟光 刘彬 聂世坤
在新技术革命、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下,国家行为体的权力、利益、观念等结构性变化驱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加速变迁。中美两国是最重要的国家行为体,代表制度整合和制度分立两股力量,双方的制度博弈将决定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变迁的方向。未来,真正的多边主义与伪多边主义、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霸权和反霸权将在国际舞台上不断角力,全球经济治理制度网络将呈现复杂性增强和区域化增进的特征。面对中美两国的制度差异,需要承认制度多样性,提升制度包容性,才能深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鸣霞
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制度的竞争。宏观层次的政府间的竞争即制度竞争和微观层次的物质技术竞争构成了国际竞争的内容。本文指出国际制度竞争的三方面内涵:规则体系的竞争;通过制度竞争形成制度优势;国际经济交易规则或共同规范建立的博弈过程中的竞争。并用实证分析了我国在制度竞争中形成的竞争力情况。
关键词:
制度竞争 国际竞争 实证分析 制度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邓若冰 吴福象
全球治理作为一种国际制度安排,实质上是国家之间利益与权力的博弈过程。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重塑了世界经济格局,实力与权力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激化,推动着全球治理制度的变迁。文章通过建立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演化博弈模型,揭示利益主体权力博弈诱发制度变迁的机理。研究表明,拥有绝对权力优势的发达大国主导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制度也将随着各参与主体拥有权力大小的消长变化而不断演进。文章进一步指出,在权力结构发生调整的情况下,G20取代G7领导全球治理制度是制度变迁的历史必然。
关键词:
全球治理 权力博弈 制度变迁 G7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厚双 邓平平
(一)进一步增强国力为获取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应内外兼修,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同时加强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全方位构建开放型经济,进而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改变我国在世界体系中的边缘角色,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二)依托G20等国际组织平台获取全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话语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彬
制度型开放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过程中,国家深度协调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是以开放促改革的渐进过程,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为国内市场深化改革提供动力。当前,制度型开放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持续动力,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有助于夯实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国内制度基础。同时,为应对逆全球化浪潮和“平行市场”的风险,中国需要通过制度型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维护世界市场开放,推动全球化发展;增强国内制度向外延伸,改革国际制度、增加制度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的话语权,尤其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及相关机制创设,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庆瑞
基于“制度-话语”研究视角,对1949—2021年农业转移人口的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考察不同制度情境下政策话语转化为治理实践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受不同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农业转移人口政策经历了巩固政权的政治主导逻辑、发展经济的市场逻辑以及共享改革成果的社会逻辑的演变历程。政策制定者的情境认知与官方传媒和大众知识结合,建构了农业转移人口“非法流动者”“农民工”“新市民”的社会身份,并在社会实践中具体化为与之对应的城乡分治、城乡二元以及城乡一体的制度安排,与嵌入其中的政府治理行为共同促成农业转移人口严格管制、规范化管理以及包容性治理的历时性治理变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洪波
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经济制度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并认为区域经济政策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的政策导向的演变与经济制度变迁的轨迹是一致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产权 意识形态 区域经济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萍 孙群力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分化日益突出,而制度变迁差异是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经济体制变迁和产权制度变迁为样本,利用1978—2003年间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并对模型估计检验,证明了这一论点,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度变迁 区域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学法
经济全球化是由企业跨国发展推动的,企业跨国发展是靠制度变迁实现的。企业制度的性质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性质,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制约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方向。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要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度变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军梅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阶段表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正为各个转型国家的经济开放和制度借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转型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积极性很高。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资格绝对可以推动转型国家经济结构和制度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3个主要载体是贸易的自由化、生产活动国际化和金融的全球化,它们的全球化进程对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下,国际性经济组织不断创立和发展。这些组织在协调不断产生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新问题,制订国际经济活动规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各个国际经济组织对转型国家经济转轨的支持与规范,以及申请加入的先决条件及其制度...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制度变迁 转型国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坤
在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框架下发展绿色经济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及改革是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里约+20"峰会的两个主题。首先,绿色经济是体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绿色经济的核心是以低的自然资源消费、低排放、低污染,达到高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益,实现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高的生活水平和优良的生活环境。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将引发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虽然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但也必须探索新型的绿色低碳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在实现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应对全球绿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