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55)
2023(13522)
2022(12000)
2021(11329)
2020(9499)
2019(21677)
2018(21623)
2017(42161)
2016(22888)
2015(25640)
2014(25344)
2013(24608)
2012(22670)
2011(20275)
2010(20481)
2009(18886)
2008(17902)
2007(15502)
2006(13562)
2005(11767)
作者
(63551)
(52360)
(52167)
(49577)
(33583)
(25034)
(23777)
(20518)
(19868)
(18851)
(17871)
(17400)
(16554)
(16416)
(16162)
(16105)
(15804)
(15637)
(14997)
(14916)
(12976)
(12822)
(12543)
(12007)
(11825)
(11798)
(11689)
(11553)
(10490)
(10309)
学科
(84543)
经济(84446)
管理(65074)
(60726)
(51328)
企业(51328)
方法(38695)
数学(31898)
数学方法(31450)
(24060)
(22958)
中国(22381)
业经(20313)
(18728)
贸易(18720)
(18504)
(18230)
地方(17106)
理论(16625)
农业(15843)
(15554)
(15442)
环境(14317)
(14285)
财务(14215)
财务管理(14191)
(13790)
(13597)
(13560)
银行(13560)
机构
学院(312947)
大学(311490)
管理(124762)
(122382)
经济(119572)
理学(107855)
理学院(106713)
管理学(104889)
管理学院(104347)
研究(104050)
中国(77490)
(66014)
科学(64065)
(57250)
(51708)
(47967)
中心(47163)
研究所(47001)
业大(45616)
财经(45369)
(45320)
(42089)
师范(41756)
北京(41690)
(41226)
(38329)
农业(37542)
(37144)
经济学(35134)
财经大学(33610)
基金
项目(213655)
科学(167576)
研究(159895)
基金(153548)
(132477)
国家(131338)
科学基金(112999)
社会(98395)
社会科(93020)
社会科学(92998)
(83696)
基金项目(81390)
教育(73643)
自然(73615)
自然科(71833)
自然科学(71817)
自然科学基金(70482)
(70449)
编号(67538)
资助(63285)
成果(55134)
重点(47451)
(46795)
课题(46104)
(45681)
(44345)
项目编号(41904)
创新(41221)
科研(40659)
教育部(40326)
期刊
(135311)
经济(135311)
研究(93726)
中国(56608)
学报(46718)
管理(44920)
(43879)
科学(43380)
(42126)
教育(37974)
大学(35435)
学学(33207)
农业(30972)
(28503)
金融(28503)
技术(26473)
业经(23404)
经济研究(21871)
财经(20700)
(17558)
问题(17289)
图书(17161)
理论(15654)
(15567)
(15351)
科技(15009)
实践(14534)
(14534)
国际(14437)
现代(14413)
共检索到457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为付  李逢春  胡雅蓓  
本文研究了国际分工语境下的CO2减少排放的责任分解问题,研究发现在国际分工演进脉络中,国际分工具有不同的生产和消费特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CO2排放存在着历史和现实的联系,据此提出了宏观层面应该实行共同且有区别的国家主体责任制度;从国际分工的发展看,跨国公司的产业国际转移行为发生了国际生产中CO2排放主体的空间转移,据此提出从生产层面建立CO2排放的生产主体责任制度;通过对国际CO2消费主体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产生了CO2排放的国际间净转移和碳泄漏问题,隐含CO2排放泄漏是区分CO2排放国内消费和国际消费责任的重要指标,应该从消费层面建立CO2排放的消费者主体责任制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为付  李逢春  胡雅蓓  
应对气候变化,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责任,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路径转轨的外部约束条件。本文在测度中国各省份1990—2011年CO_2排放规模基础上,比较了各省份历年CO_2排放规模、排放增长速度、排放强度等指标,发现CO_2排放规模和强度存在着省际转移现象,并表现出不同的区域与阶段特征。本文还测算了各省份2020年前的CO_2减排规模和强度值,并以此为外部约束指标,提出了中国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任务。要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任务,从区域层面要控制省份的CO_2排放规模和排放强度;从国家层面要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海江  袁清  
文章基于浙江省1997~2012年隐含CO2净出口(NEX)的计算,对影响NEX不断增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Divisia指数分解,发现原因在于结构效应与规模效应的正效应之和大于技术效应的负效应;通过LMDI指数分解,发现人口规模、人均净出口、经济总量和单位GDP净出口所占比重对NEX的正向规模效应大于单位净出口能耗和能源碳强度对NEX的负向技术效应;通过贸易结构分析,发现原因在于碳排放的贸易结构不够合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坤  
一个国家CO2排放峰值一般出现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之后,经济呈内涵式发展,GDP增速趋缓,能源消费弹性下降,能源消费增长缓慢,且主要依靠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满足消费,化石能源消费不再增加。CO2排放达峰值时,其GDP的CO2强度年下降率要大于GDP年增长率,单位能耗的CO2强度年下降率大于能源消费的年增长率。因此,合理控制GDP增速,强化节能以大幅度降低GDP能源强度,改善能源结构,降低单位能耗的CO2强度是促使CO2排放尽快达到峰值的重要措施。到2030年前后,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趋于内涵式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单位GDP能源强度仍可争取保持年均3%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贤刚  庞含霜  
了解我国各省区CO2排放现状及其成因,是制定CO2减排政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依据。本文运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方法学,对我国各省区从2000年到2007年间由化石燃料消费以及水泥生产过程所产生的CO2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各省区的CO2历史累计排放量、人均排放量、排放强度、排放量对GDP的弹性系数、单位工业增加值的排放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历年来各省区CO2排放总量排名基本没有变化、煤炭工业对各省区的CO2排放状况有重大影响、经济结构转型较早的省区CO2减排效果较好、一些省区CO2排放总量低但排放趋势却不断恶化、CO2排放的区域转移十分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宏武  时临云  
对1991~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年均增长较快的是能源加工、有色金属、钢铁和电力煤气等基础原材料行业,钢铁、化学和建材业则是CO2排放的主要行业;在影响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的诸因素中,经济规模是最大的增排驱动因素,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率是两个较大的减排驱动因素,而能源转换在诸影响因素中驱动力最小且各行业的驱动方向差别较大,只有电力煤气、矿业和能源加工等属于减排驱动;中国CO2减排对策至少可以从能源转换、能源效率、经济效率、经济规模等方面来着手进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玉珑  黄守军  彭光金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各国政府或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与引导。在此背景下,文章研究了电力市场环境下计及CO2减排调度的激励规制问题。根据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特征,应用委托—代理和激励性规制理论建立了CO2排放配额价格的随机变化模型。基于合理利用竞价市场中主体的行为对市场状态和调度结果的影响,设计出了反映发电公司贡献的激励性厂网合作减排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工作为电力市场碳减排调度策略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武元  姚烺亭  
首先对中国1994—2017年不同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各行业CO_2排放的变化量分解为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促进各行业CO_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耗强度则是抑制行业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能耗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在不同行业中对CO_2排放的作用机制不同。总体而言,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CO_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但是对各行业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还比较有限。最后,分别就各行业的碳减排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武元  姚烺亭  
首先对中国1994—2017年不同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各行业CO_2排放的变化量分解为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促进各行业CO_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耗强度则是抑制行业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能耗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在不同行业中对CO_2排放的作用机制不同。总体而言,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CO_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但是对各行业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还比较有限。最后,分别就各行业的碳减排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郎一环,王礼茂,王冬梅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和控制气候变化,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标。美英法德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已走过数百年的历程,积累了包括能源节约和CO2减排在内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为了减少CO2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借鉴国外在能源利用、结构调整和节能方面的经验。可供我国借鉴的国外经验主要有:(1)制订和实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减少CO2排放的发展战略;(2)建立和健全法律;(3)调整能源结构;(4)运用经济激励的政策和手段。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于渤  叶元煦  
温室效应是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制订CO_2减排目标。目前,中国的CO_2排放量居世界第2位,1995年占世界13.2%,而且,增长速度快,减少中国CO_2排放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应用模型对中国2010年CO_2的排放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中国CO_2排放和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在2010年实现CO_2的减排是不可能的,所能采取的唯一措施就是降低CO_2排放的增长速度。并提出了相应的能源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世超   潘虎强   卫琼茹   牛梦姣   刘翠平   张士宇   郑亮   齐丽彬   熊淑萍  
为探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背景下不同形态氮肥对小麦的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采用二因素完全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00μmol/mol(正常大气浓度,C)、600μmol/mol(高于正常大气浓度,E)2个CO_2浓度和硝态氮(NO_3~--N,A)、铵态氮(NH_4~+-N,N) 2种氮肥形态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小麦花后不同时间旗叶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2年结果表明,高浓度CO_2处理(E)可显著提高小麦旗叶P_n、C_i,而对旗叶G_s、T_r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小麦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显著升高。高浓度CO_2条件下,2种氮形态处理的小麦光合参数和产量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高浓度CO_2处理(E)中,施用NH_4~+-N(A)的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株高、产量比施用NO_3~--N处理(N)分别增加5.00%~11.95%、1.92%~3.59%、7.17%~8.26%,穗粒数增加4.41%~5.43%。NH_4~+-N处理(A)的小麦旗叶P_n、T_r分别比NO_3~--N处理升高7.91%~27.48%、4.91%~27.48%。综上,高浓度CO_2条件下施用NH_4~+-N可有效提升小麦旗叶的光合能力,使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升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玉珑  黄守军  孙睿  冯天  
本文通过分析电力市场中独立发电商与电网公司之间的合作激励,提出厂网合作的CO2减排调度模式。基于CO2减排调度规则及独立发电商报价系数对竞价市场的影响,确定了厂网合作方式与约束条件,构建厂网合作模型,求解出最优合作策略,并设计了相应的增量收益分配方案。最后,通过实例检验了所述调度模式的合理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敏杰  刘利民  
文章引入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对外贸易、FDI以及基础设施等控制变量,采用45个国家(地区)1998~2013年的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基于加权的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分析了国际垂直分工对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国(地区)碳排放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国际垂直分工根据各国不同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分配生产环节,将有利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和传播,减少全球整体的碳排放,但对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叶  王道平  赵耀  
物流活动是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是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从省域层面对我国物流作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和比较分析,对于从宏观上掌控各省域物流作业碳排放量及省域物流作业节能减排目标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给出了省域物流作业CO2排放量测量模型,测算了不同能源的CO2排放因子及排放系数。然后,以物流作业直接能耗法核算我国各省域2008年物流作业的CO2排放指标,包括各省域的CO2排放量和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省域之间物流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存在着地域不平衡性,CO2排放量中东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西部省域,而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西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中东部省域。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