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8)
- 2023(15263)
- 2022(12871)
- 2021(11966)
- 2020(9852)
- 2019(22608)
- 2018(22101)
- 2017(41692)
- 2016(22394)
- 2015(25160)
- 2014(24861)
- 2013(24198)
- 2012(22770)
- 2011(21186)
- 2010(21732)
- 2009(20226)
- 2008(19910)
- 2007(17438)
- 2006(15869)
- 2005(14745)
- 学科
- 济(102389)
- 经济(102287)
- 管理(59393)
- 业(55761)
- 企(43696)
- 企业(43696)
- 方法(39970)
- 数学(34536)
- 数学方法(33994)
- 中国(32699)
- 农(27588)
- 贸(27326)
- 贸易(27307)
- 易(26510)
- 地方(24321)
- 业经(21771)
- 财(21542)
- 制(18626)
- 融(18405)
- 金融(18404)
- 学(18253)
- 农业(18019)
- 银(17991)
- 银行(17982)
- 行(17552)
- 理论(16030)
- 环境(15489)
- 策(15244)
- 发(15061)
- 和(14441)
- 机构
- 学院(320728)
- 大学(318838)
- 济(144208)
- 经济(141485)
- 管理(118302)
- 研究(117919)
- 理学(100286)
- 理学院(99104)
- 管理学(97317)
- 管理学院(96716)
- 中国(92178)
- 京(68954)
- 科学(66642)
- 财(65700)
- 所(59201)
- 研究所(53124)
- 中心(52223)
- 财经(50816)
- 江(48081)
- 农(47287)
- 经(46265)
- 经济学(45548)
- 北京(44813)
- 范(44741)
- 师范(44400)
- 院(42447)
- 经济学院(40831)
- 业大(40419)
- 州(38902)
- 财经大学(37525)
- 基金
- 项目(202593)
- 科学(161419)
- 研究(154182)
- 基金(147664)
- 家(127202)
- 国家(126179)
- 科学基金(108024)
- 社会(99726)
- 社会科(94692)
- 社会科学(94676)
- 省(77077)
- 基金项目(75004)
- 教育(71623)
- 自然(66007)
- 划(65699)
- 自然科(64529)
- 自然科学(64517)
- 自然科学基金(63366)
- 编号(62689)
- 资助(62216)
- 成果(52666)
- 发(48708)
- 重点(46356)
- 部(46107)
- 课题(45109)
- 创(42102)
- 国家社会(41801)
- 教育部(40266)
- 发展(40081)
- 展(39455)
- 期刊
- 济(167407)
- 经济(167407)
- 研究(106233)
- 中国(68676)
- 财(47318)
- 管理(46656)
- 农(45101)
- 学报(42328)
- 科学(42260)
- 教育(40899)
- 融(36441)
- 金融(36441)
- 大学(33188)
- 农业(31310)
- 学学(30823)
- 经济研究(29030)
- 技术(28005)
- 业经(26754)
- 财经(25305)
- 贸(24433)
- 国际(23336)
- 问题(22515)
- 经(22035)
- 世界(18743)
- 业(17275)
- 统计(16494)
- 技术经济(15893)
- 商业(14983)
- 策(14814)
- 坛(14666)
共检索到509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继军 张二震
本文从理论上阐释国际分工深度调整背景下,中国的外贸发展将何去何从?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外贸发展可能会进入"挤压式"增长之后的自然回落阶段,但不会出现松巴特(1903)所说的"国际贸易重要性渐减"现象,贸易在未来仍将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顺差式的外部不平衡蕴含着诸多风险,且未能通过全球性金融危机得以根本性矫正,中国需要利用自身的"大国优势",实现"稳外需"与"促内需"相互联动,"中国制造"与"中国需求"协同发展;同时,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实现开放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的互促互融,改变我国外贸"大而非强"的颓势,重拾对外贸易竞争力;针对美欧发起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我们...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久琴
一、错综复杂的国际产业新格局(一)危机未改变全球范围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趋势,跨国公司依然是国际产业变动的主导者过去二十年来,随着跨国公司及其国际业务在规模和形式上的变化,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市场力量,逐渐主宰了国际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以及国际化生产经营的全球扩展,由此成为国际产业格局形成的主要参与者。危机中,虽然跨国公司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海燕
无论是进口替代战略还是出口导向战略,都不适应当今国际经济环境,也不适合我国国情。重返关贸总协定,应推动我国从进口替代战略向平衡发展战略转换,迅速调整外贸政策:从保护转向鼓励竞争,寻找开放政策与保护政策的最佳结合点,统一制订和实施全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唐海燕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全面创新的新景象,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本文简要地概括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基本内容,初步分析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对国际政治经济和贸易的影响,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创新的对策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耿克欣 张汝根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人民币也逐渐走出国门。人民币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国际地位与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国际贸易是分不开的。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外贸存在的问题及人民币国际化现状,提出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推动我国外贸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外贸发展 中国经济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何亚东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提出"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贸"、"科技兴贸"、"自贸区"等外贸发展战略,这些举措顺应了国际形势发展需要,符合中国国情,推动着中国外贸事业向前发展。本文作者逐一对这些外贸发展战略进行了梳理,对每一战略的指标体系、实施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发展,对这些外贸发展战略调整内涵进行了应有的阐述,为了解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历史沿革与内涵调整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建颖
2012年,在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6.2%,优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确保了全球出口第一和进口第二的国际地位。尽管进出口增速较上年回落16.3个百分点,但我国对外贸易在提升质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静 王子先
改革开放29年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迅速跃升为世界贸易大国,并正在向贸易强国转变,我国独特的外贸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经济学家丹尼·罗德里克曾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程度已达到了人均收入水平高于中国3倍国家的出口结构水平,中国在这方面出色的表现创造了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谷克鉴 吴宏
外向型贸易转移是中国外贸发展实践赋予转型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因;经济转型期必然产生的外向型贸易转移 ,要求革新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因结构的理论解释;上述判断获得了来自中国区域和要素或部门视角的双重验证。本文继而考察了外向型贸易转移实现进程中当代全球经济的外部新影响和国内因素的新作用;并从影响外贸发展的各要素最优选择与组合等方面 ,论述因势利导地利用外向型贸易转移机制 ,扩大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贸易流动 贸易政策 技术与贸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宝贡敏
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规律、阶段性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国的国际贸易已进入走向要素禀赋优化、实现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协调良性发展的关键阶段。为此,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对外贸易,模式,转型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唐海燕
80年代末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并推动着国际贸易迅速进入了一个全面的、立体式的创新时代。从理论上总结和分析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探讨新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外贸发展对策,是一项具有紧迫性的研究课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石士钧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以传统贸易战略类型来确立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已无法适应我国当今外贸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已迫在眉睫。近年来,有关学者已在这方面提出了理论主张和实际对策,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应着力于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的梳理,并提出了应涵盖的 5个方面。
关键词:
发展战略 基本思想 调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信 林艳红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进出口持续较大顺差。这与世界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环境下全球产业分工细化、亚洲产业内和区域内贸易迅速发展密切相关。美国次贷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放慢、通胀上升、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对中国外贸发展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对此,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加以应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应振 李玉举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来势猛、冲击大、影响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外部需求显著萎缩。受此影响,主要经济体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经济体,受到重创,普遍出现进出口增速下滑、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永杰
伴随着以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对每个国家经济的引擎作用不可同日而语,国际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其形式、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期指导我国外贸战略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已不再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应逐步淡出比较优势战略,而选择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贸易发展战略。
关键词:
比较优势 要素密集型 竞争优势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