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1)
2023(5089)
2022(4379)
2021(4347)
2020(3487)
2019(8209)
2018(7945)
2017(15067)
2016(8014)
2015(9452)
2014(9056)
2013(9278)
2012(9178)
2011(8550)
2010(8477)
2009(7875)
2008(7770)
2007(6539)
2006(5834)
2005(5557)
作者
(22987)
(19085)
(19057)
(18279)
(12355)
(9285)
(8728)
(7490)
(7341)
(6747)
(6619)
(6420)
(6363)
(6105)
(6098)
(6045)
(5670)
(5574)
(5521)
(5244)
(5009)
(4579)
(4490)
(4415)
(4365)
(4276)
(4211)
(3953)
(3909)
(3851)
学科
(39567)
经济(39525)
方法(17247)
管理(16930)
(16765)
数学(15211)
数学方法(15138)
中国(13929)
(12995)
贸易(12989)
(12803)
(11970)
企业(11970)
(8506)
(8357)
金融(8357)
(7322)
银行(7316)
关系(7213)
(7169)
(7156)
(7133)
(7063)
(7014)
业经(6365)
(5671)
地方(5438)
(5434)
环境(5430)
(5407)
机构
大学(123572)
学院(118321)
(63790)
经济(63034)
研究(52219)
管理(41794)
中国(41363)
理学(35393)
理学院(34912)
管理学(34582)
管理学院(34341)
(27836)
科学(27295)
(26740)
(26261)
研究所(24387)
经济学(22006)
中心(21809)
财经(21191)
经济学院(19857)
(19664)
北京(18816)
(18518)
(17466)
科学院(16257)
财经大学(16030)
(15592)
师范(15475)
(14963)
研究中心(14609)
基金
项目(76133)
科学(60904)
基金(58910)
研究(56215)
(52389)
国家(52081)
科学基金(43185)
社会(38710)
社会科(36946)
社会科学(36938)
基金项目(29911)
自然(25726)
资助(25309)
自然科(25177)
自然科学(25171)
教育(24978)
自然科学基金(24778)
(23773)
(22504)
中国(20040)
编号(19920)
(19506)
国家社会(18078)
重点(17864)
成果(17473)
(17161)
教育部(16964)
(15373)
人文(15265)
大学(14984)
期刊
(67059)
经济(67059)
研究(42681)
中国(23860)
(17657)
学报(17271)
科学(17159)
管理(16413)
(15478)
国际(14241)
(13818)
金融(13818)
大学(13470)
(13360)
经济研究(12945)
学学(12477)
世界(11379)
农业(11179)
财经(11083)
教育(10342)
(9803)
问题(9611)
技术(7976)
(7704)
业经(7030)
(6426)
贸易(6426)
技术经济(5887)
统计(5641)
国际贸易(5336)
共检索到190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咏梅  鞠胜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越来越活跃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吸引外包具有劳动力、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投入等要素优势。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服务外包业务承接地,中国在后勤和客户联系这两项服务外包业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同时,中国可以将提供服务外包的市场定位在企业的一般职能、知识服务与决策分析及研发方面,不断培养适合该类市场需求的人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文丁  
当代的国际分工正由垂直型分工向混合型分工转变 ,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并存的格局。本文从实证的角度 ,分析了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调整与变迁 ,并对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燕  
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可能存在两面性效应。本文以传统李嘉图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参数模拟方法,结合经济规模、产业间技术溢出、产业内技术溢出等因素,探讨开放经济背景下干中学效应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认为开放经济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两面性效应,是其在获取国际产业内溢出或获取国内产业间溢出二者间的取舍。对具有较大经济规模,干中学能力较强和产业间溢出显著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根据初始比较优势参与国际专业化分工会抑制其技术进步,而适当的产业干预政策则会促进其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建伟  
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优势始终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分工的一项重要原则。随着国内外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比较优势的形成条件和产业载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是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差异趋于弱化,竞争关系开始由垂直型互补分工向水平型横向分工转变;一些领域相比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增强,垂直型分工格局逐渐形成。基于此,我国需要对传统的发展路径和外贸格局进行调整,在构建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型竞争关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加快双边自贸区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徐建伟  
随着国内外条件和发展环境变化,我国比较优势的形成条件和产业载体出现了不同与以往新的变化,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差异趋于弱化,竞争关系开始由垂直型互补分工向水平型横向分工转变;一些领域相比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增强,垂直型分工格局逐渐形成。基于此,我国需要对传统的发展路径和外贸格局进行调整,在构建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型竞争关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加快双边自贸区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伟  浦正宁  徐康宁  
劳动力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劳动力的两个层面,即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人力资本,实证研究了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质量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对外商直接投资均具有门槛效应,且沿海地区的门槛值要低于内陆地区,这意味着沿海地区在引资过程中更容易失去劳动力成本优势;人力资本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结构效应,即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对吸引外资会产生异质性的作用结果。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德铭  鲁明泓  
本文在对中国与主要竞争国家吸引外资潜力、投资硬环境、投资软环境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集中回答了“中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能否吸纳更多的外资”和“中国在今后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等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涛涛  党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郎永清  
林毅夫教授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在本质上是先验的国际分工决定论。一国的产业结构,从而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由生产成本的差异性决定,要素禀赋仅是决定生产成本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如果一国完全按照要素禀赋指向发展本国产业,可能导致经济剩余的大量外流,从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茅锐  徐建炜  姚洋  
仅从金融发展差异的角度,不能揭示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本质原因。全球失衡不只是金融部门的问题,其实质是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不平衡。基于制造业-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制造业较强的国家产生经常账户盈余,而金融业较强的国家产生经常账户赤字。缺乏充分协调的国际分工,是造成全球失衡的根源。因此,通过国际合作,调整各国间不合理的结构性差异,是在不损害任何国家福利的前提下解决全球失衡的关键途径。赤字国提升本国制造业生产力、盈余国提升本国金融业生产力,将缓解目前全球失衡造成的赤字国债务不可持续、盈余国财务负担过重等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建伟  葛岳静  胡志丁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一国发展是否适宜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却存在极大争议。以比较优势、国际分工与发展战略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逻辑起点,从辨析比较优势的概念内涵、梳理比较优势的发展脉络、分析比较优势作为发展战略的适宜性和阐述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机制等方面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指出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应该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瑞琴  
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但为什么像中国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却承接了大量的国际服务外包,通过比较服务外包承接国的人力资本禀赋以及分析人力资本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性,发现中国与印度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该国熟练劳动力的绝对数量,而不是熟练劳动力在该国总劳动力数量中的相对比例。这也是印度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能够成为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国的原因之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炳南  黄太洋  
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深化与国际贸易形式的演进,国际生产与贸易的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全球价值链成为了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发生形式,对各国的价值创造体系持续进行着重构与深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仍停留在价值链的分工中低端,而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从比较优势的演化入手,讨论了比较优势如何演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三者的联动关系,分析了中国产业的三大基本特征,认为中国产业升级必须走比较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昌林  
离岸服务外包是国际服务贸易中一种新兴的重要形式。文章分析了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对离岸服务外包的适应性,并在分析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指出从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出发,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应该是一种"积极改变"的策略,需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以产业政策和发展策略在更高级的产业领域形成动态比较优势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昌林  
本文在明确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比较优势和劣势,对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比较优势进行演化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立足现有比较优势,积极创造动态比较优势"的中国离岸服务外包发展总体思路,并从产业整体发展态势、产业结构布局、人才结构、服务外包平台和企业能力建设等离岸服务外包关键绩效领域进行产业升级路径的具体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