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9)
2023(13165)
2022(10919)
2021(9755)
2020(8348)
2019(18242)
2018(17977)
2017(34762)
2016(18557)
2015(20618)
2014(19997)
2013(19691)
2012(17520)
2011(15556)
2010(15836)
2009(15625)
2008(15540)
2007(14076)
2006(12559)
2005(11717)
作者
(50007)
(41816)
(41764)
(39492)
(26766)
(19782)
(18998)
(16126)
(15585)
(14967)
(14121)
(13903)
(13529)
(13109)
(13036)
(12556)
(12366)
(12169)
(12168)
(11804)
(10381)
(10224)
(9911)
(9633)
(9539)
(9360)
(9339)
(9179)
(8215)
(8016)
学科
(89603)
(82300)
企业(82300)
管理(77991)
(76753)
经济(76616)
(32272)
方法(31598)
业经(28736)
(27139)
(23412)
财务(23379)
财务管理(23351)
数学(22788)
数学方法(22579)
企业财务(22174)
(21739)
农业(19035)
中国(18828)
技术(17340)
理论(15932)
(15881)
(15067)
(14791)
(14749)
(14626)
贸易(14619)
(14269)
体制(13811)
(13685)
机构
学院(268287)
大学(261127)
(115427)
经济(113269)
管理(109743)
理学(93534)
理学院(92757)
管理学(91678)
管理学院(91173)
研究(80095)
中国(66499)
(59546)
(53362)
财经(45933)
科学(43111)
(41535)
(41519)
(39592)
(38433)
中心(37098)
经济学(34820)
业大(34382)
财经大学(33736)
研究所(33692)
北京(33212)
(32525)
商学(31571)
经济学院(31302)
商学院(31263)
农业(30617)
基金
项目(167678)
科学(135169)
研究(128959)
基金(123851)
(104432)
国家(103455)
科学基金(92127)
社会(85223)
社会科(80813)
社会科学(80795)
(66069)
基金项目(64481)
教育(58798)
自然(57177)
自然科(55874)
自然科学(55862)
自然科学基金(54939)
(53544)
编号(52628)
资助(49812)
成果(42152)
(38539)
(38482)
(37671)
(36769)
重点(36699)
课题(35737)
(35545)
国家社会(35171)
创新(34953)
期刊
(137536)
经济(137536)
研究(81224)
中国(52050)
(51734)
管理(46667)
(38699)
科学(32501)
学报(31235)
(28690)
金融(28690)
农业(26455)
大学(25859)
业经(25432)
技术(25074)
教育(24751)
学学(24598)
财经(23730)
经济研究(21480)
(20383)
问题(17404)
(16034)
财会(15635)
(15142)
技术经济(15039)
国际(14286)
现代(13985)
商业(13847)
会计(13683)
世界(13576)
共检索到410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连光  
本文试图阐述一个"资本分类配置理论"来解释价值链利益分配上国家间的巨大差异。其基本逻辑是,随着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逐步从产品生产领域发展到资本形成领域,出现了资本分类形成与资本分类配置;所有参与分工的国家里,两类资本的数量不同和形成速度不同导致了二者间在价值链利益分配上的巨大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非  黄伟  
两岸自开展经贸合作以来,分工模式逐步从产品分工向全球价值链分工转变,在这种全新的分工模式下,传统的贸易利益衡量方式发生了变化。为了准确衡量两岸贸易利益的分配,本文引入贸易附加值,分别核算了2004-2014年大陆和台湾9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附加值及其比重。通过对结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无论在贸易附加值的总量,还是在贸易附加值占出口的比重方面,台湾都占据较大的优势,这说明台湾地区在两岸贸易中获取了更多的利益,两岸加强贸易往来对台湾总体有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聂聆  李三妹  
本文借鉴Timmer等提出的GVC收入及核算框架,测算分析了全球制造业产品增加值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各部门的分布情况,以及各国基于GVC收入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判断中国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力及分工地位。结果显示:中国参与制造业GVC分工获得的增加值收入居世界第一,但与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产品GVC收入中,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贡献较小,中国仍然位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不过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在制造业GVC分工中的地位有一定提高;中国在纺织品、皮革与鞋类,电子、电器与光学设备与机械设备的GVC分工中具有比较优势,在交通运输设备的GVC分工中比较优势有较大提升,在木材、纸制品、印刷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有为  张向阳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在美、日、欧等国的计算机、电子、汽车以及通讯设备等制造业领域先后出现了“价值链模块化”的趋势,这不仅加速了国际制造业分工格局的调整,还有力地带动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我国应该抓住世界制造业价值链模块化的机遇,积极参与到国际制造业高端价值环节的分工中来,以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含明  
不完全契约产权模型在跨国公司价值链控制决策及组织模式中的应用方面开启了国际贸易研究新领域,但针对中国的经验研究仍较少。本文基于Antras&Chor(2013),拓展了不完全契约情形下反映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一般规律的理论模型,并实证分析了契约不完全影响价值链利益分配的机制。研究结论显示:在产业互补型价值链中,处于价值链相对上游的中国制造业获取了更高超额租金分配份额;而在产业替代型价值链中,处于价值链分工相对下游的中国制造行业则会得到更高超额租金分配份额。上述两种效应会伴随契约密集度的提高显著增强。作为价值链参与者的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进行价值链嵌入位置选择时,必须综合考虑产业的内部需求结构特征与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以最大化自身利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光锋  杨国才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重构和调整,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被赋予新的内涵。文章从中间产品和增加值贸易视角,基于WIOD数据库和WWZ模型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制造业国内增加值DVA和RDV比重上升,国外增加值FVA比重下降,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多环节生产的能力不断提升;2004—2018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度缓慢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呈下降态势,但前向参与度上升,中间产品出口增加值占比提升;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在参与分工中价值链提升及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存在异质性的影响。资源禀赋和生产环节技术密集度差异影响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和地位;计算机光电设备、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前向垂直专业化(VS1)程度有所上升,从依靠进口中间产品逐步向生产中间产品出口国位置转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岚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框架,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并探讨了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发展轨迹。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不同,导致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我国不同技术层次行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同时实现了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而对于中高技术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锁定"效应十分明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丹  武杰  董程慧  
将增加值贸易总分解方法拓展到数字贸易层面,基于贸易数字化视角构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测度框架,从双向数字关联、数字化依存度及国际比较等维度分析中国制造业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的现状,利用层级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前向参与方式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在数字全球价值链位置中处于中游水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占据制造业数字贸易主导地位;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出口对发达经济体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其中前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分布范围更广,后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集中度较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相对属性因子和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属性因子的正向变动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健  
不同于国内外既有基于贸易角度的国际研发知识外溢研究,文章在价值链国际分工背景下,重点关注了制造业细分行业研发知识存量异质性对国际知识外溢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只有在与国际研发知识存量资源相结合的情况下,价值链国际分工网络渠道的进一步扩张及由此形成的研发知识溢出,才能够真正体现出价值链国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且是价值链国际分工影响我国制造业部门效率水平提升非常稳定的作用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华  赵英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借鉴并拓展Los et aL(2015)和timmer et aL(2014)的方法,测度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和要素收入份额,并构建一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指数。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得到结论: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要素结构在不断优化,中国在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基本保持不变;分行业来看,中国大部分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增加,其中分工程度最深的是电子制造业且中国在电子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李洲  
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传统衡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方法面临较大局限性。鉴于此,该文借鉴Koopman et al.(2010)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测度原理和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最新发布的投入产出表,分别在整体层面和细分产业层面,测算了全球44个国家(地区)2000-2014年制造业部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以作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替代变量,据此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再评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样本期内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趋势;虽然竞争力最强的仍然集中在劳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李洲  
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传统衡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方法面临较大局限性。鉴于此,该文借鉴Koopman et al.(2010)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测度原理和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最新发布的投入产出表,分别在整体层面和细分产业层面,测算了全球44个国家(地区)2000-2014年制造业部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以作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替代变量,据此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再评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样本期内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趋势;虽然竞争力最强的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但近年来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国际竞争力提升较快;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的全球排名较为靠前,"大而不强"的传统认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静  刘国光  
基于全球价值链生产分割视角,利用WIOD数据库对不同来源的投入服务化进行测算,实证研究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就业之间存在“U”型关系;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会降低高、中低技能就业规模以及降低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而提高生产性服务进口来源能显著扩大就业规模并提升高技能就业比重,同时能推动加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就业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降低就业规模的原因,包括减少全球价值链生产阶段步长、加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以及降低中间品进口三种机制,而生产性服务进口来源则通过这三种机制提升了就业总量。因此,政策上一是要增加国内生产性服务供给的种类与数量,提高内循环质量;二是降低服务贸易壁垒,提高生产性服务进口比例,利用外循环进口高端服务,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匹配程度,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