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22)
- 2023(18386)
- 2022(15761)
- 2021(14685)
- 2020(12558)
- 2019(28625)
- 2018(28290)
- 2017(54348)
- 2016(28867)
- 2015(32393)
- 2014(31618)
- 2013(31095)
- 2012(28507)
- 2011(25224)
- 2010(25192)
- 2009(23149)
- 2008(22709)
- 2007(19904)
- 2006(17313)
- 2005(15129)
- 学科
- 济(118250)
- 经济(118118)
- 业(103605)
- 管理(95072)
- 企(92533)
- 企业(92533)
- 方法(55227)
- 数学(44647)
- 数学方法(44064)
- 财(36130)
- 农(35037)
- 业经(34622)
- 贸(30576)
- 贸易(30560)
- 易(29747)
- 中国(29239)
- 务(25211)
- 财务(25138)
- 财务管理(25099)
- 农业(24278)
- 技术(23811)
- 企业财务(23729)
- 理论(22656)
- 地方(21953)
- 制(21876)
- 和(20840)
- 学(20603)
- 划(18991)
- 策(18126)
- 环境(17468)
- 机构
- 学院(403169)
- 大学(400847)
- 济(167877)
- 管理(166025)
- 经济(164617)
- 理学(143213)
- 理学院(141808)
- 管理学(139529)
- 管理学院(138800)
- 研究(127712)
- 中国(98995)
- 京(84076)
- 财(76756)
- 科学(75842)
- 所(61730)
- 农(61632)
- 财经(61428)
- 江(58608)
- 中心(58574)
- 业大(57701)
- 经(56010)
- 研究所(55794)
- 北京(52574)
- 经济学(49879)
- 范(49638)
- 师范(49143)
- 农业(48131)
- 院(47396)
- 州(47303)
- 财经大学(45645)
- 基金
- 项目(273407)
- 科学(216551)
- 研究(203244)
- 基金(199482)
- 家(171873)
- 国家(170394)
- 科学基金(148884)
- 社会(129054)
- 社会科(122516)
- 社会科学(122486)
- 省(106576)
- 基金项目(105801)
- 自然(96191)
- 自然科(93930)
- 自然科学(93906)
- 教育(93164)
- 自然科学基金(92265)
- 划(88167)
- 编号(82527)
- 资助(81600)
- 成果(65451)
- 部(60508)
- 重点(60360)
- 创(60188)
- 发(57995)
- 课题(55866)
- 创新(55552)
- 国家社会(53249)
- 教育部(52586)
- 大学(52103)
- 期刊
- 济(181460)
- 经济(181460)
- 研究(117182)
- 中国(73752)
- 管理(66538)
- 财(61617)
- 学报(56586)
- 农(55946)
- 科学(54083)
- 大学(44718)
- 学学(42138)
- 教育(42082)
- 农业(39252)
- 技术(39239)
- 融(34758)
- 金融(34758)
- 业经(31327)
- 财经(29714)
- 经济研究(28773)
- 经(25574)
- 贸(24538)
- 问题(24491)
- 业(23167)
- 国际(22159)
- 技术经济(21574)
- 科技(19608)
- 现代(19144)
- 商业(18952)
- 图书(18677)
- 世界(18471)
共检索到594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雄元 卜落凡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沿线国家间的国际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进而对中国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学术界关于国际贸易促进或抑制创新的经验证据并不一致。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法与微观企业数据,检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背景下国际贸易增加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研究发现:①"中欧班列"开通显著增加了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而且以出口贸易为中介,验证了"中欧班列"开通通过促进出口贸易促进了企业创新。②基于企业财务特征、产品行业特征及倡议支持水平的分组检验表明,上述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财务资源不足、产品潜力巨大以及倡议支持力度较高的企业,这表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引导下,以往财务资源不足但产品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抓住机遇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③参与"中欧班列"国际贸易的企业更可能对外投资以持续增强创新活动,同时也更可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更好满足企业创新投入的资金需求。本文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后续实施,特别是以"中欧班列"为抓手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梦婷 钟昌标
交通基础设施对贸易发展的影响历来备受学者关注。新冠疫情的蔓延使得跨境基础设施——中欧班列的优越性凸显,中欧班列在国际贸易运输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文章基于中国与欧洲28个国家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实证考察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对欧洲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开通对沿线的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边际效应约为13.1%;(2)系列稳健性检验和事件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基准回归结论的稳健性;(3)异质性分析发现,中欧班列的出口促进效应对收入水平更高、与我国地理距离更近的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本密集型出口更显著。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发展,有助于更好发挥其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和协调国内外市场的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林 陈霜 俞慧洁
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组合调整是企业内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内容,多产品企业更集中于核心产品有助于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文章使用2008—2014年工企海关匹配数据,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的方法通过辐网效应和多产品企业运输方式比重变化相结合的实证策略考察了处理组(受到中欧班列开通影响的企业)和对照组(未受到中欧班列开通影响的企业)的产品组合差异,探讨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组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的开通使中国多产品企业更倾向于出口其销量表现更好的核心产品,同时验证了辐网效应的存在和影响边界。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内出口产品组合的影响主要通过“鲶鱼效应”和竞争效应两种中间机制产生作用。最后,文章从产品要素密集度、目的国市场规模和企业竞争策略三方面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发现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导、目的国市场规模更大、采取质量竞争的中国多产品企业更倾向于出口核心产品。文章为多产品企业在面临外部环境变化时实现企业内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选路径。
关键词:
产品组合 中欧班列 鲶鱼效应 多产品企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中海 徐莹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2003—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析贸易新通道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且对不同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对大中型城市与货源地城市的促进效应更强,对小型、特大、超大型城市和铁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并无显著促进作用。时间节约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是中欧班列增进城市经济联系的重要机制。中欧班列开通数量、开通时间与城市经济联系增进呈正相关关系,且开通城市显现出一定的虹吸效应。基于结论提出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助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贵现 朱月季
本文以中国2010-2021年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西藏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多期DID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对其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对农产品的进口和出口规模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揭示,中欧班列开通对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明显。同时,中欧班列开通对西部地区农产品进口额也表现出积极的影响,然而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农产品进口规模影响不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陈霜
本文使用2007—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方法,基于辐网效应理论实证考察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企业出口韧性的因果效应,并构建了理论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提升了核心站点辐网范围内中国企业的出口韧性,同时验证了辐网效应的存在和影响边界;中欧班列主要通过增强内部贸易网络效应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韧性;中欧班列开通对产品多样化、所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集和风险敞口较高的中国企业出口韧性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本文为促进中国企业出口安全稳定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打通制约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堵点提供了可选路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勤林 余川江 罗宸
精准评估中欧班列对地区出口贸易的净效应,是客观评价长江经济带中欧班列建设效益及指导新时代"陆海统筹"开放路径探索的重要前提.利用中国29个省域地区(不含河南、西藏)2005年~2017年季度数据,经倾向得分匹配处理后,采用多期DID和DDD方法实证了中欧班列开通这一历史事件对长江经济带地区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全国及其他类型区域,长江经济带中欧班列开通对所在地区出口贸易量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政策效应显现有1个季度的滞后期;中欧班列开通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位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对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出口促进作用呈现梯度递减趋势;中欧班列开通对长江经济带地区出口的促进作用来源于地区的"自贸试验区"改革属性,而受到"水陆"联运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吉赟 杨青
本文采集了2006-2016年中国200个地级市高铁开通站点的数据,并与1559家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匹配,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通车之后,沿线公司的专利授权、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且主要由发明专利驱动。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开通提升了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技术员工在沿线企业的占比。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高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位于大中型城市的企业和属于高创新强度行业的企业。本文较细致地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且揭示了高铁对人力资本的运输效应。
关键词:
高铁 高技能劳动力 企业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志勇
本文从出口贸易与自主创新的视角,对出口是否促进了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了系统考察,并提出了理论假设。借助于1999-2003年和2005-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Tobit模型,就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是否具有"出口中学习"、是否具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为转型时期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个可供识别的微观基础。研究发现在样本观察期内,企业的出口行为会对其自主创新活动产生复杂的影响。其中,企业规模是影响效果的关键因素,规模越大的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越小的企业出口反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2005年以来的出口贸易政策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克亮 赵斌 刘家民
以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国际交通运输通道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国际交通运输通道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促进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且呈现出区域、资源禀赋及以距离港口城市800KM为界的异质性;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和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畅通是中欧班列开通影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渠道;中欧班列开通与外循环发展可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来促进内循环发展,但中欧班列开通与内循环发展互动对外循环发展的效果仍未显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克亮 赵斌 许如玉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本文将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国际交通运输通道对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且绿色低碳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老工业和资源型城市、科教资源水平较高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更加显著。区域创新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和能源效率提升是中欧班列开通影响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渠道。中欧班列开通均能促进邻近非开通与开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且影响效果在邻近开通城市中更明显。本研究能够为中国完善国际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以及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芹 苏洋 朱光辉 李凤
中欧班列是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和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本文首次在此类研究中将PSM-DID与SLM方法结合,利用中欧班列完成一项大规模的自然实验,重点探究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邻近国家的作用更为明显,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充分印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以期为深入推进中欧班列可持续发展、引导沿线国家通过中欧班列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 赵映雪
促进出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然而,关于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和潜在机制依然存在争议。本文利用中央政府“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3年的企业层面数据,探索了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有效约束了受规制企业的污染排放行为并促进了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做出贡献的结论在考虑政策设计的非随机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同时期的其他环境事件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环境规制对一般贸易和非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更明显,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力度可以强化环境规制与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关系;机制检验显示,由环境规制引发的技术创新是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本文为政府制定科学的环境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了经验支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曹清峰 李琴琴 李宏
文章基于2005~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使得所在城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显著提高了约2%,且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内生性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中欧班列”开通主要通过运输时间节约效应、行业内扩散效应以及产品市场地方保护的削弱效应提高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中欧班列”开通对周边100千米范围内城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并对向欧洲市场出口、非国有以及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更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洪俊杰 詹迁羽
本文运用爬虫技术梳理了中欧班列的开行情况,将时间敏感度引入迪克西特-斯蒂格利兹(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中欧班列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欧班列开通后带来了贸易促进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其开行密度越高则越能促进企业的出口;贸易转移效应与各行业的时间敏感度相关,时间敏感度越高,则企业越有可能选择中欧班列出口,但企业市场势力的存在削弱了贸易转移效应;中欧班列对处于价值链行业和新型优势产业企业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强,对东部地区企业和向欧洲方向出口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本研究对如何促进中欧班列稳步发展具有政策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中欧班列 企业出口 时间敏感度 爬虫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