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54)
2023(16900)
2022(14779)
2021(13688)
2020(11736)
2019(26070)
2018(25809)
2017(49528)
2016(27119)
2015(29957)
2014(29426)
2013(28850)
2012(26221)
2011(23622)
2010(23467)
2009(21851)
2008(20818)
2007(18080)
2006(15569)
2005(13506)
作者
(79710)
(66154)
(65939)
(62389)
(41975)
(31974)
(29929)
(26022)
(25082)
(23440)
(22473)
(22325)
(20821)
(20633)
(20484)
(20471)
(20344)
(19784)
(19061)
(18790)
(16672)
(16170)
(15926)
(15118)
(14907)
(14743)
(14739)
(14474)
(13309)
(13199)
学科
(97712)
经济(97599)
管理(75135)
(73622)
(59469)
企业(59469)
方法(47771)
数学(41194)
数学方法(40718)
中国(27247)
(26782)
(26656)
(24134)
业经(22133)
(20893)
贸易(20884)
(20332)
(19192)
地方(18210)
(18019)
理论(17976)
银行(17942)
农业(17817)
(17554)
财务(17481)
财务管理(17452)
(17290)
金融(17288)
(16989)
环境(16573)
机构
大学(377168)
学院(375691)
管理(145498)
(143059)
经济(139915)
理学(126551)
研究(126056)
理学院(125110)
管理学(122643)
管理学院(121997)
中国(95133)
科学(82938)
(79693)
(69934)
(66229)
(64589)
业大(62799)
研究所(59671)
中心(57443)
农业(55747)
财经(53712)
(53435)
北京(49649)
(48996)
(47939)
师范(47286)
(45715)
(43760)
经济学(42749)
技术(40815)
基金
项目(265745)
科学(206567)
基金(192261)
研究(185835)
(171190)
国家(169805)
科学基金(144054)
社会(115881)
社会科(109764)
社会科学(109736)
(104231)
基金项目(102333)
自然(97309)
自然科(95070)
自然科学(95039)
自然科学基金(93320)
(88839)
教育(85488)
资助(79545)
编号(74579)
重点(59905)
成果(59063)
(57165)
(55539)
(55261)
科研(51975)
创新(51646)
课题(51400)
计划(51035)
大学(48692)
期刊
(148671)
经济(148671)
研究(105926)
学报(70297)
中国(67775)
(62191)
科学(60203)
大学(51616)
管理(50575)
(49063)
学学(49038)
农业(43114)
教育(38517)
(34567)
金融(34567)
技术(30077)
财经(25173)
业经(25108)
经济研究(24814)
(22421)
(21461)
(19480)
科技(19331)
问题(19263)
业大(18908)
图书(18397)
理论(17441)
技术经济(16811)
商业(16550)
(16264)
共检索到534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陈雨恬  黄卓  
本文基于区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这一崭新视角,采用前沿的系统性风险分解方法与相对重要性分析技术,准确测度国际输入性风险冲击下,全球49个主要金融市场的系统关联及尾部风险,精准识别我国金融市场的薄弱环节。同时,就不同市场冲击下各影响因素对系统性风险及其子成分的作用方向、影响力度等展开深入研究,剖析输入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渠道。此外,对发达市场、新兴市场风险的影响因素与传染渠道展开对比分析。最后,本文采用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各因素在不同风险分位数区间的异质性影响,并考察它们在各时期的渐进演变。在此基础上,为有效应对输入性风险冲击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从而为健全国际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采平  彭红霞  黄岩渠  
运用改进后的双传染渠道模型,依据2014—2022年42家银行的年报数据,从传染损失、倒闭机构数、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四个维度测度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结果显示,从传染损失或倒闭机构数量单个维度测量系统性风险并分析其生成机制过于片面。综合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维度能更全面、准确地测度银行系统性风险。降价抛售、债务违约分别是权益损失、银行破产的主要渠道。杠杆高且银行间贷款占比高的银行更脆弱,溢出风险更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科  郭亚飞  田凤平  
本文基于8个维度的48个基础经济金融变量,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度量指标,采用广义方差分解法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溢出指数,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冲击下全球16个主要国家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和风险溢出状况展开研究,并运用TVP-VAR模型从金融市场和经济基本面两个层面检验EPU冲击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机制。研究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与EPU之间存在双向非对称溢出效应,并以EPU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为主,发展中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对EPU冲击的反应速度更快、程度更大;EPU冲击下,发达国家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溢出方,发展中国家则是主要的风险接受者,并且这一现象随着全球EPU水平的提升而更加显著;各金融子市场和经济部门受EPU直接冲击的时间和程度存在差异,相互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进一步攀升;全球EPU对我国EPU的显著冲击更使得国内经济金融市场受到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风险净溢入水平也远远大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本研究对于应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嵘欣  
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视角出发,以贵州省105家法人银行的同业业务数据模拟银行系统,并在银行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系统流动性风险模型,分析研究系统流动性风险在银行之间的传染途径以及银行之间、银行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等。研究发现,银行系统的不稳定和银行同步行为的协同效应是导致流动性风险的放大和蔓延的主要原因;系统的流动性冲击对大型银行影响更为突出,"大而不倒"实则不成立;声誉风险较系统性风险对小微型银行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预研预判区域性流动性风险,制定和落实差别化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丽珍  李秀芳  郑苏晋  
本文基于分保偏好和风险组合冲击研究了我国保险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性问题。研究发现,从保险业务风险传染的视角,境内外的再保险公司具有系统重要性,分出保费占比较高的小型直接保险公司和部分再保险公司具有系统脆弱性;相对于完全分散市场,偏好市场系统性风险传染性门槛降低、传染性增强;双重冲击所导致的风险传染深度和广度要大于单一冲击,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趋同性、恐慌预期和负反馈等因素导致的"退保潮"和"续保难"造成的流动性冲击需要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丽珍  李秀芳  郑苏晋  
本文基于分保偏好和风险组合冲击研究了我国保险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性问题。研究发现,从保险业务风险传染的视角,境内外的再保险公司具有系统重要性,分出保费占比较高的小型直接保险公司和部分再保险公司具有系统脆弱性;相对于完全分散市场,偏好市场系统性风险传染性门槛降低、传染性增强;双重冲击所导致的风险传染深度和广度要大于单一冲击,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趋同性、恐慌预期和负反馈等因素导致的"退保潮"和"续保难"造成的流动性冲击需要高度重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守伟  何建敏  
2007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更加强调了银行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形成中的作用,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内涵梳理的基础上,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形传染渠道和无形传染渠道,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评述,最后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意  荆中博  
本文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和破产传染机制同时纳入到银行网络模型中,以研究变动冲击下的风险生成机理。特别地,本文构造了适合分析多轮传染、不同冲击下的时间维度以及机构、资产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相关指标,并创新性构建度量机构之间、资产之间的间接关联性指标。研究发现,不同力度的冲击作用下,由于大量银行去杠杆或者存在银行破产现象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呈现跳跃式上升趋势。在小冲击下,主要通过去杠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大冲击下则主要通过银行破产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影响因素方面,银行体系间接关联性越强、银行杠杆偏度越低以及杠杆水平越高,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越大。特别地,杠杆偏度指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作用比杠杆水平指标更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宁  皓星  秦品  吴若池  
本文利用美国和中国的金融指数数据,运用Copula方法和极值理论研究中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不论是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和之后,中国和美国内部金融机构之间的系统性风险均高于中美两国金融机构间的系统性风险,而在次贷危机爆发和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期间,中美两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系统性风险明显降低,与此同时,中国内部金融机构之间的系统性风险却显著增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安辉  丁志龙  谷宇  
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持续地受到流动性冲击风险的影响。本文以金融压力指数衡量"金砖国家"面临的流动性冲击风险,基于影响流动性冲击风险的国际因素、传导因素和国内因素,构建了影响"金砖国家"流动性冲击风险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2000年1月-2014年9月"金砖国家"的月度数据,通过面板Logit模型对国际、传导和国内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对"金砖国家"在2008-2014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所承受的冲击风险进行测算。结果发现,传导因素对"金砖国家"流动性冲击风险影响最显著,国际因素其次,国内因素影响很小。本文据此提出了"金砖国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陈雨恬   李东承  
本文采用前沿的连通性频域分解方法(frequency domain decomposition),准确测度中国产业债券在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风险传染效应,并就信用风险在不同行业间的传导关系与冲击强度展开对比分析。同时,分别根据上下游产业、债项评级等不同债券分类,构建信用风险关联网络,深入剖析中国债务风险传染中的关键节点与薄弱环节。此外,进一步考察了信用风险溢出强度对经济金融变量的作用方向与驱动力度。研究表明,尽管在短期信用风险传染对中国金融系统产生了相对可控的外生影响,且对宏观经济的冲击较为有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中期、长期的流动性逐步趋紧,融资难度显著提升,信用风险传染对经济景气指数、社会融资、企业投资等宏观基本面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为应对信用风险外溢冲击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有助于稳妥处置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健全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悦  郭培利  李巍军  
通过构建因子增广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集,全面考察房价冲击下因子如何动态演变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时风险潜伏累积,短期内金融稳定性表面显示被加强;房价下跌时风险暴露迅速,对资金链断裂危及最重。"房价下跌→融资成本增加、资金价格波动→不良贷款膨胀→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机制有效。进一步细化房价为新房和二手房后发现,前者价格下降相对后者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更加强烈和持久。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张庆君  
关联性是研究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的一个重要途径。借鉴Billio et al.(2012)的思想,从关联性及其方向性变化研究入手,分别使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因果关系检验、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网络分析等方法考察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间系统性风险的时变传染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行业间的关联性显著上升,一旦爆发金融危机,其机构间的传染性要强于以往。平稳时期,各行业内部机构之间的相互传染影响占主流,而在金融危机期间,跨行业机构间的相互传染影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银行业对其他行业造成的传染影响显著增强,证券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宗计川  李纪阳  张睢  
理论研究与现实观察均表明,流动性冲击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传染性。如何防范流动性冲击触发资产折价销售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银行间市场,很少针对资本市场。对于那些面临赎回压力的基金而言,当遭遇流动性冲击时,市场极易形成"赎回压力—抛售股票—股票价格下跌—赎回扩大—抛售股票"的正反馈,致使股票价格偏离基础价值而持续下跌。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股票型基金在赎回压力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市场检验。继而,在实验室的市场环境下,采用协调博弈实验,对流动性冲击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了检验。实证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赎回压力下,流动性冲击极易触发资产折价销售,并通过资产抛售将这一风险传染到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本研究事实上提出了一种监管干预思路:在折价销售循环开始之初,监管部门介入资产市场以阻止资产价格的螺旋下降,进而防止基金融资能力的下降,以期阻断因折价销售而引起的风险传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隋建利  李悦欣  
辨识极端事件冲击下金融子市场的风险传染路径已成为新时代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内容。基于非线性MSBIARCH模型,对股票、房地产、大宗商品、汇率、债券市场间波动传染关系及波动聚类态势进行甄别的研究表明:首先,除汇率市场对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对股票、房地产、汇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对债券市场发挥单向波动传染外,其他市场之间均具有双向波动传染关系;其次,极端风险事件通过市场情绪与市场预期引发波动传染,突发公共事件基于市场情绪产生波动传染,政策颁布事件经由基本面与市场预期导致波动传染;最后,金融子市场的波动聚类态势多数源自其他子市场的波动传染,其中,汇率市场风险传染能力较弱,大宗商品市场与债券市场自我防御能力较强,主要进行风险输出。因此,需进一步建立全流程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完善金融子市场交易机制,加强市场间沟通协作,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从而增强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