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27)
2023(17808)
2022(14522)
2021(13470)
2020(10978)
2019(25167)
2018(24761)
2017(47472)
2016(25173)
2015(28277)
2014(27942)
2013(27791)
2012(25842)
2011(23282)
2010(24119)
2009(22994)
2008(22158)
2007(20094)
2006(18063)
2005(16887)
作者
(70594)
(59080)
(58502)
(55318)
(37610)
(28257)
(26650)
(22830)
(22573)
(21287)
(20014)
(19972)
(18931)
(18695)
(18123)
(18117)
(17159)
(17069)
(16968)
(16890)
(14680)
(14419)
(14315)
(13870)
(13307)
(13242)
(13203)
(13076)
(11851)
(11659)
学科
(113728)
经济(113600)
(97776)
(78291)
企业(78291)
管理(76954)
(51384)
方法(43368)
中国(36099)
业经(35930)
农业(34484)
数学(34216)
数学方法(33627)
(30469)
(29514)
金融(29511)
地方(28500)
(27165)
银行(27154)
(26330)
(25288)
(21017)
财务(20958)
财务管理(20932)
理论(20789)
(20739)
技术(20723)
贸易(20718)
(20098)
企业财务(19767)
机构
学院(359890)
大学(351633)
(153274)
经济(150071)
管理(142843)
理学(121034)
理学院(119778)
研究(118498)
管理学(117905)
管理学院(117213)
中国(101595)
(74802)
(71869)
科学(67310)
(66051)
(58359)
(57612)
中心(57440)
财经(55518)
研究所(51849)
业大(51454)
(50201)
农业(49917)
(47748)
北京(47503)
(46245)
师范(45892)
经济学(45354)
(42080)
经济学院(40742)
基金
项目(226400)
科学(179967)
研究(172491)
基金(163478)
(139153)
国家(137774)
科学基金(120655)
社会(111243)
社会科(105255)
社会科学(105227)
(91043)
基金项目(86085)
教育(77771)
自然(75008)
(73924)
自然科(73325)
自然科学(73313)
编号(72121)
自然科学基金(72020)
资助(66453)
成果(57769)
(53229)
重点(49825)
(49625)
(49471)
课题(49228)
创新(45459)
国家社会(45390)
(44051)
(43698)
期刊
(187696)
经济(187696)
研究(111227)
中国(80094)
(67760)
(57269)
管理(56687)
(52323)
金融(52323)
科学(47669)
学报(46585)
农业(45197)
教育(38972)
大学(37973)
学学(35708)
业经(35624)
技术(34901)
财经(27161)
经济研究(26955)
问题(24271)
(23875)
(23435)
技术经济(20255)
世界(18650)
(18052)
现代(17914)
国际(17609)
(17322)
农村(17183)
(17183)
共检索到574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云魁  于换军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长期未能得到满足,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非常普遍,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农村金融项目信贷资金的引入为缓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贵州及桂西项目资金转贷的运作流程来看,资金到达最终目标群体(中低收入农户)的路径有以下4种:财政转贷模式、农信社转贷模式、妇联转贷模式以及村级发展基金试验模式。在制度、机制、利率、定位4种模式方面各有其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它的可持续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吕宏玉  宋伟  
本文介绍了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的基本情况,阐述了中国近年来与IFAD合作的情况,对中国IFAD农村金融项目转贷中的政府转贷模式、农村信用社转贷模式和非政府组织形式的妇联转贷模式、村级发展基金模式进行了阐述,分析探讨了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弊端。提出了中国未来IFAD农村金融项目转贷模式的新思路:转贷机构信贷资金运作商业化;转贷机构IFAD信贷资金分配比例的合理化;转贷机构的多元化;信贷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转贷目标群体的多元化;构建相应的监管机制;强化农村信用社系统内部IFAD资金约束;强化农村地区信用文化建设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成章  
本文介绍了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我国近年来与IFAD合作的情况,对我国IFAD农村金融项目转贷存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描述,对它们的优劣做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我国未来IFAD农村金融项目转贷模式的新思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云魁  辛瑞  
本文基于IFAD中国项目的发展与现实情况,从国际农村金融理论变迁角度进行思考,结合不同阶段主流农村金融理论与相关转贷模式,分析了理论变迁影响下的IFAD中国农村金融项目转贷模式演进历程,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IFAD金融项目转贷模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瑞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是致力于农村发展和减贫的国际金融机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基金在我国开展了多个援助项目,对于推动扶贫和农村金融的良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推广的农村金融模式与我国早期的国际金融组织资金管理模式相比,二者侧重点不同,各有利弊。我国早期的国际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樊国祥  
农村合作基金会,是近年来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大潮中涌现出的农民自我服务的资金合作组织。它的诞生,既有利于缓解农村资金的需求矛盾,又有利于农村多种信用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认为,当前,关键是要对建立基金会的的模式和发展条件进行科学论证,使其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本文拟结合河南省的情况就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可  刘永祥  
农村合作基金会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农村兴起的合作非盈利金融组织,在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资金运用不规范、政府干预过重、产权不明晰、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外部制度供给不足等原因,对当时的经济秩序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然而,在农村金融需求日益迫切、改革举步维艰的今天,重新思考支农基金的建设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认为,在认真总结农村合作基金运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探基金发展模式,规范农村基金发展,发挥其在农村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应将基金设立形式多样化、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供给等作为建设新农村基金的基本原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元红  李静  张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才云  
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逐步处于核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文章分别从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双重层面对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问题进行梳理,最后总结几点启示和研究展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英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把建立农业金融网作为发展西部农业生产的一项根本性政策积极推行,促进了西部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支持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国民政府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它对于西部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洪远  
一、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生与改革试验项目的设立 1、农村合作基金会在我国的出现,是农村经济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农村金融体制和投资机制改革推动的产物 1978年后,我国农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农村商品经济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我国农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农村经济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凌  
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产生及发展问题的综述李凌目前,随着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与资金供求的波动,农村合作基金会迅速成长,越来越引起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对于合作基金会的现状,我国银行的同志还处于若明若暗之中。特别是在整顿金融秩序的今天,它更成为人们争议的一个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若微  李昕旸  
本文通过讨论我国农业发展和金融与投资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提出在支持农村发展的问题上,存在着低息贷款加扶贫救济、农业补贴、小额信用贷款等金融突破模式,而这些模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都是促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金融手段,混合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露  闵庆文  张丹  焦雯珺  杨海龙  刘珊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出现了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地区一般处于经济落后的地方,往往还保持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较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不能再重复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有机农业的过程,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无法直接开发有机农业。贵州省从江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耕地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从江县农业发展应根据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入有机农业思想,生产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永跃  
永续农业是对现代农业的反思与超越。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各种超越现代农业的永续农业生产方式蓬勃兴起,它们的共同宗旨是保持永久耕种,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维护人类健康安全,呵护地球永续发展。评述了永续农业的三种主要发展模式,即有机精致农业生产体系、生态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和休闲观光农业生产体系;同时,分析了永续农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并指出永续农业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