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05)
- 2023(15212)
- 2022(12772)
- 2021(11962)
- 2020(9693)
- 2019(22382)
- 2018(22058)
- 2017(41726)
- 2016(22554)
- 2015(25297)
- 2014(25269)
- 2013(24684)
- 2012(23013)
- 2011(21165)
- 2010(22273)
- 2009(20430)
- 2008(19945)
- 2007(18122)
- 2006(16512)
- 2005(15069)
- 学科
- 济(93235)
- 经济(93144)
- 管理(67122)
- 业(64521)
- 企(52397)
- 企业(52397)
- 方法(34763)
- 中国(30040)
- 数学(29358)
- 数学方法(28705)
- 农(27495)
- 地方(24862)
- 业经(22345)
- 技术(22210)
- 财(19833)
- 学(19502)
- 农业(18581)
- 融(18534)
- 金融(18532)
- 银(18224)
- 银行(18199)
- 行(17712)
- 贸(17637)
- 制(17628)
- 贸易(17621)
- 环境(17561)
- 理论(17115)
- 易(17063)
- 策(15574)
- 和(14927)
- 机构
- 学院(323045)
- 大学(319362)
- 济(130298)
- 经济(127294)
- 管理(122131)
- 研究(115580)
- 理学(103349)
- 理学院(102118)
- 管理学(99990)
- 管理学院(99394)
- 中国(89475)
- 科学(70651)
- 京(69743)
- 财(60749)
- 所(58935)
- 研究所(53214)
- 农(53053)
- 中心(52680)
- 江(51800)
- 财经(46264)
- 业大(45857)
- 范(45599)
- 师范(45158)
- 北京(45131)
- 院(42125)
- 州(41967)
- 经(41802)
- 农业(40993)
- 经济学(38156)
- 技术(36997)
- 基金
- 项目(208549)
- 科学(164976)
- 研究(155789)
- 基金(147753)
- 家(128858)
- 国家(127747)
- 科学基金(109270)
- 社会(96552)
- 社会科(91542)
- 社会科学(91521)
- 省(84560)
- 基金项目(76645)
- 教育(72654)
- 划(71309)
- 自然(69854)
- 自然科(68245)
- 自然科学(68226)
- 自然科学基金(66978)
- 编号(63683)
- 资助(60934)
- 成果(53250)
- 发(50000)
- 重点(47874)
- 创(47731)
- 课题(46696)
- 部(44867)
- 创新(43817)
- 发展(39973)
- 展(39283)
- 国家社会(39007)
- 期刊
- 济(155006)
- 经济(155006)
- 研究(99726)
- 中国(75177)
- 管理(50208)
- 农(49793)
- 学报(46767)
- 科学(46044)
- 教育(45963)
- 财(44000)
- 融(36291)
- 金融(36291)
- 大学(36180)
- 农业(34466)
- 学学(33531)
- 技术(32542)
- 业经(26465)
- 经济研究(23941)
- 财经(21846)
- 问题(19379)
- 业(19250)
- 经(18898)
- 科技(18312)
- 技术经济(17014)
- 贸(16789)
- 国际(16551)
- 坛(16516)
- 论坛(16516)
- 图书(16476)
- 统计(15820)
共检索到512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宗国 赵倩倩
通过对国际典型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案例解析,发现国际典型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分为创新政策系统引导、营商环境系统共享、企业研发创新系统驱动、创新型人才系统驱动、文化系统培育五种发展模式;在演化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某一子系统起主导作用,其他子系统起辅助作用,共同促进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成功升级;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创新人才的驱动作用、创新环境的基础作用是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借鉴国际典型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应完善园区顶层规划,制定"和而不同"的园区创新政策;打造特色鲜明的园区高端主导创新群落,优化宜居宜业的园区生态环境;实施园区创新人才系统"强磁场"战略,创新园区人才"引、留、用"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良忠 史占中
美国硅谷的发展经历了国防产品、集成电路、个人电脑、因特网四个阶段。硅谷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小企业集群、独特的文化、以地区网络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和扁平的网络型组织结构。硅谷模式对发展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启示是 :大力培育中小企业集群 ,培养园区文化 ,形成网络型的产业体系和企业组织结构 ,设址要靠近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 ,并优化专业化的生活与服务设施。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高科技园区 硅谷 世界经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德明 邹思明 张运生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技术标准及平台为纽带,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特征的技术创新体系。定价使得协同收益在合作各方之间自由流动而成为创新生态系统利润分配的有效方式。在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价格特征后,通过多案例分析论证创新生态系统的定价模式:以零价格获取蚂蚁经济效应并联动销售其他盈利产品的免费模式,借助交叉网络外部性捆绑销售相关产品的价格补贴模式,以专利交叉许可和专利组合许可为基础的技术标准定价模式以及包含单向定价和双向定价的平台定价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向东 刘志春
我国科技园区迅速崛起,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愈发凸显,对其创新系统评价做出针对性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应用生态系统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构建含态、流、势三个维度的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09年之前认定的53家国家级科技园区进行实证研究,并就完善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综合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英豪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为经济发展从总量增长型向效益型转变创造了条件。美国硅谷是世界的一个"奇迹",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纷纷效仿美国建立高科技园区。本文以美国"硅谷"和中国"中关村"为例,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差异,并针对我国高科技园区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科技园区 硅谷 中关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运生 邹思明 张利飞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技术标准/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成员企业之间收益分配不均诱发创新生态系统机会主义行为,科学的定价机制因促使收益在合作各方合理流动而成为创新生态系统有效的治理工具。主要的治理模式包括具有进入权限制与专利许可定价特征的俱乐部型治理模式、具有平台企业权威控制与合作伙伴价格补贴特征的辐射型治理模式、具有依托开放源代码渗透市场并以增值业务赢利特征的渗透型治理模式。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治理模式 定价 技术标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俊军
中国经济园区的产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经济园区的发展历程是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城市,再到西部整体的全国"开花"的过程。而园区的类型,由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到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逐渐向多功能、专业化发展。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对增加出口、吸引外资、引进高新技术、土地开发、增加就业以及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在经济版图之中起到了"增长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静芬,史占中
本文以入园企业“集群化程度”为切入点,从产业组织角度对我国高科技园区企业集群化不足进行深入地分析,并借鉴国外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以达到提高企业自组织(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自繁育(衍生新企业),营造区域合作创新环境的目标,促进园区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企业集群 高科技园区 创新网络 竞争优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红 周祥 刘诗琪
本文主要基于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梳理新加坡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政策及发展成就,尝试将本园区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问题纳入创新生态系统的视阈之中,并结合新加坡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要素和作用机理,构建出影响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其主要指标因素为共生力、平衡力、组织力、生长力、发展驱动能力和持续竞争能力,期冀通过此种形式的国际创新理论的交流探索和经验分享,推动本园区科技服务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艳
开放创新是指企业通过使用内外部的创新性资源获得绩效改善。在实践中,开放创新向动态的、网络化的多边协作式创新生态系统演进。建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前提是创新过程向所有创新主体开放,推动创新性理念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最终创造新的市场。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既需要从供给侧促进创新性理念和知识的流动和循环,也需要从需求侧保证科学、研发和创新符合用户需求,帮助推动研究成果和科学发现转化为社会可用资源,并实现经济价值。为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欧盟在政策支持层面确立了创新原则,保证相关立法为创新发展创造最好条件;在融资层面,优化创新监管环境,完善创新资助体系和风险资本投资机制;在整合支持服务方面,形成分类具体的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支持体系。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在促进欧盟经济增长和就业,提高欧洲企业国际竞争力,挖掘欧盟的研发创新潜力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服务欧盟实现绿色和数字双转型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运生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系统中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成功往往依赖于他人,依赖于众多与之兼容的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从而引发了传统R&D项目管理风险以外的依赖性风险、整合性风险、关系风险、结构风险等等,从伙伴遴选、网络治理等角度控制这些风险成为当今学术界正在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利飞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面向顾客需求,以技术标准为纽带,基于配套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系统形成基于平台的开放式创新机制吸引外部创新,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标准推广机制收割网络外部性带来的丰厚利润,形成生态位决策机制实现企业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协调机制防止支持者"用脚投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栾永玉
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以技术标准化战略为纽带,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开展协作研发、知识产权许可、技术标准合作,形成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配套性技术创新体系。其内部的企业、创新种群、创新群落、创新网(链)、创新环境分别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群落、食物网(链)、自然环境具有类似的生态特征及规律,而且,跨国创新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组织相比,还具有集群的高度虚拟性、创新的跨国性、合作共生的必然性等特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利飞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基于关联互补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平台企业+互补企业"是其主要的组织模式。通过对微软、英特尔、思科、IBM等企业案例研究发现,创新生态系统平台领导战略包括:基于技术标准创新模式选择、平台接口开放与专利许可策略选择的技术标准化战略;基于合作盈利模式选择、合作伙伴等级制度制订、技术支持活动实施的创新激励战略;基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研发并购模式选择的互补技术研发战略;以及平台企业内外部冲突协调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运生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科技企业以技术标准为创新耦合纽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协同配套、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技术创新体系。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战略由专利许可、协作R&D、技术标准推广合作3个子战略构成,其中专利许可子战略包括专利交叉许可、专利单边许可、后发制人许可、免费许可四种基本模式,协作R&D子战略包括配套型、平台型、经济型协作R&D 3种基本模式,技术标准推广合作子战略包括行政型、市场型、联盟型技术标准推广合作3种基本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