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4)
2023(10267)
2022(8233)
2021(7539)
2020(6247)
2019(14415)
2018(14161)
2017(26475)
2016(14273)
2015(15975)
2014(15850)
2013(15327)
2012(14213)
2011(12878)
2010(12907)
2009(12035)
2008(11805)
2007(10448)
2006(9212)
2005(8390)
作者
(41348)
(34703)
(34347)
(32703)
(22098)
(16517)
(15589)
(13526)
(13136)
(12444)
(11811)
(11663)
(11422)
(11178)
(11162)
(10475)
(10121)
(10087)
(10002)
(9850)
(8789)
(8414)
(8398)
(8108)
(7826)
(7631)
(7491)
(7489)
(7170)
(6910)
学科
(55614)
经济(55527)
管理(37737)
(33930)
(29461)
企业(29461)
方法(20788)
(17027)
数学(16163)
中国(16116)
数学方法(15896)
(14475)
(13798)
业经(13475)
理论(12720)
(12434)
地方(11370)
(11342)
贸易(11335)
(11141)
金融(11134)
(10957)
(10260)
银行(10221)
(9919)
(9883)
(9338)
教育(9077)
农业(8883)
(8095)
机构
大学(200995)
学院(197970)
(78687)
经济(76979)
研究(74753)
管理(70031)
理学(59753)
理学院(58991)
管理学(57752)
管理学院(57391)
中国(56130)
科学(45938)
(44101)
(38422)
(38180)
(35628)
研究所(35079)
中心(32422)
(30740)
业大(30592)
财经(29555)
(28543)
北京(28182)
(28062)
师范(27750)
农业(27475)
(26918)
经济学(24597)
(24435)
师范大学(22518)
基金
项目(132507)
科学(103436)
研究(96548)
基金(95150)
(85125)
国家(84434)
科学基金(70354)
社会(60752)
社会科(57343)
社会科学(57329)
(50838)
基金项目(49043)
自然(44719)
教育(44598)
(44123)
自然科(43687)
自然科学(43669)
自然科学基金(42900)
资助(38215)
编号(38091)
成果(32779)
重点(30789)
(28766)
(28386)
课题(28153)
(27536)
创新(25632)
科研(25565)
国家社会(25382)
(24658)
期刊
(91362)
经济(91362)
研究(61969)
中国(43716)
学报(37726)
科学(32520)
(31761)
(29856)
大学(28635)
教育(28080)
管理(27785)
学学(26816)
农业(20610)
(18665)
金融(18665)
技术(15713)
经济研究(15193)
财经(14985)
业经(14925)
(13135)
问题(12089)
(11876)
国际(11669)
(11415)
林业(10799)
(10673)
科技(9853)
业大(9759)
世界(9429)
图书(8792)
共检索到311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阎静  
林克莱特是国际关系批判理论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批判理论将包容和排斥问题视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心问题,政治共同体转型问题是林克莱特批判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林氏对政治共同体的研究从规范的、社会学的和人类行为学三重分析视角进行综合诠释,并期望通过这种完整的关于共同体的综合研究,推动政治共同体的转型和更高形式的政治共同体的产生。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坤   刘云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时间确立了全新的结构与组织方式,塑造了整个资本主义文明。资本以线性时间形成对生产关系的支配,以循环时间形成对交换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支配,以历史时间形成对世界历史演进的支配。马克思成功揭示并批判了资本与时间的三重内在关系,共同构成了马克思资本主义时间批判的科学体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线性时间、循环时间和历史时间三重相互关联的时间形态的剖析,揭示并批判了资本在不同层面对人类文明的支配。马克思以社会主义为载体寻求对时间困局的超越,以生命时间和自由时间的解放以及文明的开放性,谋求一种根本性的时代变迁和人类文明进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效飞  郝志军  
传统课程管理的弊端在实践中催生出批判教育理论下的课程领导共同体,这在当前教育标准化驱动的复杂教育语脉下有其积极的合理性。批判教育理论下的课程领导共同体秉持批判路线和平等对话取向,将学生等边缘化群体纳入课程领导实践,在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上有着鲜明的特征。批判教育理论下的课程领导共同体不仅需要在不同课程利益攸关者间共谋,还要重点考量被边缘化的学生群体的积极力量,其形成和发展可以通过经验合作、话语批判、情境实践和文化互动等路径,对我国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爱国  
人文社会学思维方式,是一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它的每一次转变,都会对很多学科的研究范式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人文社会学角度,对会计研究中的规范和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诠释。然后,从后现代主义的三种理论——符号学、福柯的系谱学以及后结构主义角度对会计和会计研究进行了批判性的解读,试图从批判中构建一种更加开放的、多元化的理论研究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苗贵山  李小红  
马克思对抽象的、天赋的人权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完成了对人权观念的法哲学批判。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借助于对启蒙国民经济学的批判而对"天赋人权"展开了分析。马克思对法与政治的批判,是通过对黑格尔的法哲学与国家哲学的批判来完成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永江  
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研究生的批判精神可以在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中培养。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是一个共享批判精神的关系域,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的转变与成长:导师的教育管理方式变得更完整、更体贴、更包容和更民主;研究生不必退隐到个人主义的狭小空间,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自主性、归属感以及满足研究生合群特性的深层需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田莉  孙亚玲  
围绕导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理论基础、实践策略等核心问题,探讨了导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问题,旨在为导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一种思考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增田  彭寿清  
教师教育共同体是在当前教育变革形式下出现的一种教师教育创新形式。共同体成员有着共同目标或愿景,他们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通过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真诚合作,探索、改进和解决着教师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教师教育共同体实质上是包含了三种意蕴的结合体:从成员之间思想信念的统一程度看,教师教育共同体首先是一种精神共同体;从利益共享和文化融合的视角看,教师教育共同体又是一种合作共同体;从问题解决的指向和过程看,教师教育共同体更是一种实践共同体。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全伦  
本文在假定基金产权划分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物质产权与价值产权的基础上,以离岸基金为例探讨跨国基金的产权关系。基金产权相互分离,且归属于相对独立的不同产权所有者,是基金实施跨国经营和跨国融资的产权基础,其中关键是,基金的国家间接物质产权与国家间接价值产权相分离并分别归属于不同国家的政府。实现跨国基金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需要,规范各类基金产权所有者的权利和行为,降低基金内部的交易费用,重新构建基金治理机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爱民  
当代批判理论的发展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依然坚守马克思曾经阐述过的"批判的哲学",即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这种特殊的批判方法也被称为内在批判。从阿多尔诺到哈贝马斯、霍耐特以及更为年轻的批判理论家们,纷纷支持内在批判。只有以此视角来看待当代批判理论的发展,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其内部的论争。以当代批判理论代表人物霍耐特和弗斯特之争为例,一般认为两人之争的实质是黑格尔主义与康德主义之争。在论证正义原则的规范性时,他们确实分别求助了黑格尔与康德,两人的相互责难也分别是从黑格尔主义与康德主义的视角展开的。但是,如果局限于康德主义与黑格尔主义之争的视角来理解两人的争论,会忽视他们的很多其它理论洞见。从"受过马克思主义启蒙"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理论的根本关切与基本主张,能够获得这些洞见。这些洞见对于推进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具有诸多启发。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当代批判理论的发展也能洞悉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未充分澄清规范与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海征  
现代技术,尤其数字技术为大学教学开辟一个新的地平线,使技术力量在教学改革中越来越重要,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教学内容和结构所能起到的作用。技术对“教”与“学”的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也解放了教学活动,为它提供一个广阔公共教育空间的同时,却带来另外一些新型隐蔽的枷锁。数字技术模糊了校内与校外学习界限,也进一步瓦解大学教学存在的根基,从而使大学的教学活动难以守护人类精神家园,更不要期待它成为一个审查世事、批判社会和引领思想的中心,以及培养独立思想和自由人格的地方。因为,大学教学也并不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世界了解的一层含义,其内容还要涉及包括对事物、社会的理解意义这个层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旭  刘行  
资本逻辑规制下的经济全球化正面临着发展失衡、规则滞后、公平赤字等多重困境。究其根源,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式”已无法满足其“物质内容”,即二战后延续至今的世界经济秩序及其治理体系无法满足全球生产力普遍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式”作出根本性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世界历史理论,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批判性立场出发,力求在价值层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作出理性规约,在实践层面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观变革、促进全球化的内容整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问题将不再是局限于“解释世界”的理性反思,而是一种作为“改变世界”的能动性力量,为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提供根本动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姚文帅   刘云喜  
“形”“感”“效”是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重要维度。“形”体现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具象化之维,呈现的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演进与发展过程,具有形式、形态、形象三重向度;“感”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受和表达,它经历了自觉到升华的过程,具有感知、情感、感同三重含义;“效”体现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政策和社会动员效能,包括功效、效法、效应三重指向,经历了从宣传动员到人民自觉凝练与维护的过程。形是感与效的具体表征,奠定了感与效的实现基础。感是形与效相互关联的途径与中介,连接着形与效的互动生成。由“形”入“感”、再转化为“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三者之间共生互补、兼和相济,构成了层层递进、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过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立华  
空间性是后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特征。从空间映象、时空压缩、超空间现状入手对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社会、文化属性进行了批判,进而分析诠释了后现代图书馆的内涵与发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永明  李江  
明代学术经历了由早期“宗朱”向中晚期“崇王”的演变。阳明学者季本通过对《中庸》“已发未发”“戒惧慎独”等内容作出心学化的诠释,积极回应、参与明代学术的这种演变。与此同时,他又坚持以朱子为对话者,透过对朱子相关诠释的批判来展开自己的思想。这折射出在明代“由朱转王”的学术演变进程中朱学始终未因阳明学的发生、发展而“离场”的事实。季本对《中庸》的诠释及对朱子的批判,成为我们把握《中庸》诠释与明代学术演变之互动关系以及厘清明代学术演变进程中的一些细微面向的重要个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