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2)
2023(4346)
2022(3772)
2021(3873)
2020(3172)
2019(7577)
2018(7791)
2017(13084)
2016(8524)
2015(9989)
2014(10371)
2013(9432)
2012(9229)
2011(8501)
2010(8979)
2009(8118)
2008(8083)
2007(7420)
2006(6682)
2005(6156)
作者
(22915)
(19148)
(18971)
(18185)
(12131)
(9427)
(8992)
(7537)
(7402)
(7144)
(6583)
(6216)
(6215)
(6016)
(6001)
(5999)
(5863)
(5716)
(5643)
(5489)
(5223)
(4767)
(4738)
(4590)
(4386)
(4367)
(4302)
(4232)
(3988)
(3900)
学科
(25466)
经济(25428)
教育(19033)
管理(17350)
(15382)
中国(13225)
(13152)
企业(13152)
方法(12048)
数学(9861)
数学方法(9647)
(9512)
理论(9199)
教学(6906)
(6699)
(6615)
贸易(6612)
(6438)
(5732)
(5495)
金融(5495)
(5301)
(5231)
技术(4815)
关系(4722)
发展(4685)
(4562)
(4405)
银行(4384)
(4325)
机构
大学(119165)
学院(112589)
研究(45773)
(36312)
经济(35178)
管理(33171)
中国(29426)
教育(29244)
(28307)
科学(28150)
理学(28065)
理学院(27501)
(26642)
管理学(26621)
师范(26497)
管理学院(26397)
(24462)
研究所(22262)
师范大学(22118)
北京(19253)
中心(18821)
(18687)
(17895)
(17002)
(16446)
技术(16315)
(14914)
业大(14905)
职业(14090)
财经(13817)
基金
项目(67003)
研究(53798)
科学(53228)
基金(44920)
(39235)
国家(38751)
教育(33786)
科学基金(31344)
社会(29942)
社会科(27918)
社会科学(27912)
(25926)
(25246)
编号(24446)
成果(23393)
基金项目(22596)
课题(20681)
自然(20006)
自然科(19568)
自然科学(19563)
资助(19296)
自然科学基金(19194)
(17386)
重点(17119)
(16854)
规划(14961)
(14960)
教育部(14835)
(14796)
项目编号(14468)
期刊
教育(48438)
研究(44733)
(42570)
经济(42570)
中国(33916)
学报(18643)
科学(16521)
大学(14825)
(14683)
(13513)
技术(13010)
管理(12531)
学学(12211)
职业(11424)
农业(10162)
(9233)
金融(9233)
国际(8427)
技术教育(7470)
职业技术(7470)
职业技术教育(7470)
(7383)
(7297)
论坛(7297)
财经(7000)
经济研究(6379)
(6176)
(6161)
(6044)
图书(5552)
共检索到189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聿峨  
海外华人遍布世界各国,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变化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其中国际关系的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耿红卫  
海外华文教育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遍及全球各大洲。本文在研究海外华文教育历史沿革之前,首先界定了华文教育的概念,而后根据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规律将其划分为形成、兴盛、不平衡发展、复兴、高涨等5个时期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今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和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海外华文教育概观及相关问题●丘进一、当前海外华文教育的新形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与互助合作关系更有新的发展。在东南亚的多数国家里,汉语不再是洪水猛兽,中华文化也不是狭义的中国文化甚至社会...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龙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事业的主要基地 ,也是海外华文教育的典范。由于华文独中坚持办学性质的民族性、办学目标的准确性、对办学活动的有效领导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使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得到持续的发展。由于华文独中的发展 ,马来西亚成为海外华文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华文独中的办学经验对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茜  
适当地将电影应用于国际关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电影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训练他们的批判思维。电影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由此增加他们对于复杂政治问题的认识深度。自上世纪70年代起,人们对电影的关注开始逐渐延伸至政治学乃至国际政治领域。已有部分西方学者开始思考国际政治在电影中的表现形式,试图将电影或电影片段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以期在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铁范  
为了进一步满足海外华侨华人学习中华文化和汉语言的需求,我们应该把加快华文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既有时代特色,又适应海外需求的华文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唐燕儿  李坚  
本文在分析海外华文教育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境的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困境的途径之一———建立海外华文网络教育总网站。论述了总网站具有整合华文教育及相关资源 ,实现同步与非同步之教学互动 ,提供学习时间、课程及教材选用之弹性 ,成本费用低以及联系全球华人华侨之重要管道等作用。并探讨了总网站的内容架构 ,提出完成总网站建设需要相关部门、人员的支持和参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丘进  
海外华文教育发轫于海外华侨华人之特定环境,对外汉语教学则由国内向外辐射为始端。对外汉语教学和海外华文教育这两种教育形式各有优势和特点,两种管理和运行体系不必改变,可以做到并行不悖。对于华文教育而言,要把华文教育的政策性、国际性和社会功能放在首位,而不必过于强调其学科性、学术性和理论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燕儿  
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形成期、兴盛期、衰弱期、复兴期和高涨期。根据海外华文教育的历史、现状等方面分析,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将趋向于学科专业独立化、教育模式多样化、教育资源共享与现代化、师资培养学历化、办学模式合作化以及教材编写本地化,并将呈现出专业、事业与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态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海外华文教育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潘懋元张应强海外华文教育,既是海外华人的民族文化教育,又属于华人所在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受所在国教育政策、法规的约束与管理。由于具有这一特点,更由于各国的政治条件、社会环境不同,华文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面临诸多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昊儒   杨守明  
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作出的政治承诺的内涵、约束力的大小、运行的状态与逻辑是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对外战略问题。在逆全球化现实背景下,一些国家频频出现违背兑现政治承诺的情况。因此对于国际承诺的内涵、运行逻辑的研究,既可以给国家对待承诺的策略与方式提供理论参考,也可以实现政治承诺理论中的互动逻辑理论超越。国际承诺是一国发出的对本国未来行为进行约束并旨在影响他国判断与行为的活动。本文对国际层次政治承诺的互动机制构建了“承诺表达—信号解读—承诺兑现—结果反应”的框架,国家政治承诺的可信程度,受到承诺国信号表达的成本、决心影响,受诺国对于承诺可信的解读决定了其接受程度。当承诺达成后,国家的兑现能力与兑现意愿的强弱决定了承诺国是否能够兑现承诺。当承诺国不兑现承诺时,在国际惯例中存在“硬回应”与“软回应”两种方式来解决该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志琛  
选择—遗传—变异是社会演化的核心机制,遗传侧重于人类社会在时间中的延续,变异侧重于人类社会在空间中的展开,而选择压力是把遗传和变异统一起来的关键作用力。在国际关系中,强国施加选择压力,弱国承受选择压力,力量损失梯度越大,强国对弱国的选择压力越小;强弱双方的关系越敌对、实力对比越悬殊,强国对弱国的选择压力越大。当存在多个联系紧密的国家时,强国偏好使用“软柿子”策略来延缓选择压力的衰减,而弱国偏好使用“大树”策略来降低自己所承受的选择压力。选择压力也可以用于结盟问题的研究,以中俄是否应该通过结盟来应对美国威胁为例,使用军费评估实力时,从2019年开始,中俄达到了结盟临界点。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谢青  
对安全理念的探索一直是西方国际政治乃至当代西方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立足点不同 ,对国际安全的前景看法各异 ,但所有的西方学者都在探讨这样的问题 :“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吗 ?”“如何使和平长存于世 ?”在现实主义者那里和平意味着一段相对稳定的和平时间 ,而在理想主义者那里永久和平是人类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时代的发展使得当代的安全问题研究有了更为广阔的探索领域和研究对象 ,尤其是二战后的美国学者 ,从现实主义的摩根索到试图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折衷的库普坎 ,都对如何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国际安全构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志成  刘培东  
新型国际关系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它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继承和总结新中国外交理念与实践经验,批判吸收当代全球政治理念,其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紧迫的现实必要性。这一思想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公平正义为准则,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具有鲜明的逻辑性、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和中国特色。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必须秉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等理念原则,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新型国际关系观的提出,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和平发展环境、开辟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路径、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