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2)
2023(4717)
2022(3951)
2021(3897)
2020(3233)
2019(7607)
2018(7372)
2017(14363)
2016(7321)
2015(8731)
2014(8337)
2013(8591)
2012(8179)
2011(7671)
2010(7579)
2009(7043)
2008(6823)
2007(5603)
2006(4961)
2005(4734)
作者
(19409)
(16340)
(16148)
(15556)
(10392)
(7774)
(7523)
(6313)
(6204)
(5607)
(5536)
(5436)
(5403)
(5165)
(5047)
(5043)
(4926)
(4704)
(4625)
(4454)
(4217)
(3822)
(3784)
(3726)
(3711)
(3548)
(3543)
(3366)
(3298)
(3237)
学科
(34940)
经济(34905)
管理(18196)
(16399)
方法(16108)
数学(14665)
数学方法(14604)
(13658)
贸易(13653)
(13513)
中国(13061)
(11840)
(10423)
企业(10423)
(7955)
(7445)
(7052)
金融(7052)
关系(6706)
(6662)
(6506)
银行(6506)
(6391)
出口(5987)
出口贸易(5987)
(5987)
产品(5638)
农业(5434)
市场(5335)
业经(5331)
机构
大学(110262)
学院(106894)
(59477)
经济(58842)
研究(43526)
管理(40808)
中国(35594)
理学(34835)
理学院(34459)
管理学(34266)
管理学院(34043)
(24958)
(23920)
科学(21285)
(21229)
经济学(20578)
财经(19972)
研究所(19308)
经济学院(18589)
(18584)
中心(18398)
北京(16141)
(15277)
财经大学(15129)
(14525)
科学院(13395)
(13176)
(12892)
师范(12821)
(12799)
基金
项目(68890)
科学(55461)
基金(54091)
研究(52500)
(47145)
国家(46870)
科学基金(39488)
社会(37058)
社会科(35418)
社会科学(35411)
基金项目(27124)
资助(23171)
教育(22733)
自然(22597)
自然科(22136)
自然科学(22131)
自然科学基金(21793)
(21108)
(19582)
编号(19356)
中国(18584)
(17871)
国家社会(17467)
成果(16666)
教育部(15816)
重点(15518)
(15185)
人文(14510)
社科(14379)
(13839)
期刊
(61141)
经济(61141)
研究(37744)
中国(20241)
(17059)
管理(14744)
科学(14032)
(13546)
学报(13254)
国际(12787)
(12486)
经济研究(11996)
(11668)
金融(11668)
大学(10765)
财经(10512)
世界(10504)
学学(10037)
农业(9973)
(9234)
问题(9130)
业经(7600)
教育(7495)
技术(7346)
(6557)
图书(6100)
(5894)
贸易(5894)
技术经济(5348)
书馆(5032)
共检索到168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双  
因美国霸权力量的相对衰落、全球治理难题、新的公共产品的需求涌现以及观念创新滞后等原因,当今的国际社会物质与理念层面的国际公共产品提供均难以为继。为构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需要在中华文化传播、维护国际经济稳定繁荣与创新发展模式,以及维持国际公共领域开放和世界新秩序(理念)建设等方面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提升自身软实力。本文试图在中国硬实力不断增强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承担国际责任日益期待的背景下,从国际公共产品的角度来发掘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与中国软实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昳昀  刘宝存  
教育软实力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教育软实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教育软实力分析框架,即教育价值力、教育制度力、教育政策力、教育创新力和教育传播力。通过国际软实力排行榜比较发现,中国教育软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中国教育软实力存在不善于提出具有价值力的教育理念、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政策设计不健全、教育创新力有待提升、教育传播力受限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软实力,我国需加大教育投入,夯实教育软实力的"硬"基础;构建中国特色、世界认同的教育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育理念影响力;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提升中国教育制度和政策的亲和力;构建教育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李新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是一种复杂的政治经济学。从需求层面来看,国际间偏好的巨大差异性,使得聚集甚至是解释偏好较之于国家层面更加困难。从供给层面来看,全球治理模式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结构亦增加了谈判的复杂性,合理的制度设计是促进他们之间合作的必要保障。在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选择上,中国应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充分保证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积极融入并努力推进现有国际机制的调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宏佳  王宏禹  严展宇  
WTO中国稀土案败诉折射出中国稀土贸易恶化的国际环境和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的不足。WTO框架下的稀土贸易体系实质上是由稀土消费国与供给国共同提供的一种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与西方国家分别承担了物质性与规则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然而,中国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过高、收益外流,造成了中国稀土贸易"成本—收益失衡"的困境。虽然我国通过经济外交手段致力于扭转这一失衡局面,但是由于实力与权力转化受阻,中国稀土资源的垄断优势未能转化为贸易优势。中国的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海涛  乔路  
本文以联合国会费分摊比额为例研究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以理清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逻辑与脉络,其中提出三个问题并运用VAR模型进行解释。结合中国对联合国会费负担的态度变化及其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国的联合国会费分摊比额随国际地位及实力的变化情况和中国的联合国会费分摊比额是否应该上升三个问题,对中国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原因、变化、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姜默竹  李俊久  
对外援助具有国际公共产品的特质,这既体现为对外援助直接为国际公共产品提供融资,也反映在对外援助是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还表现在对外援助广泛惠及受援国、援助国和国际社会。中国的对外援助虽经历了援助理念、方式、资金构成的多重变迁,但基本原则和重点援助对象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对外援助体现了中国通过供给国际公共产品来赢得国际社会认同的大国诉求,也折射出对外援助的"中国模式":南南合作框架内的"平等型援助"、以弘义融利为主旨的"互惠型援助"、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增益型援助"。对外援助不仅为中国赢得了朋友,也使其收获了并将继续收获包括战略、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在内的多重利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海涛  乔路  
本文以联合国会费分摊比额为例研究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以理清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逻辑与脉络,其中提出三个问题并运用VAR模型进行解释。结合中国对联合国会费负担的态度变化及其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国的联合国会费分摊比额随国际地位及实力的变化情况和中国的联合国会费分摊比额是否应该上升三个问题,对中国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原因、变化、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宏佳  王宏禹  严展宇  
WTO中国稀土案败诉折射出中国稀土贸易恶化的国际环境和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的不足。WTO框架下的稀土贸易体系实质上是由稀土消费国与供给国共同提供的一种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与西方国家分别承担了物质性与规则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然而,中国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过高、收益外流,造成了中国稀土贸易"成本—收益失衡"的困境。虽然我国通过经济外交手段致力于扭转这一失衡局面,但是由于实力与权力转化受阻,中国稀土资源的垄断优势未能转化为贸易优势。中国的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祥  
一百个国家、一百个外交故事原外经贸部副部长生动解读国际交往谈与不谈,你都是谈判者谈判是最直接的文化角力。小而言之,关乎在某次谈判中是否可运筹帷幄、长袖善舞;大而言之,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外在形象,以及在国际谈判席上主动权和话语权。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国际谈判深受其影响。在两国的谈判竞争中,军事等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中国为什么在国际谈判桌上很多时候不占优势?作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对文化的差异性认识不够。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常常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益东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概念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建构,是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战略互动关系的系统视角。教育强国不仅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坚实的经济投入和制度保障、本土和世界文化的交融、加强价值观教育以及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是国际教育强国的基本经验。教育治理模式植根本国文化传统,是考察教育与文化关系的重要观测点。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环境探讨普适的教育治理模式及其背后的教育强国建设路径。我国教育强国建设具有独特的实践经验。一是教育治理体现鲜明的系统性特征。以党的统一领导和强大国家能力为基础,从宏观到微观、从高等教育到学前教育,构建了基于教育系统的条块治理体系及其协调机制。二是文化软实力与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现高度统一的战略互构性。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深度耦合中华文明,构建文化自信;以科学教育、科技自立自强为抓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带动文化软实力提升;以教育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进话语重塑,努力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段一  
本文质疑了萨缪尔森关于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把公共产品看作是基于社会契约的外在性趋于无穷的产品,只有明晰了公共产品的边界,才能解决相应的公共产品生产低效率等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萃  韩传峰  杨竹山  孟令鹏  
解析国际经济治理机制的公共产品特征,根据供给主体特征及中国参与情况,分析G20、CAFTA、APEC、EU等对中国贸易水平的影响,提出相关研究假设。选取176个中国贸易伙伴国1990—2014年的贸易面板数据,应用扩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AFTA和APEC对中国贸易水平具有促进作用,G20和EU对贸易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由于发达国家霸权主导,G20无法满足中国的国家偏好,阻碍贸易发展,而中国未参加EU,对中国贸易产生负外部性,抑制贸易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翠玉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要,提升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注重文化输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新  席艳乐  
虽然国际公共问题历来有之,但是关于国际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却由来未久。目前关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主要有两大分支,即国际政治经济学和财政学。本文从国际公共产品的定义与分类、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难题的原因研究、霸权稳定论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来源四个方面进行了文献述评,文章最后探讨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后续研究所需要关注的一些方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俊久  
货币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溢出效应"、"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非分割性"的公共产品。这一属性同时适用于国内货币和国际货币。人民币作为一种后崛起的来自新兴大国的国际货币,除具有货币所体现的这些公物属性外,还具有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三个特质。本文以此为研究视角和立论基础,从货币金融治理、最终产品市场、资本账户开放、官方发展援助、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有效供给多重国际公共产品,并以此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