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6)
2023(8758)
2022(7509)
2021(6884)
2020(5818)
2019(13495)
2018(13423)
2017(26890)
2016(14196)
2015(16125)
2014(16361)
2013(16100)
2012(15014)
2011(13862)
2010(14766)
2009(13846)
2008(13205)
2007(11850)
2006(10912)
2005(10058)
作者
(40298)
(33476)
(33411)
(32084)
(21867)
(15845)
(15289)
(12910)
(12713)
(12261)
(11420)
(11101)
(10975)
(10877)
(10565)
(10448)
(10002)
(9706)
(9552)
(9338)
(8684)
(8196)
(8075)
(7909)
(7761)
(7634)
(7346)
(7171)
(6810)
(6475)
学科
(84367)
经济(84307)
管理(39563)
(35162)
方法(30567)
(28396)
企业(28396)
数学(27632)
数学方法(27087)
地方(19927)
中国(17900)
(16653)
业经(14333)
(14050)
(14034)
贸易(14026)
(13603)
地方经济(13359)
(12732)
(12537)
(11978)
金融(11976)
(11488)
(11049)
银行(11047)
(10689)
农业(10624)
理论(10591)
环境(9978)
(9198)
机构
学院(211106)
大学(207795)
(103333)
经济(101376)
管理(80665)
研究(74191)
理学(68479)
理学院(67795)
管理学(66482)
管理学院(66086)
中国(58206)
(45500)
(42993)
科学(40093)
(36778)
财经(35188)
中心(33073)
研究所(32767)
经济学(32749)
(32294)
(31769)
经济学院(29095)
北京(27897)
(27164)
(26526)
(26173)
师范(26011)
财经大学(25719)
(25471)
业大(24868)
基金
项目(128239)
科学(101881)
研究(97289)
基金(93119)
(78927)
国家(78334)
科学基金(67945)
社会(63067)
社会科(60101)
社会科学(60088)
(49551)
基金项目(46880)
教育(45192)
自然(41686)
(41038)
资助(40975)
自然科(40761)
自然科学(40752)
自然科学基金(39990)
编号(39664)
成果(33030)
(29042)
(28804)
重点(28771)
课题(28347)
(26085)
国家社会(26053)
教育部(25403)
人文(25002)
(24599)
期刊
(123318)
经济(123318)
研究(70510)
中国(40149)
(32990)
管理(32743)
(25012)
金融(25012)
(25009)
科学(24590)
学报(23326)
经济研究(21533)
技术(21506)
教育(21154)
大学(19156)
学学(18148)
财经(17995)
业经(17588)
农业(16762)
(15667)
问题(15573)
国际(15493)
(15088)
统计(14095)
技术经济(12888)
(12317)
世界(12077)
决策(11435)
商业(10296)
现代(9850)
共检索到335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燕杰  王子先  
为了便于本文比较和分析,有必要先澄清几个有关的基本概念。国际储备是一国为防御国际收支失衡的冲击,稳定汇率和国内经济而持有的一种可兑换资产。它由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构成,而外汇储备又包括外汇,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头寸三项。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中央银行就积累储备;当出现逆差时,就动用这些储备,以保持必要的进口规模、保证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储备的主要职能并不是为利用外资创造良好的资信,而是抵御由内部和外部经济的不稳定增长带来的对外支付风险,创造良好的资信只是储备的一种间接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燕杰  王子先  
国际储备由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构成.其主要功能是:防御国际收支失衡的冲击、稳定汇率和国内经济.就国际储备而言,重要的不是其某一时期流量的增减,而是它的存量水平,一国国际储备过量或枯竭,都会严重损害其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经济正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杜蕙林  
《国际贸易》1992年第1期刊登刘燕杰、王子先两同志的《国际储备适度规模与对外经贸政策调整》一文,读后颇有启发,但对某些论点觉得尚值得探讨.兹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一、关于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包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理权  
我国的对外经济主要体现在外贸、外资和外汇三个方面。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加速增长带来的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及其背后的体制和政策性原因,同时指出,化解我国对外经济领域矛盾的关键在于调整外贸、外资和外汇战略和政策,即从单一追求外贸顺差的发展战略向实施开放式的综合平衡式的外贸发展战略转变,从过度依赖“引进来”的利用外资战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资本战略转变,从强制结汇制向意愿结汇制转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宇燕  张幼文  李稻葵  杜厚文  汪涛  马骏  余永定  黄海洲  李向阳  孙立坚  徐康宁  程伟  乔依德  丁一凡  潘英丽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前景1."格局性变化"与"静悄悄的革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宇燕研究员指出,当今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转型变化期,通过观察历史可以看到,真正的革命都是静悄悄地发生的。正如工业革命一样,深处工业革命时代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所处的时代就是影响人类生活、影响人类进程的革命时期,当今的世界正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库尔特·胡必烈  余榭  
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是适应其特殊转型模式要求而实行的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政策。出口驱动型外贸改革体现在汇率制度改革、推进人民币可兑换、消除外贸垄断以及逐步降低关税上 ,这些正确措施的实施使中国外贸成就惊大 ;另一方面 ,中国的外资政策及其机制设计十分利于生产性企业的发展以及吸收外国直接投资 ,结果是近年来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始终保持高水平。当然 ,对外经济改革也使中国发展战略出现地区性增长差距的扩大 ,二元经济结构不平衡加剧 ,从而对社会政治以及地区间利益格局带来不协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钟伟  
论中国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钟伟国际储备不仅是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偿还外债的最后屏障,但国际储备必须在总量和结构上保持适度,以使其带来的收益达到极大化。本文拟采用特里芬比率法和阿格沃尔成本一收益法对我国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孟菲  
国际储备规模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及政策取向等重大问题。应根据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确定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本文阐述了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标准,分析了我国国际储备过量的成因及危害,提出了我国政策调整的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璋  唐兆涵  
我国的技术进步路径正经历由"引进式技术进步"向"原发式技术进步"的转变,而在这两个不同阶段,对外经济政策的选择对技术进步能否产生预期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引进式技术进步"的路径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2015年是李斯特经济学传入中国9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自我保护期即将失效的年份。而在国内经济方面,"新常态"特征更为明显,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要求我国技术进步路径的变化也要进一步加快。在这样的时间点,从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分析,对寻求我国在贸易保护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平衡点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艺欣  张玉纯  张力  
1.建立强制性的外汇储备法律保障制度。制度作为一种规则,形成对社会活动的约束。为保证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适度,积极制定和尽快颁布《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法》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法律制度中《中国人民银行法》第4条和第32条对外汇储备经营有原则性的规定;在《外汇管理条例》中对外汇储备的界定也比较粗略,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丰  于永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量的迅速增长,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了积极影响,使我国对外支付能力不断加强,国际资信能力大幅度提高。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多种因素,根据阿格洛尔理论模型推导出了90年代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最适度规模,并且探讨了我国实际外汇储备和最适度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目前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而且也是提高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措施之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邝梅  
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学,忽视了国内政治因素尤其是政治制度在对外经济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政治因素纳入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政治与经济相互结合的视角探讨影响对外经济政策的因素。在实行代议民主制的国家,作为政治制度主要行为体的利益集团和左右翼政党的政策偏好,以及不同的民主模式,对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政策的选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刚  
邓小平关于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政策的窗口"的著名论断,其完整的内涵表现在:经济特区是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窗口;经济特区是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窗口;经济特区是加强中国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的窗口。不能简单地把经济特区定义和解释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大背景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圳经济特区,一直发挥着中国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外经济政策窗口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