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1)
- 2023(14643)
- 2022(12711)
- 2021(11727)
- 2020(9975)
- 2019(22792)
- 2018(22475)
- 2017(43586)
- 2016(23840)
- 2015(26424)
- 2014(26042)
- 2013(25884)
- 2012(23728)
- 2011(21426)
- 2010(21247)
- 2009(19242)
- 2008(18572)
- 2007(15986)
- 2006(13864)
- 2005(11973)
- 学科
- 济(92606)
- 经济(92505)
- 管理(63855)
- 业(62662)
- 企(51650)
- 企业(51650)
- 方法(44983)
- 数学(39238)
- 数学方法(38861)
- 农(24397)
- 中国(23494)
- 财(23017)
- 学(21528)
- 业经(20159)
- 贸(19651)
- 贸易(19644)
- 易(19143)
- 地方(17768)
- 农业(16267)
- 制(16067)
- 理论(15334)
- 融(14808)
- 金融(14807)
- 技术(14477)
- 务(14258)
- 和(14210)
- 财务(14196)
- 银(14179)
- 环境(14173)
- 财务管理(14172)
- 机构
- 大学(338523)
- 学院(334597)
- 济(133785)
- 管理(131489)
- 经济(131089)
- 研究(115824)
- 理学(115175)
- 理学院(113833)
- 管理学(111809)
- 管理学院(111231)
- 中国(84697)
- 科学(74574)
- 京(71971)
- 农(62089)
- 所(59386)
- 财(58386)
- 业大(56050)
- 研究所(54957)
- 中心(51647)
- 农业(49387)
- 财经(48010)
- 江(46493)
- 北京(45056)
- 经(43907)
- 范(43253)
- 师范(42688)
- 院(41565)
- 经济学(40436)
- 州(37766)
- 经济学院(36768)
- 基金
- 项目(238372)
- 科学(185911)
- 基金(173648)
- 研究(166934)
- 家(155261)
- 国家(153769)
- 科学基金(130012)
- 社会(105084)
- 社会科(99721)
- 社会科学(99691)
- 基金项目(93047)
- 省(92337)
- 自然(87308)
- 自然科(85289)
- 自然科学(85261)
- 自然科学基金(83758)
- 划(79017)
- 教育(76283)
- 资助(71657)
- 编号(66080)
- 重点(53847)
- 成果(52616)
- 部(52184)
- 发(50241)
- 创(49502)
- 科研(46419)
- 创新(46263)
- 课题(45547)
- 计划(45256)
- 教育部(44128)
- 期刊
- 济(137297)
- 经济(137297)
- 研究(95807)
- 学报(62431)
- 中国(58148)
- 农(54907)
- 科学(54228)
- 大学(45923)
- 管理(45854)
- 学学(43581)
- 财(41894)
- 农业(38056)
- 教育(33093)
- 融(29570)
- 金融(29570)
- 技术(26065)
- 经济研究(22986)
- 财经(22922)
- 业经(21838)
- 业(20097)
- 经(19602)
- 问题(18345)
- 科技(17711)
- 业大(16800)
- 版(16729)
- 图书(16621)
- 理论(15773)
- 贸(15553)
- 技术经济(15449)
- 国际(14969)
共检索到474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大庆
根据IMF公布的1999~2012年世界官方外汇储备数据库,文章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国际储备货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研究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国家结构差异。主要结论是:发达国家选择储备货币时更重视经常账户差额、出口比重等经济效益因素,而发展中国家选择储备货币时更重视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等总量因素。对人民币储备地位的模拟分析表明,2009年以来人民币在世界储备资产中的比重有了明显提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晶晶 孙科
本文基于主要国家1980-2012年截面数据,使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DPD)实证检验了经济规模、经常账户差额、财政稳健度、使用惯性等因素对储备货币选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币种成为储备货币除与宏观经济基础因素相关外,使用惯性及网络外部性也是关键影响因素。人民币要走出去,除要夯实内部宏观基础外,还需把握外部契机。
关键词:
国际储备 惯性 离岸市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从单极走向双极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欧元的产生对国际储备货币格局的影响李羽中如果进展正常,1999年1月1日,欧洲联盟关于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第三阶段计划将实施,欧洲货币联盟的单一货币欧元将登上历史舞台。欧元的出现将对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产生一系列深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小梅
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美元处于关键货币地位,使得国际货币关系出现新的中心-外围结构。在美国一再滥用其关键储备货币特权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激增加剧了外围货币国家的国际金融风险,激励它们积累美元储备以实现自我保险。这不仅强化了美元的地位,形成国际资本流动的逆向补贴,还导致这种建立在一种合意的汇率错配基础之上的新中心-外围结构得以处于暂时均衡状态,最终使得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性的缺陷更为突出,成为包括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在内的国际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制度性原因。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发展方向,相关学术研究由来已久,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深入探讨了建立由凯恩斯提出的"超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作为国际储备的日元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实证结果为依据进一步解释了日元国际储备地位变动的原因,大致得出如下结论:日元国际储备地位的变动是多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日本GDP和日元资产收益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日元 国际化 国际储备货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雷
进入新世纪全球国际储备规模快速扩张,结构显著变化,进一步凸显了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固有的体制性缺陷。研究表明,主导新世纪国际储备的主权信用货币实际上只有主权而没有信用。因此,当代国际储备体系必须改革,中国的国际储备也应该调整。
关键词:
国际储备 储备货币 主权信用货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瑞怀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可以优化全球货币体系,避免类似于"美元危机"现象的发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货币国际化的最高阶段和终极目标。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勤习
本文从央行储备资产管理的角度出发,采用国别的视角,对人民币如果成为国际货币将会在各国央行的储备池中的占比进行分析。假设存在一个代表性的中央银行,如果储备池中存在的主要资产除了现有的美元、欧元、英镑、瑞士法郎和日元等五种资产外,也将人民币纳入其中,来研究每一种资产在其中占有的份额。我们发现,人民币纳入其中后稀释了其他几种储备货币的份额,美元的份额稳定在60%左右,而其他几种资产的份额变化较大。人民币加入后,份额减少比较大的是瑞士法郎和日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姗姗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然不如从前稳定,金融危机的爆发触动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欧元的崛起似乎对其地位产生了更大威胁。作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欧元虽然已经具备一些优势,然而要撼动美元的霸主地位,其实力还显得不足。不过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必然,改变美元独大的外汇储备格局已成为必然,欧元的出现将加快全球外汇资产继续向其他货币分散部署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元的单极储备格局。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储备货币 欧元 美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熊爱宗 黄梅波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紧迫。中国由于持有巨额美元储备资产而深陷"美元陷阱"中,这使得其改革诉求受到诸多因素的掣肘,因此中国的改革立场将是渐进与谨慎的。在短期中国应督促各方加强对美元的约束与监督,同时推动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在中期应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争取在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走向超主权货币奠定基础。
关键词:
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改革 中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所谓希腊债务危机和由此引发的欧元危机,实际上反映的是新形势下的国际储备货币竞争,美国趁机打压欧元,目的在于维护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政宁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通过经常账户赤字输出储备货币;中国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国,通过经常账户盈余获得储备货币。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基于国际货币不对称的视角研究了经常账户失衡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增加,中国消费出现下滑,储蓄呈现上升趋势,中国的经常账户出现顺差;而美国消费提升,储蓄出现萎缩,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中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增加,导致中美两国经济内外失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军林 胡树光 王瑛龙
本文构建了基于随机交易需求的国际货币需求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一国货币储备总规模受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的影响;一国对某国际货币的需求存在一定门槛,该需求仅当交易需求、收益率、转换成本、货币储备总规模等在某一范围内存在;在越过门槛后,对该国际货币的需求随交易需求、收益率的提高而提高,但与转换成本的关系分不同情况,对于比竞争货币收益率低的货币,转换成本越高,货币需求越高,而对于比竞争货币收益率高的货币,转换成本越高,货币需求越低。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国际货币储备的惯性来源和国际储备货币竞争路径,并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雷佳敏 周孝华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迅速扩大及年新增储备的急剧增加,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管理已成为国内外的热门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现状,指出当前过多的美元储备造成了巨大价值损失和战略风险。在收集大量经济数据的基础上,以全新视角构建了基于区域经济实力的储备结构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价值评估,得出该模型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了基于当前我国外汇规模及年增量水平下的国家外储结构调整方案。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区域经济实力 币种结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艳靖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世人对国际货币体系前景的重新构思,该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目前国际储备币种构成的历史演变(1980-2008年)进行了计量分析,尝试从更加规范的角度探讨货币国际化的内在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的经济总量、进出口总量、金融市场是影响该国货币在国际储备中占比的基础性因素,同时还受到通货膨胀率、汇率水平等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进一步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将中国与国际货币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得出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国际化条件的结论。
关键词:
国际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货币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