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
- 2023(1321)
- 2022(1214)
- 2021(1080)
- 2020(1023)
- 2019(2384)
- 2018(2406)
- 2017(5203)
- 2016(2712)
- 2015(3091)
- 2014(3061)
- 2013(3228)
- 2012(3133)
- 2011(2932)
- 2010(3105)
- 2009(2804)
- 2008(2643)
- 2007(2304)
- 2006(2138)
- 2005(2101)
- 学科
- 济(9178)
- 经济(9165)
- 业(6417)
- 管理(6069)
- 企(5416)
- 企业(5416)
- 融(4883)
- 金融(4883)
- 贸(4666)
- 贸易(4664)
- 易(4581)
- 银(4337)
- 银行(4336)
- 方法(4200)
- 行(4173)
- 制(3610)
- 财(3433)
- 国际(3373)
- 数学(3225)
- 数学方法(3199)
- 世界(2914)
- 中国(2543)
- 制度(2324)
- 度(2324)
- 业务(2206)
- 出(2019)
- 理论(1982)
- 务(1980)
- 财务(1980)
- 财务管理(1976)
- 机构
- 大学(37113)
- 学院(36002)
- 济(17368)
- 经济(16936)
- 中国(13801)
- 研究(13324)
- 管理(13235)
- 理学(10662)
- 理学院(10551)
- 管理学(10479)
- 管理学院(10405)
- 财(9208)
- 京(8107)
- 中心(7327)
- 财经(6868)
- 所(6720)
- 银(6565)
- 银行(6291)
- 经(6259)
- 科学(6177)
- 研究所(5869)
- 行(5853)
- 人民(5567)
- 北京(5472)
- 融(5470)
- 经济学(5418)
- 江(5412)
- 金融(5383)
- 财经大学(5194)
- 农(5180)
共检索到65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晓佳 邓博文
信用评级是缓解债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工具,评级质量决定信用评级的功能能否有效发挥,进而对债券市场的健康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从存量规模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近两年来,信用债每年发行规模都超过10万亿元。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我国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究其原因还是投资者对评级质量认可度不高。如何提高评级质量,是我国评级行业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而评级质量的提高,必须首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级质量评价技术体系,为评级技术的改进、评级质量的改善提供标准和依据。穆迪、标普和惠誉是最具代表性的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由于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丹
立足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放眼国际借鉴信用评级行业在规范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并以评级机构在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为戒,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应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规范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规范发展 经验借鉴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丹 伦杭 聂逆 宿夏荻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对于信用评级的认识及评级方法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研究对比近几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的内涵及对于一般主体和债项的评级方法,以增进对评级理念的了解,促进我国评级机构评级方法的完善。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建华 许艳杰 金德淳
比较日韩评级行业在债券市场发展程度、行业监管、市场对外部信用评级结果需求以及双评级模式实施等特点,提出我国评级行业适当开放国内评级市场、降低评级结果在监管法规中的依赖作用、拓展评级结果应用领域等五个方面的建议。力图寻求发展我国评级行业的新途径,推动评级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
日韩 信用评级 监管 应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占硕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欧、日等征信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监管新举措,加强征信监管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监管部门和公众舆论的压力下,也积极采取自我改进措施。在这一形势下,我国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高认识,积极借鉴,认真研究。当前,关键是要通过加快信用评级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确立独立统一的监管主体、完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等措施,以建立健全我国信用评级监管体系,发挥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的后发优势。
关键词:
征信 信用评级 监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玉超 黎继梓
信用评级能对信用风险作简单而客观的指示,帮助债券发行者增加融资数量,完善和活跃债券市场。企业信用评级源于美国。目前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信用评级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信用指标体系的选择方法一般有四种。穆迪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是世界著名的两大评级机构,他们的评级指标体系和长期债券评级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旭昆 李晓红
梳理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变迁,分析美国信用评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背景因素,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提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启示:尽快完善和发展信用类债券市场,加强信用评级行业相关法治建设,优化信用评级业发展环境等。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资本市场 去担保化 信用债券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鄂志寰 周景彤
美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市场高度垄断、严重的"顺周期"现象、利益冲突、金融市场及监管当局对评级的严重依赖是当今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的四大问题。目前美国信用评级业形成了以行业自律为基础、NRSRO注册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直接监管相结合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及监管变迁对我国的启示是:应逐步打破国际评级市场完全由美国评级机构垄断的现有格局,必须逐步构建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本土评级体系,并将本土评级体系的培育与国内债券市场建设、"走出去"战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结合起来,降低国内监管部门及市场主体对外部评级机构的依赖。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声誉资本 NRSRO
[期刊] 征信
[作者]
罗航 罗莎
近期关于我国发展高收益债券的讨论非常多,监管机构也多次召开会议对在我国发展高收益债市场,推出高收益债券产品的构想进行论证。针对这一构想,首先对美国、欧洲和亚洲高收益债市场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深入研究高收益债的产品特征和在我国发展高收益债市场的利弊及五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高收益债评级技术进行研究和借鉴,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收益债 债券市场 信用评级 评级技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维 邱勇 熊熊
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资信评级业NRSRO监管模式和最新发展,并分析总结了近年欧盟和IOSCO等其他国际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评级业监管改革措施;从金融系统工程的理论分析视角出发,比较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和欧盟的最新资信评级业监管实践模式,并针对我国资信评级业监管现状,从监管内容、监管工具、监管程序制度的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俏彬
美国政府绩效管理起步于1966年约翰逊总统执政期间发起的"计划—项目—预算"改革,到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正式将"问责"引入了联邦政府机构的项目管理之中,要求机构必须阐明所实施项目的长期和年度目标、设计相关绩效指标、收集绩效评估信息,并以此作为预算申请的基础。换言之,美国政
[期刊] 征信
[作者]
罗春婵
从微型金融特殊的历史使命出发,以Microfinanza Rating、Microrate、Planet Rating和M-CRIL四家专业微型金融评级机构为分析对象,从评级产品、评级过程、评级方法等方面对其财务绩效评级和社会绩效评级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建议以标准化的方法积极构建微型金融评级产业:财务绩效评级方面,应充分考虑微型金融的特殊性;社会绩效评级方面,需要考虑我国微型金融机构的角色和定位等因素。
关键词:
微型金融机构 评级机构 绩效评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游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发现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是一大收获,投资者开始怀疑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的准确性。国际证监会组织修改了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准则,加强了对评级过程质量和完整性、评级独立性和利益冲突的要求。IOSCO对《信用评级机构基本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基本行为准则》)的修改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实行IOSCO的信用评级三大监管支柱精神,加强对本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本文总结了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的现状,提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少波
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重大创新之一,信用评级模型化分析的重点是预期损失的预测。本文通过对国外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所采用的模型方法的综合评述与研究,提出了对中国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