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78)
- 2023(3564)
- 2022(3042)
- 2021(2912)
- 2020(2420)
- 2019(5569)
- 2018(5869)
- 2017(10573)
- 2016(5739)
- 2015(5994)
- 2014(5879)
- 2013(5577)
- 2012(5089)
- 2011(4683)
- 2010(5013)
- 2009(4860)
- 2008(4613)
- 2007(3820)
- 2006(3616)
- 2005(3512)
- 学科
- 济(17962)
- 经济(17930)
- 管理(11562)
- 业(10190)
- 企(9039)
- 企业(9039)
- 制(8996)
- 融(7063)
- 金融(7063)
- 银(6693)
- 银行(6691)
- 行(6492)
- 中国(6279)
- 体(6098)
- 财(5993)
- 贸(5767)
- 贸易(5765)
- 易(5634)
- 方法(5363)
- 体制(5344)
- 农(4972)
- 业经(4805)
- 理论(4282)
- 制度(4246)
- 度(4246)
- 数学(4067)
- 数学方法(4004)
- 税(3996)
- 税收(3820)
- 收(3790)
- 机构
- 大学(70316)
- 学院(70128)
- 济(29985)
- 经济(29258)
- 研究(28591)
- 中国(24836)
- 管理(23426)
- 理学(18813)
- 理学院(18558)
- 管理学(18306)
- 管理学院(18154)
- 财(16877)
- 京(16119)
- 科学(15126)
- 所(14382)
- 中心(13393)
- 研究所(12757)
- 财经(11840)
- 江(11570)
- 北京(10906)
- 经(10750)
- 范(10655)
- 院(10579)
- 师范(10569)
- 农(10563)
- 州(9230)
- 银(9203)
- 经济学(9032)
- 银行(8823)
- 财经大学(8764)
- 基金
- 项目(40954)
- 研究(33080)
- 科学(31782)
- 基金(28402)
- 家(24526)
- 国家(24301)
- 科学基金(20212)
- 社会(19912)
- 社会科(18844)
- 社会科学(18840)
- 教育(15903)
- 省(15348)
- 基金项目(14411)
- 编号(14371)
- 划(13431)
- 成果(12737)
- 自然(11941)
- 自然科(11628)
- 自然科学(11625)
- 自然科学基金(11413)
- 资助(11332)
- 课题(10683)
- 重点(9657)
- 性(9322)
- 部(9294)
- 发(9217)
- 年(9095)
- 项目编号(8706)
- 创(8528)
- 制(8423)
共检索到126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锐
从理论上看,以标普、穆迪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存在可以起到降低社会经济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然而,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仍然存在着一些功能扭曲的表现,如"三大"评级机构反应的迟钝,使其可信性遭到市场广泛质疑;"三大"评级机构反应的过度,加剧了金融市场调整;"三大"评级模式隐含的利益倾向,违背了信用评级的独立与公正。整顿和规制国际评级机构,必须改革现行的评级模式和模拟评级程序,实现评级市场的竞争化与评级主体的多元化。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模式 模拟评级程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白永秀 韩锦绵
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始终面临着一个困扰———改革行为的扭曲变形。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但影响了已有改革方案的实施及改革绩效的取得,还有可能进一步影响未来改革方案的推行,对人们改革的积极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挫伤。为走出改革行为扭曲变形的误区,确保改革方案的顺利...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金静 宿昕
针对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等一系列事件中的非正常表现,从信用评级机构自身的视角对信用评级提供的信息价值、评级结果公正性和问责机制等争议问题进行剖析,得出以下结论:评级程序和信息来源不透明使得评级结果与事实不符,导致评级信息的价值大打折扣,提高评级透明度是大势所趋;发行人付费模式引发的利益冲突使得评级机构的公正性大受质疑,借着评级程序和信息来源的透明化以及禁止利益冲突的相关规定,加强监管,将有助于评级机构控管利益冲突;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使得评级机构免于民事责任,确立评级机构的民事求偿渠道成为未来的法制改革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贾甫
中国经济下行是全球经济大周期运行背景下的阶段性特征,并非"中等收入陷阱"因素作用的产物。应对的长期方案是进行"供给侧"改革,短期措施是防范实体经济的财务风险。但是,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行为使其信贷投放与商业周期正相关。因此,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实则面临扭曲的信贷约束。据此,本文从商业银行与商业周期的关系、商业银行的两个行为特征和改革实践出发,提出了差异化的金融改革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门闯 孙晓骅
个税的征收与税率变动通过扭曲劳动要素的价格来改变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选择偏好。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对个税及其改革对劳动供给和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个税对劳动供给的扭曲越强,越有可能提升企业过度投资的可能性。此外,中国2011年的个税改革通过既提高起征点又调整税率结构,大大减轻了劳动者的税收负担。通过研究认为这番个税改革有效改善了税收对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为今后的税制优化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个税改革 劳动供给 要素价格 过度投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伟中 余剑 李康
虽然存贷款利率管制已经取消,但在改革过渡期内,我国信贷市场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率扭曲与市场分割:同时存在商业银行和类银行机构,商业银行利率较低,主要为传统企业等低风险企业贷款,而非传统企业融资更多依赖于利率较高的类银行机构。本文从利率扭曲与市场分割问题入手,构建包含异质性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金融的具体效应。结果显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促使利率回归均衡,消除监管套利,维护金融稳定;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将对不同类型的金融、企业部门形成差异化影响,在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驱动商业银行和传统企业加快经营转型。此外,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后经济体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加稳健。进一步,对比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同进程下的政策效果发现,若进程过快,可能增加短期经济金融波动风险。因此,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经济增长 利率扭曲 市场分割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九月
依法清偿和债权人清偿是银行债权保护的两个手段。但由于判决执行难 ,国有银行体制 ,企业所有权模糊 ,法律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乏力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 ,使银行债权保护能力弱化。要通过公布“黑名单”制度、实行债转股、实行债务重组、破产申请、健全法规及社会保障制度来强化银行的债权保护能力。
关键词:
银行债权保护 破产 债权转股权 债务重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喻春娇 郑宝银
在国际生产分割已成为生产国际化的主要实现形式的背景下,原产地规则的贸易保护作用日益明显。本文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了在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扭曲效应,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原产地规则的改革与协调的建议。
关键词:
国际生产分割 原产地规则 扭曲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当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与此相矛盾的是,近年来高校的日子则好过多了,各方面经费渐趋宽裕,笔者在高校工作,对此有亲身感受:但真正引起触动的,则源于最近看到5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则题为“中国名校争夺300亿拨款10年要做世界一流”的报道,该报道称:继“211”工程以后,教育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履宽
谨防对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扭曲、干扰和拖延赵履宽在党的十五大刚刚开过、改革形势再一次高涨的时候,迎来了《改革》杂志创刊十周年,特向《改革》杂志表示衷心的祝贺!《改革》杂志创刊十年来,始终为促进我国改革事业的发展,尽心竭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更加难能可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垒 牛文正 丁黎黎
近年来,机构纵向持股现象在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为治理商业信用扭曲创造了可能。本文基于商业信用扭曲的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冗余性扭曲和短缺性扭曲,然后结合共同所有权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机构纵向持股发挥协同治理作用的内在机理,最后利用2004—2022年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冗余性扭曲中,机构纵向持股能够显著缩短商业信用期限,促使商业信用回流至融资成本较高的供应企业;在短缺性扭曲中,机构纵向持股能够显著延长商业信用期限,促使商业信用配置于融资成本较高的客户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纵向持股治理两类商业信用扭曲的机制存在差异,在冗余性扭曲中机构纵向持股通过投资者调研与委派董监高介入治理客户企业以发挥作用,而在短缺性扭曲中机构纵向持股通过介入治理供应企业以发挥作用,并且还能为民营企业与非主板企业提供信任补偿,进一步延长其接收的商业信用期限。此外,非对称持股构成了共同机构股东的治理边界,表现为机构非对称纵向持股将商业信用资源转移至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难以继续发挥协同治理作用。本文为共同所有权理论在供应链层面的适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政府借助机构纵向持股治理商业信用扭曲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景学成 李德 王建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振元 周志武 黎辉成
被扭曲的信用形式──财政资金信用化朱振元,周志武,黎辉成一、财政资金信用化现状1979年,国家对企业流动资金实行拨改贷改革后,企业资金供给由无偿向有偿转变,财政资金信用化业务也应运而生,并随着改革的深入日益发展,规范的财政信用必将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贺世轩 曾慧宇
本文以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减税降费对商业信用扭曲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减税降费可以作为企业账款清欠的一种财税手段,抑制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扭曲和商业信用融资扭曲,进而防范和化解商业信用连环扭曲,降低企业陷入在被客户拖欠账款的同时拖欠供应商账款的“三角债”链条的风险。机制分析发现:在商业信用生成阶段,减税降费可以削弱抵税拖欠行为的净现金流入效应,直接抑制商业信用扭曲;在商业信用清偿阶段,减税降费通过促进即期财务宽裕、抑制已有产能过剩和助推进一步转型升级等三条路径间接增强企业防范和化解商业信用扭曲的核心能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杜纲 李飞
深谙战略的研究人员和企业管理者会发现,失败的战略总是前仆后继、不断重演。实际上,战略的制订者并非对前人的教训无动于衷,而是存在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量使他们欲罢不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