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88)
- 2023(7101)
- 2022(6508)
- 2021(6151)
- 2020(5565)
- 2019(13064)
- 2018(13086)
- 2017(25816)
- 2016(14487)
- 2015(16677)
- 2014(17097)
- 2013(17134)
- 2012(16583)
- 2011(15215)
- 2010(15980)
- 2009(15461)
- 2008(14959)
- 2007(13746)
- 2006(11796)
- 2005(10788)
- 学科
- 济(59214)
- 经济(59130)
- 管理(39736)
- 业(38428)
- 企(31044)
- 企业(31044)
- 方法(29819)
- 数学(25730)
- 数学方法(25416)
- 财(16313)
- 农(16296)
- 中国(14461)
- 贸(13564)
- 贸易(13558)
- 易(13196)
- 学(13051)
- 制(13043)
- 融(12583)
- 金融(12581)
- 银(12038)
- 银行(12009)
- 行(11442)
- 业经(11208)
- 地方(10648)
- 农业(10592)
- 务(10122)
- 理论(10114)
- 财务(10095)
- 财务管理(10060)
- 和(9806)
- 机构
- 大学(218023)
- 学院(213996)
- 济(87948)
- 经济(85869)
- 管理(80446)
- 研究(73537)
- 理学(68501)
- 理学院(67694)
- 管理学(66447)
- 管理学院(66042)
- 中国(59279)
- 京(46786)
- 科学(44949)
- 财(41565)
- 农(39590)
- 所(38867)
- 中心(35292)
- 研究所(35092)
- 江(33131)
- 财经(32678)
- 业大(32393)
- 农业(31309)
- 北京(29860)
- 经(29518)
- 范(28929)
- 师范(28628)
- 经济学(26862)
- 州(26448)
- 院(25491)
- 经济学院(24328)
- 基金
- 项目(133377)
- 科学(103239)
- 研究(96502)
- 基金(95949)
- 家(83575)
- 国家(82876)
- 科学基金(69476)
- 社会(59320)
- 社会科(56039)
- 社会科学(56017)
- 基金项目(50857)
- 省(50696)
- 教育(45551)
- 自然(45293)
- 自然科(44263)
- 自然科学(44249)
- 划(43665)
- 自然科学基金(43480)
- 资助(40685)
- 编号(40366)
- 成果(34852)
- 部(30782)
- 重点(29943)
- 发(27853)
- 课题(27432)
- 创(26675)
- 教育部(26165)
- 科研(25908)
- 大学(25634)
- 创新(24977)
共检索到327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林影 赵放
以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在现代金融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近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却因发放的信用评级不断丧失客观公正而广受质疑本文通过对评级机构的起源、经营、监管和所处市场环境的讨论,对其受质疑行为所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引发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受质疑行为 根源 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良波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导致次贷危机中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受到广泛的批评。总结国际评级机构运行及其监管的教训,对于规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宁 赵美贞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全球流动性过剩造成的投机性资金膨胀,也有低利率环境催生的房地产业过度繁荣,还有衍生品交易泛滥导致的资产泡沫。除了上述原因以外,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危机中的表现也广受非议。本文首先探讨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后分析现有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若干对中国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风险 信用评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游
没有人可准确估量美国次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伤害,但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信用评级公司的失误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给评级行业又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游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这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论文重新审视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通过揭示信用评级机构对次级债危机形成的责任,提出我国要以次级债危机为鉴,通过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承担金融风险监督者的责任。
关键词:
次级债 信用评级 抵押贷款 风险控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秀君
次贷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都把信用评级机构看作社会监管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美国证监会(SEC)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的监管方向和监管政策是当今讨论的重点,反映了国际信用评级监管动态。文章旨在分析次贷危机发生前、后SEC和IOSCO的信用评级监管准则及其对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的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晓波 李杨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以及参与美国次级债券的投资机构众多,美国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这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为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次级债 信用评级机构 利益关联 启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游
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级债危机中的表现指责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爆发后,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受批评对象。由于美国抵押证券等的复杂设计,最终的投资者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数据和资料来评估所购买证券的内在价值和风险,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就成为了购买者投资的主要依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汉权 曾涛
金融机构危机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启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课题组①金融危机处理指的是当金融机构潜在风险成为现实,支付、清算压力很大,运作完全陷入困境时所必须采取的一系列拯救和治理措施。危机处理是各国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金融业在社会经济中处于核心地...
[期刊] 征信
[作者]
唐明琴
美国次贷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场信用评级的危机,这场危机见证了信用评级误导对投资者及市场经济的伤害。针对次贷危机中的信用评级误导风险,结合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信用评级中可能存在的评级误导现象,认为评级对象的复杂性、评级方法的不可靠、利益关联等是信用评级误导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改革信用评级中的收费模式,割断利益关联;加强信用评级的法制建设和监管框架建设;加快研发信用评级技术和模型等,以控制信用评级误导风险。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评级 误导风险 征信行业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晖
次贷危机中欧美金融监管机关以"太大而不能倒闭"为由援助本国濒临倒闭金融机构,但其存在扭曲竞争环境,诱发存款人、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机关道德风险等诸多弊端。由于现阶段彻底取消这一政策并不现实,欧美通过立法以达到限制其弊端的目的。我国也存在类似的救助问题金融机构实践,但相关立法并不完善。笔者认为,今后我国相关立法应通过设置高门槛救助决策制度、反垄断执法机关及审计机关对救助决策的事后评估审计制度、存款保险参保银行缴费弥补因救助产生的存保基金亏空制度等加以改进,并进一步完善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等,从而避免以"太大而不能倒闭"为由救助商业银行的情形出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文莲 孙哲 肖瑞婷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并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标普、惠誉、穆迪这些有着多年信用评级历史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受到社会各方的质疑,也暴露出国际信用评级业在竞争格
[期刊] 征信
[作者]
孙红 张国柱 罗红光 娄辉
发展和完善主权信用评级业是维护我国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以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评级机构为代表的国际评级机构,均通过综合评估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来展示主权国家的信用状况。此评级模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估方式,评级指标全面、准确、完整,但具有潜意识下的制度偏好,易受主观影响且透明度不高。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大力扶持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建立自己的评级标准和模式,并加强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和监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封北麟
研究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注资行为具有重要的政策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注资行为的梳理,从政策实践的角度对政府注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财政与货币政策如何应对政府注资带来的经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伟 李敏波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惠誉(Fitch Ratings)三大评级机构一直处于被指责和诟病的境地。早在2007年7月,美国众议院就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向投资者提供更多有关如何进行信用风险计算的信息。2008年1月,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领导人联合发表声明,敦促信用评级机构在告知投资者有关结构性金融工具的内在风险的问题上要做得更好,否则各国政府将考虑通过管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