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58)
- 2023(2867)
- 2022(2607)
- 2021(2345)
- 2020(1996)
- 2019(4906)
- 2018(4800)
- 2017(9391)
- 2016(4632)
- 2015(5473)
- 2014(5433)
- 2013(5449)
- 2012(5315)
- 2011(4830)
- 2010(4984)
- 2009(4487)
- 2008(4288)
- 2007(3784)
- 2006(3388)
- 2005(3145)
- 学科
- 贸(22376)
- 贸易(22369)
- 易(21865)
- 济(20418)
- 经济(20401)
- 出(13464)
- 口(10331)
- 出口(10324)
- 出口贸易(10324)
- 方法(9654)
- 业(9389)
- 管理(9332)
- 数学(8062)
- 数学方法(8017)
- 企(7293)
- 企业(7293)
- 关系(6754)
- 财(6057)
- 国际(5650)
- 银(5632)
- 银行(5631)
- 行(5420)
- 制(5274)
- 中国(5213)
- 融(4850)
- 金融(4850)
- 概况(4434)
- 农(4431)
- 进出(4372)
- 进出口(4372)
- 机构
- 大学(66897)
- 学院(65914)
- 济(36963)
- 经济(36441)
- 研究(24305)
- 管理(23119)
- 中国(20827)
- 理学(19179)
- 理学院(19002)
- 管理学(18837)
- 管理学院(18732)
- 财(16173)
- 京(13641)
- 经济学(12710)
- 贸(12639)
- 财经(12612)
- 所(11844)
- 经济学院(11805)
- 经(11516)
- 科学(11078)
- 中心(10927)
- 研究所(10378)
- 国际(10282)
- 江(9865)
- 财经大学(9329)
- 院(9150)
- 北京(8605)
- 农(8546)
- 贸易(8043)
- 州(7774)
- 基金
- 项目(39960)
- 研究(31007)
- 科学(30912)
- 基金(29803)
- 家(25257)
- 国家(25101)
- 科学基金(20749)
- 社会(20732)
- 社会科(19956)
- 社会科学(19954)
- 基金项目(14915)
- 教育(13877)
- 省(13664)
- 资助(13160)
- 编号(12065)
- 划(11690)
- 自然(11649)
- 自然科(11399)
- 自然科学(11396)
- 自然科学基金(11197)
- 部(10141)
- 成果(10107)
- 中国(9444)
- 国家社会(9217)
- 重点(9037)
- 发(9030)
- 教育部(9021)
- 社科(8833)
- 人文(8736)
- 性(8492)
共检索到113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秋惠
80年代兴起的国际保理业务有明显的优越性,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强有力工具,我国要参与世界经济,必须开展此项业务。为此,要在增强认识的基础上,按国际标准制定EDI系统;培养大批开发应用EDI人才;合资在特区先行举办试点;参与世界性学术交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京燕
国际保理业务因能够很好地解决赊销中出口商面临的资金占压和进口商信用风险问题,近年来得以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而我国自1994年开办出口保理业务以后,业务量却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出口保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保理业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保理 国际结算 赊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田俊芳
国际保理业务作为一种成熟的贸易融资结算方式,以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在全球迅猛发展并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国际保理与传统的结算方式(托收、信用证)及福费廷的对照比较,以期为进出口商选择灵活适当的结算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结算方式 国际保理 信用证托收 福费廷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林勋 傅红艳
国际保理业务(INTERNATIONAL FACTORING)是继信用证、托收之后出现的国际贸易的新型结算方式,其特点是金融机构集融资结算、财会管理、信用担保于一身,为进出口商提供综合性服务。本文拟对国际保理与传统的几种结算方式,从风险、融资特点、付款约束机制、作用以及票据、费用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引起有关方面对国际保理的重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小苹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支付手段和贸易方式等非价格因素越来越成为激烈竞争的重要因素,原有的信用证、托收和汇款等传统的支付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保理业务等新型灵活的贸易支付方式应运而生。中国银行最近与新加坡发展工商财务有限公司签署了国际保理业务协议,标志着该行将更广泛地开展这项业务;渣打银行上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忠全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新变化,全球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竞争已不仅是质量、价格的竞争,付款条件也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雪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毛其淋 杨琦
化解产能过剩是中国产业健康发展和经济高质量腾飞的重要环节。尽管有关出口贸易化解产能过剩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尚未从贸易方式转变(即出口企业从间接出口转向直接出口)的视角进行研究。本文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匹配法和倍差法深入考察了出口贸易方式转变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方式转变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渠道检验显示,出口贸易方式转变促进企业提升生产率、增加出口和提高管理效率,进而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出口贸易方式转变对进口企业、低契约密集度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企业有更强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基于行业视角的进一步研究还显示,出口贸易方式转变比例的上升能够有效促进行业市场再配置,使得落后产能企业退出市场,产能利用率更高的在位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最终促进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本研究为我国通过积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困境提供了新的路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熊贤良
制成品贸易是当今世界贸易的主要部分。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制成品贸易的重要性也不断上升:1985年,制成品出口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为49%,1991年上升到74%,1995年进一步上升为85%,1996年上半年保持在这一水平。这表明,在过去的10年内,制成品已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部分。但应该注意到的是,这些出口中包含着大量的进口成份,其突出表现是来料和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已占我国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贸易方式,改变了以前我国由一般贸易出口一统天下的局面。出口贸易方式的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呢?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毛其淋 杨琦
本文采用PSM-DID方法深入探究了出口贸易方式转变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贸易方式转变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出口贸易方式转变促进企业增加进口种类和提升进口质量、提升学习能力和管理效率,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出口贸易方式转变主要促进了企业的发明创新,另外,出口贸易方式转变对国有和长期出口的企业有更强的创新促进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出口贸易方式转变明显提升了企业创新的质量和效率并延长了企业创新持续时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渤 陈宁
国际贸易实践工作中,不同的结算方式意味买卖双方所负担的资金与承担的风险不同。从卖方的角度来说,结算方式不仅关乎到能否在众多竞争者中赢得国外买方订单,还关乎到能否安全收汇,保证出口贸易顺利完成。所以如何正确选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在赢得国外买方订单和风险管控之间找到平衡值得研究。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余昕
当前,商业信用重新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心所在,整个国际贸易结算市场则出现了信用证结算方式边缘化的倾向。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长期以信用证为主的结算方式受到了严峻挑战,而单纯采用商业信用交易将大量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毓卿 周才云
不断调整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大力推进贸易方式转变,是我国未来在世界贸易激烈竞争中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对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结构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了1993-2011年贸易成本变化对我国贸易方式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成本对一般贸易产品比重、加工贸易产品比重和其他贸易产品比重都有阻碍作用,贸易成本对一般贸易出口的影响要大于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本结论对于降低我国贸易成本、优化出口贸易方式结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贸易成本 贸易方式结构 影响效应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莹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日益复杂和严格的环境规制措施。由于我国的环境标准低,企业的环境意识差,许多产品因为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或者没有获得环境标志认证而被拒之门外,这给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2010年我国有31.74%的出口企业受到国际环境规制不同程度的影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婧宇 陈强远 钱则一
作为正式协议和制度安排的重要补充,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加强了中外城市之间的信任和深层次交流,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催化剂和助推器。本文从外贸高质量发展视角切入,基于2002—2015年287个中国城市与136个国家或地区的匹配对数据,考察了国际友好城市形成的“朋友圈”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城市间的出口贸易。研究发现:(1)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协议使得中国城市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提高了10.0%和11.6%。(2)国际友好城市的贸易促进效应更多源于贸易创造而非贸易转移。(3)除了影响出口集约边际,国际友好城市还从产品种类数和高技术行业所占比例等方面促进了出口扩展边际。(4)以非典和全球金融危机作为事件冲击,国际友好城市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城市出口的风险抵抗能力。(5)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友好城市协议对非“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与地理邻近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促进效应更明显。以上结果得到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国际友好城市的经济内涵以及探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