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1)
2023(8002)
2022(6578)
2021(6245)
2020(5139)
2019(11839)
2018(11233)
2017(22209)
2016(11089)
2015(12442)
2014(11970)
2013(12033)
2012(11016)
2011(9997)
2010(9618)
2009(9169)
2008(8881)
2007(7421)
2006(6442)
2005(5920)
作者
(28328)
(23745)
(23511)
(22583)
(15221)
(11159)
(10755)
(9194)
(9009)
(8167)
(8089)
(7821)
(7712)
(7391)
(7363)
(7262)
(7094)
(6810)
(6797)
(6387)
(5922)
(5633)
(5476)
(5423)
(5319)
(5244)
(5030)
(4840)
(4659)
(4640)
学科
(50438)
经济(50386)
管理(34362)
(33916)
(27869)
企业(27869)
方法(22736)
数学(20147)
数学方法(20031)
中国(17461)
(14179)
贸易(14173)
(14000)
(13163)
(12681)
(11098)
金融(11098)
(10142)
(10131)
银行(10131)
业经(9935)
(9868)
关系(7828)
(7789)
财务(7772)
财务管理(7760)
农业(7679)
(7545)
企业财务(7398)
(7251)
机构
大学(160349)
学院(157229)
(82655)
经济(81668)
管理(62391)
研究(57503)
理学(54100)
理学院(53599)
管理学(53144)
管理学院(52843)
中国(47398)
(36080)
(33157)
财经(29446)
科学(28212)
经济学(28130)
(27296)
(26761)
经济学院(25451)
中心(25230)
研究所(24341)
财经大学(22459)
北京(21467)
(20437)
(18879)
(18524)
商学(18514)
(18402)
商学院(18327)
师范(18300)
基金
项目(105097)
科学(86208)
基金(82478)
研究(79827)
(71013)
国家(70534)
科学基金(61614)
社会(56736)
社会科(54126)
社会科学(54119)
基金项目(41993)
自然(36638)
自然科(35896)
自然科学(35887)
教育(35745)
自然科学基金(35322)
(34977)
资助(34107)
(31085)
编号(29268)
(26144)
国家社会(25947)
中国(24389)
成果(23886)
教育部(23596)
重点(23502)
(22692)
人文(22456)
(22295)
(21572)
期刊
(83253)
经济(83253)
研究(52563)
中国(27392)
(26442)
管理(23816)
科学(20054)
(18621)
金融(18621)
学报(18584)
(16523)
经济研究(16350)
大学(15596)
财经(15423)
国际(15058)
(14694)
学学(14664)
(13501)
教育(11985)
技术(11979)
问题(11855)
世界(11748)
农业(11626)
业经(11329)
技术经济(7740)
(7356)
(6924)
贸易(6924)
商业(6874)
统计(6767)
共检索到235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洪俊杰  杨志浩  商辉  
国际供应链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开放型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本文使用商务部外商投资审批及备案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专利数据等,从外商资本追加视角考察国际供应链供给冲击对中国"稳外资"目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国际供应链供给冲击显著抑制了外商资本追加,企业利润率、生产率和创新水平是重要的作用渠道。国际供应链供给冲击对在国内供应链嵌入程度、投资者数量、股权配置和所处地区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存在异质性的企业影响不同。提升国内供应链的创新水平、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可缓解国际供应链供给冲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志浩  
稳生产是稳定中国经济基本盘的重要环节。在国际供应链供给紧缩背景下,考察国际供给冲击对中国经济稳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EPII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等数据,测算企业层面的国际中间品供给冲击,发现近年来中国企业遭遇的国际中间品供给冲击居于历史高位。利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外商投资审批(或备案)数据库等数据,实证检验国际中间品供给冲击对中国企业生产的影响,发现源于国际中间品市场的供给冲击对中国企业生产具有抑制效应,对在国内供应链嵌入度较低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低生产率企业的抑制效应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稳外资与稳生产存在密切关联,国际中间品供给冲击基于国内外“资本联姻”关系和上下游投入产出关系,通过影响在华外资企业,加剧其对中国企业生产的抑制效应。拓展分析表明,提升国内供给能力、培育国内市场需求、推动国内市场一体化建设有助于应对国际中间品供给冲击,但当国内市场需求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时,国际中间品供给冲击的不利影响会加剧。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为有效应对国际中间品供给冲击、实现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应加快提升国内供给能力,培育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区域市场需求均衡发展,推动国内市场一体化建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河北  
近年受贸易保护主义等事件的影响,我国上游供应链不断受到冲击,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加大。为此,本文首先构建BVAR模型,发现如下特征事实:负向的上游供应链供给冲击将导致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下降,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上升。其次,构建含有垂直产业链结构、信贷约束和价格粘性的两部门新凯恩斯DSGE模型,数值模拟发现:DSGE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上述特征事实。机制分析表明:负向的上游供应链供给冲击将使上游产出下降、价格上升,并通过价格传递渠道、中间品供给渠道和就业渠道向下游传导,最终使总产出下降和通货膨胀上升。最后,反事实模拟三类政策对冲负向的上游供应链供给冲击的政策效果发现:一是在长期的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政策中,降低进口中间品比重进而提高中间品国产化率的政策效果优于提高进口中间品的替代弹性;二是在税收政策方面,进口关税减税政策优于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三是“双支柱”调控政策优于单一货币政策,而且盯住进口中间品价格的宏观审慎政策优于盯住上游产出和上游产出价格。在实施产业扶持政策时,将上述政策搭配在一起,将形成叠加效应,更有助于维护供应链安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春明   刘珊珊   郑涵茜  
本文在Bernard多产品一般均衡分析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成本效应和创新效应综合研究了供应链冲击对企业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国际供应链冲击降低了企业的核心产品出口比重,其抑制作用在高技术密集度行业企业、低经营管理效率企业以及低产业协同集聚地区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国际供应链冲击引致的成本效应和创新效应是决定企业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的重要诱因,成本效应挤占了企业利润空间,使得企业集中于出口利润率高的核心产品,而创新效应使得原本利润率低的边缘产品出口增加,且创新效应对边缘产品出口的正向影响显著大于成本效应对核心产品出口的正向影响;此外,集中化配置供应链网络以及提高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均有助于缓解供应链冲击。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多产品出口企业应对供应链冲击的微观机制,为保障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安全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桑百川  王萱  
“稳外贸”是实现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文从贸易网络视角出发,探讨国际需求萎缩冲击背景下企业贸易网络地位的“稳外贸”效应。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CEPII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本文测算了企业层面相对外生的国际需求萎缩冲击指标和企业贸易网络地位指标。研究发现,国际需求萎缩冲击抑制了中国企业出口,提升企业贸易网络地位有助于缓解国际需求冲击的出口抑制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企业贸易网络地位主要通过增强网络信息效应和网络资源获取能力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网络地位主要缓解来自外围国家的需求萎缩冲击和多产品企业、需求网络集中度较低企业遭受的国际需求萎缩冲击。在国际复杂变局下,本研究对稳定中国外贸基本盘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炜   妥璟旖   王乃合   张鲁瑶  
重大突发事件频发使得国际贸易供应链安全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全文基于全球重大卫生事件冲击下的国际视角,采用CoDEA模型分步评估供应链初始节点、子链和整体链条韧性,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一步探究各节点经济体在风险传导中的角色与功能。结果表明:(1)此次疫情的冲击存在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上游、中游与下游三个节点,对整体韧性的补偿作用有限且成本高昂;(2)风险传导与风险抵御能力不同步,在此次疫情冲击下,风险传导影响力较强的经济体通常不具备较强的供应链韧性,而中国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对强化国际供应链网络韧性起到积极作用;(3)经济体因风险厌恶情绪,试图通过边缘化规避冲击,但并未产生实质性的避险效果;(4)相较于主受益板块与经纪人板块,此次风险传导关系以溢出板块为主,过多的外溢促使风险交叉迭代传播,加剧了疫情对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冲击损伤。基于此文章提出国际贸易供应链韧性提升与风险防范的政策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涵  胡晓蕾  刘素倩  
打造具有韧性、安全、稳定和畅通的供应链体系已成为诸多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从供应链韧性角度考察供应链安全问题,讨论了供应链韧性的概念及测度,以不利外部冲击下的供应链受损程度、恢复程度以及恢复时间来识别供应链韧性。在此基础上,基于WIOD的ICIO表,本文从中间品贸易视角测度了我国总体及部门层面的供应链对外依存度和供应链韧性。结果发现:我国供应链在进口端以及工业品部门高度依赖国外,容易面临供应链风险,但整体上比其他国家的供应链具有更强的韧性。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建立政府和企业联动的供应链安全管理体制;以核心技术创新促进供应链自主可控;拓宽国内市场以内循环增强供应链韧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勇兵  李辉  张晓倩  
量化评估供应链冲击的影响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利用中国对中间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一自然实验,运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供应链冲击对企业生产产品范围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未遭受供应链冲击的企业,遭受供应链冲击的企业会缩减生产产品范围,集中生产核心产品。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供应链冲击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和成本加成下降,挤压了利润空间,企业被动放弃无法盈利的边缘产品,同时造成其产出规模和生产率降低。异质性分析发现,经营能力较强、融资依赖度较低、内部投入调整成本较低的企业更有能力抵御供应链风险,同时较强的出口市场竞争力和稳定的出口关系有助于企业应对供应链冲击。因此,我们需重视供应链冲击下企业内“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发挥国内超大市场规模优势,避免中间品锁定问题以应对供应链风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嘉鑫   赵牧   黄翔   袁雪  
通过重点考察复杂供应链网络风险识别下的审计质量,研究发现全球断供冲击下我国下游企业供应链运营的中断风险显著提升了审计质量。作用机制表明,全球断供冲击会影响审计师执业风险,进而提高下游企业的审计质量。异质性分析显示,上述效应在事务所信息化水平高、企业供应商集中度低、审计师具备行业专长及大规模事务所的样本中更加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在全球断供冲击下高质量审计供给有助于降低企业股价同步性,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供应链网络风险与审计质量的相关研究,也为识别复杂供应链网络风险传播机理、增强供应链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参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任英华  应万明  
以2004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基本金属市场中铜和铝的月度价格数据为样本,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将国际油价冲击分解为原油供给冲击、经济总需求冲击及原油特定需求冲击,研究了三种不同来源的结构性油价冲击对中国基本金属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供给冲击对国内基本金属市场中铜和铝的价格没有显著影响,而经济总需求冲击与原油特定需求冲击对铜和铝的价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铜受到的影响大于铝受到的影响。因此,决策者在面对油价冲击和波动时,要充分认识到油价冲击的来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鹏杨  唐宜红  
以新冠疫情期间“离鄂通道”关闭事件为切入点,本文考察湖北与各省的供应链关联短暂切断对各省经济冲击的影响。结果发现,湖北供应链切断使原来与湖北供应链关联越紧密的省份受到的经济冲击越大;从影响的差异性上看,湖北供应链的供给侧关联切断和直接供应链的切断对省域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大;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各省与湖北供应链关联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周期联动性,也造成与湖北供应链关联越紧密的省份遭受的经济冲击更大,尤其表现为各省与湖北的商品要素流动均强化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周期联动。据此,本文的研究对推动实现国内供应链畅通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玲   黄昊  
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并逐渐成为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重要力量。本文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例,从供应链韧性的视角出发实证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应对不确定性冲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面对不确定性冲击时,相较于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企业供应链效率显著更高,即数字技术创新有力地缓解了不确定性冲击对供应链稳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了供应链韧性。并且,当公司与供应商或客户地理距离越远以及所在地区不确定性冲击越严重时,数字技术创新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果越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降低不确定性冲击下企业的内部协调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强化供应链韧性。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在地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数量越多,遭受冲击后其经济复苏越快。总体上,本文的研究初步证实了强化数字技术创新能有效提升不确定性冲击下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强化经济发展韧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鲁春义  
在三重套利的利益诱导下,外资借助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汇率改革之机,持续大量地涌入中国,对中国货币体系造成较大冲击,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其中,以非FDI流入的冲击最为典型,它是造成中国宏观经济及货币体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种易变性很强的新资本流入方式,对中国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冲击的程度和后果都是巨大的,需要更为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控和引导,长期中应从要素价值重估、产业结构优化等实质经济层面进行调整,以消除经济扭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