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71)
- 2023(4060)
- 2022(3431)
- 2021(2921)
- 2020(2541)
- 2019(5753)
- 2018(5705)
- 2017(10932)
- 2016(5412)
- 2015(6450)
- 2014(6379)
- 2013(6374)
- 2012(5983)
- 2011(5445)
- 2010(5587)
- 2009(5133)
- 2008(5201)
- 2007(4574)
- 2006(4007)
- 2005(3683)
- 学科
- 济(25589)
- 经济(25559)
- 业(20630)
- 管理(19114)
- 企(18147)
- 企业(18147)
- 贸(17739)
- 贸易(17732)
- 易(17253)
- 方法(12255)
- 技术(11392)
- 数学(9856)
- 数学方法(9799)
- 出(7088)
- 关系(6609)
- 技术管理(6398)
- 口(6096)
- 出口(6076)
- 出口贸易(6076)
- 财(6075)
- 农(5524)
- 国际(5474)
- 业经(5373)
- 中国(5167)
- 融(4748)
- 金融(4748)
- 理论(4693)
- 务(4305)
- 财务(4294)
- 财务管理(4289)
- 机构
- 学院(85991)
- 大学(85206)
- 济(42508)
- 经济(41878)
- 管理(32866)
- 研究(29219)
- 理学(28090)
- 理学院(27858)
- 管理学(27599)
- 管理学院(27433)
- 中国(21471)
- 京(17645)
- 财(16584)
- 科学(14929)
- 所(14420)
- 财经(13429)
- 经济学(13145)
- 研究所(12873)
- 贸(12603)
- 中心(12539)
- 江(12431)
- 经(12191)
- 经济学院(12094)
- 农(11310)
- 北京(11196)
- 业大(11055)
- 院(10840)
- 范(10135)
- 师范(10072)
- 国际(10056)
- 基金
- 项目(54104)
- 科学(42295)
- 研究(41990)
- 基金(39079)
- 家(33611)
- 国家(33382)
- 科学基金(28090)
- 社会(27157)
- 社会科(25978)
- 社会科学(25971)
- 省(20393)
- 基金项目(20172)
- 教育(19038)
- 编号(17067)
- 划(16951)
- 自然(16630)
- 自然科(16242)
- 自然科学(16239)
- 资助(16005)
- 自然科学基金(15956)
- 成果(13279)
- 部(12836)
- 创(12344)
- 重点(12284)
- 发(12075)
- 国家社会(11671)
- 创新(11557)
- 课题(11534)
- 教育部(11221)
- 人文(11128)
共检索到133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方
通过建立和扩展马克思国际价值的理论模型,本文认为,在国际分工条件下,各国相互贸易会获得不同的贸易利益,其中一些国家的贸易利润除了来自于本国的剩余价值外,还来自于贸易对手国的剩余价值,而贸易对手国将失去一些剩余价值,遭受贸易损失。如果在相互贸易的过程中,某个国家出现技术进步,则与技术进步前相比,这个国家一般会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而另外一个国家是否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则依赖由一些参数形成的相关条件,在满足这种条件下会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但在不满足这种条件下会出现贸易损失。
关键词:
国际价值 技术进步 贸易利益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俊玲
以Baldwin (2015)对贸易的划分方式为基础,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深化,构建适宜研究需要的全贸易分解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消费品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中间品出口贸易和非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效应。这不仅说明贸易结构调整的正向溢出效应正逐步显现,同时也说明参与全球化生产活动对中国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需对不同类型贸易间的差异给予必要关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建军 仇怡
通过分析东道国的人力资本、R&D存量、产业集聚以及制度等因素对一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影响机理,构造了相关的理论模型。结论表明,人力资本、R&D存量、产业集聚与制度等因素是制约一国获得国际技术外溢的重要影响因子。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莉 李捷瑜 徐现祥
全球范围内初次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占份额呈现增长趋势的事实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偏向型技术进步成为一个重要的解释视角。本文构建了要素收入份额的决定方程,证实了偏向型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并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寻找其变化的原因。然后利用1980—2007年的跨国经济发展数据,探索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从而导致要素收入向资本倾斜;进一步的,引入现有文献中用于解释收入份额变化的外商直接投资、劳资谈判能力等因素,发现我们的结论依然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充实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收入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的技术进步来源和方向。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收入分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定胜 汤颖男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主要工业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工资不平等日益加剧的现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学界的热点之一。经济学家的研究与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导致工资差距增大的主要因素究竟是国际贸易还是技术进步?如果是国际贸易,那么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何种渠道影响相对工资,影响力有多大,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机制是否相同?如果是技术进步,那么究竟是何种类型的技术进步导致了工资不平等,技术进步对相对工资的传递机制如何?本文从这些方面全面地介绍了相关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文献。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进步 工资差距 技能溢价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继明 陈臣 王勇 高宏 王康
本文通过对萨缪尔森有关中美贸易的李嘉图—穆勒模型与广义价值论分析框架的比较,认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部门的技术进步虽然会使中美两国共同受益,但中国的受益程度要大于美国;而中国具有比较劣势部门的技术进步虽然短期内会在增进中国贸易利益的同时使美国的贸易利益减少,但这种贸易利益的再分配完全是根据比较利益率均等原则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的结果,两国的实际人均收入与自给自足相比仍然是提高的,当这种持续的技术进步导致中美两国比较优势发生逆转时,新的自由贸易模式会使两国的实际人均收入再度提高,美国实际人均收入并不会受到"永久性"损失。按照广义价值论的分析,无论上述情况发生在哪个国家,也无论哪国贸易利益增加或减少,更无论是回到各国自给自足状态还是重启国际分工交换,都与贸易保护无关;一国贸易利益的减少,仅源于本国相关产业技术的相对落后,而非他国的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俊伟 张二震
我们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技术进步的2×2×N,即两种要素,两个国家,N种产品的贸易模型,分析由于技术进步引发外包国技能溢价上升,如何导致外包国的企业通过产业链的片段化将部分环节外包给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进而将要素投入转化为中间品投入,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在封闭条件以及技术垄断存在时,一国的产品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当垄断期结束后,由于自由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共同作用,技术研发国将某些产品的全部生产都外包给别国,进而缩小了本国的产品空间。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假设下,外包国的贸易必将出现逆差,并且,随着技术进步的持续,贸易逆差将会持续,甚至增加。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工资差异 外包 贸易顺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俊玲 林季红
基于中国1995—2009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探索不同贸易类型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贸易的开展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并非完全一致,不仅存在贸易种类间的差异,同时也存在行业间的差异。其中,对于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来说,中间品出口、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和用于国内生产的中间品进口这三类贸易存在促进效应,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贸易的正向效应最高,最终消费品出口和进口贸易存在阻碍效应;对于服务业来说,最终消费品出口、进口和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这三类贸易存在促进效应,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贸易的正向效应最高,中间品出口和用于国内生产的中间品进口贸易存在阻碍效应。
关键词:
细分贸易 技术进步 贸易的技术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知
本文构造了一个描述工业品贸易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生产两种途径影响工业行业就业的联立方程组模型,然后基于2000—2007年中国22个分省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和序列DEA方法计算了各行业技术进步的速率,并对工业品贸易、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类型的行业中,贸易引致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方向是截然不同的;出口通过技术进步和产量对就业产生的整体影响显著为正,进口的整体影响则是负向的,但是不同行业中贸易对就业的净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受到技术进步速度的影响。此外,行业的出口比重过高不利于技术进步。
关键词:
贸易 技术进步 就业 序列DEA方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姜鸿
我国进口贸易为我国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技术引进 ,使我国快速提高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但是由于我国技术引进结构不尽合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投入不够 ,使得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未完全发挥出来 ,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克服缺点 ,以实现赶超战略。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技术引进 技术出口 软件技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翔硕
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回报率,相对降低劳动的报酬,使发达国家把越来越多的劳动相对密集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技术进步使发达国家财富正效应增强,提高预期收入,从而使消费增加,储蓄减少。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的报酬相对降低,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结果导致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流出,发达国家出现贸易逆差。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个人储蓄 贸易失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海峰 牛勇平 黄燕
目前,我国的贸易条件处于不断恶化之中。为改善贸易条件,应该加快技术进步。基于我国的国情,应发展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加大R&D投入,鼓励发明专利;加快企业改制,为技术进步提供原动力。
关键词:
贸易条件 技术进步 劳动节约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曙光 郭凯
尖端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是我国在大国崛起过程中技术创新和技术贸易战略中遭遇的最大问题。技术贸易是欠发达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构建技术贸易体系决策不仅需要考虑各类引进技术对欠发达国家技术进步转化效率的影响,也需要考虑作为技术输出国的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技术引进的干预。本文通过构建国家干预下的技术贸易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欠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在发达国家干预下的制约因素以及依赖技术贸易体制下的技术进步必然存在的瓶颈。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70年技术贸易的历史经验,从技术引进的层次性、有效利用市场换技术的方法以及技术贸易体制的转型这三个方面对技术贸易体制的建设进行了探讨。针对技术贸易体制必然存在技术增长瓶颈的问题,从国企、中小企业以及技术贸易模式转变三个层面对我国如何实现技术进步路径由依赖技术贸易向自主研发提出了战略思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建忠 郑智昕
在H-O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几何分析和代数证明,本文分别阐述了在小国情形和大国情形下,出口部门与进口部门的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对一国的生产模式、贸易模式、要素报酬、要素密集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关键词:
外生技术进步 国际贸易 H-O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方
本文在拉尔夫.戈莫里、威廉.鲍莫尔和保罗.萨缪尔逊有关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四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对两种类型的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进行统一分析。本文认为,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技术进步才会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在这一条件以外,两国贸易均能够获得顺利发展。
关键词:
李嘉图模型 技术进步 国际贸易摩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