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96)
2023(12059)
2022(10503)
2021(9762)
2020(8189)
2019(18774)
2018(18809)
2017(36470)
2016(19670)
2015(22332)
2014(22104)
2013(22126)
2012(20059)
2011(18040)
2010(17957)
2009(16178)
2008(15390)
2007(13353)
2006(11582)
2005(9941)
作者
(56583)
(47134)
(46667)
(44330)
(29858)
(22475)
(21178)
(18480)
(17790)
(16670)
(15938)
(15593)
(14873)
(14644)
(14441)
(14319)
(14120)
(14012)
(13374)
(13295)
(11576)
(11460)
(11316)
(10675)
(10490)
(10370)
(10363)
(10339)
(9436)
(9335)
学科
(82354)
经济(82276)
(60112)
管理(59197)
(48896)
企业(48896)
方法(38311)
数学(32806)
数学方法(32460)
(22887)
中国(19662)
业经(19531)
技术(18015)
(17821)
地方(16922)
(16595)
(16039)
贸易(16035)
农业(15680)
(15608)
理论(13633)
产业(13283)
(13099)
环境(12773)
(12640)
(11564)
金融(11561)
(11027)
(10895)
银行(10850)
机构
大学(279762)
学院(279745)
管理(116310)
(114631)
经济(112320)
理学(101571)
理学院(100547)
管理学(99021)
管理学院(98536)
研究(92480)
中国(66492)
(59663)
科学(57184)
(47657)
(45856)
(44320)
业大(42991)
研究所(42136)
中心(41391)
财经(39018)
(38778)
北京(37474)
(35878)
师范(35576)
(35539)
农业(34885)
经济学(33617)
(33616)
(32009)
经济学院(30534)
基金
项目(197586)
科学(155877)
研究(145534)
基金(143293)
(124613)
国家(123634)
科学基金(106805)
社会(91286)
社会科(86780)
社会科学(86758)
(77513)
基金项目(76513)
自然(69501)
自然科(67887)
自然科学(67875)
自然科学基金(66663)
教育(65464)
(64691)
编号(59393)
资助(58882)
成果(46512)
重点(43762)
(43246)
(42914)
(42061)
课题(40104)
创新(39218)
国家社会(37416)
科研(37258)
教育部(37046)
期刊
(121229)
经济(121229)
研究(80575)
中国(49215)
学报(42333)
管理(42236)
科学(40163)
(39814)
(33410)
大学(32101)
学学(30222)
教育(29758)
农业(28819)
技术(27530)
业经(20761)
(19907)
金融(19907)
经济研究(19737)
财经(17806)
问题(15980)
技术经济(15735)
科技(15407)
(15404)
(15296)
图书(14863)
理论(13990)
现代(13041)
实践(12962)
(12962)
商业(12923)
共检索到396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尚涛  郑良海  
本文从技术能力来源与结构视角探讨了代工生产企业的升级机制。将代工企业技术能力形成划分为以跨国公司为技术源的外生积累阶段和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内生积累阶段,并分析了两大阶段的技术学习与积累机制以及技术能力生成的结构特征。最后,从促进技术持续积累的角度,提出了构建代工生产企业技术能力持续升级的替代补偿机制,并从对外政策设计、技术支持体系、国内市场发育与激励制度设计四个维度探讨了这一机制的构成,提出了代工产业突破技术隔离与产业链锁定效应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乃康  
技术积累和国际生产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顾乃康当代跨国公司的竞争已主要不是体现在价格竞争方面,而更多地集中于包括信息、技术和创新、成本、筹供、质量、产品开发展以及售后服务等在内的非价格竞争。在非价格竞争中,与技术有关的竞争处于核心地位。在技术竞争中,公司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旭  谭晶  
西方经济学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产业转移理论,因强调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无法科学揭示产业转移的内在机制、产业转移的实质和产业转移的价值分配效应。马克思则从生产角度出发,在资本积累和利润率下降规律双重作用的框架下,以劳动生产率为分析基准,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与演化过程中,资本主义企业如何在获取价值增殖和维持企业生存的机制下,不断强化资本空间再配置的动因,揭示了产业转移是资本为实现增殖而进行跨界流动的本质和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分配效应,从而构建了一个科学的产业转移理论。马克思这种基于总体性分析的产业转移思想,对新时期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红燕  刘志迎  
根据技术转移复杂程度的不同,该文将GVC的技术转移过程分为3个阶段,并按GVC升级过程的不同特征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国际代工中的技术转移动机。在GVC的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阶段,发包商的技术转移基于自主性动机,包括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改进和创新和规避市场横向竞争;而在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阶段,发包商的技术转移基于迎合性动机,包括实现本土化的研发外包、迎合东道国政策和代工企业的策略性行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捷  锁利铭  王成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国绪  和金生  
代工生产是后进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合作双方存在知识转移和学习的动力以及长期密切的互动交流,使代工合作成为后进企业技术学习的有效机制。代工企业的学习意图、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内部学习环境是影响知识获取、知识分享及知识整合创新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企业技术学习的成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俊  
全球价值链中技术转移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随着外包模式、外包阶段和外包强度的变化,技术转移内容和强度将随之动态调整。在以我国晋江与巴西西诺斯鞋产业的案例对比中发现,在代工企业已具备制造能力,跨国买家技术转移强度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当地大企业率先进行技术创新和国内外市场开拓是实现升级的关键。最后,本文就如何加快跨国公司在华技术转移、鼓励企业技术升级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产业转移、人力资本和中部经济增长的假定假设,利用安徽省1990-2006年的时序数据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对每个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取决与人力资本的积累;但是与理论分析不同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高中和大学程度人力资本的贡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红燕  刘志迎  
国际代工是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获得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在综述影响技术转移因素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我国本土企业国际代工中技术转移程度因素的理论分析与假设,经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市场规模、FDI、技术吸收能力、市场竞争的程度、技术差距等因素与我国本土企业国际代工下的技术转移程度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红燕  刘志彪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本土企业国际代工中技术转移的主要途径,并通过比较FDI与垂直专业化,得出了反映本土企业参与国际代工的数据;然后通过两步计算,测算出了我国本土企业代工和这一过程中的技术转移程度。计算结果表明:1994~2008年以来中国本土企业国际代工所占份额与外资代工相比减少了,外资经济对本土企业有较大的挤出效应;本土企业国际代工中的技术转移程度总体是在上升的。但与外资相比,我国本土企业的国际代工份额和技术转移程度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苗长虹  
本文阐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区实现财富积累的八大战略:创新环境培育战略、创新主体结网战略、全球通道构建战略、总部经济发展战略、企业家精神中心形成战略、区域品牌化与营销战略、区域资源升级战略、产业集群化与模块化战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云俊  
全球价值链理论阐释了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特征与价值分配规则,产业升级则表现为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其前提是依托产业转移,在正确评估产业自身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机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中端嵌入与高端嵌入)。产业升级的路径则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延伸的方向必须结合产业特征,根据价值链动力机制(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与混合型驱动)来确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妥燕方  孔令池  
基于国内外双维度视角研究产业转移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对外直接投资抑制制造业技术升级,且结论具有明显的行业与地区异质性;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将给制造业技术升级带来困难,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则与之相反,而内陆产业转移技术升级效应较沿海地区更为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升级效应在交通基础条件好、市场容量大、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尤为明显,其与国内产业转移主要依靠资源再配置、资本与知识扩散效应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市场分割将弱化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技术升级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邢立娜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保证,而企业技术积累是形成核心能力的关键。论文以此为出发点,讨论了技术积累对核心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和避免企业技术积累中对核心能力形成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丹  叶云岭  于海潮  
技术转移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考察国内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2007~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转让详情数据,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考察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转移可以带动产业升级,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大于国内技术转移。异质性检验表明,地理区位更具优势的城市、城市群范围内的城市更能发挥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地区促进效应分析表明,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加强创新积累可以促进国内技术转出、国际技术转入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促进国际技术转出对产业升级的正面效应。以上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与加快产业升级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