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9)
- 2023(15394)
- 2022(13207)
- 2021(12362)
- 2020(10406)
- 2019(24017)
- 2018(23453)
- 2017(44454)
- 2016(24419)
- 2015(27623)
- 2014(27030)
- 2013(26939)
- 2012(24738)
- 2011(22538)
- 2010(22196)
- 2009(20174)
- 2008(19442)
- 2007(16499)
- 2006(14362)
- 2005(12528)
- 学科
- 济(96524)
- 经济(96419)
- 管理(65327)
- 业(62736)
- 企(49914)
- 企业(49914)
- 方法(46137)
- 数学(40512)
- 数学方法(40138)
- 中国(27722)
- 农(25866)
- 财(22496)
- 贸(21854)
- 贸易(21846)
- 学(21544)
- 易(21339)
- 业经(20581)
- 农业(17482)
- 地方(17111)
- 制(16178)
- 理论(15974)
- 环境(15453)
- 技术(15233)
- 融(14948)
- 金融(14947)
- 和(14877)
- 银(14673)
- 银行(14604)
- 行(13996)
- 务(13477)
- 机构
- 大学(349833)
- 学院(345805)
- 济(142495)
- 经济(139813)
- 管理(134535)
- 研究(123227)
- 理学(117686)
- 理学院(116340)
- 管理学(114358)
- 管理学院(113761)
- 中国(90911)
- 科学(77955)
- 京(75161)
- 农(63883)
- 所(62952)
- 财(60358)
- 研究所(58368)
- 业大(56867)
- 中心(54076)
- 农业(50814)
- 财经(49799)
- 北京(47605)
- 江(46888)
- 经(45702)
- 范(44483)
- 院(44222)
- 师范(43942)
- 经济学(43641)
- 经济学院(39549)
- 州(38154)
- 基金
- 项目(244953)
- 科学(191247)
- 基金(178683)
- 研究(173357)
- 家(159409)
- 国家(158155)
- 科学基金(133656)
- 社会(109596)
- 社会科(103949)
- 社会科学(103922)
- 基金项目(94806)
- 省(93227)
- 自然(88545)
- 自然科(86530)
- 自然科学(86503)
- 自然科学基金(84984)
- 划(80391)
- 教育(79271)
- 资助(73915)
- 编号(68395)
- 重点(55550)
- 成果(54618)
- 部(54331)
- 发(52088)
- 创(51034)
- 创新(47717)
- 课题(47524)
- 科研(47356)
- 教育部(46007)
- 国家社会(45891)
- 期刊
- 济(146061)
- 经济(146061)
- 研究(100599)
- 中国(63403)
- 学报(62816)
- 农(56894)
- 科学(55455)
- 管理(47135)
- 大学(46499)
- 学学(43935)
- 财(42234)
- 农业(40144)
- 教育(36923)
- 技术(27894)
- 融(27021)
- 金融(27021)
- 经济研究(25170)
- 财经(23670)
- 业经(22455)
- 业(22152)
- 经(20341)
- 问题(19541)
- 贸(18265)
- 科技(17889)
- 国际(17277)
- 图书(16828)
- 版(16725)
- 业大(16631)
- 技术经济(16460)
- 世界(16097)
共检索到494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谷媛媛 Jhorland Ayala-García
新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技术进步。文章采用1999—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国际人才流入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人才流入能够显著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即国际人才流入规模每增加1%,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将增加0.000 055,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将增加0.000 047,对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则没有显著影响,且影响主要来自学历留学生;研究结果还显示,自筹经费留学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明显大于获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进一步通过门槛回归模型发现,由于不同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国际人才流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结合研究结论,给出了奖学金政策的个性化发展、人才合作项目的多元化发展以及高校国际声誉与教育水平同步提升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文斌 尹向飞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详细说明了应用传统的索洛余值法、索洛扩展模型、SFA模型、DEA分析方法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时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就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向进行简单的评述,最后指出不要过分强调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能更准确测度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方法的意义。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SFA DEA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盛斌 牛蕊
外包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组织与生产方式对各国技术进步与要素报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31个工业部门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外包及与其相关联的FDI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工资和要素收入分配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包和FDI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部门TFP与工资水平的提高,它们对后者在样本期内增长的贡献度分别达到约42%和80%,但另一方面它们也导致了国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闻少博 陈甲斌 刘禹辰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首先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份的矿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测度,其次通过Malmquist指数对TF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等对区域TFP的影响,以期为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矿业总体上DEA有效,非期望产出过多是制约样本期内各地区TFP提高和TFP高波动地区效率值波动向下时的共有原因;中国区域矿业Malmquist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区域间TFP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制度因素、能源结构对TFP影响显著为正,且能源结构是对TFP影响最大的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谦 董玥 宋齐芳
文章基于中国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与SE-SBM-DEA模型相结合的固定参比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度中国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全国、地区、省级层面进行分析,并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东北地区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最高,其次是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最低;21个省份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增长趋势,9个省份呈负增长趋势;金融发展规模对全国层面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工业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禀赋结构呈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闻少博 陈甲斌 刘禹辰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首先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份的矿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测度,其次通过Malmquist指数对TF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等对区域TFP的影响,以期为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矿业总体上DEA有效,非期望产出过多是制约样本期内各地区TFP提高和TFP高波动地区效率值波动向下时的共有原因;中国区域矿业Malmquist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区域间TFP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制度因素、能源结构对TFP影响显著为正,且能源结构是对TFP影响最大的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若愚
本文引入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资源生产率的指标体系和经济分析框架,考察1978~2008年间中国资源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阶段性特征。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要素投入的依赖性仍在增强,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呈下降趋势。本文在此基础上引入资源因素进一步探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阶段性特征,有助于从资源效率、资源投入与技术进步间的替代关系等多个方面增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解。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资源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 牛泽东
研究目标:以2008~2017年中国工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测算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各所有制、地区、行业层面以及工业总体层面TFP损失,分解工业总体TFP损失,明确类型(所有制、地区及行业)内和类型间的具体贡献。研究方法:构建包含异质性企业的垄断竞争模型,刻画生产要素配置偏离等边际产出原则对不同层面工业TFP的多维度影响,基于反事实分析,进一步分解类型内与类型间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高于其他所有制;地区的资源错配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东部和中部的资源错配程度较低;制造业的资源错配程度相对高于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如果达到美国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标准,中国工业上市公司总体TFP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0.35~0.9倍;不同类型(所有制、地区或行业)内部资源错配与不同类型(所有制、地区或行业)之间资源错配大约分别可以解释总体工业上市公司TFP损失的一半,且不同行业之间的错配程度大于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错配。研究创新:在Hsieh和Klenow (2009)提出的资源错配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将所有制、地区及行业因素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内,同时考虑了类型内和类型间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价值:为进一步推动工业结构改革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徐亮 李诗雯 倪鹏飞
在数字中国战略引领下,推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了数字中国战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数字中国战略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创新产出和资本配置效率是数字中国战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的作用路径。数字中国战略对服务业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 杨毅
中国近几十年来引进大量技术,但这些技术对于我国的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的作用却并不明晰,文章从这个问题出发研究技术引进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于技术与经济增长关系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然后通过两部门模型对于技术引进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型推导。接着使用中国近十年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技术引进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龚恩泽
中欧班列连通欧亚的属性导致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有别于一般铁路线路,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有必要厘清中欧班列和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文章构造了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欧班列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第一,中欧班列的开通对于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刺激作用,其"轴-辐"范围在200公里以上300公里以内;第二,中欧班列的开通会通过刺激技术创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从而间接提升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但是会通过提高制造业占比降低政府支出,从而抵消掉部分正向刺激效应;第三,中欧班列的开通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和处于不同位置的企业影响效应较均衡,不会造成区域内企业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第四,中欧班列对中小城市、对外开放水平高的城市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带的城市影响效应更显著。当前中欧班列运行面临补贴退坡、逆全球化加深和地区竞争加剧的困境,未来需要提高城市对外开放的质量,拓展稳定的国际产品市场,优化中欧班列运行模式以维持班列的经济效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雪萌 陈炳尧 王琨 李金磊
文章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我国及主要创新型国家2001—201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探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揭示关键要素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与创新型国家相比仍有进步空间,但逐年提高的改善趋势已经显现,与创新型国家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稳步缩小。我国要素投入呈现资源利用率提高的趋势特征,体现出投入产出动态平衡的良性发展态势。不同要素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规律存在差异性、层级性,第三产业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科技经费与人力投入发挥了稳定持续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建军 曾秀兰
我国服务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研究服务业升级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5-2017年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的产业升级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主要体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要素投入占比的增加。基于应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得到的行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投入结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结构的影响显著但较为微弱,而资本要素的结构变化无显著影响,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率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福林
首先测算了1979-2012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运用改进后的Lichtenberg和Pottelsberghe方法核算出通过服务进口渠道获得的国际R&D资本存量,接着运用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GMM、协整模型及VE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来自服务进口渠道的国际R&D溢出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国内重要经济条件是影响该溢出效应发挥的重要门限因素;国际R&D溢出与TFP的短期偏离被系统以较快速度调整至长期均衡状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昌安 李强
全要素生产率(TFP)既是经济增长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当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地梳理了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TFP变动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文献。从市场因素、结构因素、政府因素、R&D、FDI和国际贸易六个方面,基于地区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层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TFP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经济后果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造业TFP的未来研究展望,以便对TFP主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TFP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