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32)
- 2023(12215)
- 2022(9964)
- 2021(9193)
- 2020(7722)
- 2019(17437)
- 2018(17080)
- 2017(31775)
- 2016(17071)
- 2015(19755)
- 2014(19449)
- 2013(19427)
- 2012(18178)
- 2011(16311)
- 2010(16724)
- 2009(15712)
- 2008(16035)
- 2007(14645)
- 2006(13169)
- 2005(12229)
- 学科
- 济(82200)
- 经济(82104)
- 业(79475)
- 企(73571)
- 企业(73571)
- 管理(66338)
- 方法(32611)
- 业经(28707)
- 财(26438)
- 农(25461)
- 中国(24644)
- 数学(23856)
- 数学方法(23730)
- 技术(21097)
- 务(18975)
- 财务(18943)
- 财务管理(18928)
- 农业(18091)
- 企业财务(17869)
- 贸(17599)
- 贸易(17587)
- 制(17454)
- 易(17234)
- 理论(16623)
- 策(16025)
- 和(15525)
- 划(14909)
- 体(13532)
- 融(12908)
- 金融(12907)
- 机构
- 学院(254491)
- 大学(251336)
- 济(117908)
- 经济(115985)
- 管理(99418)
- 研究(87955)
- 理学(83136)
- 理学院(82318)
- 管理学(81581)
- 管理学院(81050)
- 中国(72170)
- 财(55354)
- 京(54434)
- 科学(46584)
- 所(43562)
- 财经(42827)
- 江(39875)
- 中心(39308)
- 经(39038)
- 研究所(38555)
- 农(37116)
- 经济学(36313)
- 北京(35450)
- 经济学院(32635)
- 州(31491)
- 范(31344)
- 财经大学(31318)
- 院(31258)
- 师范(31130)
- 业大(30633)
- 基金
- 项目(153337)
- 科学(122824)
- 研究(120789)
- 基金(111879)
- 家(95308)
- 国家(94421)
- 科学基金(82188)
- 社会(79054)
- 社会科(75041)
- 社会科学(75024)
- 省(58537)
- 基金项目(57812)
- 教育(55123)
- 自然(48642)
- 划(48402)
- 编号(48221)
- 自然科(47569)
- 自然科学(47560)
- 自然科学基金(46847)
- 资助(45230)
- 成果(39900)
- 部(35788)
- 创(35707)
- 业(35014)
- 重点(34627)
- 发(34345)
- 课题(34219)
- 国家社会(33672)
- 创新(32564)
- 性(31611)
- 期刊
- 济(141096)
- 经济(141096)
- 研究(85872)
- 中国(58271)
- 财(46994)
- 管理(44464)
- 农(35698)
- 科学(32599)
- 教育(31744)
- 学报(30767)
- 技术(27942)
- 融(26680)
- 金融(26680)
- 大学(25236)
- 农业(25177)
- 财经(23321)
- 学学(23139)
- 经济研究(22900)
- 业经(21964)
- 经(20448)
- 贸(18625)
- 问题(18215)
- 国际(18100)
- 世界(17215)
- 业(16972)
- 技术经济(16647)
- 现代(13097)
- 坛(12769)
- 论坛(12769)
- 经济管理(11921)
共检索到415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然 魏浩
吸引国际人才,加快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是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途径。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与中国吸引国际人才数据,从高度细化的企业—专利层面实证考察了国际人才影响当地企业技术突破的效果与机制。研究发现:国际人才流入有助于当地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拓宽新技术领域的范围。推动跨国技术溢出、提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以及优化创新任务分工是国际人才推动企业实现技术突破的有效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国际人才流入是当地企业加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核心数字技术的重要力量;与没有海归高管的企业相比,国际人才流入更有助于拥有海归高管的企业拓展新技术领域的范围;国际人才流入对当地企业技术组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优势技术的多样化,提升优势技术在企业技术组合中的比重。研究成果对于有效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浩 周亚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厘清影响国际人才流入的因素是调整引才政策、改善引才环境的前提基础,也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内在要求。文章利用2000~2015年在华国际专家的统计数据,分析了经济类国际专家在华规模及其变化趋势,探讨了中国各省经济类国际专家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类国际专家在华规模整体较为平稳,未出现明显的增加趋势;流出地与流入地省份的经济发展差异、贸易联系以及流入地省份在国内的经济地位是影响各省国际专家规模的重要经济因素;社会网络和平均工资水平、医疗资源和环境质量、人才政策分别从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和政策方面影响各省经济类国际专家的规模。不过,这些因素对不同来源地的国际专家存在差异性影响。文章通过探讨各省经济类国际专家规模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国际人才吸引政策、改善人才环境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石纯 杨婧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1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2022年1月26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人民日报》撰文《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指出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机遇、超前布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
人才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斌
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最具标志性的目标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人才生态保障战略尤其具有基础性、长久性、全面性意义。构建人才生态保障战略需要基于全新的理论逻辑、战略时空与正确可行的实现路径。本文借鉴生态学有关理论,探索运用战略管理和全球人才管理的研究视角,从培育创新导向的人才生态出发,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如何才能成为新的世界人才中心(同时即是创新高地)的重大问题。通过跨学科的理论内涵接合和再建构、从世界人才中心变迁更替的史实中得到启示借鉴,结合国情实际,研究提出了全景的、动态的、益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我国人才生态“景观”,重点研究了如何真正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路径。从人才使用生态看,培育更好发挥战略力量人才牵引作用的创新性生态,尊崇用好“钱学森式”战略人才;从人才培育生态看,打造真正重视基础研究人才的长久性生态,养成乃至涌现更多“陈景润式”科学家;从人才社会生态看,形成因类施策让更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全域性生态,营造“人人争当科学家“”识才爱才敬才”的全社会环境氛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楼继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美娟
由于中国企业自身的因素以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严密封锁等原因,使得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被锁定于低端环节。该文从改变企业心智模式、构建市场势力和培育国内需求市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路径选择,并以万向集团为例,讨论了中国企业如何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低端锁定 路径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栋 朴艺芳 赵利军
管理思维方式变革,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的重要视角之一。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概括了若干管理思维变革代表性观点,评价了其进展并反思其不足。本文认为,应基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这一核心特征而提出本土化新范畴,强调创业式创新思维应成为考察本土企业管理思维变革的核心范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方琳 蒋国平 宋大海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跨国公司在华研发转移活动日益增多和中国企业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本研究分两类总结了海外研发机构所扮演的角色类型,绘出其角色演化趋势,并从三个层面归纳了演化原因,最后,本研究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出了决策参考建议。
关键词:
海外子公司 技术创新 角色演化 跨国公司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巧玲 张向前
优化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人才使用机制是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中存在法律体系尚未健全、人才规划和任用模式不科学、创新成果缺乏自主性、科技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和人才培训激励手段单一等问题,构建了优化世界重要人才和创新高地的人才使用机制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有关科技创新的法律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规划和任用模式、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改善科研环境,加强人才使用的国际交流合作的建议,从而发挥创新人才的最大效益,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建设。
关键词: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创新高地 人才使用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葛蓉 张征
基于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剖析人才引进政策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总体上人才引进政策有利于推动企业突破性创新,分生命周期阶段看,人才引进政策能够推动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突破性创新,对衰退期企业作用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果集中体现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对成熟期传统企业也有促进作用,但对国有企业突破性创新未起到促进作用。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助力企业提升人力资本、增加研发投入、获取创新资源,促进突破性创新。创新平台的设立与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在促进成熟期企业突破性创新中具有替代效应,进一步地,人才引进政策有利于提高成熟期企业突破性创新效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朱敏 高越
本文采用中国2000-2008年的数据考察了海外归国人才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归国人才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在技术寻求型企业和高技术行业最为显著。以发达国家为目的国时,海外归国人才对企业国际化的提升作用要大于以非发达国家为目的国的状况。
关键词:
海外归国人才 企业国际化 行业数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浩 袁然
本文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与省市的国际人才流入数据相结合,研究国际人才流入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人才流入可以显著促进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但这种效应因地区差异性和企业异质性有所不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稳健。因此,我们应重视国际人才引进,实行更为开放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降低国际人才流入壁垒,扩大国际人才的引进规模,充分发挥国际人才跨国流动的研发促进效应,加快推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沈金水 黄蕾 张志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荣霖
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企业,企业的活力则在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中国的市场经济取向改革30年以来,企业家的成长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畸形到健康,从幼稚到成熟的演化变革过程。只有由表及里地深入研究这一变化的内部机理和外部环境,才能找到企业家成长的一般规律和中国企业家成长的特殊规律,也就找到了培养企业家的钥匙,使千万个优秀企业家大批涌现,茁壮成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