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8)
2023(15577)
2022(13236)
2021(12527)
2020(10239)
2019(23730)
2018(23343)
2017(45040)
2016(24182)
2015(27125)
2014(26583)
2013(26212)
2012(24043)
2011(21744)
2010(21389)
2009(19828)
2008(18619)
2007(15826)
2006(13801)
2005(12010)
作者
(66355)
(55018)
(54649)
(51914)
(34962)
(26222)
(24917)
(21706)
(20798)
(19404)
(18637)
(18561)
(17252)
(17160)
(16816)
(16795)
(16423)
(16212)
(15672)
(15617)
(13508)
(13446)
(13032)
(12417)
(12336)
(12139)
(12081)
(11972)
(10980)
(10755)
学科
(97191)
经济(97082)
管理(67085)
(62048)
(51027)
企业(51027)
方法(43038)
数学(37215)
数学方法(36832)
中国(28228)
(25223)
(22533)
业经(21580)
(21526)
贸易(21515)
(20999)
(19366)
地方(17904)
(17441)
环境(16822)
农业(16603)
(15627)
(15568)
金融(15566)
(15397)
理论(15372)
银行(15360)
技术(14916)
(14737)
(13865)
机构
大学(334634)
学院(332949)
(139957)
经济(137231)
管理(132106)
研究(115554)
理学(114822)
理学院(113609)
管理学(111825)
管理学院(111241)
中国(86611)
(70990)
科学(68761)
(60621)
(56669)
研究所(51959)
中心(51175)
(50129)
财经(49423)
业大(47574)
(45297)
北京(45184)
(45096)
(44043)
师范(43696)
经济学(42746)
(42270)
农业(39180)
经济学院(38619)
(37126)
基金
项目(231248)
科学(182860)
研究(172434)
基金(169176)
(146901)
国家(145732)
科学基金(125274)
社会(109996)
社会科(104258)
社会科学(104234)
基金项目(89315)
(87536)
自然(79711)
教育(78733)
自然科(77883)
自然科学(77866)
自然科学基金(76462)
(74521)
编号(69935)
资助(69307)
成果(56827)
(52072)
重点(51567)
(49818)
(48476)
课题(47849)
国家社会(45852)
创新(45205)
教育部(45164)
科研(43841)
期刊
(149545)
经济(149545)
研究(100052)
中国(60539)
学报(49952)
管理(47619)
科学(47039)
(45754)
(43493)
大学(38070)
教育(37773)
学学(35629)
农业(32487)
(28326)
金融(28326)
技术(27655)
经济研究(25172)
业经(24073)
财经(23398)
(20122)
问题(19498)
(18363)
国际(17481)
(17321)
图书(17084)
世界(15927)
科技(15837)
理论(15558)
技术经济(15542)
现代(14656)
共检索到482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惠施敏  
基于国际产能合作和工业绿色转型的内涵,从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及对外工程承包方面分析了国际产能合作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工业绿色转型指数,测度了中国各省份的工业绿色转型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程度差异较大,整体水平较低;对外工程承包和出口贸易对工业绿色转型总体有阻碍作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对外直接投资整体上可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绿色转型,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呈明显的互补关系,与人均GDP、技术差距呈替代关系,不同区域吸收对外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能力存在差异,只有当各地区跨过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水平、人力资本、技术差距门槛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显著地促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在此基础上,基于国际产能合作的视角,提出了促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李平  
目前,中国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压力和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工业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工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产业,工业绿色转型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在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化转型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另一方面,实现工业绿色转型也将产生显著的效益。总体而言,工业绿色转型的效益远高于成本,这将成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根本动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需要加快机制创新。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以政府战略法规为支撑,市场化推进,鼓励产业界积极响应、企业自主行动和公众广泛参与,建立涵盖环境规制、节能减排机制、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国际协调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禹湘  储诚山  周枕戈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国之基和兴国之本。工业作为我国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无论是从提高国际竞争力,还是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推进中国工业绿色发展必要而紧迫。《巴黎协定》将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中国工业领域实现深度绿色转型,需明确气候变化新目标,建立倒逼机制,坚持开放、共享的发展指导理念,围绕"南南合作"及"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工业绿色低碳产能输出,以适应国际国内新的气候治理格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蓝庆新  韩晶  
当前,中国工业增长粗放式特征仍然明显,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和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工业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面临着体制障碍、技术障碍和阶段障碍,任重而道远。发达国家绿色经济发展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依靠科技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开发利用新能源促进低碳化;建设生态工业园实现清洁生产;采取经济措施激励绿色转型;发展绿色就业培训适应工业绿色转型。鉴于此,立足中国工业发展实际,在借鉴发达国家工业绿色转型经验基础上,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可以采取如下发展战略:完善绿色政策体系;积极推动工业技术升级;发展集聚经济;促进产业融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星  李斌  
资源环境约束下,通过环境规制设计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及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忽视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差异性,因而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规制政策,进而难以有效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文章在区分不同类型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并不存在,但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的增强,可明显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及促进工业绿色转型。东部地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并未对绿色技术创新及工业绿色转型形成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星  
基于中国2000—2012年的地区面板数据并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及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空间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环境分权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适度的环境分权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及工业绿色转型,过度的环境分权将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及工业绿色转型,而且环境分权与财政分权的结合将会加剧工业污染而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环境行政分权、环境监察分权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存在明显的"U"型关系,但环境监测分权却与工业绿色转型呈现明显的倒"U"型变化趋势。不同地区环境分权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分权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冯灵  余翔  
发展绿色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非正常变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需求。绿色低碳技术国际合作因其参与主体的多层次以及多元化特征,导致知识产权问题错综复杂,知识产权风险迫切需要得到治理。文章以中欧煤炭技术近零排放合作项目(NZEC)为例,在分析绿色技术国际合作知识产权治理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对知识产权治理进行结构功能分析。通过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整合功能和维持功能4个方面的分析和解读,认为绿色技术国际合作中的知识产权治理应从"管理—控制"转变为协商手段。有效知识产权治理目标的达成,需要通过法律协调、契约规制、利益机制构建来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焕丽  叶陈毅  
我国以石化为主的常规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在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威胁人类整体生存的环境问题。在当今新能源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借助绿色科技的先进成果实现常规能源的绿化转型对我国能源和社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阐明绿色科技对能源变革的现实重要性,其次联系我国实际揭示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煤炭资源、石油能源、天然气转型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金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绿色金融不仅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也有力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利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进而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探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绿色金融监控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新明  张睿超  亓靖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的正式确立,使绿色低碳政策成为体现国家战略意志和履行国际承诺的重要保障。本文构建政策分析的战略三角模型,运用扎根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针对绿色低碳政策进行文本量化研究。通过观察政策发展历程、治理主体的网络节点特性以及目标领域与治理工具的互动演化关系,发现我国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政策动力三重演进,战略目标逐渐清晰;政策网络一核多元,部门协同有待深入;政策存量具备基础,政策组合尚需优化。鉴于此,下一步“双碳”治理应重视科技和市场的政策进路,盘活资本和人才的政策要素,融入差异和协同的政策理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立兵  霍承鼎  
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建筑与生态相结合,发挥绿色建筑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将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对现阶段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基于绿色理念探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在健全建筑法规政策、开发新型建筑结构、完善科学成本管理体系、开发绿色建材、普及绿色施工技术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在建筑工程全寿命成本分析中引入环境评价机制,达到全寿命低碳化目标。为我国绿色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建议,为加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登国  高原  
本文利用我国2006年74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各个城市一个标准家庭的碳排放进行了有效估算并进行排名。结果表明,在以标准家庭碳排放为唯一衡量指标时,淮安和宿迁是最"绿色"的城市,大庆和牡丹江是最"灰色"的城市;即使在最"灰色"的城市大庆,一个标准家庭产生的碳排放量仅是美国最"绿色"城市圣地亚哥的1/5;城市人口规模、人口增长、收入、气温和城市化发展模式等因素对碳排放均有影响,家庭碳排放量与一月份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凯  李鹤毅  陆海曙  
运用CCR模型和SBM模型分别测算了在期望产出视角下和非期望产出视角下我国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值,构建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东部地区整体呈现较好的工业绿色发展状况,各省份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大异质型。(2)考虑非期望产出时,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制度、技术进步开放制度呈正相关关系,工业结构、环境规制、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业绿色发展。提出建议如下:强化非期望产出再次利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效利用绿色科学技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凯  李鹤毅  陆海曙  
运用CCR模型和SBM模型分别测算了在期望产出视角下和非期望产出视角下我国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值,构建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东部地区整体呈现较好的工业绿色发展状况,各省份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大异质型。(2)考虑非期望产出时,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制度、技术进步开放制度呈正相关关系,工业结构、环境规制、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业绿色发展。提出建议如下:强化非期望产出再次利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效利用绿色科学技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文举  王其  
化解产能过剩会影响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进而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现有研究对此缺乏专门分析。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及其拓展模型的经验分析表明:(1)总体而言,化解产能过剩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且政策净效应有明显时滞并逐年增强;(2)各去产能行业的政策净效应经历了差异化的演变路径,不过最终都大于零;(3)在化解产能过剩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中,资源配置效应远大于技术创新效应;(4)提升创新能力、升级要素禀赋结构,以及降低国有经济占比、企业污染程度和负债率都有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扩大对外开放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明显。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应差异化实施去产能政策、不断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和多渠道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