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34)
2023(16460)
2022(14184)
2021(13381)
2020(11253)
2019(26163)
2018(25756)
2017(49682)
2016(26818)
2015(30363)
2014(30090)
2013(29893)
2012(27234)
2011(24670)
2010(24527)
2009(22516)
2008(21785)
2007(18678)
2006(16176)
2005(14265)
作者
(78800)
(65387)
(65124)
(61837)
(41540)
(31455)
(29433)
(25850)
(24852)
(23131)
(22203)
(22103)
(20752)
(20735)
(20214)
(20138)
(19635)
(19518)
(18792)
(18639)
(16433)
(16019)
(15881)
(14895)
(14675)
(14436)
(14416)
(14267)
(13194)
(12806)
学科
(108807)
经济(108689)
管理(73374)
(70951)
(56433)
企业(56433)
方法(53423)
数学(47293)
数学方法(46584)
(30571)
中国(29517)
(26880)
(24437)
贸易(24427)
(23858)
(23316)
业经(22791)
农业(19831)
地方(18966)
(18349)
理论(17319)
环境(16573)
(16486)
(16337)
技术(16297)
(16286)
金融(16284)
银行(16273)
(15556)
(14977)
机构
大学(384639)
学院(381820)
(157997)
经济(155030)
管理(150502)
研究(132309)
理学(131672)
理学院(130212)
管理学(127695)
管理学院(127054)
中国(98711)
科学(83328)
(82516)
(67687)
(67391)
(67170)
研究所(62003)
业大(61234)
中心(58537)
财经(55257)
农业(53427)
北京(52453)
(51967)
(50603)
(48741)
师范(48185)
经济学(48138)
(47721)
经济学院(43519)
(42373)
基金
项目(267443)
科学(209163)
基金(195594)
研究(188760)
(173545)
国家(172209)
科学基金(146527)
社会(119692)
社会科(113637)
社会科学(113602)
基金项目(103075)
(101894)
自然(97456)
自然科(95284)
自然科学(95257)
自然科学基金(93539)
(87332)
教育(86501)
资助(82319)
编号(74734)
重点(60117)
成果(59471)
(59124)
(56412)
(55240)
科研(51725)
创新(51666)
课题(51597)
教育部(50256)
国家社会(49971)
期刊
(163325)
经济(163325)
研究(109972)
中国(68418)
学报(66204)
(60316)
科学(59261)
管理(53751)
大学(49437)
(48430)
学学(46845)
农业(42213)
教育(37973)
技术(31786)
(29932)
金融(29932)
经济研究(28303)
财经(26260)
业经(26131)
(23129)
(22514)
问题(21540)
(19566)
科技(19121)
技术经济(18567)
统计(18413)
国际(18358)
(18177)
图书(17782)
世界(17391)
共检索到545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程惠芳  丁小义  翁杰  
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中,各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行业技术密集度及所负责的生产工序技术密集度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将形成不同的产品内分工模式,并影响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间的收入分配格局。本文利用32个中国工业部门行业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不论是低端型还是高端型产品内分工模式,均会显著提高行业熟练劳动力的工资份额,加剧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间的工资差距;不同产品内分工模式影响收入分配格局的机制存在差异,低端型国际产品内分工通过进口中间品技术溢出间接地影响收入分配格局,而高端型国际产品内分工则通过要素替代直接影响收入分配格局;国际产品内分工对高技术部门收入分配格局的影...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  张鹏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姚毓春  袁礼  王林辉  
探寻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对于解决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问题尤为关键,本文先从行业结构视角剖析工业部门要素收入份额变化,再利用CES生产函数下的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法,估计1985—2011年工业部门要素替代弹性,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对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工业部门要素收入份额的变化路径由技术进步偏向性所主导,行业结构的作用有限;整体而言,工业部门技术进步朝偏向于资本的方向发展,引致资本收入份额的上升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且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其中1985—1996年工业和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明显偏向于劳动,带动劳动收入份额分别提升0.0504和0.0570,1997—2011年工业和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甘梅霞  杨小勇  
基于考察全球产品内分工两种模式的演进,并运用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分析暗含在两种模式演进背后的资本流动特征,认为全球资本流动除了经典意义上生产地理空间的脱域,还存在以下特征:更广泛的个体资本卷入到全球资本流通中、跨国资本形态由生产资本形态逐渐演变为货币资本形态、跨国资本的周转速度和整体收益提高、剩余价值由"外围资本"向"中心资本"转移。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崔焕金  张强  
全球价值链驱动的"二元集聚"割裂产业间的前后向技术联系,从而可能弱化外向经济的产业升级效应。通过新增控制变量的计量模型,对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较大的8个产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以垂直专业化指数测度的全球价值链分工驱动非但没有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反而明显弱化了技术的溢出效应。这也意味着生产加工功能集聚扩张并不必然转化为高级要素积累与创新优势,而构建融合全球价值链驱动与国内市场引致创新的平衡增长路径才是实现我国未来产业升级的合意之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云  石小霞  
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了母国的要素需求结构,从而影响了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差距。本文从直接效应、逆向技术溢出和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部门内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合中国2003—2014年31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缩小了收入差距,但在不同的时间区段对外直接投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低技术部门及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缩小了收入差距,高技术部门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了收入差距,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收入差距没有明显影响;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徐圣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最低工资制度影响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作用机制,并认为该制度的实施既可以通过补偿效应和溢出效应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也可以通过淘汰效应和替代效应使收入分配格局向资本方倾斜,因此,最低工资制度影响收入分配的效应是不确定的。文章利用2002~2012年中国工业部门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最低工资制度影响收入分配的实际效应。结果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但效应比较小。进一步分析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就业人数,但同时显著促进了人均资本量的提高。文章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改变了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促使企业调整要素投入决策,加快了资本替代劳动的进程,资本深化导致了收入分配格局向资本方的倾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重恩  钱震杰  武康平  
本文讨论我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因素问题。在标准的新古典要素分配份额模型中,本文引入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以及企业目标函数的差异,建立了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模型。根据这个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了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的计量模型,并利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表明,垄断能力越高,资本收入份额越高,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存在明显差异,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各类经济性质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法人投资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传统新古典分配模型考虑的技术因素,包括要素投入比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对要素分配份额...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越  王学真  
国际生产分割对参与国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生产分割的发展可分为内涵型发展与外延型发展两种类型,前者扩大了对发展中国家高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而后者提高了对发展中国家低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基于中国工业部门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生产分割和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生产分割相比,前者对高技能劳动相对需求的影响要更大一些;发生在低技能行业的生产分割的外延型发展会提高对低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从劳动力需求角度看,中国近年来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生产分割的外延型发展有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晓磊  陆甦颖  
利用1992-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相关数据,先后测算了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程度和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是造成制造业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程度强化了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中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削弱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瑞琴  
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收益相比,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更有利于改善成员国的福利水平。根据国家类型的不同,以及产品内分工出现的部门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对各成员国的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影响是有差异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佩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量化考察了1998~2007年间工业部门的资源错配,发现:各年平均来看,资本与劳动力在行业间的错配,降低了工业部门总体全要素生产率(TFP)的19%,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资本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大约是劳动力错配的10倍。跨时期看,采矿业、制造业内部的资源错配程度大幅缩小,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不明显。回归分析表明,行业集中度越低、国有企业比重越大、进出门槛越低以及中西部地区比重越大的行业,越倾向于过度投资;就业重配置率越高的行业,越可能投入了过多的劳动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国涓  郭崇慧  凌煜  
本文以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为基础,通过在能源要素份额方程中增加能源价格的非对称影响约束,将MES模型与能源价格非对称影响结合起来,建立了测算能源消费反弹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和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经济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的反弹效应为39.48%,虽然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提高整体呈现出能源节约的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邵军  管驰明  
本文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全要素能源使用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部样本行业的能效均值基本维持在50%至60%水平之间,能效水平总体不高。能源使用效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行业间差异,采掘业能效水平均值要高于轻工业和重工业。总体能效水平以2002年为拐点,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轨迹。采掘业能效水平在考察期内有所波动,但基本能够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重工业呈缓慢上升态势,而轻工业则在2002年以后出现了大幅下降。通过计算标准差,我们也未发现能效出现行业趋同。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强度的降低、外资规模的增加对行业能效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颂  卢晨  
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深化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对中国工业行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采用基于DEA技术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对此开展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中间品进口和中间品出口两种方式参与GVC分工都会对行业环境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证明了中国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及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是促进国内工业转型升级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这种正向影响主要源于对技术效率的改进,而不是对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推动。GVC分工地位对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调节作用,处于GVC高端环节的行业将获得更大的环境技术效率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