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1)
2023(10057)
2022(8636)
2021(7706)
2020(6762)
2019(15363)
2018(15047)
2017(29318)
2016(16147)
2015(18076)
2014(18007)
2013(17979)
2012(16855)
2011(15313)
2010(15321)
2009(14234)
2008(14127)
2007(12798)
2006(10879)
2005(9549)
作者
(50111)
(42096)
(42058)
(39682)
(26406)
(20332)
(19113)
(16629)
(15583)
(14795)
(14157)
(13808)
(13437)
(13224)
(13093)
(13053)
(13052)
(12501)
(12067)
(12016)
(10718)
(10293)
(10205)
(9676)
(9443)
(9360)
(9337)
(9191)
(8529)
(8513)
学科
(70742)
经济(70670)
(45467)
管理(43413)
(35071)
企业(35071)
方法(33265)
数学(29202)
数学方法(28990)
(20335)
(17476)
中国(16500)
(16060)
贸易(16060)
业经(15652)
(15635)
(14570)
地方(14512)
农业(13887)
(12050)
产业(11963)
技术(11392)
(10965)
金融(10961)
(10412)
银行(10356)
(10269)
(10225)
财务(10211)
财务管理(10183)
机构
大学(239530)
学院(238921)
(102226)
经济(100384)
管理(91293)
研究(82951)
理学(79807)
理学院(78893)
管理学(77631)
管理学院(77204)
中国(60424)
科学(52977)
(50048)
(49546)
(43605)
(43516)
业大(41575)
农业(40206)
研究所(40206)
中心(37845)
财经(35476)
(34615)
(32216)
经济学(31867)
北京(30632)
经济学院(29294)
(29183)
(28985)
师范(28746)
(27412)
基金
项目(164343)
科学(127992)
基金(119440)
研究(113207)
(106840)
国家(105972)
科学基金(89020)
社会(72824)
社会科(69296)
社会科学(69271)
(65002)
基金项目(64421)
自然(58974)
自然科(57614)
自然科学(57591)
自然科学基金(56593)
(55247)
教育(50759)
资助(47871)
编号(44183)
重点(37455)
(36620)
(36015)
(34779)
成果(34568)
计划(32648)
创新(32561)
科研(32242)
国家社会(30437)
课题(30199)
期刊
(105912)
经济(105912)
研究(63747)
学报(44792)
(44633)
中国(40675)
科学(38671)
(32971)
大学(32229)
学学(30952)
农业(30015)
管理(29845)
(19676)
金融(19676)
业经(18277)
技术(18265)
经济研究(17841)
教育(17352)
财经(17299)
(16547)
问题(15281)
(14944)
(13667)
国际(12918)
(12742)
技术经济(12519)
商业(12447)
科技(12134)
业大(11522)
统计(11132)
共检索到337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晓  
回顾历史上发生的各次国际产业转移,可以发现国际产业转移与接续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产业蓬勃发展与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许多产业已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部分产业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但是,这其中的一些产业受国内部分生产要素稀缺的影响,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客观上存在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以求更好发展的需要。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演进所谓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一国或地区通过跨境资本转移或跨境投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元笃  
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多方向、跳跃式的特点,完全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前的线性单向转移模式。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制造产业转移目的地的传统优势已经逐渐丧失,迫切需要找到新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和各种模式的特点,并对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进行系统梳理,最后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严薇  赵宏宇  夏恩君  
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本文在分析国际产业转移效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国际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为国际产业转移效应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文祥  
应用多元回归方法,针对1983—2007年期间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阶段性影响,而产业发展拐点的出现表明我国产业在承接高层级的国际产业转移存在一些障碍,从而强化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和次序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将使原油这一重要能源的运输格局发生变化,通过产业耗油量和产能转移量研究此问题。我国原油需求大部分依赖进口,消费区主要集中在东部,采掘业中的油气开采和制造业中的石油加工是原油的主要消费行业。石化工业分布及其高端项目有由内陆向临港布局转变的趋势,而上游产业可能逐步转移至中西部。产能不变时,油气开采的理论转移使国产原油运输总体上由西向变为东向。石化产业转移的影响主要在于目标产业基地外炼油能力的转移,分别分析福建、内蒙、青海、云南四省可能转移方向下的周转量变化,总体变化不大,运输格局的最终变动取决于具体的产能布局需求和有关设施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飞  
国际产业转移包括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两种主要方式。文章以我国1983-2006年的数据,对第二产业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表明,第二产业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是第二产业比例的Granger原因。因此,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郁德强  左世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融入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成为重要的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于优化我国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宋群  
一国的贸易发展是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的。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引进外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内资与外资并存的“二元结构”。再者, 由于我国引进外资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很大程度是“两头在外”的加工工业,因而它对贸易的增长促进效应更为突出。也就是说,承接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琴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特征基础上,选取1983-2007年外商投资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越多,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比间接投资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注重外资引进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进一步改善承接环境,实现利用外资产业政策的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中  杜云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共同推动下,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不断变化,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良机。认识并把握这个机遇,理清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间的关系,在努力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原小能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在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产业转移的阶段是从加工贸易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产业转移的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技术。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国际产业转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一是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热点;第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跳跃性;第三是生产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第四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产业供给链整体搬迁趋势;第五是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建平  刘彬  
文章简要回顾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演进历程,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模式及产生效应,提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将呈现四大新趋势,即跨国公司成为主体、重心向服务业转变、产业链整体转移和产业转移结构高级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燕生  
一、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一方面,全球化通过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运输和通讯的科技革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扩大,造就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转移新趋势。另一方面,国际产业分工已由传统的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进一步演进深化为产品内工序分工,逐步形成了北美、西欧及东亚三大区域制造中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国际收支处课题组  刘东  骆海生  陈恺  
近年来,国外相关产业向我国中部地区转移的需要日益迫切。这对于内陆省份——湖北来说,既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又提出了诸多挑战。为促进湖北省做好"十二五"期间的产业转移承接工作,本文运用"欧式距离判别法"对湖北省产业结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运用"协整检验"对国际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测度,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