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0)
- 2023(16144)
- 2022(13959)
- 2021(13001)
- 2020(10845)
- 2019(25195)
- 2018(24814)
- 2017(47841)
- 2016(25527)
- 2015(29008)
- 2014(28452)
- 2013(28620)
- 2012(26510)
- 2011(23922)
- 2010(23716)
- 2009(21635)
- 2008(20815)
- 2007(17861)
- 2006(15571)
- 2005(13770)
- 学科
- 济(111342)
- 经济(111228)
- 管理(71756)
- 业(70412)
- 企(55923)
- 企业(55923)
- 方法(51451)
- 数学(45108)
- 数学方法(44735)
- 中国(30359)
- 农(30266)
- 财(26406)
- 贸(25489)
- 贸易(25479)
- 易(24844)
- 业经(23884)
- 地方(22468)
- 学(20759)
- 农业(20661)
- 技术(20122)
- 制(18529)
- 环境(16834)
- 融(16713)
- 金融(16708)
- 和(16280)
- 理论(16200)
- 银(15833)
- 银行(15792)
- 出(15215)
- 行(15125)
- 机构
- 大学(367493)
- 学院(363202)
- 济(157652)
- 经济(154723)
- 管理(145789)
- 理学(126969)
- 理学院(125614)
- 研究(124863)
- 管理学(123824)
- 管理学院(123172)
- 中国(93826)
- 京(78478)
- 科学(73568)
- 财(68729)
- 所(61094)
- 财经(56134)
- 中心(56083)
- 研究所(55807)
- 农(54854)
- 业大(51918)
- 经(51381)
- 江(50233)
- 北京(49982)
- 经济学(49268)
- 范(47366)
- 师范(46996)
- 院(45364)
- 经济学院(44777)
- 农业(42919)
- 财经大学(42028)
- 基金
- 项目(251228)
- 科学(199185)
- 研究(185989)
- 基金(185042)
- 家(160546)
- 国家(159288)
- 科学基金(137517)
- 社会(120228)
- 社会科(114273)
- 社会科学(114247)
- 基金项目(98054)
- 省(94593)
- 自然(87363)
- 自然科(85365)
- 自然科学(85348)
- 教育(84129)
- 自然科学基金(83872)
- 划(80034)
- 资助(76307)
- 编号(74441)
- 成果(59707)
- 部(57007)
- 重点(55737)
- 发(54039)
- 创(52361)
- 国家社会(50771)
- 课题(50630)
- 教育部(49467)
- 创新(48894)
- 人文(48146)
- 期刊
- 济(165162)
- 经济(165162)
- 研究(110332)
- 中国(66279)
- 学报(53680)
- 管理(51797)
- 科学(51360)
- 财(49578)
- 农(49116)
- 大学(41352)
- 学学(38606)
- 教育(37557)
- 农业(34876)
- 技术(32091)
- 融(30614)
- 金融(30614)
- 经济研究(27800)
- 财经(27082)
- 业经(25408)
- 经(23280)
- 问题(22472)
- 贸(21633)
- 国际(19243)
- 业(19143)
- 技术经济(19111)
- 图书(19025)
- 科技(17615)
- 世界(17442)
- 理论(17157)
- 现代(16113)
共检索到529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龚雪 高长春
通过对我国29个省1994-2004年的劳动生产率进行了三重分解后,将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和资本深化变化这三项指标,并分别将这三项指标序列与我国各省1994-2004年的FDI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最终得出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即通过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来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溢出效应 三重分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关爱萍 陈超
基于甘肃省2006~2011年16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甘肃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后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不利于工业经济增长由粗放转向集约,而行业间前向溢出效应对此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另外,产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在较高条件分布情况下对行业内技术溢出作用明显,而技术研发水平则不利于产生行业内技术溢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关爱萍 魏立强
基于西部地区2000-2011的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区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中具有较好效果,相邻省域之间存在空间关联效应,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还发现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强度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正相关关系,而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丽琴 梁旭
目前中国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国,外资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对1997~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FD I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有较大的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源在吸收外国技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要注意自我创新,发展产业集群。
关键词:
FDI 高技术产业 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温志辉 庄丽娟 万俊毅
借助矩阵计算,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5个行业、12年、6个变量、360个面板数据,采用经验分析方法分别测定FDI行业内和行业间技术溢出,并对水平溢出变量HL两种情况分别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以使结果更加稳健。结果表明:FDI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无论是行业内还是行业间并不明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少奇 李亚婷 高尚 苗长虹
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是技术流动和扩散的重要形式。本文梳理了产业转移技术溢出研究的演进脉络;总结了近年学界对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论争,并基于技术、供体、受体、流通网络、距离条件、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对上述论争进行了解释。认为产业转移技术溢出具有很强的时空情景性和权变性,技术、空间与行为主体的异质性决定了产业转移技术溢出并非一种必然的经济现象,而是一种深受产业特征、区域条件、外部环境影响的或有效应。目前学界对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存在论争主要是由于不同实证区域的因素条件存在差异,今后应充分考虑案例区特质并设定严格的约束条件。最后提出了5个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一是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或有性;二是技术流通网络影响;三是距离因素影响;四是转移企业对技术溢出的控制机制;五是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机制的差异。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技术溢出 或有效应 研究进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关爱萍 李辉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本文将产业转移变量引入到计量经济模型中,分析区际产业转移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借助甘肃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出总受益者效应和产业间的受益者效应,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产业转移和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机械制造业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最为明显,从时序特征上看,工业行业的总受益者效应呈现递增的趋势,产业间的受益者效应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关爱萍 李娜
从承接地吸收能力的角度出发,选取2000~2011年西部地区11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差距及金融发展程度对产业转移技术溢出皆存在门槛效应。同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对这4个吸收能力的代理变量做进一步检验,从这4方面测算了产生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雯雯
作为吸收FDI最多的行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FDI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本文在计量模型中设置虚拟变量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使用224个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省际面板数据,探讨从1999年到2006年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以及FDI对三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其他地区的影响的区别。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存在较为明显的溢出效应;FDI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在其他要素投入(包括FDI)相同的情况下,产业集群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其它地区。
关键词:
FDI 溢出效应 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重阳 贺培科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缺乏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成为2000年后区际技术差距持续扩大以及近年部分地区过早去工业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利用2001~2017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研究证实,各地区技术水平与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中西部在2005~2014年承接了较大规模产业转移,而区际技术差距却持续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在相对偏低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中西部地区在十余年的产业承接中主要依赖于廉价的要素成本优势,其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积累已不足以抵御本地消费升级、要素成本上升与国际需求疲软等负面因素的叠加影响。最终,技术差距、商品及服务净输出赤字的扩大至少加快了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去工业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汤勇
文章运用中国工业经济最新10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结论证明当前国际直接投资在华的技术溢出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贡献是很小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企业对技术溢出实际吸收水平较低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 吸收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立平
区域创新体系中地理媒介知识溢出,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等学科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依据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框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我国高等院校R&D知识溢出的空间范围和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等院校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是正向的、显著的,但溢出程度较低;相邻区域之间的高技术创新具有空间依存性,一个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知识生产不仅增加自身区域的知识存量,而且会溢出到邻近区域,引起邻近区域知识存量的增加。依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强化知识生产与溢出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邓丽娜 范爱军
为从产业层面研究国际技术溢出效应,选取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进口贸易和FDI渠道的技术溢出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水平升级,但贸易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投资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国际研发资本相比,本土研发作用有限,甚至阻碍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而外国研发和本土研发均有助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垂直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傅东平 钟成林
采用DEA法测算了广西1978~2011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利用Tobit模型对广西基于进口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从G7国家进口的方式,显著地促进了广西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然而,广西的自主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抑制作用,且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来看,即使是在很高的显著性水平下仍不显著;引入人力资本变量后,G7国家的综合研发资本存量对广西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大幅下降,且自主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这可能是因为广西的人力资本水平过低,未达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门槛值所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李梦 李倩文
分析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区域的能源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衡量产业转移指标,并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外来工业产业进入本地区每增加1%,当地工业能源效率将降低2.779%,而相邻地区外来工业产业每增加1%,也会导致本地区工业能效降低2.028%,可以看出邻接空间权重下的产业转移对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小于区域内的溢出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