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4)
- 2023(13111)
- 2022(10998)
- 2021(9994)
- 2020(8018)
- 2019(18310)
- 2018(17747)
- 2017(33903)
- 2016(18358)
- 2015(20137)
- 2014(19845)
- 2013(19539)
- 2012(18486)
- 2011(17008)
- 2010(17493)
- 2009(15932)
- 2008(15433)
- 2007(13799)
- 2006(12538)
- 2005(11396)
- 学科
- 济(81636)
- 经济(81554)
- 业(50993)
- 管理(49610)
- 企(37605)
- 企业(37605)
- 方法(27029)
- 农(26113)
- 中国(25773)
- 地方(24466)
- 数学(23133)
- 数学方法(22896)
- 业经(19917)
- 财(18159)
- 农业(18051)
- 贸(18017)
- 贸易(18005)
- 易(17445)
- 融(14905)
- 金融(14903)
- 制(14898)
- 学(14607)
- 银(14506)
- 银行(14461)
- 行(14031)
- 产业(13657)
- 技术(13632)
- 地方经济(13631)
- 环境(13460)
- 发(12993)
- 机构
- 学院(262262)
- 大学(258682)
- 济(115258)
- 经济(113075)
- 管理(99079)
- 研究(97398)
- 理学(84491)
- 理学院(83482)
- 管理学(82259)
- 管理学院(81774)
- 中国(74083)
- 科学(58183)
- 京(58053)
- 财(51149)
- 所(49848)
- 农(49817)
- 研究所(45120)
- 中心(43739)
- 业大(40829)
- 江(40431)
- 财经(39310)
- 农业(39086)
- 北京(37545)
- 经(35723)
- 范(34973)
- 院(34944)
- 经济学(34796)
- 师范(34556)
- 州(32152)
- 经济学院(31404)
- 基金
- 项目(172926)
- 科学(136498)
- 研究(125781)
- 基金(124507)
- 家(109581)
- 国家(108627)
- 科学基金(92302)
- 社会(81604)
- 社会科(77657)
- 社会科学(77642)
- 省(68257)
- 基金项目(65464)
- 自然(58436)
- 划(57964)
- 自然科(57081)
- 自然科学(57066)
- 自然科学基金(56028)
- 教育(55844)
- 资助(50231)
- 编号(49949)
- 发(43916)
- 成果(40189)
- 重点(39252)
- 部(37328)
- 创(36709)
- 课题(35751)
- 发展(35270)
- 展(34706)
- 创新(34317)
- 国家社会(33814)
- 期刊
- 济(133937)
- 经济(133937)
- 研究(81749)
- 中国(56578)
- 农(46519)
- 学报(41325)
- 科学(38826)
- 管理(37158)
- 财(36009)
- 农业(31682)
- 大学(31309)
- 融(29945)
- 金融(29945)
- 学学(29549)
- 教育(28175)
- 业经(24061)
- 经济研究(22077)
- 技术(21476)
- 财经(18882)
- 问题(18297)
- 业(16559)
- 经(16411)
- 贸(16168)
- 国际(15942)
- 商业(13598)
- 世界(13434)
- 科技(13087)
- 技术经济(13015)
- 现代(12216)
- 版(11639)
共检索到410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安树伟 母爱英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为北京吸引外资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仅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催化了产业结构高度化,而且有效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提高了出口结构中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在新形势下,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是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及前瞻性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级制造业。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拓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转移效应 转移重点 北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秀珍 刘继青
本文基于不同产业技术转移方式的成交额,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构建技术转移方式和北京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关联关系,分析不同产业技术转移方式对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政府机构提高技术转移工作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技术转移方式 可持续发展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孝锋 蒋寒迪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和困境表明,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出路之一就是推进产业在区域之间的转移。以产业转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健全市场机制与合作机制,实现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遵循空间均衡和生态效率的原则,充分发挥中部崛起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纽带作用等。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协调发展 分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应博 刘震涛
两岸在签订ECFA后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双方产业的协调发展。本文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和特点,探讨两岸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目前的合作情况,剖析其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从技术创新与转移、产业共同治理以及资源共享机制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建立产业协同机制。文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双方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构想。
关键词:
ECFA 产业转移 协调发展 两岸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文森
一、近年广东产业转移进展情况产业转移包括搬迁和扩展两种工业活动形式。从动态看广东省的产业变动情况必然产生三种结果:一是集聚,二是扩散,三是维持不变。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近年广东产业转移的变动趋势。(一)省级产业转移园区的发展情况200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珠江三角洲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江辉
本文通过对北京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包括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不明显,产业价值链不完善,以及产业聚集过程中出现盲目趋同化的现象等,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对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创意产业 问题 对策 产业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莉
一、北京山区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难点(一)产业发展水平落后,突出表现为"两低、三难""两低":一是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仍处于培育期,对经济拉动的替代作用尚不明显;人均GDP等指标与其他功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冰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旅游产业的特点、发展状况进行的分析,提出北京市旅游产业当前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结合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以及与其他省市旅游产业的对比,对如何进一步提高首都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提出对策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发展对策 对比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政 杨丹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逐步融入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准确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对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石东平 夏华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建伟
产业特性不同,产业在国际范围内转移的规律和特征也各不相同。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垂直型产业间转移、水平型产业内转移和协作型产品内转移三种类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三种产业转移类型对一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影响有所不同,或表现为形式上的低端环节固化,或表现为形式上的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从参与国际分工的要素条件和分工收益来看其差别却不大。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在实质上实现产业升级面临诸多阻碍,但是产业间转移规律的差异,尤其是国家根植性和区域生产协作网络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的作用,对于我国跳出国际产业转移陷阱、实现产业升级有着重要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林
20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则和发展方向,中国制造业顺应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产业结构水平得以提升,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产业转移的实施效果,如污染密集型产业对我国环境的严重污染。以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为基础,着力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及其对中国经济转型的作用,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弘 昝杨杨
产业融合是信息化社会中的产业创新,是新常态下我国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产业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为例,采用2008-2015年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淑英 田艳丽
通过对河南省当前物流产业的SWOT分析,结合河南省当前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形势、新机遇下的经济特点,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与河南省物流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河南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利兵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难以对接,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难以同步,师资队伍与教学要求难以融合,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难以适应,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难以契合等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在发展观念上,推动思想大解放;在发展战略上,建设改革试验区,构筑职教板块,推进重点建设;在发展策略上,变革发展方式,改革教育体制,创新运作机制,优化外部环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皖江城市带 产业转移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