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7)
- 2023(9568)
- 2022(7875)
- 2021(7308)
- 2020(6028)
- 2019(13663)
- 2018(13145)
- 2017(25099)
- 2016(13166)
- 2015(14786)
- 2014(14102)
- 2013(14236)
- 2012(13351)
- 2011(12184)
- 2010(11802)
- 2009(10832)
- 2008(10429)
- 2007(8815)
- 2006(7611)
- 2005(6759)
- 学科
- 济(62373)
- 经济(62313)
- 业(35001)
- 管理(33902)
- 方法(27224)
- 企(25412)
- 企业(25412)
- 数学(24390)
- 数学方法(24287)
- 中国(18553)
- 农(17074)
- 贸(16553)
- 贸易(16548)
- 易(16245)
- 业经(13267)
- 财(13009)
- 产业(11751)
- 农业(11711)
- 地方(10783)
- 制(10433)
- 学(10343)
- 融(10149)
- 金融(10147)
- 技术(9795)
- 环境(9737)
- 银(9516)
- 银行(9479)
- 出(9278)
- 行(9171)
- 关系(8580)
- 机构
- 大学(195018)
- 学院(192206)
- 济(95461)
- 经济(94369)
- 管理(74074)
- 研究(73679)
- 理学(65106)
- 理学院(64404)
- 管理学(63676)
- 管理学院(63343)
- 中国(55738)
- 科学(42551)
- 京(40854)
- 财(37825)
- 所(37018)
- 农(36370)
- 研究所(34294)
- 中心(31785)
- 经济学(31477)
- 财经(31377)
- 业大(30386)
- 经(29068)
- 农业(29053)
- 经济学院(28668)
- 北京(26068)
- 院(25896)
- 江(24383)
- 财经大学(23777)
- 科学院(23434)
- 范(22254)
- 基金
- 项目(135940)
- 科学(108324)
- 基金(103416)
- 研究(94439)
- 家(92953)
- 国家(92289)
- 科学基金(78041)
- 社会(65744)
- 社会科(62823)
- 社会科学(62810)
- 基金项目(54769)
- 自然(49545)
- 省(49076)
- 自然科(48475)
- 自然科学(48458)
- 自然科学基金(47678)
- 划(42964)
- 资助(41523)
- 教育(40945)
- 编号(33572)
- 部(31531)
- 重点(31028)
- 发(30808)
- 国家社会(29650)
- 创(29129)
- 中国(27796)
- 创新(27431)
- 教育部(27012)
- 科研(26149)
- 人文(25779)
共检索到276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刚
经测算,2005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近3亿吨标准煤,比2001年的1.45亿吨标准煤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9.7%。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中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平均每年增加38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但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光耀
文章基于加权前向能耗关联系数和后向能耗关联系数,研究了2017年中国能源消耗关键行业的识别。结果发现:食品和烟草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业等行业是2017年中国能源消耗的关键行业。由于对关键行业来说,不但生产一单位该行业最终产品的能源消耗量较大,而且该行业形成一单位增加值引起关联行业的能源消耗量也较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肇涵
本文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方法,将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从能源消耗强度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能耗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是中国能耗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更加关注其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转移份额分析 能耗强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崔日明 王磊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法,从出口值、进口值、最大净值和最小净值四个维度定量测算我国进出口产品内涵能源规模,对我国能源消耗的国际转移情况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进口和出口贸易内涵能源量都在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11年进口和出口能源量分别为10.19亿吨标准煤和13.58亿吨标准煤。我国已是明显的贸易内涵能源净出口国,2011年贸易内涵能源净出口量在0.79亿吨标准煤~3.39亿吨标准煤之间。同时,本文还依据测算结果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探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尚红云 蒋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也大幅度增加,如何有效节能降耗,实现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人类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推导能源消耗变动的一种前沿性结构分解分析形式,将能源消耗变动分解为能源强度变动、技术进步变动和最终需求变动3种影响因素。利用中国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表数据首先测度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总量变动的影响程度,然后分别测算28个行业的3种影响因素变动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消耗变动的贡献与特点,结果发现:能源强度变动并没有使所有行业能源消耗都减少;技术进步导致所有行业的每种能源消耗之和都是增加的;28个行业中,最终需求变动的方向与四种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士春 习蓉 何正霞
运用LMDI加和分解法,从我国整体、不同行业、工业内不同部门的角度探讨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产出效应,对碳排放的整体贡献为148.49%;其次是人口规模效应,整体贡献为9.65%;最后是能源结构效应,整体贡献为1.36%;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的整体贡献为-53.43%;产业结构效应有抑制作用,整体贡献为-6.07%,潜力没有显现出来;从不同产业的角度研究发现,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整体上"低碳"发展状态较好,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他行业"低碳"发展状态不佳;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工业,通过工...
关键词:
能源消耗 碳减排 影响因素 LMDI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俞毅
本文构建了一个旨在说明GDP增长、能源消耗与传统产业省际转移相关联的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GDP增长、能源消耗、废气排放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对1991—2008年我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发现GDP超过门限值的省份大多集中于我国的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并且当GDP总量超过一定的门限值,能源消耗所导致的废气排放就会越高,污染就会越严重。产生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能耗的第二产业推动。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之前,如果要同时完成持续的经济增长及节能减排的目标,那么GDP总量超门限值的地区的第二产业向GDP尚未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元华 吴玉峰 李新 程会强 韦子超 夏宾
本文通过构建能源消耗增量结构分解模型将能耗增量影响因子分解为产出因子、效率因子、结构因子、产出效率因子、产出结构因子、人口因子、生活方式因子和人口生活方式因子。文章通过1995-2009年的数据测算了各因子对中国能耗增量的贡献量,结果表明产出因子是目前中国能耗逐年增长的决定因子,生活方式正在成为能耗增加的显著推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中国当前促进能源节约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能源消耗 增量 结构分解模型 中国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德山 张淑英
根据中国2000—2007年的可比价能源投入产出表,分析6部门的完全能耗系数变化趋势,并采用因素分解法,将能耗强度变动分解为直接能耗变化、产品技术变化和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在各个部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工业对煤、石油的完全能耗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煤和石油的能耗强度总量呈负向变化,主要原因是其直接能耗强度变动;天然气和电力的能耗强度总量呈正向变化,主要原因分别是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和产品技术变化;产品技术变化不利于农业、工业、建筑业、交运仓邮和其他非物质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冯烽 叶阿忠
基于29个省份1995~2011年能源平衡表核算出各省份生产性能源消耗总量,构建考虑地区经济空间溢出以及能源-经济非线性关系的面板数据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在测算各省份历年能源产出弹性的基础上对技术进步导致的能源消耗回弹效应进行了估计,考察回弹效应对能源消耗总量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耗回弹效应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并非所有年份均会出现回弹效应,回弹效应相对集中出现在东部省份,而经济欠发达省份回弹效应难以呈现;大部分省份所出现的回弹效应主要集中在2001年以前;能源消耗总量攀升并非是回弹效应所致,乃是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低下造成的。
关键词:
回弹效应 能源消耗 半参数 空间面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星星
文章构造中国能源消耗产出效率模型,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各省份的能源消耗产出效率,分析政府规模、第二产业增加值、城镇化率、开放度对能源消耗产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能源消耗产出效率逐年下降;省份间能源消耗产出效率差异较大;政府规模、城镇化率、开放度对我国能源消耗产出效率有正向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对能源消耗产出效率有负向影响。
关键词:
能源消耗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方法 测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庆龙
基于IPAT理论,利用GRAPH(1,1)模型比较分析了1991~2011年间中国的能源强度、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解因素等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人口的增加是最主要推动因素,反弹效应的存在使得能源强度的下降未能减少能耗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低,国际贸易增加了能源消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基于我国1980—2004年的经济与能源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现有能源消耗强度完全分解模型的求解方法,开展六部门结构变化及其能源消耗强度变化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影响方向及影响份额研究表明:用简单平均微分PDM2方法分解计算的结果误差是相当小的,效果满意;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部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其中,工业部门的技术改进是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六部门分解模型 效率 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连阁 钟搏
文章从贸易开放对中国能源消耗产生的影响这一基本问题出发,将人力资本纳入分析视角,研究了贸易开放、人力资本对中国能源消耗的直接效应和交互效应。利用中国2001-2012年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能源消耗的直接效应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贸易开放水平较低时,提高贸易开放水平将增加能源消耗量并提高能源消耗强度;当贸易开放水平较高时,提高贸易开放水平反而能促使能源消耗量和能源消耗强度降低。人力资本对能源消耗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提高人力资本要素积累将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从物质资本驱动型向人力资本驱动型转变。贸易开放与人力资本对能源消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甘娜 黄纪强 张文春
环境友好与能源节约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保障和动力源泉,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至关重要。本文采用2006—2019年中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讨环境“费改税”能否有效降低中国能源消耗。基准回归发现,环境“费改税”显著降低了中国能源消耗,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实现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费改税”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显著降低了东部地区、老工业区和两控区的能源消耗,对中西部地区、非老工业区和非两控区的政策效应不显著。环境“费改税”通过增强城市研发创新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和强化税收征管,有效降低了中国能源消耗。本文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拓展分析发现,环境“费改税”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有助于实现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