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4)
2023(10549)
2022(9455)
2021(8815)
2020(7593)
2019(17458)
2018(17564)
2017(34508)
2016(18699)
2015(21172)
2014(21211)
2013(21355)
2012(19628)
2011(17681)
2010(18010)
2009(16764)
2008(15287)
2007(12991)
2006(11305)
2005(9664)
作者
(53711)
(44455)
(44152)
(41963)
(28242)
(21236)
(20149)
(17637)
(16871)
(15923)
(15224)
(14679)
(14091)
(13934)
(13645)
(13427)
(13245)
(13228)
(12640)
(12562)
(10984)
(10893)
(10749)
(10164)
(9951)
(9811)
(9797)
(9790)
(8938)
(8753)
学科
(78123)
经济(78038)
管理(52611)
(52144)
(43118)
企业(43118)
方法(36782)
数学(31379)
数学方法(31058)
(20281)
中国(18550)
(17739)
业经(17618)
地方(16689)
(16215)
(15043)
贸易(15039)
(14572)
农业(13812)
理论(13265)
技术(12920)
(12831)
(12707)
(12395)
金融(12392)
产业(12006)
环境(11640)
(11068)
银行(11025)
(10719)
机构
大学(268220)
学院(265947)
管理(109673)
(107211)
经济(104958)
理学(95851)
理学院(94820)
管理学(93273)
管理学院(92827)
研究(88138)
中国(63539)
(57002)
科学(54331)
(46480)
(43686)
研究所(40084)
(40071)
业大(39717)
中心(38952)
财经(38156)
(36428)
北京(36062)
(35033)
师范(34761)
(34715)
(31991)
农业(31445)
经济学(31397)
(30388)
财经大学(28528)
基金
项目(185930)
科学(146179)
研究(136913)
基金(134783)
(116534)
国家(115585)
科学基金(99659)
社会(85606)
社会科(81190)
社会科学(81169)
基金项目(72596)
(72139)
自然(64959)
自然科(63423)
自然科学(63409)
自然科学基金(62268)
教育(61896)
(60555)
编号(56078)
资助(55630)
成果(45274)
(41003)
重点(40956)
(39723)
(38770)
课题(38078)
创新(36027)
教育部(35281)
科研(35220)
项目编号(34988)
期刊
(114504)
经济(114504)
研究(77772)
中国(45353)
学报(40751)
管理(39399)
科学(38276)
(36098)
(32504)
大学(31062)
学学(29168)
教育(28105)
农业(25865)
技术(22299)
(20748)
金融(20748)
业经(19130)
经济研究(18125)
财经(17701)
问题(15340)
(15122)
图书(14417)
理论(13661)
科技(13597)
(13003)
技术经济(12982)
实践(12650)
(12650)
现代(12444)
(12279)
共检索到377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庸萍  刘建江  刘兵权  莫崇立  
通过纵向比较分析认为:二战后的前三次全球性产业大转移,与之相对应的分别是50年代的冷战、60年代的美元危机、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最近的一次产业转移亦有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子。因此,国际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但危机作为一个外部性因素,始终伴随全球性产业转移的全过程。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亦可能带动新一轮产业转移。有鉴于此,我国需要做好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准备工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红  王伟  
本文阐述了美国次贷危机影响A股市场的传导机制,并选取对数化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红筹股指数、上证指数为变量,以2007年1月5日~2008年10月24日为期间,通过相关性分析、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基于VECM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危机期间的美国股市、香港股市与A股市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且美国股市是香港股市和A股市场的格兰杰原因,同时,香港股市是A股市场的格兰杰原因。本文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包括中国在内全球资本市场深度调整,在全球资本市场高度联动性的背景下,积极构建国内资本市场长效稳定机制,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鹏  钟敏  
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动荡的背景下,产业集群韧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200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2008~2018年332个城市基础数据,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产业集群韧性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产业集群韧性测度指标,并运用MGWR模型对集群韧性提升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产业集群相较于一般经济体,因集群企业间的网络结构,产业集群应对冲击的吸收能力弱、适应能力强,恢复更新的能力较强;(2)在吸收期起正向作用的因素为产业相关多样性,在适应期与恢复更新期起正向作用的因素为产业结构多样性,冲击发生后的适应期是政府、社会援助的关键时期;(3)发展程度较低的产业集群应着重加强产业间的关联,较成熟的产业集群应从提高产业结构多样性入手,完善新产业的进入机制、加强创新并控制风险传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杨丹辉  黄速建  张其仔  罗仲伟  陈耀  吕铁  刘楷  
本文根据目前各种统计数据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工业的反应。外部需求萎缩致使中国工业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利润明显减少。工业企业总体经营状况不佳;工业增长的区域结构调整加快,出口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压力增大。在世界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的情况下,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同时也为中国工业发展路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政府尚须出台更有效的后续政策应对日趋加深的危机影响。从长远来看,中国工业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建立层次丰富、结构完整的大国工业体系仍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长期任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江西社会科学》第6期刊登由马莉翻译的美国学者的文章《追踪全球高等教育革命》。该文结论认为,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充满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许多国家和高校将面临财政困难,对高等教育会带来短期或中期的严重后果。(1)在许多情况下,确保接受高等教育的优先分配资金不会大幅削减,但同时大学面临收取或提高学费的压力,高等教育有可能对边缘人群来说越来越无法承受。有些国家有公办或私立渠道的助学贷款,但额度极为有限。(2)研究型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宇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活动将重振活力,全球国际资本流动将重新恢复较快增长2008年9月以来,世界经济遭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在危机冲击下,全球资本市场剧烈动荡,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裕平  范彦君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的总体表现比较糟糕,其评级的独立性、有效预警作用备受质疑,不仅前瞻性不足,而且评级行动加剧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林跃勤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风暴不仅席卷美欧发达国家,也引发了"金砖"国家的严重"感冒"症状。经济快速发展的"金砖"国家对外部冲击的抗震性差固然有外部冲击剧烈的原因,但更多还是源于自身赶超发展过程中的"成长病"和短板。因此,"金砖"国家的反危机政策不仅要着眼于稳定短期经济增长,更要致力于重构长期持续增长机制和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金砖"国家的冲击影响及反危机政策比较,以期对新兴经济体寻找有效克服外部冲击、实现持续赶超发展的路径提供启示与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安辉  迟箖  谷宇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中美经济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美国经济紧缩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渠道对中国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中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作用关系紧密,互为因果;而美国经济收缩将引发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下降,进一步影响中国经济的产出水平。中国需进一步注重引进外资的质量及引资的多元化,避免外商直接投资波动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剑  
国际金融危机对不同经济体的冲击程度会因为这些经济体的不同区域特点而有所不同。北京地区总部经济发达,区域资金充裕,产业构成已经进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对外贸易结构与就业结构具备鲜明特点,具备较强的抵御金融危机冲击能力。本文从流动性视角、对外贸易视角、产业结构视角以及就业结构视角四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地区受到金融危机直接冲击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异同,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魏加宁  杨光普  
本文聚焦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亲历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回顾了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并系统梳理了在两次危机中中国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在这两次危机中的应对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就如何真正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要使中国经济真正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必须继续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调整,并辅之以适当的宏观需求管理,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激发经济活力,改善市场预期,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够实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园  
在突发性外部冲击下,企业投资行为必然受到影响。企业投资对外部冲击的反应、冲击之后对企业影响何时消散,不仅对衡量冲击本身十分重要,对于实施相机抉择的政策调节更是极具参考意义。文章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角,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2年后基本恢复危机前投资水平,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危机发生5年后依然显著低于危机前水平;解释这种背离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在危机发生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显著低于民营上市公司,从而得到非效率投资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且影响持续时间更长的结论。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魏加宁  杨光普  
本文聚焦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亲历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回顾了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并系统梳理了在两次危机中中国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在这两次危机中的应对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就如何真正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要使中国经济真正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必须继续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调整,并辅之以适当的宏观需求管理,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激发经济活力,改善市场预期,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够实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园  
在突发性外部冲击下,企业投资行为必然受到影响。企业投资对外部冲击的反应、冲击之后对企业影响何时消散,不仅对衡量冲击本身十分重要,对于实施相机抉择的政策调节更是极具参考意义。文章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角,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2年后基本恢复危机前投资水平,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危机发生5年后依然显著低于危机前水平;解释这种背离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在危机发生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显著低于民营上市公司,从而得到非效率投资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且影响持续时间更长的结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园  
在突发性外部冲击下,企业投资行为必然受到影响。企业投资对外部冲击的反应、冲击之后对企业影响何时消散,不仅对衡量冲击本身十分重要,对于实施相机抉择的政策调节更是极具参考意义。文章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角,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2年后基本恢复危机前投资水平,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危机发生5年后依然显著低于危机前水平;解释这种背离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在危机发生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显著低于民营上市公司,从而得到非效率投资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且影响持续时间更长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